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89500000031

第31章 灭却心火:人生最美是淡定(1)

人的贫富不是仅以钱财作为评判的标准。有的人,手中有财,却永远为此财服务,人生被卷入了贫瘠的旋涡,不知道福德与智慧是人生最大的资粮。有的人,因为心中有一盏不灭的清灯,所以举手投足间显出一种贵气。微笑地捻动生活的念珠,一颗淡定、清净的心,原来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

不争功劳,不矜成就

古有“画地为牢”,以示惩戒,然而今人每每画地为牢,捆锁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内心囚禁,为金钱、为权势、为爱情,不断地用欲求的枷锁捆绑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快乐的权利尽数消磨。佛曰:“放下!”放下才能快乐和自在,但这又谈何容易?世上的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名缰利锁缠绕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陷入世俗红尘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日本有位桃水禅师,修为精深,很多人不远千里来跟他学禅,但他们大都因桃水禅师的严格考验而没有坚持下去,这让桃水禅师十分失望。有一天,人们发现桃水禅师失踪了。

三年后的某一天,禅师的一个学生发现他跟一群乞丐住在一起。当下,这个学生便向他请示禅法。禅师说:“好吧,如果你们能跟我住几天的话,我就教你。”学生十分高兴,当下便脱了身上的华服,同桃水禅师一样与乞丐们住在一起。

午夜,有人起夜的时候发现一个乞丐死了,于是桃水便与学生一起将乞丐的尸体抬到外面埋了,接着回到住所继续睡觉。桃水睡得十分香甜,可是那位学生因感伤而久久无法入眠。

第二天,桃水禅师兴高采烈地将死去乞丐的食物与学生分食。桃水禅师边吃边高兴地说:“太好了,今天可以不用出去乞食了。”桃水禅师大口地吃着死去乞丐留下来的食物,可他的学生一口也无法下咽。桃水禅师吃完后对学生说:“你可以回去了。”

学生默然无语,黯然离开。

这则禅宗故事的寓意十分深刻。桃水禅师的学生虽然脱下了身上的华服,却放不下心里的“华服”。他放不下身段,放不下心中执念,因而总是心神不宁,无法像桃水禅师那样安然地处于一无所有的环境中。

《百喻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乏和干渴。他看见一条竹筒连成的水道淌出清清的细流,就赶紧跑过去捧水便喝。喝饱后,他满足地对竹筒说:“我已经喝够了,水就不要再流了。”他说完后,水依然细细地流着。这时,他心中发起了火:“我说我喝完了,叫你不要再流,为什么还流?”有人见到他这个样子,暗自发笑,上前开导说:“你真没有智慧。你自己为什么不离去,反叫水不要流呢?”

世间的人挣扎于七情六欲中,可是久而久之对这缠人不休的欲望也会生出厌倦,于是就会想:“这些诱人的色声香味,不要再来到我的面前,使我眼见心烦。”可是六欲依然如旧,不断纠缠人心,于是按捺不住大发雷霆,再次诅咒:“我要你迅速消失,永远不要再出现,为什么你还来纠缠,让我见到心生烦恼?”有智慧的人说:“一个人若要离开六欲,应该收摄自己的七情,关闭心意,妄想不生,这样才能得到解脱。何必执著眼前的事相,而希望它不生呢?”

有时候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并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名利、欲望、奢求就如同罗刹一般,始终诱引着人们。为了钱,为了权,为了欲,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东西南北团团转。明知道它们是可怕的,却又忍不住去注意它们。当你惹它们注意时,你已经无法摆脱它了。

红尘禅语:法演禅师说:“争功不休,则成就全无。”把生活的道理想得越复杂,生活反而会越复杂,心牢便一重又一重不能开解。因此,我们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得功名利禄便得,不得也无所谓,这才是现实且可行的办法。世界上有无金钱、名位、富贵都不重要,“我有欢喜”最可贵!

参透名利退全身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曾在《赠别李次翁》一诗中写道:“利欲熏心,随人翕张。”短短几个字,就把人们因贪财图利被迷住了心窍的样子,生动而形象地刻画出来。明人洪应明(《菜根谭》的作者)在他的《仙佛奇踪》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利欲、福祸的警句:“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烧……一念清净,烈焰成池……念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乎?”意思是说,人所处的祸之区、福之境地,其实都是由人们自己的所想所思造成的。所以,佛祖释迦牟尼说:“贪图财利的火烧火燎,就是进入了火坑;……然而一旦念头清静,烈焰就会变成平静的池水;……人的念头稍微有差异,心地的境界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别,人可以不警惕自己的思想念头吗?”

由此可见,佛门把利欲之念看做烈焰和苦海,是产生祸福的根源。佛门讲求四大皆空,就要求人们做到断绝利欲,清心寡欲,还心灵一方净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宁静而志远,这正是佛家所推崇的断利养心的心灵胜境。

佛家着重通过劝诫人们不偷盗来断绝人们的利欲心,佛说的“不偷盗”,是讲“不与取”。《戒经》以为,无论东西是大小,无论是贵贱,没有主人同意,你就把它拿来用,这就是偷盗。你在用了之后归还,方能减轻这个偷盗的罪行,却不能消除这个罪行。而你在拿了之后据为己有,或者拿去转送给别人,就会加重你的偷盗罪行。

然而,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富有多金?尽管人们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对“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古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正当途径得来的钱财能带给人们欢乐,而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来的不义之财却带给人们烦恼和苦痛。佛家也劝诫众生不取不义之财,因为一个人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了不义之财,就是造下了恶业,消耗了自身生命中的福报,每造一个恶业,就消耗一个福报,直至将福报消耗殆尽,也就是自食苦果之日。

