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89500000023

第23章 血浓于水:亲情是不凋的玫瑰(2)

老妇人闻言哭声更大,说:“其实我是个鬼魂,在世间时为了生活,养儿育女,造了种种恶业,所以死后堕到地狱,日夜受到各种酷刑。后来我从地狱里被放了出来,阎王告诉我,因为我的儿子出家修行,安住道场,每日参禅打坐,精进修为,因为我的儿子有了这等功德,我才得以解脱。”

“那不是很好吗?”和尚反问。

老妇人摇头说:“可是今天地狱的狱卒又来捉我,说我儿离开了修行的道场,毁坏了修行,我还得回地狱受苦。”想到还要遭受苦难,老妇人哭得倍加凄凉。

和尚心生疑惑,问道:“老人家是哪里人氏?叫什么名字?或许我可以帮你找到儿子。”

妇人这才告诉了和尚,和尚一听,羞愧地喊道:“娘!我正是您要找的不孝子。”于是悲恸地哭了起来,老妇人却突然消失了踪迹。

和尚心生惭愧,自悟道:“原来我潜心修行,母亲在地狱不用受业报,今生妄想,懈怠了修行,结果母亲也因此受累,我实在是不孝。”于是回到寺中,痛改前非,潜心参禅,为母积善业,以表尽孝之意。

这个故事中的因果轮回和地狱鬼魂虽作妄想,但提醒人们,不能忘记亲恩,应以行动忏悔,以恭顺心孝顺父母。

人们时常强调正己,而正己的伊始正是从回馈父母开始的,不必为父母买房买车,买金买银,时常给父母打一通电话,倒一盆洗脚水,便已足够。这才是菩提的孝、智慧的孝。

父母给了我们一切想要的,正像和尚的母亲,生前为了养育他不惜造恶业。而人们尽情享受着父母创造的一切,把向他们索取视为理所当然,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总是那般义无反顾。可以说,父母的爱与子女的爱之天平,永远没有平衡之时。

红尘禅语:星云大师说:“从我们出生开始,亲情就支撑着我们的世界。”我们被父母精心呵护,在他们不辞辛劳的照顾下茁壮成长,而父母从未要求我们一报偿一报。有人说,时间最难斩断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永远都是真诚、可贵、质朴和无条件的。父母是我们最亲密的人,而我们对他们的感情也是最深重的。

身为人子,誓报亲恩

佛家讲究慈悲,其基础在于孝道。父母将我们接引到这个世上,赋予我们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此身。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的关怀和教育更是恩重如山,所以父母的恩德总是“殒命亦不足为报”。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妻。时间一久,这一陋习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波罗奈国中有一位长者,他的儿子十分孝顺,因此,对国内有这样一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导正它。

岁月不饶人,长者逐渐老了,儿子为了孝顺父亲,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的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前来协助。天神手中拿着一卷纸,来到波罗奈王面前,对他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如果七日内能够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就立刻消失了。国王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却还是束手无策,期限一天天逼近,国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将问题昭告天下,说解答出问题的人,能得到最好的奖励:“不论什么要求,国王都答应他。”

天神给国王出的难题是:“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

长者之子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长者一一给出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长者之子向国王禀告这些答案,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长者之子:“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还是别人教你的?”长者之子回答:“是我父亲教导的。”国王非常诧异:“你父亲?他不是已经很老了吗?他现在在哪里?”“请大王恕罪,我的父亲确实已经老了,而我也违反国法,私自将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里。”长者之子接着说:“大王,父母对我们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怀胎、辛苦地抚养我们长大,还要教育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有人能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走一百年,并且无微不至地侍奉、供养,这样做都还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当然,波罗奈王必须遵守诺言,于是答应长者之子一切要求。而事实上,国王也深受感动,不仅废除了这条法律,还增加了另一条法律:“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佛陀对比丘们说:“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即是孝养、恭敬一切佛及贤圣,这是非常殊胜可贵的。”佛陀接着说:“当时的长者之子就是我,由于当时能够去除不孝的陋习,更成就孝顺的法律,这份功德福报,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资粮!”比丘们听了都赞叹不已,纷纷发心效仿。

《劝孝歌》中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直白的语言,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一个人不论他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他将来的地位有多大的变化,只要他的父母还健在,他就有尽孝道的义务,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庄子》中曾记载:“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孔子也说:“父母唯其疾之忧。”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是一个大孝子。无论哪一家、哪一派的学说,对于孝都有着深深的情,即便佛家称六根清净,在未削发出家前也难抛孝道。

古人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对父母、家庭有真感情,就一定有责任感,才可能为天下国家献身。换言之,忠就是孝的发挥,就是扩充了爱父母的心情,爱别人,爱国家,爱天下。“子之爱亲,命也”,儿女爱父母,这是天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然而,很多人通常将父母的爱视作理所当然,不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等自己有了子女,理解了为人父母的苦心,却发现自己想要反哺回报已悔之不及了。

红尘禅语:物初大观禅师说:“仰报亲恩,恩无不酬。不能事亲,焉能成佛?”作为子女,我们常常享受着父母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索取得心安理得。然而,父母之爱与子女之爱的天平上,永远是不平衡的。所以人要正己,正己的伊始要从回馈父母开始,孝为百德的先行,如果不知爱父母,终究难以成事。

尽力生时养父母,死后悲号总是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孝又分为“生孝”和“死孝”。在中国,有时“死孝”比“生孝”更为隆重。有些晚辈平时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一旦老人们去世,自觉对不起父母,反倒舍得花大把银子办盛大的丧事,而且买墓地,修祖坟,不惜一切代价让长辈泉下有知。可是,如果“生孝”没有尽到,“死孝”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个富翁捧着母亲的灵位找到方丈,请求方丈为他死去的母亲做一场法事,要求寺院里所有修行的和尚都来祷告,还口口声声地说:“无论花多少钱都愿意。”

方丈看着他,说:“请你告诉我令堂大人生前做了什么善事,我好为她写悼文。”

富翁说:“我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将我拉扯大,省吃俭用供我读书,本来日子好过点了,想把母亲接过来,可还没来得及,母亲就去了。”

方丈说:“你今年多大了?工作多少年了?”

