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9300000031

第31章 佛有悲心不度无缘之人

问:……(录音不清)

师:与众不同并不是一种病态。佛家有一句话叫“欢喜接受”。作为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你就把他当成磨练自己的功课,不要抱怨,调整心态,带着爱子之心去面对。现在医学完全可以确诊治疗。医学加爱心,还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

作为父母,孩子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对他有养与教的责任。一个人的成功包含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包括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教育好。一个企业没有接班人,即便经营管理得很好很成功,如果后继无人,也是失败。培养教育孩子也是我们事业的一部分。很多信佛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好像自己积了很多德,行了很多善,就理所应当获得活菩萨的眷顾,坏事不应该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积德行善是人的本分。有机会积德行善要心存感恩,感恩做好事的机会让你碰上了,而不是用它来交换什么。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更应该好好反省为什么它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因果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过去因为无明,我们曾种下了不好的因,招致今生不好的果。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办法把握。既然现在我们闻到了佛法,就应该知道如何把握好当下,为今生乃至来世种下好因。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人家说他要倒霉,他就信了,马上把这个信息输入头脑,刻入心灵。说他要走好运,他却将信将疑,甚至摇头不信。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你说他好,他会相信;你说他不好,他不会相信。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心造。第一个提出“一切唯心造”这个理念的是释迦牟尼佛。后来有许多宗教、学术派别也有心灵招感一说——有什么样的心,就招感什么样的果。你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对一件事充满了信心,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必然会有一个好结果。如果你总是自卑,抱着负面的想法和心态,把事情往不好的方面想,结果就真的有问题。你想着出门碰到坏人,就真的碰到坏人;你想着身边都是好人,久而久之,你身边就会聚来一大批好人。

同样,你抱着一种什么心态看你的孩子,就等于把大自然中相应的力量调过来,赋予你孩子。如果你的心态不健康,罩在你孩子身上的都是不好的磁场;如果你心态很好,就会把宇宙中好的力量招感过来,围绕在你孩子身边加持你的孩子。而且你的心力越强,招感的力量越大。所以要坚信你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有形的呵护、治疗,和无形的大爱是你们作为父母应尽的责任。我曾经讲三种人不能学佛。第一种就是身心不健康的人。佛法一传给他,他就把佛法扭曲了。这种人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一面,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只接收负面的信息,不接收正面的信息。学佛修道途中必然会出现境界,可是境界一来,他首先想到的是修偏了,走火入魔了,不认为是佛的境界,认为是魔的境界。这种人是不能学佛的,他的福报不够,慧根不够。境界来时,不要去分别是正面还是负面,因为佛与魔的境界都是沿途风光,只有毫无分别地经历所有的沿途风光,才能到达目的地,见到本来面目。

另一种人进入状态出不来,整天神神叨叨的,不学佛还正常,学了佛反而变成了神经病,逢人就讲佛法。这种人永远活在自我当中。我们在座的有一部分人见人就讲佛法。人家不信佛,你给他讲什么佛法呢?你是学佛的,碰到学佛的人才讲佛法;碰到经商的人,你就给他讲经商的知识,把佛法蕴含在商业知识里去度他;碰到搞艺术的,你就把佛法的精髓蕴含在艺术里去度他。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化身呢?一个出家人什么知识都要通达,遇到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去和他沟通交流,去度他。前提是你已经掌握了佛法的内涵与精髓,能活学活用佛法,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去度人。

还有一种人进入不了状态。学佛就要有学佛的样子,学佛就是佛的弟子。在你身上看不到学佛人的影子,没有一点学佛人的味道,和尚不像和尚,居士不像居士,你怎么可能把佛学好呢?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能随时进入状态,所谓的能出能入,才能把事情做好。佛教里面不是有一句很通俗的话——“见人说人话,见佛说佛话,见鬼就说鬼话”吗?你们以为它是贬义的,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只有圣贤才能达到,凡夫做不到。不能随时进入状态,随机应变,怎么能起用呢?《周易》为什么是儒家的五经之首?它讲宇宙万物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消阳长,阳长阴消,阴阳互应,迂回进入,张弛有度,打造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模式,创造了辩证统一、阴阳互变、刚柔相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它就是一本讲变易的书,读懂了它,读透了它,掌握了它,你就能做到随机应变。

