登陆注册
39679600000029

第29章 入道要门——关闭六根

2008年11月29日

问:人的欲望不可能满足,能不能断掉呢?

师:如果把这股力量断掉,你就没有上进心了。成佛靠的是它,下地狱也是因为它;做好事的是它,做坏事的还是它。达摩祖师说此力量既是成佛之本,也是轮回之因。佛祖承认这股力量的存在,也承认它的价值,所以佛祖在整个修行的法门之中只用了一个“转”字:你转得了它,你就做它的主人;否则,它就做你的主人,你就被它牵着跑。尤其是你这一类型的人,如果能驾驭这股力量,转化这股力量,你比其他人修行的速度要快许多。

问:也就是说,如果能控制这股力量,做任何事都能成功,包括成佛也一样,是吗?

师:不是控制它,而是去引导它,转化它。这股力量只要加以引导,转化,即刻就能起用。如果这股力量还没有唤醒,还在沉睡,还要先把这股力量唤醒,才能修道。

问:这股力量,它是人的意志力还是能量?

师:它是一种综合的能量。比如WA和DH两个相比,你将来就会比DH的成就大,你也比他修得快。因为你的这股能量比他的大。他没有这股力量,怎么修都不行,除非他先把这股力量唤醒。而你的这股力量本身就是醒着的,你只要去引导它,转化它就行了。你有这股力量,如果转化不了它,你做任何事都没办法上手。你降服不了它,你的身心也没办法平静下来。而没有这股力量的人,他的身心都很平静,当然也无从谈起做什么事,更不要说修道了。实际上他的内心说平静也不是平静,因为按佛教的道理来讲,所谓的平静,首先要征服这股力量,然后还要提升这股力量,净化这股力量,才可能达到真正的平静。许多监狱里的犯人就是因为这股力量太强大了,他们征服不了,被这股力量牵着跑,才导致犯罪。反之,如果他们能征服这股力量,就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

问: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这股力量?如何去判断呢?

师:你自己都知道,但不会相信,只有旁边的人看得非常清楚。实际上佛教的禅定就是唤醒这股力量,佛教的戒律就是把这股力量引向一条正确的道路,佛教的思想就是净化这股力量。但是,像WA这一类型的人就不存在唤醒,直接加以引导就可以利用。

问: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转,我看佛教经典都不能进入状态,这个力量总是转不过来,不知该怎么办?

师:这说明你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佛菩萨也帮不了你。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旁人才能帮你实现你的愿望。

问:您说:“人道修好,佛道自成。”那么人道有什么规则呢?

师:你问的是做人的标准是什么。通常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做人的规则不外乎“仁义礼智信”、遵纪守法。如果你还不明白,那么佛教的戒律就给你指明了人道的规则,和成佛的道路。

问:佛教有那么多戒律,对持戒应该怎么理解呢?

师:戒律是我们人本来就应该遵守的,国家法律是我们本来就应该遵守的。你管不住自己,才感觉到有戒律和法律的存在。如果你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无论佛教的戒律,还是国家的法律,你都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问:达摩祖师说:“说修即是迷。”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师:站在达摩祖师当时的境界上来讲,是有修皆是迷。但是,站在我们凡夫位上来讲,不修就更迷了。就如同六祖惠能讲的“自性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自圆满”,那是他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在凡夫位上如果不修不学,那就更无明了。

实际上一个开悟的人一样还要修,福慧是无止境的。即便一个成佛的人,仍然需要修福修慧。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的学历,到博士后就封顶了,但知识是无止境的,智慧是无止境的,永远都学不完。

问:那整个宇宙讲究的就是一个“用”字了?

师:对,就是一个用字。如何能起用呢?靠的是心力、体力和魄力。

问:祖师大德们说:“放下即是。”如果放到一念相应的时候,它在修行上是哪个阶段?

师:如果真的如你说的那样“放下即是”,他已经相应了,已经达到究竟位,也就是圆满的佛位了。你放下到哪个程度,就和哪个层次相应。

问:都摄六根是为了明心见性吗?

师:辅助明心见性。实际上不需要都摄六根也一样能明心见性,但是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一定能都摄六根。明心见性靠的不仅是禅定,还需要智慧。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皆是明心见性,但我们意识不到。六根对六尘就是明心见性,六尘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如果想要转化这个色身,必须都摄六根。过去的祖师们留下金刚不坏之身,皆已达到都摄六根。只有都摄六根,身心的力量凝聚充足了,才能转变这个色身。

问:一个明心见性的人还需要都摄六根吗?

师:需要。明心见性以后,他时时刻刻都能都摄六根。这时候,他已经不存在都摄六根或放纵六根的问题了,他已经超越了关和开的层次,已经没有关和开了。

问:没有关和开,也就是全部融为一体了?

师:全体即用,全用即体。达到这个时候,也就是祖师们讲的“体用一如”,何需再分呢?

问:我的前胸有一股力量,胀得厉害,该怎么办?

