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2900000037

第37章 建筑(17)

塔的前面,有一座山门,其他三面都有房屋,形成一个十分幽静的塔院。人走到跟前,仰望塔顶,还真有点头晕目眩。塔所在的寺院就是嵩岳寺,是中岳嵩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北魏武帝永平二年(509),原来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来,其子舍宫建为寺院。到孝明帝正光元年(520),改名为“闲居寺”,并大加增建,殿宇达1000多间,僧众700人。隋文帝仁寿二年(601)才改为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这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的寺院,曾极尽一时之盛。然而,自唐以后,佛教活动中心逐渐分散到了少林寺和其他寺院,这所古刹逐步衰落下来。现在除山门三间和一些残碑断刻之外,仅残存这一古塔,它堪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一个瑰宝。

嵩岳寺塔的建筑年代,与闲居寺同时。据唐朝李邕所撰嵩岳寺碑上记载:“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之离宫也。……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拔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这一段记载与现存的塔甚为吻合。所说的“十五层塔者”在全国是绝无仅有。“凌空八相而圆”的塔,在唐以前也是更无二处。它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这是闻名中外的一座古塔,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塔。

就说此塔的平面形状吧,它同我国后来所有塔的形态都不相同,既不是八边形的,也不是四边形、六边形的,而是十二边形的,在我国现有的古塔中,还是独一无二的。当时的设计师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尚不得而知。从结构上分析,越接近圆形,结构的整体性能越好,这大概是此塔经历多次地震而未受损害的量要原因之一吧。

嵩岳寺塔从外观上看是属于我国宝塔中一种密檐式砖塔,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第一个密檐塔。在汉、魏以来的许多文献记载中,塔大多为木构楼阁式,但后来逐步为砖石所替代,而嵩岳寺塔即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早期实例,甚为可贵。

嵩岳寺塔底基台低矮而简朴,台上建第一层塔身。这层塔身特别高大,这是所有密檐塔的特点。第一层塔身又以叠涩平座分为上下两段,在四个正面均辟有贯通上下两优的塔门。门顶作半圆拱,上饰以尖状装饰。下段的其余8面均为素面平砖,没有任何装饰。而塔身上段,则为整个塔的装饰最为集中之处。除4个拱门顶上装饰的之外,在其余8个面上,各砌出单层亭阁式方塔壁龛,并刻有壶门和狮子装饰。龛门之间的12个转角上,砌出角柱,柱下有雕成莲瓣形的柱础,柱头雕有火珠、垂莲纹饰。

第一层塔身以上,叠涩出密檐15层,每层塔檐之间,距离甚短,几乎分辨不出塔身的形状。塔檐之间每面各有小窗一个,龛门旁又隐出直棂小窗。一些龛门与原来内部楼层相配合,作为少量通风和采光之用。有的则只作为装饰,象征塔身层数而已。两旁的小窗则纯为装饰性质。塔身两层的间距越往上越小。且有节奏性的变化。人嵩岳寺塔近景们常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这是因为建筑和音乐都包含着数学变化的节奏,都包含着数学般的内在规律。嵩岳寺塔的外部轮廓的连接线(数学上称为包络线),就是一条圆滑的抛物线。每层出檐都是用砖层层挑出,挑出的距离越来越大,使出檐间的距离每两层的比值大约是20∶19∶18∶17∶16∶15……这样一种等差级数。北魏时代的匠师们究竟是凭着直觉确定这些尺寸,还是通过预先的计算设计出来的,这至今还是一个谜。

塔刹全部为石制,在外形上明显地分作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刹座是巨大的以仰莲瓣组成的须弥座。须弥座上承托七重相轮组成的刹身,刹顶冠以巨型宝珠。这种形式的塔刹,一直为后来许多砖石密檐塔所采用。

塔身内部的结构为空筒形,直通塔顶,有挑出的叠涩8层。原来的楼层是木制的。现已无存。塔身内部下层与外表一致,同为十二边形的,但自一层以上则改成了八角形。这种内部表状改变的情况,在后来各时代的砖石塔中也是常见的。

嵩岳寺塔的外观,呈抛物线形,不仅具有巍峨挺拔之雄,而又具有婉转柔和之美,设计艺术水平极高。1956年,为了弘扬我国古代文明而发行的古塔邮票,其第一张就是嵩岳寺塔。嵩岳寺塔的这种造型,给人以既坚固又美观的感觉,再加上它穿着一身洁白的“外衣”(嵩岳寺塔的外表,涂的全是白灰),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位高大的巨人,站立在嵩山脚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这座有1400多年的古塔,有关部门近年来开始了对嵩岳寺塔的全面测绘和维修工作。待这项工作结束,说不定又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告诉人们呢!