以上三种人不能学佛的原因:一是心理问题,二是见地问题。

你们问问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用智慧在做,是带着欢喜心在做,还是带着抵触抱怨的心在做?你抱怨是一天,欢喜也是一天。你对别人欢喜,实际上是对自己欢喜;你抱怨嗔恨,实际上是在惩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学佛人最大的悲哀。对自己的情绪和言行,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嬉笑怒骂,当下必须清楚地了知。过后才觉知,已经偏离了道。

因为别人犯错误而生气,就等于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种人是最愚蠢的。但是,当一个人进入角色,看到自己的孩子、家人、朋友、下属、同事犯错误,往往会生气,而且有时候比自己做错事还生气。这就是警觉不够,失去了觉照,无法超越自己心灵的境界;同时也因为你和他有共业,才会碰到一起。如果你和别人都是好的共业,身边招感的都是素质好的人。学佛的人必须相信因果。既然你现在碰到了这种人,说明你昨天结下了恶缘,今天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今天不以欢喜心去面对和接受,就等于让你们之间的恶缘继续延续下去,明天、后天你碰到的还是这种缘;如果今天你以欢喜心去面对和接受,就等于把昨天不好的因和今天不好的果都化解掉了。

一个得道的人、一个圣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他的喜怒哀乐比凡夫俗子还来得真切。他是瞬间达成,瞬间走出来,不会持续停留在一种情绪和状态里。所以说圣人无常心,喜怒哀乐都无常。只有凡夫才会始终停留在一种情绪和状态中。圣人是念念起,念念不住,需要什么念就起什么念,过后无痕,处于空灵觉知的状态里。需要时,念头顷刻生起(这个念头就是用);境界一消失,念头也归零。归零的状态就是一种觉照的状态。喜怒无常就是圣人的境界。恒常不变的是凡夫俗子。但是,圣人的境界从表象上看,尤其是以凡夫的眼光来看,和凡夫俗子很相似。因为圣人是处于这一极端,而凡夫俗子是处于另一极端,彼此都处于极端,没有慧眼是难以分辨的。一个超越的圣人,很多事他都敢去做。而一个不信因果的人也敢做很多事。我们处在中间,无法分辨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圣人,哪个是凡夫。

有智慧的人学佛,变得更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学佛,变得更愚昧。佛法本身不是为愚昧的人服务,也不是愚昧的人能学的。佛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基本理念,才能学佛。为什么过去佛法一直在贵族这个阶层传播呢?因为只有各方面的素质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可能成为贵族,贵族具备了学佛的基本素质。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进入上流社会,没有达到士大夫级别,是没有资格学佛的。为什么过去的出家人那么受人尊崇,令人钦佩?尤其是明清以前,社会的精英都集中在学佛的这个圈子里,听到你是个学佛的人,大家都对你刮目相看,谁都知道佛不是一般人能学的。可是现在一听说你是个学佛的人,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觉得你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受到什么打击刺激,“看破红尘了”!

看看我们的所作所为,哪里是在学佛呀?都是迷信!你不明白,怎么学,怎么去做呢?你不明白就信,越信越迷,越来越愚昧。过去学佛的人是先明白了才信才学。现在是不明白就信,所以越学越笨。当然,过去的善知识特别多。现在善知识确实很难遇到,即便遇到了,因为我们愚昧无知,也把善知识当成和自己一样愚昧,甚至比自己更愚昧的人,所以也就错过了。

