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89500000041

第41章 勘破无常:云生云灭自在风(1)

人生活于世上,当然要快快乐乐地活着才能懂得生命。不必担心生前的欢喜苦难,不用担心死后种种后事,拥有看透生死的勇气,便能免除一切悲哀,懂得珍重和爱惜生命,自然就能顺应世态、重生乐生。

向死而生,花一开自然会落

每个人必走的一条路便是死亡,这就如同花开花落一样自然。有的人觉得死是很痛苦的,有的人觉得死是灾难,有的人觉得死是自然的状态,还有的人觉得死是一种解脱……同样是死,它带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唐代高僧保福禅师预感到自己将要辞世,将弟子聚集在一起,对他们交代:“近来我气力不继,我的世缘时限大概快要到了。”

弟子们听后,心中有些难过,也有些不舍,因为多年以来,大家都习惯聆听师父的教诲。于是,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弟子安慰禅师说:“师父的法体仍很健康,离了断世缘还早得很呢!”也有的弟子恋恋不舍地对禅师说:“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师父怎么能抛弃我们呢?您走后我们该怎么办?”还有弟子鼓励禅师说:“师父要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服务众生,不能这么快就离开啊!”

独有一位弟子问:“时限到时,师父是去好,还是留住好?”保福禅师听后以安详、亲切的语气反问:“你说怎样才好呢?”那位弟子安然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它去好了。”保福禅师听后,哈哈一笑,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被你偷听去了。”说完,就圆寂了。

故事中的保福禅师能够这样洒脱、了无牵挂地死,不愧是得道高僧。那么人们对死亡究竟该持何种态度呢?不妨把人生看做乘车,车还没到站,强行跳车有违常理;车到站了,却赖在车上不下来,便会错过目的地。所以,乘车时不要想下车的事,到了站就轻轻松松地走下去,这才是最自然的态度。

有人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大龙禅师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山花开似锦”指的是山上开的花很美,但是转眼便会凋谢。虽然如此,山花仍不停地绽放;“涧水湛如蓝”指的是溪流深处的水,映衬着蓝天的景色,虽然溪面静止不变,但没有丝毫背离。这一对句,隐喻着世界的真理,也同时说明了生命的意义。花开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花开后很快就会谢。而人的生命有一个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也会悄然离去。

花开的本身,注定要凋落,而山花不因要凋谢而不再蓬勃开放,既然花开花落是一种正常现象,那么清清涧水的流动也是如此。因为时间之箭是单向的,所以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更要把握住现在、珍惜今朝,开心地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人们不要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生活中无论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人们对待自然要做到顺应,不要用心智去损害自然,更不可人为去破坏。对待生活也是如此,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好事还是坏事,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不要因为过去而痛苦,应该积极地想办法渡过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人们对待追求的事物不能太执著。佛曰:“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感觉很漂亮、很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你就会觉得它不漂亮、不可爱了,这个时候可能要换另外一朵花了。既然知道事实如此,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著,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著。对待生活也是如此。

红尘禅语:星云大师开示众生,花开花落是顺其自然,但人们需要把握机缘。当万物复出的一刹那,人就已注定一生饱受喜、怒、哀、乐之感,受万物轮回之苦。只有我们学会欣赏冬日的萧条,才能看到春日的万物复苏,了解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又会有所得,淡看那些繁华与落寞,巅峰与低谷,才能在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得到幸福与快乐。

生命如同夜荷花,开放收拢是常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顺着生命的自然之势来的;年龄大了,到了要死的时候,也是顺着自然之势去的。佛家讲究,勘破无常、生死参透,就能随时随地心安理得、顺其自然,也就不会大悲大喜,弄得身心俱疲。真正的生命不在现象,生是规律,死是必然,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生死交替的轮回,只不过是人不愿面对。只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把死当做另有的去处,就能领悟到禅道的最高修养。

一日,弟子向神山僧密禅师请教:“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弟子大惊:“难道只有亲历才能知道生死之事吗?”

僧密禅师说:“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弟子开悟:“原来,生死只是人生的里程碑!”

禅是勘破生死、看透生死的,只有死过才可谈死,未知生,焉知死?生死的界限又在哪里?