河北定县料敌塔

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曾激动过无数的中国人。这些故事只有一少部分是真实的。如杨业(又名继业,即杨令公)、杨延昭等,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其中的许多情节甚至人物都是后人的艺术虚构。但不管怎样,既不去评说其中的是非功过,也不必去探究其中的真伪虚实。这个故事还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900多年前宋辽之间激烈而残酷的军事和政治斗争。随着时光的流逝,伴着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除了留在历史和文学著作中的记载之外,在实物和地域上的痕迹也不多见了。在这罕见的遗迹中有一处却十分突出,这便是河北定县的开元寺料敌塔。这座中国第一高塔,就是在宋辽两国尖锐斗争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定县位于保定以南的京广线上,料敌塔就坐落在定县城南门里。开元寺院的殿宇早已尽毁,不复存在,惟有这座高塔依然屹立在这块土地上。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为正八角形,共11层,底部直径为24米,面积几乎可以容纳4个排球场,塔高84.2米,相当于一幢20层高的大楼,比高大的山西应县佛宫寺塔还耍高出近17米,在30里之遥便可见到它的身影,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大塔。

据定县县志记载,北宋时有开元寺,此塔是该寺僧人慧能发起修建的,因此,此塔又称做开元寺塔。当时,慧能曾去天竺(今印度一带)取经,带舍利子归来,即开始筹款修塔供奉。这本是符合佛教的传统做法的。佛教徒以清静为本,与世无争,是可以不介入宋辽之争的。但料敌塔却是在北宋统治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开工兴建的,并且成了宋国和辽国军事对抗的产物。此塔从北宋成平四年(1001)宋真宗下诏建塔开始,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才宣告建成,先后持续了55年。民谣说:“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县塔。”可见工程之艰巨。因定县在宋时与辽接邻,为军事重镇,遂把此塔建为料敌塔,作为了望监视敌情之用。当人们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冀中平原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数百平方里内的情况一目了然,它的料敌效果非常明显。

当时河北、山西一带,宋辽两国战线犬牙交错,战事频繁,而定县一带是重要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在如此紧张的战争环境中,这座塔竟修到这么高,而且名为料敌塔,表明了它作为军事观察哨的明确目的。为了军事的需要,设计上也与常规不同。一般塔顶开窗之数少于下部,而此塔第十层和第十一层却八面开窗,下部则仅开四窗。塔的高处出檐比较宽大,可以在出挑的平座上绕塔行走。“每上穹然绝顶处,几疑身到碧虚中”,这是前人赞颂定县料敌塔的诗句,也是对此塔雄伟高大形象的真实写照。

塔的每层边长与层高比例适度,各部配合匀称,外观挺拔秀丽。第一层塔身较高,上有塔檐平座,以上各层只有塔檐而无平座。塔檐的形式是用砖层层叠涩挑出短檐。它的断面呈现出明显的凹曲线,较江南完全用砖石仿制柱子、梁枋、斗拱的楼阁式塔另具风格。塔刹的形式是在刹座上施以巨大的忍冬花叶纹饰,刹座上置覆钵,覆钵上置铁制相轮和露盘,最上为青铜宝珠两个。塔的4个正面均辟有门,其余四面则饰以假窗,窗上用砖雕出各种几何纹的窗棂。在外各层门券上,还绘饰着彩色火焰纹图案,直到腰檐外口为止。

塔的内部结构为穿心式楼梯上达各层,每层均有回廊。廊的顶部用砖制斗拱,斗拱上施以砖制天花板,雕有各式精美的花纹。第四层到第七层的天花板改为木制,在板上施以彩画。第八层以上则无斗拱,只是以砖砌作拱顶。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此塔施工时间长,当中或许因材料的准备,以及与辽军事对抗方面的关系等原因,中途停工,以后继续施工时,某些局部设计有所改变而致。

