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9000000041

第41章 修行先降伏自己的身心(2)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眼睛看不到色尘,耳朵听不到声音,内心会特别烦躁的原因。因为你把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的功能全都推给意根来承担,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意根上,让它独自发挥了,所以心念一个接一个,一秒钟会冒出无数次!如果你走出山洞,眼睛继续看,耳朵继续听,鼻子继续闻,嘴巴继续说,你会发现内心的杂念很少。因为你把这一根(意根)的功能分散给六根了。而闭关是把六根的功能全部强加给一根(意根)。

你们会问:修行应该先关闭哪一根呢?大家说一说(众答:……)。我想研究过《坛经》的人都不会忘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他告诉我们修行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切断第六意根。到成佛时,前五识、第八识才能彻底圆满。也就是在迈步的时候就要降伏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这二识降伏不了,你就走不进门内。即便进了门,不出三个月,你也会被打出门外。

因为你没有降伏六、七识,只是通过环境,依赖一定的条件,强行切断了前五根与外界的联系,把前五个人的烦恼强加给第六个人(意识)身上了,这样,你在洞里怎么可能安住呢?只会更烦。只有在修行的第一步就把意根降伏了,你才能把自己关进房间,关进洞里。

实际上修任何一个法门,第一步都是要先降伏自己的意识——杂念和妄想,让自己不起分别心。有的人甚至还搞不清何为杂念,何为妄想!杂念是自然而然冒出来的念头。妄想是有意识地去想的念头,带有故意思考、造作的意思。

学佛很难掌握方法,更难降伏自己,一不留神就走入一个极端。譬如学佛的人都知道不要胡思乱想,头脑不要复杂,不要思考问题。结果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突然遇到事情时,不知道如何处理,是非好坏、轻重缓急无法辨别,一个个都傻楞在那儿了!

而另一种出家人很精明,很会办事,但是你要他打坐,就像要杀了他一样!他的心太散乱了,身心没有统一,更没有协调,怎么坐得住呢?念经念不进去,拜佛也拜不下去,所以只能四处云游!你让他到处讲一讲,说一说,为寺庙做做事还可以。

退一步讲,如果他真的很会为寺庙做事也不错,也是一种人才,寺庙也需要这种人才。要么你就很会修行,你也是个人才。就怕你修行修不进去,做事又怕麻烦!让出家人做事,就好比让瞎子出征打仗一样,没有目标乱开炮,根本击不中目标,炮发出去以后,还说这是空炮,里面没装弹药!

无论你到哪里修行,都要对自己负责。一旦掌握了一种方法,就要修进去,再修出来。你没有修进去,或者修进去了,没有修出来,你就没有资格评论这个法门、这个师父。

就像走路一样,你没有走到尽头,没有从尽头返回来,你就无法评断这条路的路况是好是差,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所以修行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你以为仅凭读几部佛经,把师父传的方法修上一年半载,就能对佛法作评论,下断言了?

现在学佛的人总是轻易下结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事情不负责任。譬如大家出家了,出家干什么?想学佛,甚至想成佛。你要是学佛学不好,成佛成不了,怎么办呢?你的退路是什么?

很多人不清楚何为学佛、何为信佛、何为佛学。它们从本质上讲是有区别的。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个学佛的人。因为知道自己不称职!只敢勉强承认自己是个信佛的人。学佛学不好,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师父不负责任。

谁要求我们学佛了?谁要求我们出家了?90%的人出家都受到了家庭的阻拦,有很多阻力不让我们出家。既然是自己发心出家,发心学佛,就要好好学。就算你已经好好学了,这也是你的份内事,是你对自己负责。

天下人做的事有两件,一件是自愿的,另一件不是自愿的。第一件事是学佛,是自愿的,没有谁强迫我们,都是自己做主要学的。另一件事呢?是我们从母亲的肚子里出生(出胎),这不是自愿的,是不知不觉的,一不留神就住胎、出胎了。这个怪不得我们,我们做不了主。

佛门里的竞争太少了,不够激烈,所以佛门里人的素质低。如果竞争像商场、政界那么激烈,佛门里一定都是精英!我曾经讲过一句话:综合素质最高的人都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政界,一个是商界。宗教团体里只有极少数人是精英,多数都是混日子、偷懒的。所以在宗教这个圈子里最好混饭吃!