师:沉肩,坠肘,呼气,伸脖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修禅的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都会出现这种状况。当这种状况出现的时候,就是沉肩、坠肘、呼气、伸脖子,否则你的胸部会顶得非常难受,让你觉都睡不着,用锤子打你的胸部,你都不会觉得痛。

问: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昼夜失眠,但精神状态很好,这是属于什么现象?

师:我们通常说的失眠是白天没有精神。而一个坐禅的人进入某个阶段,他所谓的睡不着,但第二天、第三天乃至第四天,精神仍然很饱满,很正常,这种状况不能归入平常人所说的失眠。因为当一个长期坐禅的人进入这个阶段,他生理的力量进入中脉,也就是进入中枢以后,他的头脑就不会缺氧,头脑供养很足,晚上就不会昏沉,就不需要睡眠。但是长期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对。这股力量能上来,还必须能下去。如果光能上不能下,就不正常。

问:开始昼夜失眠,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左右,每天两个小时的睡眠就够了,精神一直很好,还出现一种耳鸣声,非常清晰。

师:这是一个坐禅人普遍出现的现象。不仅会耳鸣,耳朵里面还会听到各种声音,比如说钟声、鼓声,甚至世间上没有的乐器的声音,这个阶段都能听到。这是生理的力量在经络里运行,因为摩擦而产生的一种声音。这说明你生理的能量苏醒了,复活了,在奇经八脉里正常地运转。

古时候就是通过你耳朵听到的各种声音,来判断此时你心灵净化的程度和修行的功力。

问:我坐禅坐半个小时就觉得全身痛,坐不住。

师:全身痛,说明你的气血不畅通,脉络受阻。一个姿势保持久了,总会不由自主地想换一个姿势,这是正常的,只要换一个姿势,就把它分散了。

为什么过去修道的人都采用双跏趺坐呢?因为只有当采用双跏趺坐的时候,才能把我们身体各个通道的力量集中起来,把其他通道关闭掉,促使它供应一个地方——中脉。如果你不是采用双跏趺坐,那么生理的力量就会遍布全身各个地方。只有在双跏趺坐的时候,你生理的力量才会全部集中在中脉里,所以才容易开顶,明心见性,神识才容易出去。但是,对于一个中脉已经打通的人,一个已经开了顶的人,双跏趺坐就不是很重要,或者说根本不需要了。

问:您刚才说的六尘和六根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是道理上的明白,还是一种真正的感受?

师:真正的感受。

问:是不是您常讲的“天地与我同根,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师:六根六尘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本来面目的显现。

问:把双腿盘通了,但生理上并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呢?

师:第一个是没有方法,只是死死地练腿子。就算有方法,还需要一个过程。就是方法掌握了,时间投入也够了,但是在点火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为什么有的人走火入魔了呢?虽然他的能量已经修出来了,火也点了,但是在引导的时候,通道走偏差了。

问:任脉、督脉、中脉都打通了,还用不用再练双腿?

师:过去的祖师一辈子夜不倒单,那是为什么呢?双跏趺坐不仅能让能量集中到我们的中脉里面,而且可以把我们生理的能量激活,让它迅速产生,这是其二。其三,还可以让我们身体的能量和自然界的力量融为一体,也就是可以获取自然界的力量。

问:如何才能感受到六根六尘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师:这是一种功夫。比如我们身心很清净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和一棵树木沟通,和一束鲜花交流。为什么我们不能和一束鲜花交流呢?因为我们浮躁、粗糙,我们内心的躁动远远超过它,它比我们还要宁静。什么时候我们修到很宁静,微细的程度超过它了,就能和它沟通交流。

问:您刚才说只有心非常宁静的时候,才能跟万事万物沟通,是不是要达到这种心的静态,还需要修禅定功夫?

师:你没有禅定功夫,身心不可能宁静。之所以我们现在的身心有那么一闪而过的宁静,那都是平时修禅定的结果。身心宁静本身也可以说就是禅定,是禅定在起用。如果真的到了这个阶段,就是我刚才说的“体用一如”。体和用是分不开的,体就是相,相就是用,用也是体,体相用三者为一。

问:您说的打通中脉,是不是必须有一个很长的阶段,昼夜二十四个小时都在不停地用功,身心完全进入到这种功态里面?

