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9000000026

第26章 入睡与入定(2)

我们坐着打瞌睡的时候,脖子是耷拉下来的,头是垂下来的(示范)。如果你想捕捉如何醒觉,当瞌睡结束的时候,你的头不要马上抬起来(根本不需要抬起来)。这时候头脑得到一股由下往上升的力量,就慢慢清醒了。在这个慢慢醒来的过程中,你继续低着头,去感受这股力量是怎么升上来的。当它上来以后,头脑得到了这股力量,又是怎么开始思维,怎么开始活动的。你保持这个姿势不动,回忆几次之后,自然会捕捉到如何醒觉、如何出定。

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过去开悟的高僧大德,他们每个人入定的方法和秘诀,都是通过睡觉捕捉到的。如果你没有学会如何入睡,是不可能入定、得道的。除此之外,绝无第二种方法!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要想入定,必须捕捉到自己是如何入睡的。正因为大家都会睡觉,所以都能学会入定。

打坐打瞌睡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打瞌睡要用心去打,要很清楚地捕捉到自己是如何打瞌睡的。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不可能突然入睡,而是生理的力量渐渐下降,渐渐沉睡,人才渐渐睡着。就如同一杯刚冲泡的茶,杯子里的茶叶是慢慢沉淀下来的,不可能瞬间就沉到杯底。

人体的力量就是两种:一种是心理的力量,一种是生理的力量。我们完全有能力让心理的力量控制和诱导生理的力量。比如我们不想睡的时候,就可以用心理的力量诱导生理的力量:不要休息,不要睡觉;能量不要往下降,要往上升,升到头顶……

头脑就像一个灯泡,当电能不再往上供应时,灯泡就慢慢地由白变红,然后剩下里面的红丝。等电彻底停掉时,连红丝也看不见了。入睡也是如此,生理的力量就像电一样从头顶慢慢地往下降,不再输送给头脑,我们就渐渐地睡着了。

醒来时则相反,就像我们的床头灯,你“啪”地一声把旋转开关打开,首先是灯泡里的灯丝变红,你继续旋转,灯泡开始变红,然后渐渐变白、变亮。这时候我们生理的力量也像电一样,慢慢地往头顶这个“灯泡”输送,我们也就渐渐地醒来了。

人在醒来的时候,生理的能量(包括心理的能量)是通过身心慢慢地合一,从而产生一股力量,输送给头顶这个“灯泡”。当这个“灯泡”熄灭时(即要睡觉、要入定时),这股力量就从头顶慢慢地往下降,不再给“灯泡”输送电,我们也就渐渐地睡着了。最后生理和心理的能量完全回到了源头。

源头在哪里?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在丹田,有的说在肝脏,有的说在心脏。实际上道家说得最准确:各就各位——心脏的力量回到心脏,肾脏的力量回到肾脏,脾胃的力量回到脾胃。当它们回到源头,得到刹那间的休息后,马上又组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往上输送给头顶这个“灯泡”,它就又开始由一根红丝渐渐变白变亮,成为一个发光的灯泡了。

实际上所谓的控制头脑、控制身心、控制自我,通俗一点讲,就是控制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你控制不了身心这股能量,你就做不了主。你不能转它,就被它转。佛教不是不承认这股力量,自古以来,各宗各派给它起的名字太多了,但都用一个“转”字来形容,你转不了它,它就要转你。

你说要休息,这股力量不从头上降下来,你就睡不着;你说想用功,生理的能量不从下往上输送给你的头脑,你的头脑得不到这股能量,就要昏沉(通常讲“脑缺氧”),你就要打哈欠、睡觉,用不了功。

记得去年冬天我曾经告诉过大家一个控制昏沉的办法:深吸一口气,往丹田一压(千万不要把气憋在胃部,否则会引起胃胀、胸部刺痛。你不会做最好不要做,必须有师父亲自带你几次才能做)。当前面的气往下压时,背后(脊柱)的力量就往上升。它一上升,首先就输送给头脑。头脑有了力量,马上就清醒了,就不需要睡觉了。

我们都看过喷雾器喷洒农药,它的操作方式就是不断地往药筒子里打气,用气的压力逼着里面的药水往外喷。我们人体也相当于一个喷雾器。但是这个方法不要轻易使用,否则你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是一个有灵性的人,他自然能捕捉到。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控制、能量的使用、能量的转移,这些都跟你吃斋、烧香、念佛没有丝毫关系。别看你在吃斋、念佛,你不懂能量的使用、调遣、支配,想入道、开悟成佛,绝无可能!

