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9300000038

第38章 活在当下用在当下

问:您在给我们授皈依的时候,告诉我们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让我们不要去拜那些精灵鬼怪。但是,弟子今天看到很多您的弟子去烧法印纸,这种现象和您所教导的不吻合,让弟子很困惑。请问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师:首先说明这不是佛法,不是修行方法。宗教有许多传统来自民间。这个世界有有形的,就有无形的;有显态,就有隐态。其实六道的品性在任何人身上都有显现。对这些我们既不提倡,也不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法印纸是为冤亲债主烧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暂时化解部分恶缘。但是,真正的化解是自己内在的转变和提升。每天供佛烧香也不是佛需要,是我们自己需要。这些跟皈依时的要求——不允许礼拜、供奉精灵鬼怪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隐态的潜在规则和我们显态的潜在规则是一样的。比如我们人世间是通过金钱、物质进行交换。隐态也一样有金钱和物质的交换,只是形式上和我们有差别,性质上并没有差别。说在形式上有差别,其实也没有大的差别。无论是人还是精灵鬼怪,或天神等其他道的众生,都在互相轮回。

为什么在有些人身上会体现出非常高雅的言行举止,我们说这个人很脱俗,像神仙一样,走起路来很飘逸,为人处事很洒脱,而在有些人身上体现出的气质却很庸俗呢?我们有时候骂一个人有阿修罗的品性、畜生的品性,的确,这个人是刚从动物道里投胎转世成人的。当三恶道的众生修够了福报和智慧,转成人以后,在他这一世的人身上还会流露出过去三恶道留下的痕迹。因为他才刚刚开始做人,你怎么看,他的言行举止,包括思维方式都不符合人的标准,很像从三恶道里出来的。而有的是从天道来到人道,在他身上就会体现出仙人般的气质与风度。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世的人,在他身上就会体现出比较重的人的习气。有些居士,包括一些俗家人,一看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像学佛多年的人,甚至很像出家人。你问他学佛多久,出家多久了,他说刚刚信佛。为什么他才刚刚信佛,给我们的感觉却像学了几十年的佛,甚至在他身上还体现出出家人的品质呢?就是因为过去世他修过道。可是有些出家人、学佛的人,尽管这一世很努力,但你怎么看,他都不像个出家人,不像个学佛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前一道留下的影子,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都看得到。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可是为什么在我们身上体现不出我们的职业特征呢?为什么当警察的体现不出警察的形象,当兵的体现不出当兵的形象,学佛、出家的,体现不出学佛、出家的形象呢?你们每个人身上是否都带有自己的职业形象?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去思考。

你们新来的居士,到东华寺参学,学到了什么?哪方面让你们受益了?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触一些新的人,如果发现不了这个环境的可取之处,发现不了人家的优点,也应该能发现人家的缺点。如果看事情不能入木三分,和人交流没有洞察力,说明我们没有用心,或者觉照不够,智慧不够。

我们到一个地方是向人家学习的,学习人家好的一面,对照自己不足的一面。有的人心态不健康,本来是去向人家学习的,结果发现了人家的缺点就紧抓住不放,人家的优点他一点也没有看到学到。本来是去“淘宝”的,结果变成了去收集人家的垃圾、业障。这就是失去了觉照。知己才能知彼,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我们与人共事乃至交友,都要让对方把长处发挥出来,避开短处,不要给他造业障的机会。对方造业障,做错事,是我们没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才给了对方这样的机会。同样,我们想让对方做好事,也要为他创造做好事的机会。实际上你给他创造做好事的机会,你会得到和他一样的福报。因为是你给他提供了方便,创造了条件,尽管事情是他做的,你和他一样有功德,这就是随喜。