你笨,你老实,你无能,人家说你修养好,有道心,很注重修行;你精明能干,办事能力强,人家说你没修行,没道心,不像个修行人。90%的人都是这个观念,只有少数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你让那些“老修行”去做事,肯定一塌糊涂,简直就是废物!

别忘了学佛修道本身就是在做事,你修净土法门不是在做一件事吗?你修禅不是在做一件事吗?你修密不也是在做一件事吗?你内心的事情不会做,外面的事情更不会做。只有做好了内心的事情,才能做外面的事情。

内和外,你只要是通了一面,就能渗透到另一面。也就是佛门里面讲的“以色身透法界,以法界入色身”。不存在只会修行不会做事,或者只会做事不会修行。

你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干什么都会干得好,修行修得好,做事也做得好。你是个笨人,干什么都不行,你修净土法门不行,修禅、修密,修哪个法门都不行!

素质决定一切。不是你修密不行,可以去修禅;修禅不行,可以去修净。你素质不行,任何法门都修不了。如果你修过很多法门都没有修进去,你就不要再修了,去培福吧!

修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开智慧,都能与道相应。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法门”是个死的东西,是个机械,是个工具,操作、应用它的是我们的心灵,是我们的智慧,是人。

无论是上海的自行车、北京的自行车,还是沈阳的自行车,都是人制造的,都是人在使用。虽然车的产地不同、牌子不同、型号不同,但使用的都是人。如果你人很笨,怎么制造,怎么使用呢?

前段时间我讲了为什么我把我的佛学思想表述得更直白、更明确了一些。过去我说修行人“欲修佛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好,佛道自成”。有些人感觉这些概念、内涵似乎太大太广了,摸不到边际。我斟酌了一下,确实如此。为了更明确一点,把范围缩小一点,让大家容易把握,今年我就把它改成“安分守己,各尽其职;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要把身体修健康,心态修端正,一是要多做事,开发自己的智慧,锻炼自己的毅力;二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尽职尽责。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想到东华寺,明天想到西华寺,后天又想到南华寺;今天想做尼姑,明天想做道姑;今天想做和尚,明天又想做道士。这就叫做不安分守己!

你真的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地做和尚、做尼姑,也只做对了一半,你还得尽职尽责,把和尚、尼姑该做的事情做好。而你们居士,是父亲,就做好父亲,是母亲,就做好母亲,这就叫“安分守己,各尽其职”。

看看这些出家人、这些居士,虽然是在学佛修道,可是一年三百六十多天,有两百天都在所谓的“参学”!正知正见没有树立起来,你怎么出去参学呢?碰到一个邪知邪见的人,你把他当作活佛;来了一位活佛,你又把他当作邪师!你的智慧没有打开,怎么能辨别呢?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你这一生能不能遇到正法,能不能见到明师,是你命中注定的,你求都求不来!你在因地上喜欢找明师,你这一世就能找到明师;你在因地上喜欢拜神、拜鬼、拜狐仙,你这一世肯定会碰到邪师邪道!

这一生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果”,是过去的因定下的。你的慧眼没有打开,根本无法选择,只能瞎碰。碰到好的、坏的,都是过去的因召感的果。

一个学佛的人不能跟着一位师父,或者在一个道场里踏踏实实地静修三到五年,根本不能出去参学。你的知见,也就是正知正见没有培养起来,你的辨别能力没有培养起来,你怎么出去参学呢?

过去的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跟随善知识,一跟就是十年、二十年?等到自己的智慧打开了,佛学思想形成了,再出去参学,印证,完善。

实际上现在的人出去“参学”,都是去游山玩水,都是因为住在一个地方感到单调、寂寞,不能吃苦耐劳,过不了这种冷清的日子。如果你在一个地方不能安心,到另一个地方同样也不能安心,住上三两年就换一个地方,再住上一年半载又换一个地方。因为你有一颗不安的心。换句话说,你的心安了,你到哪里都安心。

现在每个寺庙的经书都是堆积如山,出家人随时可以以经为师。不像过去的寺庙没有那么多经书,出家人找不到经书看,只能出去找明师。因为经书都在明师的心里,明师就是经书。

同类推荐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谈佛说道悟人生

    谈佛说道悟人生

    这不是一本说佛论道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怀来点释人生的书,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被归入了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们就能够活得精彩。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热门推荐
  • 造化食指

