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9300000066

第66章 忆六祖话东华(2)

问:上师,您在“三次闭关纪实”中提到的爱,是什么概念?

师:我们佛教虽然不讲爱,但是讲慈悲。基督教不讲慈悲,但是讲博爱。实际上它们是相通的。世间之爱也分小爱和大爱,大爱应该是人生最终的追求。人是否一定要先经历小爱,才能将它升华为大爱?我想未必。有些信徒问我们出家人:“你们都没有得到过爱,怎么会爱众生呢?”我问他们:“你所说的爱,难道是指男女之爱?难道出家人只有体验过男女之爱才能爱众生?”其实,我们的父母早就把世间最深厚、最无私的爱给予了我们。而小爱是自私、狭隘、排他的,佛教有戒律,放下小爱是出家人的第一关。唯有心怀真正的爱——大爱,并按真爱的道理去做,我们才可能解脱,我们的灵性才会升华。

问:怎样才是修行,才算精进,才能与道相应呢?

师:所谓修行,并不在于信什么教,也并非吃斋念佛才是修行。做任何事能专心致志,高度专注,善始善终就是修行。佛教讲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修行,也就是从事各行各业都是在修行,因为从事各行各业都需要专注。专注就是法门,就是修行,就能开智慧,了生死。专注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真正的专注是知道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言行举止。专注不是忘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这是邪见,非正见。很多人理解的入定是什么都不知道,殊不知,真正的入定是与万物融为一体。既然与万物融为一体,万物的起心动念和所有的信息都应该感受得到。入定后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暂时现象,并不是究竟圆满的定。真正究竟圆满的定是宗教讲的大定,也就是与万物融为一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获得大定之前,必须经历一个阶段——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关闭,与外界事物中断联系,成为一个孤体。但这个阶段很短暂,必须尽快走出来。

问:可否请您解释一下“融、和、合”?

师:这三个字是一个意思,都是个体消失,融入整体,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修行到最后就是让我们这一滴水回归大海,从而获得不生不灭的境界。而孤立的一滴水势必迅速干涸、消亡。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融、合、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最高境界是“人天合一”,包括各个行业、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最后追求的都是“人天合一”。现在却完全相反,追求个性化,提倡标新立异,棱角越多越有个性越受欢迎,否则就被轻视、贬低为缺乏个性,真是颠倒黑白!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随时能与万物融为一体,又不失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不成熟的突出标志就是具有独特的个性,浑身是刺,满身棱角,与一切格格不入。西方文化讲人天感应。中国传统文化讲和光同尘、万物同一体,这个境界更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交流、理解、包容、和合的基础上。这就是我对融、和、合的理解。

问:“四念住”最后的“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如何修?

师:这是心灵上的感受,已经超越了生理。在达到“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两种感受之前,还有四加行。修完四加行,继续向上才能感受到这两句话的内涵。汉地佛教也有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

问:念阿弥陀佛圣号时,应该怎样用心与佛交流?

师:不要想着与佛交流,只要保持专注。我们无法与身边的人交流,就是因为心不专注,不能将身心融入对方。学佛就是要把散乱的心收回来,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然后再融入他人,与他人交融,交流。当你能与人没有障碍地交流,就能与佛交流了。

问:如何理解“人人都是佛”?

师:“人人是佛”,是指人人皆具佛性,皆有成佛的可能性。由于我们的习性根深蒂固,完全以俗人的理念为人处事,所以我们的佛性,也即本来面目,逐渐被忽略,遗忘,束之高阁,我们身上所散发、流露出来的都是人的味道。发菩提心就是转人心为佛心,以佛心学佛并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我们身上才会有佛的影子。佛教讲:“存佛心,说佛话,做佛事,当下即是佛。”同样,如果存凡夫心,做凡夫事,说凡夫话,就永远是凡夫。实际上人与人、人与神的差别就在于思想境界高低的差别。为什么有的人庸俗,有的人脱俗?原因并不在于身份的高下,而在于思想境界的高低。境界高,自然脱俗。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并不起眼,既没钱也没地位,但跟他一交流就会发现他的境界很高,内在非常阳光,洒脱,自在。还有一种人有钱有身份,可是一打交道,他内心的阴暗和扭曲就马上显露出来,他总是抱怨,发现不了事物积极、阳光的一面。

问:请问如何发菩提心?