佛教一再强调学佛不外乎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一是不给自己造业障的机会,二是不给别人造业障的机会,或者说给自己一个修福报的机会,也给别人一个修福报的机会。管不住自己身口意的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超人的智慧,再加上超人的毅力,才会有超人的成就。你做什么事都不了了之,虎头蛇尾,以这种方式学佛修道,其结果也是不了了之,虎头蛇尾。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你做的所有的事,一件事就能全方位地体现出你内在所有的信息,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你的品质、能量、能力、素质和你所有的信息全都在这个环境里体现出来。打一个比方,我们流通处进的货物的款式、颜色、摆设的方式就体现出里面工作人员的审美、素质和水平,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他们内在所有的信息。同样,看我们东华寺的库房,就可以看出管库房那几个人内心的状态。库房物品的摆放是否一目了然,库房内是否畅通无阻,拿东西是否顺手,这些就代表了他们的思维清不清晰,有没有逻辑性,思路是不是清晰明了,做事是不是有章法。库房就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显现。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程序、章法,他内在的消化就不良,气血的运行就阻滞淤塞。你们看看自己的房间摆得整不整齐,协不协调,就知道自己的身体健不健康,内在协不协调,干不干净。你房间的卫生多少天打扫一次,你就应该知道你心灵的卫生、内在的贪嗔痴多久打扫一次。一个从不打扫房间的人,他会打扫他心灵的空间吗?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抓不住重点,来学佛又怎么能抓住学佛的重点呢?学佛也一样无处下手,他所谓的“在修行”,修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边缘的方法。

不检查自己工作环境的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管理也不严格,觉察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他善于觉察自己内在的起心动念,同样他也会检查自己的工作环境,就像理顺自己的思想、思路一样,理顺内在外在的一切。

很多人喜欢清静,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这样还想达到人天合一,和万物融为一体,听起来岂不可笑?从理论上都讲不通,实修上又怎么可能达成呢?在群体里与别人格格不入,连自己身边的人群都融不进去,又怎么和大自然,和宇宙万物,和佛菩萨融为一体呢?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回避不予理睬,都不能沟通,又怎么和看不见摸不着的沟通呢?

如果生活中别人说的话你不能很快地理解,那么你学佛也是如此,佛说的话、明师说的话你也无法理解。如果你真是一个想学佛的人,你心中还有忌讳的事,我奉劝你去面对,去接受,去超越。除非你不是真正想学佛,想进步。实际上这是你的“我执”在作怪。如果你已经感觉到,认识到了,你更应该放下“我执”去面对它;如果意识不到,则另当别论。

据我多年的观察,学佛的人学得越久,心灵的空间越小,外面套的壳越厚,最后把自己套死了,还美其名曰自己在勇猛精进地用功修道,还以为自己很有修行!

学佛的人不攀缘,不惹是生非。但是,当缘来到你面前,是非来到你面前,你回避了,不敢去面对,这怎么能说明你学佛进步了,你超越了呢?虽然佛光普照一切众生,就像阳光普照万物一样,但是你躲在屋子里关上门,拉上窗帘,阳光怎么会照耀到你呢?佛是没有分别的,但碰到有分别的众生,佛也无可奈何。

我们不是经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吗?你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又怎么样?难道你就比别人更高贵更富有吗?你和别人并没有区别,甚至闻到佛法以后你反而不如别人了,因为你把佛法给曲解了。如果你没有闻到佛法,你就不会去亲近佛教徒。那么你听到的、见到的,都是社会上更真实、更直接的东西。这些可能会把你的内心世界剖析得更深入,更透彻,更淋漓尽致,让你的内心世界更真实地袒露出来。可是由于我们无明,闻到了佛法,把佛法错解了,反而把佛法的理论变成为自己行为开脱的说辞和理由。

一个懒惰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有一天出了家,闻到了佛法,他的懒惰反而变成了长处。他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冠冕堂皇的说辞:“哎呀!学佛要看破放下,不要追求世间上的功名利禄。既然得到了人身,就要好好修学佛法呀!”于是他每天待在屋子里胡思乱想整天发呆,给别人的感觉象是对功名利禄都看破放下了,心里对什么都不在意了!事实真是这样吗?做事没有耐力,不了了之的人,在佛门里给人的感觉也像是拿得起,放得下。所以,看佛教徒要别具慧眼,否则就容易识错人。

问:师父,请教一个发愿的问题。有个居士在北方某个寺院诵《地藏经》发大愿,结果招了一身附体,很痛苦。您曾经说过,凡夫都是以妄心发愿,而一个开悟的人自然具足了愿力。那么凡夫是不是不应该发愿呢?如果要发愿,应该如何发?

师:我先问你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他发愿不仅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得到坏处;不是招来了善缘,而是招来了恶缘?

问:是不是他以妄心发愿招来了魔障?