对我们而言,肉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总是惧怕死亡,对死亡过度恐慌。活着为什么紧张?因为生命如流水一样逝去,无可挽回。尘世生命是短暂的,但在禅的眼里,生命是永恒的,生和死是定义肉体生命的。

演员变换了,戏照常进行,浪潮翻腾着,但海洋依旧。事物总是变化莫测,云飘在空中,消失了也不是死,而是化作了雨普洒人间,树叶落下了也不是死,而是化作了春泥,继续滋养新的树叶生长。古语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此美好的诗句恰恰也说明,生与死不是那么遥远,那么疏离,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佛陀教导说:“我们今天就必须进行精修,因为明天太迟了,无法预料。因为死亡是无法预料的,所以不能跟它讨价还价。”这句话说的不就是生死是必然的吗?既然死是必然的,就连佛陀都无法与之抗衡,人又怎么能与之斗争呢?

对于人来说,既然肉体的死亡和毁灭是避免不了的事,既正常又绝对,那么我们又何必安慰自己,费尽心力去阻止死亡呢?

学僧道岫眼看同参中不少人对禅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既不幽默,又不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实在没有资格学禅,便决定做个行脚的苦行僧。临走时,道岫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禅师说:“师父!学僧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领悟都没有,实在辜负您的慈悲。看来我不是学禅的材料,今天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乡。”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去别的地方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说:“同参的道友一个个都已回归根源,而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但就是因缘不合。现在,我的内心深处已生出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说:“师父!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类似小麻雀看见大鹏鸟时那样的羞愧之情。”

广圄禅师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样算大?怎么样算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能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那它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大鹏鸟虽然一展翅就能飞越几百里,但它也无法飞越生死;而一个人却可以借助思考和反省,参透生死之道,并获得解脱。

面对生命,圣贤之辈没有认为活很痛快,也没有认为死很痛苦,因为生死已不存在于他们心中。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生命如同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红尘禅语:证严法师告诫世人,生死本无鸿沟,全在于人的设定。每一次死去都是一场轮回的开始,有了这种心态,无常的世事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真正需要飞越的不是生死,而是心中划分的不可逾越的生死鸿沟。

活出生命的真意,以平常心看无常事

佛陀手中拈动的那朵花象征着生命,生命正是那朵从未开到怒放,再到凋零的花。佛陀拈着花,告诉大众,生命的意义就在自己手中,自己掌握着自己的生命,并应对它报以欢喜的微笑。只有在对自己的生命报以微笑,对自己的生活报以赞赏的正确观念下,我们才能接纳自己,面对自己的环境和遭遇,实实在在地过现实的生活。

清朝顺治皇帝曾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未出生当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娘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知道自己是谁吗?唯有慢慢长大后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我”的存在,等往生闭上眼后,请问自己又是谁?

在佛教看来,生命由因缘而来,因是生命的根源,缘是生命赖以存续的条件。此“因缘说”非直线,也就意味着生命无始无终,随因缘而变化,如此反复循环。

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后都到哪里去了呢?”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

但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出来,于是佛陀对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哪里去了。”

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佛陀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来靠近我,让我看见蜡烛的光。”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火被风吹灭。但佛陀训斥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佛陀就吹灭了蜡烛说:“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哪里去了?它的火焰到哪里去了?”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说不出来。

佛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一样的道理,佛死了,他也消灭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

在佛家看来,死去的只是人的躯壳,真正的生命是绵延不断的。佛虽然死了,但佛法不会死,人世的种种道理也不会死,精神也是不灭的。好的终究有人继承,坏的终究被人抛弃。人有生老病死,而一切天理循环还是在那里。所以,“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这便是佛教对于生死的看法。

不仅如此,对于死亡,佛家讲究一种自如而死,就是说,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生命,要什么时候死就什么时候死。

唐朝普化禅师有一天向人化缘“法衣”,一位施主便发善心用上好的布料制作了一件袈裟送给他,但是普化说这不是他要的“法衣”而拒收。临济禅师知道了这件事,请人送了一口棺材过去。普化看到棺材,很高兴地到街上喊着:“我的法衣来了!我要穿上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同类推荐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是在刘法慈讲解《心经》的讲稿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整理而成的。这部书,不是讲解经典的知识,而是传播经典的内涵。这部书,不仅拥有广度和深度,更是把经典的智慧带人生活,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乐。这部书,不只是让我们理解《心经》的文字,更是通过文字的奥义看到我们自己的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反观自照,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觉悟自我。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经”。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金刚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时的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全文5176字,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作者费勇教授结合20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您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金刚经的全文与精髓,轻松汲取“万经之王”的终极智慧,收获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热门推荐
  • 孝和睿