塔上还有一些碑刻,字迹已经模糊,但立碑人多是军人。如第二层碑上署名有:镇定高阳之路都部署王超,深州团练使定州驻消行营马步军副都部署杨嗣等等。这使人仿佛看到了当年来往的军旗和远处的战火硝烟……实际上,定县以北正是当年杨家将中的杨延昭,即人们所说的杨六郎驻防的地方。杨延昭曾在这一带伏击过辽兵。杨延昭死于1014年,当时塔还没完工,他虽未能登塔观察敌情,但说不定他对此塔的修建还发表过意见呢。

料敌塔自修建以来,经历了将近干年的时间,明、清时期曾有小的修缮,但对塔的结构和主要部分均未改动过。光绪十年(1884),塔的东北外壁忽然崩塌下坠,其原因可能是这一部分塔基残坏,加上多次地震,使上部结构开裂而造成的,从此游人再也不能登临了。这一局部的崩塌,却意外地使人们了解了这座砖塔的内部结构:塔的中央好像是一根上下贯通的砖柱,砖柱的外形也是一个塔的形状,被称为塔内包塔。塔内的回廊、斗拱等构造情况也一览无余。

塔的第一层因高度较大,又分隔成两层。上层圆顶,用砖骨8条以承载逐层挑出的砖块,结构别具匠心。不久以前,在第二层的夹层内,发现了色彩如新的北宋时期的彩画和壁画。因为在塔刚建成不久,这一夹层就被封闭起来,与外面隔绝,所以才能保存得这样完好鲜明,十分可贵。塔身内部还嵌有北宋时期的碑记数十块,是珍贵的书法文物和史料,也是研究宋代彩画和装饰的宝贵资料。

料敌塔从始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此塔经历了十几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耸立。从1986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其进行整体加工维修,成为全国文物修复工程最大项目之一。1986年,全国古建筑专家、力学家、设计专家云集定州,开始对定州塔全面维修。修复定州塔,共用杉木架杆110000根,巧妙搭起了高84米脚手架。整个架身即便是十级大风,也纹丝不动,搭起这座架子,就是一幢精美的建构。

料敌塔历经17年的维修,到2002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我国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几次来定州视察建塔情况,并为之题写了”中华第一塔”。在对料敌塔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在80余米高的塔厦里发现了一盒用金属密封的《金刚经》,专家认为这是清朝雍正元年维修古塔时放进去的,同时被发现的还有3尊铜佛和一把铜锐镜,其中一尊铜镜上有明代弘治年间的字样。

寺塔建成以后,逢节开放,形成定俗,游人甚多。登高远望,已经成为当地一种引以为豪的活动。居高临下,极目远望,北面唐河如带,南面沙河银波涟漪,华北平原一望无际。使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陕西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坐落在古城西安雁郊路南端的慈恩寺内,原名慈恩寺塔。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扩建,故名“慈恩寺”。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大雁塔建于永徽三年(652),是唐高宗李治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经籍而专门建造的。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

该塔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道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唐代以来,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慈恩寺内有传统的庙会,俗称“雁塔庙会”,极为繁华兴盛,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举子及第后均登塔题名,“雁塔题名”遂成为士子们仰慕向往之事,塔的前边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的陕西举人题名刻石。此外,文人还常登塔题咏。

小雁塔全称“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城南1公里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人们争先恐小雁塔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15层,因塔顶残缺,现残高43.94米。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有砖砌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1980年寺内出土明正统十四年寺塔全图刻石。根据刻石可知,塔顶原由圆形刹座、两层相轮和宝珠形刹顶组成。塔的平面为正方形,底层边长11.38米。坐落在底边长23.8米、高3.2米的方形砖台之上。塔的底层较高,2层以上高度逐层递减,每层迭涩出檐,檐下各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塔底层南北有券门,其上各层南北均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以青石做成门楣、门框,其上布满唐代蔓草图案线刻,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塔内为空筒,设有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卷刹曲线,造型挺拔、优美。初建时,整个塔身全部用垩土涂抹,呈银白色,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宝象庄严。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情感笔记

    思想课堂-情感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没有悲天悯人的犹太式幽默,没有悲剧式的自嘲,没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傻瓜哲学,犹太人就不可能获得上帝的拯救,也不可能抓住真理的尾巴,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
  • 中国古文明