师:这靠的是平时护持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是靠一天两天的勇猛精进就可以达成。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但是,如果我们在禅堂里都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出了禅堂,在日常生活中就更不用说了。功夫不是靠打坐那一会儿修出来的,而是靠平时。就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样,不是靠一两件事可以培养出来的,也不是靠读一两年书就可以读出来的,要靠十年如一日的警觉和努力才能改变,才能培养起来。就如同我们修道,要靠方法加时间的投入才能出功夫。时间投入不够,是出不了功夫的。

同类推荐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红尘滚滚,何处安心?瑜伽,是一条静心修行、寻找生命真谛的路径。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习练瑜伽的书,而是深入心灵,描述瑜伽与生活相融合的散文“心经”。《步步莲花》作者借鉴佛学术语,以“色”——瑜伽于身体、“受”——瑜伽于心性、“想”——瑜伽态的阅读与观影、“行”——瑜伽态的行走与寻觅、“识”——瑜伽于灵魂,记录瑜伽带来的沉淀和变化,启发读者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式,感知神秘力量,感知宁静与温暖。
  • 贝德士中国基督教史著述选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贝德士中国基督教史著述选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美国宣教士贝德士在南京沦陷,数十万同胞遭到日寇屠戮时,毅然担负起保护难民的工作,不少中国人在他的救援下保全了生命。本书编选自他的书信集、笔记等,是研究中国教会史、近代史的重要文献。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热门推荐
  • 奇怪的事情常发生

    奇怪的事情常发生

    卓摩的朋友、卓摩遇到的一系列奇怪的事情,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事,但是真实的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例如卓摩相亲遇到骗子、邻居退休后义务演讲却没人要听、高铁上的占座男等等,本书趣味性强、节奏明快、值得一读。
  • 大游天下

    大游天下

    绝爽动人...梦幻修行...绝大骄子...
  • 三棵桂花树的故事

    三棵桂花树的故事

    董丽说:青春很美,总是不停的犯错,不停的理解错误,然后慢慢的变成一个老人吴昊说: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但是有些错误不能犯,犯了用尽一生也弥补不了
  • 君有毒美

    君有毒美

    重生妖娆女,实在不巧,这冰山美男恰成了她的终极目标。“孽障!孽障!”是谁在叹息地骂她?“哼!孽障就孽障!”是谁说“前生孽障千钧重,至今世推移不动”,她才不信这个邪。男未婚,女未嫁,她偏偏就是要迷惑这冷公子,怎么着?红尘万丈,她就是喜欢上了这冷公子,你敢怎么着?不行,你也放马过来试试?
  • 龙凤喜烛

    龙凤喜烛

    这是一部横跨中国六十年生活史的作品,讲诉了西南清平乡孤独孩童龙民生(山村)和寡母田嫂、哥姐们在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相互扶持相依为命的平凡但很温情的故事。面对父亲独自离世的巨大创伤以及别人的冷嘲热讽,民生从一个开朗活泼、品学兼优的孩子变得封闭怪异、脾气暴躁的打架斗士,逐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事儿王。在个体的孤独之中,山村似乎感到周身有着一种无法摆脱的命运在缠绕着他,他要认清和摆脱这种让人恐惧的命运。他纠缠于兄弟情、女孩的恋情之间,也纠缠于自己身上让他苦不堪言的“魔症”。最终他阴差阳错来了京大,成了著名编剧和导演,过着他想要的生活.这时,又遇到了初恋文雅,能否重续前缘呢?
  • 所谓贵族之后

    所谓贵族之后

    男女之间,本无太大差异,又何来谁尊谁卑之说?她出生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世界,被人杀害,一朝重生,却到了一个女尊世界,开启一段属于她的故事。“是你给予了我求赎”“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期望,也许就不会恨了,也许,就不会这么累了”“我从未爱过你”“你只是一个生育孩子的工具罢了”哈哈哈哈哈,可笑至极的世界。不论男尊女尊,我就是我,我不是卑贱的丫头,也不是高贵的女人。我就是一个女人。一个不卑不亢的女人。“我愿改变这个世界,男女,应该平等”“神答应你”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所谓王公贵族,真的是毫无感情的生物吗?
  • 愿长安

    愿长安

    她誓血只为轮回报仇。愿再无情再无意。一朝轮回,却遇到那个让她眼眸深陷的男子。他狂傲不羁却为她情深千丈。“长安,我愿为你剑指天下”“长安,我以为我将孤独终老”她说:“我将再无情再无意,只为报仇”他说:“你是我的,万世轮回也是我的”他为她一剑指心,再无半点记忆。她为他修为全废,经脉寸裂。他陪她一起负这天下,报尽心中所有不甘。她夏长安,定要翻手负了这天下。
  • 使你痛苦的,必将让你强大

    使你痛苦的,必将让你强大

    我们还不能真正明白成长对于自己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那些挫折和失败究竟意味着什么。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身上了解这一点,那就是但凡获得成功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的打击,都承受过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可以说正是因为那些痛苦才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才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 那壶叫浮生的酒

    那壶叫浮生的酒

    夏思沫喜欢萧泽年,但萧泽年是校草,是豪门少爷,夏思沫的喜欢,被人嘲笑,讽刺,她有些动摇,自卑,想放弃,这时候萧泽年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倒追夏思沫……直到她的离开,让他的心彻底凉了…“萧泽年,我回来了,你,还喜欢我吗?”
  • 最强少年力狂澜

    最强少年力狂澜

    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无意间坠落到了这片炫斗大陆,从此也开启了他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