师:我每天也有妄心,也打妄想,我怎么就没有招来精灵鬼怪呢?你以为我们每天读一读“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发愿吗?以为说一说“我要替国家承受灾难,替某人承担病痛”就会有力量,就真的能替他受过,承担业障吗?果真这样,我们发愿本来是因为同情别人,想帮助别人,代人受过,替人承受病痛,结果自己还倒了霉,谁还敢再发愿?

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去参悟,悟不透再来问我。为什么我们发愿去帮助别人,替人承担业障,承受病痛,自己反而生病,事业衰败,甚至家破人亡?为什么别人这样起心动念,本来不好的变好了,不成功变成功了?为什么形式上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我可以给你们提一个醒:诸佛菩萨、护法神是干什么的?

重要的是信佛和学佛。什么是佛?什么是魔?什么是精灵鬼怪?他们都真实存在吗?你是超越了他,还是皈依了他?他是主宰,还是你是主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见多了,识广了,有智慧了,当下受用了吗?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回去思考,参悟。

2010年8月24日

同类推荐
  • 禅宗与道家

    禅宗与道家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本书以道教体系为逻辑,以道教神仙、人物、宗派、典籍、名山、道观为点,以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叙述道教的故事,详解道教文化。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热门推荐
  • 王源:半夏微凉不成殇

    王源:半夏微凉不成殇

    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开花,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尖,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是你不经意写下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的朗读。下一个夏天,我还在这里等你,一起看风,看叶,看季节。
  • 山贼改造计划

    山贼改造计划

    啊,穿越到山贼窝?啊,契约了山贼头? 啊,还要接管山寨? 不,我辈学子,正道的光! BGM!起! —— 本文又名《开局就成亲?契约的女山贼头子怎么这么强!》 《正道的光!照在了修真界!》 《我真没想在修真界开火锅店啊》
  • 重生异世逍遥传

    重生异世逍遥传

    本书不是一本善良的书;本书不是一本快乐的书;本书不是一本色情的书;本书不是一本血腥的书;本书不是一本暴力的书;本书不是一本恐怖的书;本书不是一本正常的书。(注:本书走的乃是无敌流路线,卫道士慎入)
  • 白丧剑客传奇

    白丧剑客传奇

    这里是与众不同的武侠世界,这里有数之不尽的江湖人物,这里没有风花雪月,这里只有剑啸悲悯,开局就是巅峰,顺便送一个老婆周芷若,但是主角石磐还有任务在身,他必须去杀它个翻江倒海,一直到声名狼藉,臭名远扬,没有人可以理解他,因为他是重来一次这个世界啊,上一次他纵然是一流高手,也在最后关头被带头大哥杀死。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四福晋她成了京城大佬

    四福晋她成了京城大佬

    报!!!!四爷,福晋她成京城大佬了!四爷剑眉微挑,“大佬?”“扶贫大佬!专注解决百姓的脱贫问题!法子精妙,不仅百姓称赞,连皇上都拍手叫好!”四爷“……”夏宝麦穿越之后成了四福晋,嫡子刚夭折,本人也被四爷厌弃,幸好绑定了个精神力收集系统!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小妾蹦的欢,送其上天与太阳肩并肩!手中银钱少,致富妙招一套连一套!什么?她一番动静已经成功引起了那个男人的注意?嗐!谁要和四爷这种渣男谈恋爱?!不谈!四爷黑眸微眯,语气危险,“不谈?”夏宝麦嚣张硬气,干脆利落,“不谈!”“再说。”伴随着这话,夏宝麦身子已经腾空,转瞬间落到男人肩头。眼瞅着卧室近在眼前,夏宝麦慌了,“谈谈谈!”“我就要和四爷谈恋爱!”
  • 帝国散人

    帝国散人

    九龙帝国一直都在……南方散人一直都在……令老皇帝震怒,欲吞吐整个南方群国
  • 九天王帝

    九天王帝

    人法天,法地,法道,道法自然。与人斗,天斗,地斗,斗无止境。
  • 综漫之Mahonin

    综漫之Mahonin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
  • 从周六的那碗面开始

    从周六的那碗面开始

    周六,作为学渣的我又为早饭着急,还好家里还有几碗方便面,然而我却再也没吃到过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