富翁说:“我今天五十有三,工作三十年了。”

方丈说:“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把令堂大人接过来呢?”

富翁愣了一下,说:“我想等家里再富一些,让母亲过更好的日子。”

方丈说:“对母亲来说,什么才是好日子?好吃好穿还是跟你一起生活?”

富翁低头不语。

方丈手捻佛珠:“活着的时候不好好报答,死后何必折腾?施主还是请回吧!”

很多人总在想,等有钱有时间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你可以等待,父母不能等待。在不经意间,父母渐渐变老。花点时间多陪陪父母,父母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想让你多陪陪。不要等到想要孝敬时,父母都已经亡故而让自己空留遗憾。亲情很多时候不能等待。

佛学大师们常常感慨:“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号总是空。”确实,生时不养,死后万事皆空,悲号恸哭,于父母已毫无意义。

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不易。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应该奉行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位老年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得到儿女的孝敬,在亲情中颐养天年,这是他们最大的期盼和幸福。但时下许多年轻人与父母分开生活,另立门户,又都忙于自己的工作,顾及自己的家庭,虽然有孝心,却很少有时间照料老人,他们总想等条件再好点、钱挣得再多点、孩子再大点再尽孝。但时过境迁,等所谓的条件好时,老人或许来日不多,可能已没有机会了。其实,孝顺父母不只是看物质,“精神赡养”更为重要,多回家陪陪老人、吃一顿饭、说一会儿话甚至一个电话、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能让他们开心半天,让他们觉得无比温暖和欣慰。

红尘禅语:圣严法师告诫众人:“不要总以为自己很忙,不要总以为父母还年轻,不要总以为我们有的是时间去表达孝心。”“孝”字当头,更应及时,不要让行孝不及时成为你终生的遗憾,不要让行孝不及时成为你终生的悔恨,不要让行孝不及时成为你喉头哽咽的理由。

同类推荐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为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通论,对佛教的义理、历史和各种传承有一个精确的综观。
  •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本性禅师认为:至善,是一种天然的生命力,是一种天然的意志力,是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凝聚力、向上力,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强大力量,是世界的本源以及真理自身。这至善,是世俗伦理与道德向上抵近的方向,因之,世俗的真纯美也就有了判断的基本标准。人类,毕竟是世俗的。趋向善,抵近善,需要过程、形式、方法。佛家给我们的路很多,但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闻思修,戒定慧;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中,慈悲为先。而儒家,给出的道,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间,以仁孝为先。而基督教给的径,则为——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你们也要怎么待人。此际,以博爱为先。本书以此种方式,探讨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事业,爱恋与婚姻。回归这一切的本源,衡量这一切的标准在于我们是否趋向善。我们从书中看到一位禅师在生活中的思考和修行。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星云日记37:善听

    星云日记37:善听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七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拒绝的艺术”、“不比较、不计较”、“义工精神”、“善听”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热门推荐
  • 蓝树森林

    蓝树森林

    短篇合集~幻想11之类,一般一篇完结,也有没完不知到会不会永远未完的——这句开完笑的!!长的不会超过两万字,短的几百,总之我喜欢短的~多指教~
  • 我拿什么去创业

    我拿什么去创业

    本书通过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创业经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将导致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因素以创业感悟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又对创业的知识点和关键点进行了归纳。
  • 军魂永驻

    军魂永驻

    【火爆新书】一群和平年代却历经战争的军人,他们在用鲜血捍卫着祖国的安宁,这是一段在他们看来普通的时光,然而却又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属于真正猎人的生活,在这里将全部为您解密。
  • 我召唤了玩家

    我召唤了玩家

    穿越异世界,成为领主的罗恩得到召唤玩家的系统,建立新手村,成为狗策划,罗恩是乖乖种田还是跟玩家一起皮呢?
  • 云倚人

    云倚人

    少年是‘剑’的传承者。一朝执剑,五域天元。始于天道,终于云巅。
  • 梦似若凡水幽源

    梦似若凡水幽源

    这是一本同人的小说,是落秋和朋友一起思考来写的一本小说,里面有着各类型的明星,有你喜欢的哪一款么,主要讲述的是三名女生追星的一个过程,有的还在迷迷茫茫中,有的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然,还有的在这一路上连连受戳……
  • 没有鬼畜的无聊世界

    没有鬼畜的无聊世界

    地球历,乌托邦纪元233年,一个无聊而平凡的大学生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弹窗,然后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那总是索然无味的生活,总是感觉死寂的内心瞬间鲜活了起来,然而这个世界不允许鬼畜的存在,一场暗战爆发于二次元的世界。以上是我胡诌的,其实就是一个少年被鬼畜洗脑了而已,233。
  • 我就是那个穿越的男人

    我就是那个穿越的男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随心而动,随爱而终。一辈子只爱一个的专情少年。孤儿的崛起,新武林的搞笑霸主。
  • 带着魔兽争霸到异界

    带着魔兽争霸到异界

    萧波笑的狠灿烂,手下有英雄12名,兵种齐全,谁敢动我?各位朋友,这是我一个老哥的小说,打个广告噶,愿意看的麻烦添添人气《邪道大判官》这题材我觉得可以,至于具体内容还得各位去看看。
  • 一个人的刀

    一个人的刀

    没有简介别开了都说了没有简介了你咋还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