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53400000048

第48章 空军不是光靠飞出来的(1)

七十六

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发生过一件通过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药害艾滋病事件”,后来在清算这次事件时,人们发现这件事的主犯是一个叫“绿十字”的制药公司,而这个公司的主要干部几乎都是那个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出身的。也就是因为那次事件,本来几乎不为人知的731部队被再次曝光,在那以前森村诚一的描写731部队的《恶魔的盛宴》出版时不仅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反而因为森村先生的日共背景使人对其信用有所怀疑。药害艾滋病事件才使得731部队这件事大白于天下。罪孽深重的731部队有关人员之所以在战后的日本还能混,而且混得不错,当然首先是因为受到了麦克阿瑟的保护,其次就是他们还真有高超的医疗技术。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他们那高超的医术的来源:那是在无数中国人的身体上通过活体解剖练出来的。

太平洋战争刚开始时,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舰载飞机和陆基飞机在珍珠港和马来沿海的表演让全世界大开眼界,赞不绝口。日本海军在使用航空力量方面很有创意,这是一种全新的战斗方法,改写了海军和海战的存在方式,几乎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首创。

但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技能和经验是在无数次的活体解剖中训练出来的,被解剖的对象还是苦难深重的华夏人民。空军不是光有硬件就行的,空军比海军更要求训练,要求实战训练。诺门罕一战,一开始苏联空军根本就不是关东军飞行集团对手的原因就在这里,只有通过“活体解剖”的实习才能出现高质量的士兵。

事实上出现了一支强大的航空兵力只是日本海军的歪打正着。因为日本海军建设航空兵力本来并不是准备用来对付美国,而是用来对付中国的。

和其他交通工具不同,飞机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战争而出现的,美国人莱特兄弟的动力飞机是在1903年、1909年才刚刚飞越英吉利海峡,而1912年保加利亚就已经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使用飞机了,虽然只是执行侦察任务,但毕竟是在军事上使用。

海军飞行的先驱倒是一位美国民间飞行员伊利(Eugene Burton Ely),他在1910年10月14日驾驶柯蒂斯式(Curtiss Model D)双翼机,从停泊在弗吉尼亚州汉普顿港内的“伯明翰号”巡洋舰甲板上搭建的木制平台上起飞成功。次年1月18日,又驾驶柯蒂斯式双翼机降落到停泊在旧金山湾内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的甲板平台上。

日本陆军的首次飞行是在1910年,日本海军是在1912年11月在横滨的观舰式上由后来的佐世保航空队少将司令,海军兵30期的金子养三大尉进行首次公开飞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除了日本海军之外,英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也使用了由母舰携带的水上飞机。但效果都不是很好,飞机当然有问题,没有合适的对地攻击武器也是问题,这些问题是属于“改良”的范畴,而那个母舰的问题就必须“革命”才行了。

使用水上飞机的一个问题就是准备起飞所花的时间,把飞机从母舰上推下水时一不当心特别容易损坏飞机,再有就是当时的母舰都是用旧商船改造的,速度太慢,像若宫丸的速度就只有7节。不管飞机到底在未来的战争中有没用,起码不解决这两个问题,让飞机能够从舰上直接起飞及其让母舰能和舰队共同行动,飞机就绝对没有用,解决的方法就是采用完全的航空母舰。

海军航空兵的精髓就在那个“浮动的航空平台”——航空母舰上,日本从第一次大战的青岛战斗中早就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制造专用航空母舰上的热情丝毫不落于人,航空母舰“凤翔”是1919年开工的,虽然晚于1918年开工的英国的竞技神号,但是却在早于英国的1921年11月下水,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这艘所谓“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在一开始也就是个泡在海里的铁盒子,因为没人能在那上面起飞降落。飞机在舰上起飞容易降落难,起飞没花多少时间,但没人能在舰上降落,起飞了就在陆地机场降落,然后再把飞机搬回航空母舰上来重新起飞。这样做也实在太繁琐,海军就出了一个榜悬赏,谁能第一个在航母上降落就给谁5万日元,要知道那可是大将的月工资只有500日元的时代。

一直到1923年2月,才有英国人拿到了这笔悬赏,他就是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的英国工程师乔丹上尉。这个现在已经没有了的“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后来改名为“三菱航空机株式会社”,再后来和三菱造船合并成了现在日本首屈一指的三菱重工。能降落了,起飞又再一次成了问题。美国人已经不在航母上滑行起飞了,直接用弹射器,但美国人不卖弹射器技术给日本,说是军工技术,要保密。日本人还是头一次碰到这个问题,原来遇到想要的技术只要价钱合适肯定有人肯卖,但这次不一样,这次除了军方没有任何民间企业会研究那个邪门技术,日本人只好自己来研究。