师:要众生发菩提心,难啊!

问:不发心,是否成就不了?

师:成就一番事业尚需立志,何况成佛?要成佛唯有发菩提心!志向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别人劝出来的。往往有大志向的人都没有被人劝说过,所见所闻都能激发他高远的志向。有的孩子生于农村偏僻之地,孤陋寡闻,照样有志向。如果你是被动地发了菩提心或者立了志向,这种菩提心和志向随时都会退失,难以持久。古人讲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佛门里发菩提也是如此。没有菩提心的人天天发菩提心。有菩提心的人一生只发一次,他的菩提心从萌发的那一刻开始,始终伴随着他,成为他终生的奋斗目标与追求,遇到任何逆境都矢志不渝,不改其志。超尘脱俗的思想境界所焕发出来的美好与光明,会鼓舞着他一路向上,百折不挠!

生活中,有的人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有的人出淤泥而不染。后者是有善根的人。希望在座的都是有大善根的人,遇到任何逆境和艰难险阻,都不要让菩提心动摇,退失,永远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看到社会不好的一面,诸如贪污、腐败等,要从自己做起,慢慢影响周围的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常常问自己:我给家庭、单位、社会带来过什么好处?千万不要抱怨。一个学佛的人,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凡事要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成长、进步。

问:方丈任期满后,您去哪里?

师:方丈退位是不再从事行政工作,只管业务——修行、讲经说法,只做教授,不做校长。万行现在是既做教授又当校长。我计划在东华寺再任七年方丈,就退下来做教授,领众修行。校长兼教授容易荒废专业。我的志向是当法师,讲经说法。对我个人而言,出家人如果不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做任何其他事都是不务正业。比如我十年一心扑在建寺上,起码有八年时间无暇研究经典,也没有好好用心打坐修炼。在建寺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为了寺庙的建设和发展,不得不频繁地接触社会,天天与人打交道,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与突破。但是继续做就没有意义了,作为出家人,这样的经历八年足矣!只有不断地经历和从事新的事务,人生才能获得更多的体验、经验、感受和感悟。

问:寺院靠什么凝聚僧侣和信徒?

师:寺院是领众修行,净化众生心灵的场所。传教士、神职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心理和心灵医生。与西方国家的传教士相比,中国传教士的工作不如他们得力。西方国家的传教士、牧师、和尚、阿訇的神职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博得了社会的广泛敬重和爱戴。就神职工作者而言,与西方国家宗教相比,我们的工作做得很欠缺。在服务大众方面,佛教的确不如基督教做得到位,因为基本理念不同。寺庙的理念是敞开大门,笑迎八方,有求必应。而基督教的理念是送福音上门。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之处。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在大街上,即便素不相识,老外也会主动跟人打招呼。而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在这种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产生的宗教理念和传播风格也迥然不同。西方宗教是紧密配合政治并竭力服务于政治,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所利用。而中国的道教和佛教只有在国家需要时才挺身而出,不需要时就关门念经,打坐修行,我们是有求才应。

问:什么是出家人的快乐和幸福?出家人也有家,如果发生特殊情况,你们出家人会不会帮助家人呢?

师:出家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国泰民安,人人幸福!对父母,我们会关心,也会负责任。父母老了要养,生病了要回去照看。佛教有规定,父母老了无人赡养,要接到寺庙来赡养,这是祖师爷制定并沿袭下来的。我们每年都回家看望父母。对父母不能尽孝,又怎么可能对众生尽孝,善待和普度众生呢?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问:老人和媳妇如何相处?如何把握在红尘中信佛与尽孝?

