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67800000023

第23章 心理行为分析及矫正(7)

1.运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努力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既然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其正效应,那么,我们对待积极的逆反心理,不仅要认识到它们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还应大力培养和运用,正确地引导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使之成为创造性教育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首先,要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逆向论证,提高青少年学生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凡是有逆反心理的人,一般都喜欢逆反思维,逆反思维作为一种认识手段,有时能达到正向思维难以达到的境界。例如,就社会主义教育来说,讲中国今天为什么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资本主义,运用大家已经熟悉的讲社会主义如何优越、资本主义如何腐朽,倒不如按照逆向思维,讲讲“中国今天搞资本主义,其结果会怎么样”更好。运用逆向思维得出“在中国只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正确结论。如果我们能在每次教育中选择一两个错误观点,逆向思维,或选择一些青少年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让他们敞开思想进行讨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其次,改变教育方式,运用辩证思维,增强教育效果。平时。我们一直比较重视正面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我们提供给学生的都是光明面,都是经过反复“消毒”的“灭菌”产品,学生在消化过程中免疫功能减退,当他们一走向社会,一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就感到无所适从,就会产生一种被欺骗感。若把辩证思维贯彻于教育过程始终,改变目前只讲光明面、不讲阴暗面的做法,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实施恰如其分的教育,往往更容易被青少年学生接受。

2.正视逆反心理的负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社会因素关于逆反心理的负效应,上面已经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可是为什么它会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呢?其实,青少年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社会风气不良,尤其是少数基层组织和党员不起作用,某些党员干部言行不一,以及党政机关中的腐败现象,阻塞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正常渠道,玷污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我们必须在正视逆反心理负效应的基础上,着重努力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社会空气,特别是“校园小社会”风气,强化校风建设,抵制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消除各种精神污染,尤其要加强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教育,逐步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的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逐渐缩小逆反心理赖以存在的心理空间,直至彻底消除。

3.优化青少年学生受教育的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引导逆反心理不仅要有适宜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且要有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思想情感及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的情境,像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就是他们受教育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积极的心理氛围。在这良好的环境里,再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就会大大有利于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就会增强教育的效果。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的办法很多,学校集体教育活动是最为有效的形式。首先,活动本身是实际而有效的教育刺激,它能引发青少年学生的进步愿望,显示和发展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其次,青少年学生有强烈参加集体生活,获得友情、受到尊重等内在心理需要,因而十分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评价和信任。教育者则可利用学生这种内在心理需要,发挥集体活动对每个成员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造成积极的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从而使活动变得更加富于刺激性、感染性和实效性。当然,还要为每个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个别教育情境,如委托工作,提出特定要求,改善不良处境等。

4.注重了解青少年学生心态,努力体现教育的艺术要防止和克服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消极逆反心理,作为教育者,就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做到:

(1)教育者要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的时机。一般说来,青少年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以至剧烈冲突而又渴望矛盾、冲突得到解决以达到心理平衡,这就是教育的良机。如自尊心受伤害而又想自强时,自己的努力受挫而又不甘失败时,对过失感到内疚时等等。如能及时引导,就能消除消极的逆反心理,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进而在较高的层次上求得心理平衡。

(2)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优点、长处。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学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教育者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优点克服缺点。这要比单纯用批评、处分的办法使其克服缺点、错误有效得多。因为前者能强化优点,增强学生自信,融洽师生关系,形成积极上进的心态,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形成对教育者的逆反心理。

(4)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教育者要关心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充分尊重、信任他们,遇到偶发事件或学生的失礼言行要制怒,要理智地进行冷处理,对他们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善于等待,相信他们是会醒悟的。

5.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教育过程中要针对青少年学生消极心态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方法进行疏导。比如,学生对教师有疑惧、怨恨心理,则教师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自尊心受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激起他奋发自信的心理。尤其是在转化学生逆反心理时,要注意运用自信的心理。同时,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种“同体观”是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改变人际心理气氛,开阔我们的教育思路。同时,由于教育者本身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也许就是教育者的昨天,学生犯错误时的心情,教育者如能回忆起自己当年所犯错误的心情,就能认识得更真切些。这样,就会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益于控制青少年学生中的逆反心理。

6.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败,防止和克服消极逆反心理青少年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在各种成败面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有趣的归因现象:许多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成功作内在归因,对自己的失败作外在归因。例如,有的学生总是赞赏自己学习的成功,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或自我努力的结果;对学习上的失败,常常抱怨环境恶劣、题目太难、没有机会或运气不佳等情境因素。而对其他同学学习的成败却作出相反的归因。这种归因偏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或心理的不相容,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在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教他们学会归因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分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此外,教育学生对别人也应有正确的认识,能给予公正的评价。总之,要发挥青少年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