    中国古文明

    《探索与发现》以“勇于探索,还原本质”为理念,探索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和诠释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探求和发现宇宙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本书为丛书之《中国古文明》分册,由张新国主编。《中国古文明》共分二章,内容包括:寻觅遥远的古文明、追寻中国古文明。
  •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

    书稿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但却丝毫没有放松的感觉。也许,是我还无法在短时间里从写作的兴奋抑或思维的快乐中解脱出来;也许,这薄薄的纸页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希望和期待,因为过程远比结果更复杂,更精彩,也更值得缅怀。每当想起在平西生活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宿舍里在那台破旧的“笔记本”上写作的每时每刻,我的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 音乐艺术(上)

    音乐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回唐朝当王爷

    回唐朝当王爷

    李恪穿越到唐朝,有了一个坑人的系统,系统强不强大先不说,坑的一手好宿主
  • 再活半生

    再活半生

    开心庆祝50岁生日,好不容易退休了,憧憬着悠闲岁月。儿孙绕膝正此生无憾之时,一觉醒来女身变男生,可是一切又那么熟悉,靠近的亲人是自己曾经的脸,而时间是多年前生孩子时休克抢救当口。我的儿子孙子还在吗?我要去找他们。千方百计找到自己原生,已经火化了。没妈的儿子嗷嗷待哺,正看到他爸爸积极的找着新娘......死了,孩子没满月就急着二婚,我找的。是不是手术室门外他坚决要求保孩子不要管大人?我要报仇。
  • 中国名关

    中国名关

    在中华建筑宝库中,有一种璀璨夺目的建筑奇葩——关隘。本书集其大成,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其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造型风貌,同时穿插大量十分珍贵、精美的照,让读者全方位、多侧面地对中国的关隘有一个深入浅出的了解,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地理、建筑艺术知识。
  • 中国男足勇夺世界杯

    中国男足勇夺世界杯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中国男足勇夺世界杯》书友交流群:332835712
  • 星约者

    星约者

    与星空签订契约,便能获得星空赐予的力量,签订契约成功者是为,星约者。
  • 残月刀

    残月刀

    残月刀的持有人必须找到《残月刀修炼秘籍》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达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最高境界!曾经是宫廷锦衣卫指挥使的他,侠肝义胆,却被迫逐出宫门。踏上找寻残月刀的慢慢长路,却又被卷入宫廷争斗之中,不得不走上漫漫逃亡之路。揭露宫廷秘史,展现武林神功,饱览芸芸众生:宫廷戏,戏中戏,戏外戏;江湖路,多凶险,明朝那段历史的漫漫画卷在此展开……-----希望书友们相互分享,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打赏!求点击!求收藏!各种求!
  • 朴灿烈嫁给我

    朴灿烈嫁给我

    这内容是我偶然梦到的,如果不好的话,加我扣扣1989217979,发点意见,我会改进的
  • 逆天王道

    逆天王道

    一个不算繁华的偏让小镇,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衣着破烂不堪,手里握着一个刚乞讨来的馒头,狼吞虎咽的啃食着。而就在他的身后,也跟着一个和他一样脏系邋遢的少年,少年看来比大汉吃的比较好,尽然是一个鸡腿,虽然从他们的外表看起来确实让人觉得不堪入目,邋遢脏臭至极,然而看这位少年吃起鸡腿来比起络腮大汉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却显得斯文优雅许多。一场未知的存在,就在这一老一小的前行中拉开了序幕……
  • 气度决定宽度

    气度决定宽度

    流水,为了“不”腐,为了奔向大海,或者只是为了“流”这一信念,就能忍受高山的阻挡。深涧的恐吓,忍受万里险途的劳苦、寂寞,忍受浊沙的污染。忍受烈日的烘烤,忍受人畜的啜饮,随着地势的起伏时急时缓,时分时合,可它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哪怕是九转十八弯,也不放弃信念,一路高歌着向东流去,直至大海。作为主宰着万物的人,更应该在不息的信念中学会忍耐忍让、忍受别人的诽谤,忍受,命运的不公。忍受挫折的打击,忍受富贵权势的诱惑。忍受生与死的考验,方能铸就自己人生的辉煌。忍,说时容易做时难。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适应着这个世界,可圆可方。能强能弱。它是柔韧的,“抽刀断水水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