佛菩萨看到众生无明,愚昧无知,生起慈悲心,倒驾慈航来普度众生。可是大家都不认识他,不认可他。他是明师是佛菩萨,大家却把他当作巫婆神算来崇拜,他会作何感想?他会度这些可怜的众生吗?不会,他是为知音而来。所以佛有悲心,不度无缘之人。

2010年6月15日

同类推荐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星云日记10:勤耕心田

    星云日记10:勤耕心田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转折点”、“勤耕心田”、“畅行无阻”、“感应道交”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禅宗发展至南宋以后,五家禅中的沩仰、云门与法眼三家基本消亡了,独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仍在弘传,且一直把法水沃溉到了清代。而在临济宗中,尽管大慧宗杲于当时声名显赫,然其法脉传过六代之后不幸消亡,而真正承嗣临济家风者独有虎丘绍隆一系禅了。
热门推荐
  • 阴阳之莲

    阴阳之莲

    阴阳双生,一株天地少有的阴阳并蒂莲寄生在了林流云气海,白莲生生不息,黑莲死气沉沉,生死相依。身世之谜,都市美女的抉择,一切都等着林流云去探寻。
  • 离别潇潇雨

    离别潇潇雨

    来自万年以后的苏青偶然与罗允成相遇,从而慢慢揭开了罗允成神秘的面纱,只道是情深缘浅,两个相爱的人最终只能离别在那潇潇雨中……却不想一场来自未来的阴谋让他们再次重逢,使他们历经穿越之苦,尝尽从古代到未来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这场阴谋最终将怎样结束,他们能否战胜磨难、终成眷属,请走进《离别潇潇雨》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期待答案吧!
  • 柯南之警界大佬的养成

    柯南之警界大佬的养成

    乱七八糟的柯南世界里乱七八糟地搞事。自从有了死亡回归,古雅人的警视厅升职之路变得奇怪了。古雅人:“我不是擅长官斗和破案,我只是刚好看过剧本而已。”P.S.1混合日剧《非自然死亡》《LegalHigh》《孤独的美食家》《深夜食堂》《半泽直树》……P.S.2有推荐的日剧可以书评留言,本书不完全跟剧情,原创占有一定比例。学术交流群732521717P.S.3本人资深哀迷,女主竞争中,胜者为王不后宫。
  • 我将青春陪你老

    我将青春陪你老

    当16岁的小萝莉遇到腹黑屌丝班长,从欢喜冤家到好朋友再到喜欢对方,然后经过重重波折再到结婚的殿堂,,,,
  • 苍迹神

    苍迹神

    一位少年,对于他的梦,他努力去追逐,即使明天是黑暗的,也不会放弃逐梦......讲诉的是一位少年在宇宙中崛起,与他的朋友一起闯荡的神奇之旅!
  •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本书是知名作家李迪近些年来扎根公安一线,深入警察生活,潜心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纪实文学的代表作品。李迪是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在全国选出的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他多次深入辽宁、江苏、浙江等地公安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提供了一个样本。李迪以其质朴生动的语言,真实可读的情节,对派出所、看守所、刑侦、经侦等各警种的民警进行了塑造,展示了当代公安民警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服务人民、积极进取的优秀群体形象。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催人泪下,读后令人无不振奋,无不掩卷深思。
  • 就让我附庸风雅一次吧

    就让我附庸风雅一次吧

    小小说。单号章节是双号章节的简介。坚持原创,但是不排除会出现“霜王事件”,如果有的话,大家当没看到吧。不,还是算了,提醒我,让我想办法改掉或者删掉。
  • 盗墓笔记之终极使命

    盗墓笔记之终极使命

    一个承诺,一生去证明。一个约定,十载寒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唐之星

    唐之星

    刚毕业的大学生王笑,在白天被雷电击中后穿越唐朝,从小乡村逐步进入长安城,让自己的人生逐步放出光彩,在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一个亿的银两后,头脑里面,嘟的一声,王笑好像遇到了传说中的金手指,且看王笑是怎么征服唐朝,怎么改变历史,让唐朝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