冷漠心态

一、冷漠心态的成因

青少年学生冷漠心态形成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能力因素

青少年学生冷漠心态的形成与其心理的发展变化有一定关系。首先。随着青少年学生年龄的增长,体质在增强,精力也变得旺盛,实践范围扩大,思维能力也在增强,独立性和自制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他们的自尊心、好强心增强起来。但是,不少教师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对他们新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习惯地拿他们当孩子看,还是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这样,教师的观念与青少年学生日渐形成的独立意识要求的矛盾突出,他们独立性和自制力受到挫折和压抑,从而产生心理冷漠。

其次,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青年),其心理已经接近成熟,但毕竟还有很大的幼稚性,往往采用消极的方式适应心理矛盾。他们自身的价值体系,如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正在形成,极不稳定,还不能通过自我价值意识活动完全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和行为,并排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理性抉择的干扰,使自己的心志和行为符合抉择目标的要求。一旦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不符,便容易产生心理冷漠。

再次,青少年学生在学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初入学校,学校严明的纪律和行为准则约束了他们,大量的作业使他们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各种挫折抑制了他们的喜悦心情,再加之他们处理不好与教师、同学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在学校中受到冷遇、嘲笑、歧视,找不到自己在学校中应有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造成心理压抑。期望值过高,心理适应能力差,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冷漠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专门场所,本应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予强有力的指导,促使他们在道德、人格等方面更快成熟,养成积极适应内外环境的本领。但是,现在有些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对青少年学生负起全面责任,没有很好地指导他们的精神生活,青少年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并给予及时引导,他们在价值意识活动中遇到困惑、麻烦和问题,很少有人给予必要关心和帮助,常常使青少年学生因屡次挫折而心灰意冷,导致心理冷漠。

同类推荐
  •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五)

    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五)

    《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第5辑)》由张新民主编,本书为“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第5辑),分为儒学与中国文化研究、宗教研究、地域文化研究、清水江学研究、地方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书评与札记、研究生论坛七大部分,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说社会,下篇说文明。全书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对于《社会与文明》内容上的无形扩展,以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本宫不是那种人

    本宫不是那种人

    多年以后,顾青姿搂某名朝廷重臣在怀,心中颇多的感慨只汇成了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什么?你说你貌美?啧啧,没演技那也是白搭!PS:对不住各位亲,这本书要暂时停更。(咳咳,本故事架得很空,国家背景及官职什么的都是虚构,经不起任何考究及推敲。)
  • 末世仙武纪元

    末世仙武纪元

    世界崩坏之际,罪恶横行,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内心的一方净土?每种选择的背后都隐藏着什么?
  • 魔仙斗

    魔仙斗

    一位拥有“霸气”的少年,意外的得到了一个“神秘小鼎”,不久后发现自己修炼的居然是可长生不了的仙术。而眼前的这位所谓的师傅竟然是......不一样的修仙路,不一样的仙侠,看这个少年如何与那些“仙祖”“魔尊”并立于山海之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致敬撒哈拉

    致敬撒哈拉

    找个地方,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简简单单,内心的独白,遇见的人和事,感动和悲伤,恩...足以
  • 闲人庸事

    闲人庸事

    再平凡不过的人,诉说的只是珍藏多年的故事。
  • 黑龙嫡妻:万灵白凤

    黑龙嫡妻:万灵白凤

    她是天使,武功卓绝,医术高超,才貌双全。却被误解为三无千金、花痴女。他是魔鬼,狡诈阴邪,狂野暴戾,双腿残废,容颜丑陋。命定克母克妻,被世人远离恐惧。天使与魔鬼的爱恋,光明与黑暗的交融,缔造一段轰轰烈烈的倾世旷古绝恋!
  • 我的青春大戏

    我的青春大戏

    青春如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配角,灵感来自于刘同的青茫
  • 黑领结

    黑领结

    新声代歌星张志因为黑领结的消失人生出现了转折,同样受到波及的还有一些与张志生活相关的人。正如蝴蝶效应一样,更多的事或人因此而改变。如果让张志来说,他只会端着一杯清水看着夕阳摇摇头念上那么一句。人一定要靠自己。
  • 天道进化传

    天道进化传

    当无情的天道有了感情之后,天道还是天道吗?世界又该如何发展呢?看一位现代宅男成为一方小世界之灵之后的进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