日本人所谓做研究一般就是做实验,各种方法,各种配方都试一试,看什么合适。你别笑话这种傻乎乎的做法,一旦成功了以后,你要超过它还真不容易,因为其他方法它都已经试过了。日本人最后采用的是火药弹射器,但实战中能不能用?驾驶员是不是受得了做实验?于是就找了只猴子绑在驾驶座上往外弹。本来是用根弹簧控制,在升空后就断开油路,让飞机落到海里去。谁知道弹簧出了问题油门断不开,赶上还刮南风,一只被绑在驾驶椅上的猴子和一架飞机就直朝着横须贺市中心冲了过去,忽上忽下地在天上乱转。

这一下大家都手忙脚乱了,成了一锅粥。消防员全体出动,乱打防火钟来疏散居民,就在这时风向变了,耗尽了燃油的飞机总算又被风吹到了海里。

弹射机是成功了,可是从航母弹射起飞很危险也就成了常识,所以海军舰载飞机飞行员一直被人称为“PONROKU”,就是“嘭六”的意思。说他们被“嘭”的一声弹了一下就能拿到六分钱日元的津贴。

顺便说一下,日本海军的工资计算是很繁琐的。陆军就是基本工资,出去打仗再加上战地津贴,而海军有基本工资,还有这种按劳取酬的岗位工资,还有根据出航距离不等的航海津贴,当然打仗了还有战地津贴。所以日本海军有一所“海军经理学校”来专门培养这种海军的会计人才,但后来太平洋战争开始以后海军急速泡沫,会计不够用了,连工资都算不过来。

结果就采用了一种“短现士官”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短现士官”就是“短期现役士官”的简称,已经有了工作的大学生们可以去海军(后来陆军也采用了这种方法),经过半年培训以后就去部队当会计,军衔为中尉,任期两年,两年过后回原来的地方。这样大家有好处:海军省下了培养费,赖掉了军官退职金,也不需为退伍军官找工作头疼,本人也算当了回军官。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到处抓壮丁,当个会计军官总比当大头兵或者前线军官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一些。所以这些短现士官们大部分是帝国大学毕业的,虽然海军无法遵守当初两年的约定而是不断延长期限一直到战败,但是会计军官比别人活下来的几率确实大一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是短现士官,他当首相时最有趣的就是政府各省的事务次官居然全干过海军短现士官。

七十七

言归正传,那些飞行作战还是有点像业余爱好,没有认真到作为一种兵力来使用的程度,日本人也没有牛到能够独创一门作战方法的地步,要打仗还是要向人家学。当时日英同盟关系还存在,日本人首先就是向英国人求援,仗义的英国人在1921年派了个子爵叫森比尔上校的,带了三十多个中少校级军官和十来架飞机到日本,花了一年半时间手把手教日本人,从编队飞行到空中作战,到俯冲轰炸,就不知道森比尔上校会不会想到这些学生过些年用了他教的手艺把英国首相丘吉尔都给炸哭了。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让人想不通的问题:既然日本人对航空母舰和飞机有着这么大的兴趣,为什么后来山本五十六提出使用航空母舰突袭珍珠港时又被军令部坚决反对呢?这是因为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和作战飞机原本不是准备用来对付美国人的。

那是准备用来杀中国人的。

和现在某种程度上的航空母舰拜物教不同,当时没有人确切知道航空母舰的作用。航空母舰只是一种辅助军舰,集中提供一个飞机的搭载平台。那时日本不少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都已经配备了用来进行侦察搜索和观测弹着点的舰载飞机,为什么还要装载如此多飞机的航空母舰?这些在当时看来在海战中不起作用的飞机是用来攻击地面目标的。

那些年日本陆军在中国大陆立下了赫赫战功,加官晋爵的不少。海军当然没有吮着手指头在一边傻看的道理,可是海军怎么参与到侵华战争中去就是个问题了。中国在甲午战败以后就没有了海军,当然就没有了海防,甚至连江防都没有了。1931年第一次淞沪抗战开始的时候,由盐泽幸一少将指挥的“第一遣支舰队”总共拥有21艘各种巡洋舰、驱逐舰和炮艇。这支舰队说是在上海,其实这21艘军舰分别驻在宜昌、大冶、芜湖等11个地方,要知道当时中日之间还没有开战!