    造化食指

    点化,吸收。这是一根很神奇的食指。。。。
  • 恶魔索吻:腹黑老公的娇宠

    恶魔索吻:腹黑老公的娇宠

    她是命里缺钱的女人,他是命里缺女人的男人。第一次见,他挡住她,要她跟他结婚,条件就是他的钱随便花。哎哟,我可是很矜持的……然后很可耻的她跟他走了……某一天男人靠着枕头邪魅一笑,在女人耳边低语,“帅哥和钱,你要哪一个?”女人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钱。”男人:“……”后来我才知道,钱不是随便就能花的,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 星夜咏叹

    星夜咏叹

    夏日炎炎。炎日下心如寒冰。殷红的血液在地板上肆意蔓延着。慈爱的父亲,温柔的母亲,在这个夏日的午后永远地离开了少年。美满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就破碎地只剩下兄妹二人。我错了。我错的离谱。但我今后不会再错了。叶莫在一片血色中抱紧妹妹。“哪怕拼上性命,我也会保护好你的。我发誓!”
  • 穿成君先生的心尖宠

    穿成君先生的心尖宠

    慕容玥没想到自己能有机会穿越到现代,最后还成了君先生的心尖宠。看似只懂吃喝玩乐的君先生其实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大佬。暗地里倾尽所有,帮她虐贱男渣女,将她从黑暗中拉出,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宠溺。场景一:“就在前天,我已经是“有妻俱乐部”的一员了。”君先生说这话的时候,可是很骄傲,眉眼间满满地都是满足。大家诧异不已,纷纷想看看是哪路神仙。男人小心翼翼地打开结婚证。“只许看,不许碰。”众人差点吐血,这还是那个花花公子吗?这活脱脱就是忠犬妻奴啊。
  •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失落过;曾经笑过,也曾经哭过;曾经怦然心动过,也曾经黯然神伤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书,只是你的这本正在书写的书,至于能否写得精彩,这全由这部书的主角来决定!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么?!成功、快乐、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拥有了它们,你就是最富有的人最成功的人!
  • 殿堂欢

    殿堂欢

    摄政长公主重生回了十年前。她知道现在她寝殿里的唇红齿白的小太监将会成为权倾朝野,手段奸佞的大督主。在打压和巴结之间,高长乐很快就做好了决定。能躺何必Carry?那位大督主,你走向人生巅峰之后的大腿挂件预定一位!——李劭最近有些奇怪,为什么宫中任性刁蛮的大公主会一改常态,突然对自己这个小太监频频示好?是忠心耿耿护她周全?还是和她携手虐渣同行?这是个问题。
  • 侠岚之魔月弥漫

    侠岚之魔月弥漫

    上古四大恶兽出现,玖宫岭又面临重重困难,而且,穷奇的妹妹也出现,他们踏上寻找上古侠岚的旅途,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欢迎加入群,群号码:557143904)
  • 重生之女帝风华录

    重生之女帝风华录

    都说楚家小姐命好,一夜飞上枝头,从小小舞姬变成镇国公府嫡小姐。换来的却是抽干全身血液,死于病榻,抛尸荒野。未婚夫捅刀:云曦,我喜欢你,可是我更喜欢你姐姐。父亲嫌弃:敢抢你姐姐的东西,家法伺候!亲姐睥睨:云泥有别,妹妹终究是烂泥一团,黄泉路好走。楚云曦恨意不消、魂魄不散,再次睁眼,居然回到了三年前。她调查自己死亡真相,打渣斗渣,却一次次卷入诡异事件之中。魂飞魄散的诅咒,死而复生的怪物,以城祭祀的血咒。层层迷雾,自她重生之时便落入棋盘。好不容易遇到个心仪之人,勾搭之、调戏之,却原来是个假正经·真变态。从此一生,被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我给弓箭手指条明路

    我给弓箭手指条明路

    电视中播放着一条奔腾大河河中小船,一人独饮李和平站在电视机旁,弯弓射箭,目标,饮酒人!咻!箭矢穿过电视,隔着千山万里,在李和平注视下,射杀了饮酒人!这,就是弓“贱”手!被近身了怎么办?装死行不行……
  • 琼琼潋滟清歌辞

    琼琼潋滟清歌辞

    清歌没有想到自己好好走在路上会天降横祸,被花瓶砸中,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古代,成为大理寺卿的嫡长女。为了生存,她谎称失忆,却因此引发了诸多事端。来到这里没多久后,她奉旨嫁入了怀王府......什么?这个怀王竟然不信任她!好,为了给自己摆脱嫌疑,她开始调查自己的身份,谁知道到最后,她也有点不太信任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