    孝和睿

    王府、皇宫皆是人心叵测,尔虞我诈。她是永琰的侧福晋。因为家族兴旺便许配给永琰。刘佳氏孩子的死去......到永琰升为太子......再到永琰登基......永琰执政一切的一切看透红尘,他娶她只不过是因为权力。而爱......什么是爱?却随着时间和宫廷趋炎附势而烟消云散了。爱过、悔过、恨过、争过。只不过是一个被人玩弄的棋子罢了,只不过是制衡后宫势力的棋子罢了。表面的风过无限已让内心雪上加霜,不寒而粟。
  • 苟且的是明天

    苟且的是明天

    我们是这块土地的原生居民,这片土地拥有无限的灵力供给,以及无数的修炼者,这里崇尚荣誉,追求无上的修为。但这一切看似公平的秩序被一个穿越者打破,我们不知道他来自哪里,也不知道他为何而来,他的天赋卓越,修为速度极快,很多大陆的高手都败在了他的手下,几乎没有人能够制衡他,几乎没有人能够与他对抗。可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结,就在很多年以后,无数的穿越者来到了我们这里,随着那些穿越者的到来,这个世界都开始变了,变得不属于我们了。
  • 凤舞倾城俏王妃

    凤舞倾城俏王妃

    她没有故意勾引那霸道君王苦苦痴缠,她更没有想要觅得狼王的深情厚爱,她与那九王爷也并无私情,她不过就是找到了前世的恋人想要共度余生。一切都是宿命,她认命的嫁给了那个暴君成为他的妃,却阴差阳错经历生死磨难,勾心斗角的宫廷之争并非她所愿,洗去一切浮华尘世,最后将魂归何处?
  •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爆笑冤家之一见成双

    爆笑冤家之一见成双

    她将实习的工作选在了男友所在的城市,原本想给他个惊喜,而他却给了自己一个惊吓……男友劈腿后,那个横插一脚的小三竟和自己是同一个公司的员工……
  • 几度魂梦

    几度魂梦

    自从过了本命年,祁念就从普通学霸变成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学霸。学无寸进,抑郁加身的她失眠越来越严重,睡着了却越来越难醒过来。梦中的场景和人物竟然几乎固定了下来,鲜活而真实,让她欲罢不能……是在现实中披荆斩棘走向人生巅峰,还是沉迷梦境贪欢自得?
  • 封印四千年

    封印四千年

    九星封印,神的咒诺。人类存亡,千年之祸。如何化解,屠巫降魔。挑战神权,宇宙唯我。……且看龙皓如何通吃灵术、魔法、巫术、兽力、人气,最终撸下神权。***********************人类文明之前,存在过神魔文明。神魔巫坐拥太阳星系,统治九族,三分地球。直至四千年前,人类觉醒,挟神灵以令魔巫,一统天下。神不甘被打入另册,勾结魔巫,埋下千年恶咒,危及现代人类。龙皓携“考古美女”穿越洪荒星系,屠魔解咒。
  • 渺小而巨大

    渺小而巨大

    小孩子的孤单和大人的寂寞,其实本质上是雷同的。被需要也是雷同的,想听好话也是雷同的,想听的虚假的安慰要够真实。只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未必说得上是孤独的,可能那只是一种情绪。
  • 豪门交易:弃妇要翻身

    豪门交易:弃妇要翻身

    “求求你,不要再这么对待我了。”季月娇满脸泪水的请求,雷霆不屑一顾,“你不觉得现在求我太晚了吗?嫁给我可是你一手策划的。”季月娇本是为了家族设计与雷霆联姻,却沉沦在他的温柔里,谁知这竟是有预谋的报复,“既然你这么喜欢雷太太的身份,那么你就一直守着这个身份孤苦终老吧!”
  • 妖神之情兽

    妖神之情兽

    天战天,杀手界第一!其子,天似天,小掉丝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