这是洗刷不去的耻辱。长江,差点儿成了日本人的“内河”。

所以在中日开战的时候,完全没有什么“制海权”这么一说。后来武汉会战的时候,日本海军就能够溯长江而上,直接向安庆、九江投放陆军兵力,而不必担心有可能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反过来说,这时的海军也就是个运输队,没什么作用。

那能不能直接用海军陆战队?也用不了,日本海军在创建初期学英国人有战斗队伍,叫“海军兵科”,但那个的“兵科”不是用来上陆打仗,而是用来“跳帮”的,就是海战时和敌人接了舷以后跳到敌人船上去直接对杀的,后来因为现代海战已经没有了跳帮战,所以这个“兵科”就于1876年被取消了,只残存了一个“军乐队”。

十年后的1886年,日本海军又制定了一个《海军陆战队概则》,但这个“海军陆战队”不但不是和美国的Marine Corps那样是支单独的军种,连单独的编制都没有,一旦有事,舰上的水兵扛了枪到陆地上去打仗就是那个“陆战队”了,这种状况一直到“大日本帝国海军”最后消亡,虽然到最后“海军陆战队”有了10万人之众,但那都是被美国人把军舰给弄没了,只能上陆来混事的。

顺便说一句,一直不知道是谁把美国的“Marine Corps”翻成了“海军陆战队”,这大概是翻译得相距最远的一个军用名词了。因为“海军陆战队”很自然地会使人以为是隶属于海军,但是是在陆地上作战的部队,实际上不是这样。Marine Corps是专门的军种,不归海军管,从这个角度来看,日语把“Marine Corps”翻成“海兵”要比中文确切。

言归正传,没有专门的陆战队就决定了海军无法参加大规模的陆上作战。一·二八事变时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向人解释他拼命要陆军增援的理由就是因为“培养一个合格的水兵要花三四年”,现在蔡廷锴的十九路军那么狠,打起日军来不带手软的,有多少水兵都没有用,你陆军再不出炮灰的话,海军可耗不起了。

不是舰艇部队,也不是陆战队,日本海军参加侵华战争的方法是使用航空兵。

日本在一·二八事变时已经有了3艘航空母舰,凤翔、赤城和加贺。事变当时虽然航母都不在中国,但有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在中国,从第一天开始日本人就使用了飞机。凤翔和加贺随后开赴上海。从舰上起飞的飞机把轰炸的目标从上海扩大到了杭州等地,这是日本海军的正规航空兵力的首次正式使用,也是航空母舰的首次使用。

一·二八事变时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还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中国军队造成的压力不如说大多是心理上的。但增强了日本海军使用航空兵力去积极参加侵华战争的信心和决心。

似乎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日本海军内部有一个以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这三驾马车为中心的“正面人物集团”,反战、热爱和平。后来是陆军硬要拉海军下水,而海军内部后来也是以岛田繁太郎为首的主张和陆军协调的派别占了上风,所以海军犯了错误。

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也是也不是,所谓三驾马车反对对美开战确实是有不少白纸黑字的铁证。但是不是就能推出这三驾马车就是“反战”的和平天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几位确实反战,但反的仅仅是对美开战,至于对华作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仅支持而且很积极,再者就仅仅只谈日本如何走上对美开战之路这个话题,这几位恐怕也逃不了干系。

据笔者的观察,这种说法似乎出自伊藤正德。此人战前是《时事新报》的记者,长期采访海军。真正旧海军军人战后的回忆录里一开始倒还没有那么为三驾马车唱赞歌的,要么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要么骂陆军,要么不分青红皂白地陆军海军一起骂。而伊藤正德在1953年出版的两本书《回忆大海军》和《联合舰队的末日》把日本海军以1941年12月8日袭击珍珠港分界,在此之前是好的,从那以后是坏的,此后“海军好,陆军坏”就成了主流定论。虽然有不少人指出这种说法的片面性,比如连最起码的为什么从“好”变成了“坏”都没有回答,但都成为不了主流意见,主流意见就是“陆军坏,海军好”。

在九一八事变这件具体的事情上,海军确实没有支持关东军,但要知道九·一八事变只是关东军几个参谋的下克上,连关东军司令部都不知道。当时的日本政府,甚至参谋本部都没有支持,只是事后默认,因此海军的这种举动并不奇怪,也不是什么很高尚的行为。

再有一点,日本海军对华北,就是他们说的“北支”并没有兴趣。因为日本陆海军对中国大陆的航空作战有过协定,陆军负责“北支”,海军负责“南支”,也就是华南地区。剩下的地区被称为“中支”由陆军和海军共管。兵力分配是陆军两中队侦察机(18架),两中队战斗机(36架),轻型轰炸机两中队(15架),而海军是三队舰载战斗机(36架),一队舰载攻击机(12架),两队中型陆上攻击机(24架)。