什么是不义之财?比如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合法行为所挣来的钱,都是属于不义之财,这是犯了盗戒罪。偷税漏税等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偷盗行为,沉迷于股票买卖在佛家眼里也是一种将他人钱财据为己有的偷盗行为,你收获钱财的背后往往是他人的倾家荡产、离婚,甚至自杀丧命。偷盗里面还有一种,譬如你有权有势,逼着别人不敢不贿赂你、巴结你,这也是偷盗的行为。因为送礼不是他心甘情愿的,你所得到的,是你不应该得到的,但最终你得到了,这就是偷盗。

红尘禅语:佛经云,“不盗得大富”。世人只有在诱惑面前不动心,不贰过,安守一颗本分为人的心,才能行得正、坐得直,才能在惑面前坦然自若,踏实地生活。

抹平你的名利心

很多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所学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最终为名所困。千百年来,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而发奋苦读,并非为了真正的学问,这就是争斗心理的开始。人类的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数千年来党派意见的纷争,都是因名、知而引发的。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所以为了求名,为了好胜而求知识,都是杀生的武器,杀人不见血,破坏自己的生命。“德荡乎名”,为了求名,不择手段,越过了道德的范围,破坏了道德行为的标准。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守本分呢?因为名利心的驱使。

《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佛陀时代,有一位二十岁的青年,天资聪颖,只要他看过的事就能学会。他凭此种过人的天赋,发誓要学遍天下所有的技艺,于是他四处寻师访道,学遍了世间种种技艺,且无不精通。于是,他便萌生了与人比试的念头。他想,自己的才艺无人能及,战胜世间所有人后定能流芳百世。

就这样,年轻人走过许多国家,到处展现自己独步天下的技艺,未逢敌手。从此,年轻人傲慢之心炽盛,认为自己“天下第一”。

这天,一位比丘手持锡杖来到年轻人面前。由于年轻人生长的地方没有佛法,所以他便好奇地询问:“你是什么人?手上拿的是什么法器?为何装扮与常人不同?”

比丘答:“我乃调御自身之人。”

年轻人问:“什么是调御自身呢?”

此时,比丘说了一首偈子:“弓匠调角水人调船,巧匠调木智者调身。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说完,比丘飞至空中,原来他乃是佛陀化身。佛陀在虚空中展现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光普现,朗照天地。

接着,佛陀回到地面对年轻人说:“因为历劫修行,调御自身,我才能有如此神通。”年轻对佛陀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向佛陀请教调御自身的要领。

佛陀便对他开示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四种禅定境界、三种解脱法门等殊胜妙法,并说明制弓、驾船、建屋等技术,都只是虚华不实、有生有灭的东西,若让自己沉溺其中,终究无法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年轻人凝神倾听,豁然领悟,遂发心出家修行。

同类推荐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四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检查心念”、“拥有一切”、“开发心田”、“包容力”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作为开创大唐盛世的开元之君,其本身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唐朝初年的命运。首先,他是一个有抱负、敢作敢为的英雄少年,他敢于与父亲一起晋祠许愿、毁隋立唐。其次,他是一个懂得隐忍之道的政治家,在唐初那种血雨腥风的储君斗争中,他安全脱身,最终凭借“玄武门之变”除掉对手,夺取帝位。再次,他是一个勇于自我检讨的清明之君,在他的统治时代诞生了诸如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清廉干臣。最后,他还是一个深受百姓拥戴、为历史所公正评价的有为之君,如此世间才有津津乐道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以及青史留书的“贞观之治”。
  • 虚拟融合时

    虚拟融合时

    虚拟和现实融合,造就了热血与传奇的史歌。
  • 从此人生不低调

    从此人生不低调

    顾以南是来自江宁市北岭乡下的一位穷学生,十八年来,受尽凌辱。隐藏身份揭开,他带领好友创业冲向全世界。萤火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
  • 木槿年华之腹黑娇妻不好追

    木槿年华之腹黑娇妻不好追

    他为了她来到这个城市她为了复仇忍气吞声他们都有各自的秘密但她身上的秘密似乎更为惊人他们的遇见是缘分还是故意安排敬请期待……
  • 穿进古虐当主笔

    穿进古虐当主笔

    现在流行“你能你来写”!曲周任性偏偏不听,愉悦的穿进古中悲文。然鹅,剧情君他真的疯,真的有支笔给她改剧情,还贴心附带一块橡皮擦!她天天烦恼怎么写剧情,乃至每日脱发一大把!终于她醒悟了,明白得大彻大悟,懂得作者的寒心苦。结局终——丞相公子白衣飘飘,芝兰玉树,冰清玉洁,每日坐在亭中,面无表情的看着天空。昼夜迅速交替,一会下雨,一会下雪,一会下冰雹……清冷淡泊的看着,旁边的侍卫,端着茶,一会向他走来,一会退到十万八千米。最后,他缓缓起身,冷漠无视,回屋就寝了。双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冰山老婆请自重

    冰山老婆请自重

    一年前,遭遇背叛,豪门弃子被无情剥夺一切,入赘豪门。成了遭受冷落的赘婿。一年后,身负机缘,他定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吊打一切,彻底改写人生。被人嘲笑?众叛亲离?那就打回去!张扬:“曾经我无能为力,如今我强势归来,誓要许你一生荣华,让你成为这个世界,最幸福的女人!”
  • 终极召唤

    终极召唤

    战士,力量与骁勇始终是战士的悲哀。他们只能勇往直前!法师,天赋是次要的。理解是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信念!祭司,祷言之力,神圣的根源。光明无所不在!骑士,光明的守护,这就是骑士的最后尊严。召唤师,大自然的宠儿,自然的主宰。那么神灵也可以召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