要想入定,必须捕捉到乃至掌握如何入睡,然后再谈如何住觉(住在睡眠里)。掌握了如何入睡之后,再去捕捉如何醒觉。只要大家用心去捕捉,就是再笨的人,十次、二十次足够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捕捉的前提条件是醒来的时候不要挪动,保持原来的姿势,回忆你刚才是怎么醒的。甚至试着再入睡,你很快就会再次入睡。睡着几分钟后,能量又往头顶输送,你又会醒来,你再用心去感受你是如何慢慢醒来的。这样连续来回三四次,你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有人插话:师父,您这么说是不是没有睡着?)

可以说没有睡着。真正的入定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就像一盆清水一样,天上有几颗星星,周围有几棵树木,全都投射到这盆清水里。真正的“睡觉”就是这样!真正的入定也是这样!这种状态大家往往会误以为是没有睡着,心想:“我刚才睡着了,怎么还听得见外面的动静、声响……?”实际上这是一种最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体内阴阳两种力量达到了平衡!

我们总以为睡着以后什么都不知道,才叫睡觉。因为六根是由意根在起牵头作用,睡觉时,意根跑掉了,没有留在体内,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就以为自己睡得很熟。实际上不是睡得很熟,而是意识跑掉了。如果你睡觉的时候意识没有跑掉,你入睡之后就像入定一样,像一盆清水一样。

所谓的“入定”,就是意识没有跑出去,还留在体内,才能达到像一汪清水一样。如果入定时,意识跑掉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入了“无记定”“断灭定”。因为真正的意识、神识已经飞出去,不在体内了。所以古人有时候会误以为这个修行人死了,就把他的身体搬走,烧掉了。

当身心达到高度统一、高度协调时,身心两种力量自然就处于饱和不动的状态。如果没有饱和,它一定是四处走动。这股力量越饱和,越有一种牵制的力量,使思想不容易散乱,不容易到处乱跑。

越是身体虚弱的人,或者能量不足的人,越容易散乱、走神。因为他的能量不饱满,起不到牵制的作用。就像一满杯子水就不容易晃动,半杯子水就容易晃动一样。一个没有空间,一个有空间。越满,越有一种整体性;越不满,越没有整体性。

这需要经过多次训练,不可能一次成功(有人插话问:您的意思是说知道自己在睡觉、打瞌睡,还是做不了主?)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精神分散”,或者叫做精神散乱。精是精,神是神。精不足,就含不住神,神自然要离开。为什么道教特别强调“聚精”以“会神”呢?因为精不足,就聚不起来,也就含不住神,无法把神收回来。

为什么有“精神病”呢?凡是精神病的人都是阳气不足。精足,阳气自然足;阳气足,就含得住神。因为“阳”是来自阴性的力量,“精”是属于阳性的力量。如果你阳性的力量不足,就含不住阴性的力量。

达到聚精会神时,才能“出神”。这时候的出神,就是我们所说的开顶、出窍。再下一步就是“入画(化)”了。入什么画?江山如画,宇宙如画,也就是飞出去和宇宙沟通了,和宇宙融为一体了。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修炼的人要节欲呢?就是为了聚精,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去会这个“神”。为什么我们的精聚不起来呢?都从六根漏掉了。“神”是我们先天具有的,不需要修。需要修的是后天的“精”,把它修饱和以后,再去会先天的神。

五祖传六祖的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三祖传四祖:“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都是这个意思。但是自古以来,没几个人能看懂。在哪里下种?这个“地”在哪里?在哪里开花?在哪里结果?大家从来不去参悟这几句话,没有办法!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说出来,点破它,大家又说他是歪门邪道!所以“知者不言,言者皆不知”!