即使在海陆军共管区域,海军的轰炸机也还是远远地超过了陆军。

七十八

同类推荐
  • 联邦蚁穴

    联邦蚁穴

    联邦神圣的光辉洒满大地,但在照射不到的地方,血族、天族……所有的异族都在狂欢着,唯独华族在黑暗中争抢着光明,无数志士前赴后继,他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但也是最特殊的一个,他投入联邦怀抱,披上联邦外衣,他相信千里大坝毁于蚁穴,联邦也会因他而加速崩塌!
  •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我国两部古代军事名著,对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也影响深远,书中增补了由两部兵书发展而出的《百战奇略》与历代战争的精采战例。更有助于现代读者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古代的军事遗产,相信会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
  • 民国穿越之无悔的选择

    民国穿越之无悔的选择

    一次偶然的穿越,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给予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也赋予了新的责任和担当。
  •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

    前世是极限爱好者的秦川,穿越到《我是特种兵》世界。得到特种兵极限系统的辅助。从铁拳团开始,逐渐成为全能极限兵王!QQ交流1群:652453342(已满)QQ交流2群:1029075693(已满)QQ交流3群:596166378(有空位)
  • 火力战车实录

    火力战车实录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的战争史。战争是那般的残酷,可对胜利的憧憬使它同时又极大地刺激着人类的智慧,推动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威力更强大的武器也便应“运”而生,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厚重而庞大的身形、撼天动地的巨大威力令它们在无数军事爱好者的心目中魅力无穷。
热门推荐
  • 月照我心

    月照我心

    因为一场玩笑和一次意外,她彻底崩溃,多个人格也应势而生。为了自己不足5岁的弟弟,顾姝璃开始慢慢振作起来。经过不断的努力,顾姝璃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高中,在高中,顾姝璃遇见了她们,慢慢走出了阴影。并在此期间遇见了他,两人经过不断对碰渐渐走到一起。却因为一张病例两人破裂。当两人再度重逢时,他们能否能记起当初的双方,顾姝璃能否完全走出当初的阴影,因为弟弟的病情而远走他国的苏倦楠与顾姝璃还能走下去吗。顾姝璃永远忘不了当初那个男孩在他耳边的誓言:“勇敢走下去,别怕,我永远在你身后,保护着你。”
  • 史上最豪赘婿

    史上最豪赘婿

    三年之前,兵王归来的李兴龙为了养母入赘龙家,三年之后,他突然成为了世界四大黄金家族之一李家的唯一继承人。不过,日子还是那么过。用金钱解决不了的便用身份,用身份解决不了的用权势,用权势解决不了的再用金钱。不过,如果金钱,身份,权势都解决不了的,那就只好用拳头来解决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剑四之萧琴

    仙剑四之萧琴

    某风又再次穿越了,这次穿越的不是古武仙侠的动漫片或小说,而是玄幻修仙的游戏——仙剑四。获得了力量,为了仙剑四不再有悲剧,为了仙剑四变得完美结局,某风亲自出马,为仙剑四四人组排忧解难。然而,他的所做却获得了美人的芳心,而且还不只是一个美人……(本书含有母女双收,多收情节,各位腐女们慎入……)
  • 往事不曾青春

    往事不曾青春

    25岁以后,那个曾经风一样的少年,踏进了情感左冲右突的现实之路,那是个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
  • 若,轻云

    若,轻云

    真的像是必然,没有退路。走到这一步到底是谁的错......这世上没有数不尽的巧合,有的只是早已算好的每一步。只能这样了...愿从此往后再无瓜葛。我是风轻云,却再不自在......
  • 冷风吹耳畔

    冷风吹耳畔

    新的转校生林泽言对认真努力向上的傻白甜林柒颜一见钟情,他俩的爱情慢慢的在学习生涯中一点一点的生长,可其中遇到的坎坷艰难也不少。他们能用爱情的力量克服这些苦难吗?
  • 正魔情劫

    正魔情劫

    九州大陆,仙宗魔道纷争,权势欲望角逐,那么什么又是正什么又是魔。
  • 心图腾

    心图腾

    仅以此书送给曾经迷途职场的心!兽人长相的一个80后,八岁起便开始接受另类的非常规教育。二十四岁的他,怀揣自己的小宇宙进入职场,怎知却被无情的卷入一场权谋较量之中,这是一场利益与利益的冲突,也是一场真情与真情的碰撞,更是一场民族大义与个人风节的考验。他该如何自处?他的命运又会受谁主宰?……全书从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角度出发,全面揭示了不同的“职场心”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的蜕变与成长。《心道》是一部具有很强写实感的职场小说,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你那颗久违的心,你的心图腾也必将会出现……
  •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假象,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假象之中,没有任何真正创造,也没有过任何突破,我们就像执行程序的电脑,就好像电脑不会明白自己正在执行程序那样,不同的是,我们非常坚定地相信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因为,很少有人能明白真相。如果福尔摩斯主攻心理学,而华生会催眠,他们的故事大概就是“催眠师手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