师: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把它改为:清官不断家务事。两人相处,彼此都要学会互相包容、谦让和理解,否则一切方法都无济于事。前面讲到,成熟的人最突出的标志就是没有个性,能与身边的万事万物融合在一起。而不成熟的人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与身边的人、事、物格格不入。成熟就是无我,无我了还有什么不能接纳,不能包容?一个人要成熟,必须学会谦让、包容。一个真信佛且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和他人友好、愉快地相处。

问:请您讲一下“缘起性空”?

师:佛教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指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既是因缘和合,就做不了主,要依赖外缘。外缘不具备就没办法成就一件事。所谓众因缘和合,就是内在外在的条件具足。要做成一件事,必须内外条件皆具足,成与败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众生是你我他合在一起称的称呼。任何的人与事要想立足,生存,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你我他。

问:您的“莲花生动功”怎么练?打坐手脚麻木怎么办?

师:光盘、我们寺院的网上都有介绍。练动功最重要的是把握呼吸,否则跟做广播体操没两样。坐禅,气血不通导致手脚麻木,属正常现象,是好事,说明你的气血在苏醒,发动,血管堵塞才会有麻木感,继续做下去就会消失。

问:我觉得一个人生活很和谐自在,为什么结了婚就不和谐自在,而且还生烦恼呢?

师:你的个性太强。你要学会让我执死亡,消失一段时间,比如十天。如果你能放下我执十天,对你来说就是质的改变和飞跃。如何死亡,消失十天?这十天就是你老婆说了算,她说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她说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能这样保持十天,你就知道什么叫自在、和谐、快乐了。烦恼的根源是你处处想说了算,处处以你为主。这样,你不是在成长,而是在倒退。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把握自己,消除个性。修行和生活协调好了,不仅没有矛盾,反而会快乐,解脱,自在。你这么有智慧,佛都敢学,和佛都能沟通,怎么不能和身边的人沟通,和睦相处呢?除非是不想做,不用心做,否则没有做不到的!

问:观香时,是戴眼镜还是不戴眼镜好?

师:最好不戴眼镜,让身体放松,只要长期反复地训练,自然能够进入状态。

问:佛的本质和精神体现在哪里?

师:体现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问:可是我们平常所见闻的佛,是看破,超脱了红尘,慈悲不杀,也无男女之爱,与我们人并不同啊?

师:既然是佛,已经超越了此层次,达到彼层次,怎么还会杀生,有男女之爱呢?佛的爱由量变达到质变,成为平等、慈悲的博爱。佛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男女之爱是狭隘、自私的。两种爱的性质决然不同,一个是给予,一个是占有。

问:信佛、学佛的标志是什么?

师:就是奉献自己的一生,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众生,奉献给社会。学佛若无奉献精神,奉劝你不要学,信佛就行了。信佛不需要做到什么。而学佛必须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处事、行为举止都应该如佛一般,但不执著,保持一颗平常心。

问:有个出家师身体不好,总有莫名其妙的感应,这是否与他的发心和护法有关系?

师:身体不好原因很多。真能发大心,就不会被身体所左右。很多人还没做事,就先说身体不行,其实不是身体不行,是心力不够。我常说,我的身体可以生病,但绝不能再让我的心生病!真能如此,你的心从此就不会再被身体拖累,一旦心灵能够超越身体时,病也会随之减轻。心灵有病是导致身体生病的根本原因。

问:东华寺是否有年度计划?

师:登陆东华寺的网站(www.donghuasi.org)就能看到全年的活动,包括开示记录都在上面。

问:佛教对现代经营管理有哪些指导作用?