人们都说佛法是“悟”的,不是“修”的。那么我们就天天坐在这里“悟”!怎么悟呢?一个个“悟”得浑浑噩噩,晕头转向,面黄肌瘦,病病怏怏的,把生理机能都“悟”枯萎了,二三十岁的和尚、尼姑,看上去就像老头、老太太一样!本来是春天葱郁的树木,看上去就像秋天调零的枯木。人家修得好的,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看上去就像五六十岁。因为他们生理的机能修活了,自然会出现这种“枯木逢春”的现象。

同类推荐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学历与学力

    学历与学力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五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本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热门推荐
  • 惩天纪

    惩天纪

    这是一个虚伪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利益的世界,更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恩与怨,有的只剩利益和实力。曾今的皇室身份,曾今的战功赫赫,曾今的权势滔天。却因厌倦了尔虞我诈的生活说抛弃便抛弃。带着与身俱来的狂傲,伴随着征战沙场磨炼出来的沉稳。一个人、一席黑袍、一柄长刀、一头恶狼,自此踏上了渺茫无边,被黑暗笼罩的道路。世无正邪分,我当横刀立春秋。人无善恶辩,我便听心判黑白!横刀向天裂阴阳,心辩是非似明镜!
  • 《闻恋惜已,闻人暮年》

    《闻恋惜已,闻人暮年》

    真实的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做事的无厘头,做事完全凭自己的心情,玩暧昧,有点男人的玩世不恭,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其实她也想爱一次,可是她心里的“他”,她的背景不允许她有这种感情,既然爱恋已经离去,曾经的年华已经走远,为什么不让她随风而去呢
  • 我的男友他很帅

    我的男友他很帅

    此书已停,正在潇湘书院连载………蜜小璐:我是屌丝,我怕谁。华年:我会宠你,我爱你。小剧场一:公园里,某个五岁小色女对面前的八岁小正太说:当当,你长大了要和我结婚的,我麻麻说,你从出生起就是属于我的,所以,现在我要吃了你,你站在那里别动。而某个为某个小色女唯命是从的小正太听话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啵~~……吧唧……吧唧”小色女张嘴就把小正太的嘴巴咬在嘴巴里,一边吸一边嚼,愣是把小正太的嘴巴咬的红润异常。小剧场二:“当当昂,你忙完了没啊,我好无聊的撒,你过来陪我昂。”长大后的小色女本性难改。“当当昂,我好无聊啊,你亲亲我呗.”小色女色心又起。“……”某人没有说话,但耳朵红了。
  • 月阙仙宫

    月阙仙宫

    修仙之路,道阻且长。尘世如潮,白骨如山。来路漫漫,少年这一程青衫落拓,孤剑一柄,披挂风雪烟尘。盼来日,去那九霄云端上的月阙仙宫,赴你我十万年之约。
  • 捉妖奇谈

    捉妖奇谈

    用我一生修炼,换你一日相恋。捉妖师聂小暖心仪儿时玩伴叶知秋,再次相遇后,本以为两人有机会再续情缘,却不料叶知秋心有所属,更让人诧异的是,叶知秋的钟情对象竟然是只妖……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我变成了老公的白月光

    我变成了老公的白月光

    张爱玲说,也许每个男子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两个女人,白月光和红玫瑰。兰絮顶着压力嫁给薄靳舟的时候,就知道他心里有一抹神圣皎洁不容侵犯的白月光,当然,她从不曾以为自己会是那支簪进薄靳舟心头的红玫瑰。原因无他,他们是合约婚姻,她是他的职业妻子。她尽职尽责的维持着他们的婚姻,陪老人陪老人陪老人,瞧瞧,闲适又舒坦,还有钱拿。可是,不知何时她的生活竟渐渐忙了起来。“老婆,陪我参加今年的集团庆典。”“老婆,试一下今年的新款。”“老婆,巴厘岛三日游去不去?”……兰絮敲着合约,很想问问薄靳舟她的工作范围什么时候这么广泛了。一回头碰上男人柔中带笑的目光,“老婆,生个孩子呗?”原来,她不止是他的白月光,还是他的朱砂痣。
  • 竹马煮青梅

    竹马煮青梅

    容意,是一个漫画小说作者,在顾澄眼里看来,是一件很腐的事。顾澄:“整天画这些三流的玩意。”容意:“要是那么嫌弃就别乱翻,免得辣你眼睛。”于是,一言不合,他拿着生石花就暴走走了……在那生石花开的季节,是谁的芳华,惊走了她苦苦守候的竹马?
  • 韩夏的游戏之旅

    韩夏的游戏之旅

    一梦醒来,发现被困在游戏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游戏中奋斗,追寻失去的记忆,敬请关注韩夏的游戏之旅。
  • 惊梦之央

    惊梦之央

    有人说梦是做不完的,曾经平淡的生活里,可有人信过鬼神之说?科学的尽头,有没有人想过是什么?这段时间,我用自己的日记记录下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奇怪事件,可最后的结果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