师:如果你真能按佛教的理念和模式经营管理公司,你的公司一定会平稳、持久、兴旺。如果能完全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同样会持久、兴旺、发达。只怕你既不完全按佛教的理念,也不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去经营管理。社会上最高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宗教的管理模式是相通的。佛教有个基本理念:佛法不破坏世间法,不违背世间法,佛法遵循,尊重世间法。同时提倡“在道言道,在商言商”。在座的很多是企业家、商人,既然进入了宗教场所,就不要再抱着企业家、商人的心态。今天你来拜佛,你就是信徒,不是企业家。明天你回到公司,你就不是信徒,而是企业家,是老板。如果你以佛教徒、居士的身份来管理公司,可能会一塌糊涂。同样,你来寺庙拜佛,以老板自居,也不会与佛相应。到道场要言道,回商场就言商,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不能违背,这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保障。企业与寺庙在管理模式上的确有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但不能完全照搬。企业多以赢利为目的,肩负着为社会分忧解难的责任。寺庙以普度众生、促进和谐为宗旨。

祝诸位新年快乐,法喜充满!

2011年1月1日

同类推荐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皖山禅话

    皖山禅话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古国,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热门推荐
  • 浦东尽头是大海

    浦东尽头是大海

    从90年始,浦东开发而今已有三十年。三十而立,三十当立。任民生作为一个普通的外埠毕业生,恰逢其会。当挚爱离去,他终于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所蕴含的真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60天制霸exo鹿晗

    60天制霸exo鹿晗

    你们好,我是这本书的大大。有QQ的可以加一下QQ群:471668399,大大不喜欢被人打扰,所以你们尽量不要加我,有问题的在群里@我,我会一一解答。谢谢支持!
  • 攻下神界

    攻下神界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地球不堪负荷,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劣,情况岌岌可危。人类的出路在哪里?陈啸天,一个来自神秘种族的少年出现了。平暴乱,稳定地球!寻出路,独闯仙界!求生存,攻打神
  • 浩瀚星辰便是你

    浩瀚星辰便是你

    茫茫人海中,能遇见你,便是我这辈子的幸运。
  • 射日惊雷

    射日惊雷

    狼人说:“我只在疯癫发狂时没有人性的!他不同,他从没有过......”恶魔说:“被他打败前我以为我知道魔法是什么,被他打败后我在想魔法是什么?”女巫说:“世人每每质问我们,世界上还有比女巫恶毒无耻的人吗?我回答说,有!”吸血鬼说:“我们的种群,总是自命不凡的自喻为万千生灵中的贵族,而在他面前我只能算是‘跪族’。”死灵法师说:“不要总是谴责我们用邪术奴役逝去者!他玩弄活人的时候怎么没见有人管呢!?”科学狂人说:“我用引以为傲的科学知识储备震慑他,他用千奇百怪的刑法刑具招待我,我.......。”而他自己说:“若有一日返华夏,定让欧洲伴龙驾,拉美澳州做蕃属,沙俄日倭欺胯下!”
  • 大道诛心

    大道诛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凡王之血,必以剑终。一剑一灵,一心一念,剑在人在,剑亡人亡。哪个王八蛋说剑灵天生就要低修炼者一等?我就不信天,这一次,我要逆天而行.......少年化身剑灵,现身北郡天荒,持三寸小剑,了前情,断恩仇,闯九天圣域。这是一个关于剑灵的故事。
  • 邪王独宠:废柴小姐惊天下

    邪王独宠:废柴小姐惊天下

    一次执行任务之中,被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背叛,被血戒带到了一个历史所没有记载的大陆。这一世,宁可我负天下人,绝不天下人负我。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自然拥有她的傲骨。有朝一日,废柴终翻身,那些曾经羞辱她的人,她必十倍偿还他,槿殇的天才王爷,原本以为不会对任何人动心,但初见的那一瞥,便已注定一生一世一双人,宁负天下不负卿。十里红妆,袖手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等待不变初心的幸福,新兰

    等待不变初心的幸福,新兰

    【新兰序.第二部】四叶草,代表幸运和幸福。就像遇到你,三生有幸,爱上你,幸福一生。谁说童话不能是真实的?我和你将在四叶草的见证下相守一生。请你和我一起,将童话演绎成最真最美的爱恋。(新兰系列第二部四叶草,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