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47100000043

第43章 精深 精湛 精良(2)

第二次轰动效应——《新星》

12集电视连续剧《新星》,原作柯云路,编导李新,摄像王子庆,太原电视台录制。

1986年新春伊始,太原电视台开播之日,正是电视连续剧《新星》亮相之时,《新星》一举成功,轰动全国,一时形成《新星》热和《新星》轰动效应。199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新星》,收视率之高,反响之强烈,前所未见,几乎全国争说《新星》。播出之后,中央电视台很快便接到29个省市的来信4000多封,一时间,《新星》主题歌流传于全国街头巷尾。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一套有73.8%的电视观众收看了《新星》,在上海,《新星》的总收视率还超过北京。

太原电视台的领导者们有胆有识有魄力,敢于把改革题材小说《新星》作为该台开台之作,敢于投资30万元独家制作。全剧只用了102天一气呵成,平均8.5天拍摄一集。编导者在忠实原著基础上,以一个县为背景,浓缩了1982年中国农村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斗争的社会生活。该剧中,古陵县领导层的腐败,官僚主义、思想僵化、任人唯亲等弊端丛生,积重难返,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尤其是顾荣之流的“变色龙”之术和狼狈为奸的关系网,严重阻碍着改革,因而人民心中有气、有怨、有怒,心中有话要说,需要敢为人民鼓与呼的忠实代言人和领头人。

《新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由于编导者对当代社会生活找到了一种极为独特、大胆的审视角度。李向南的正义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大刀阔斧的弃旧图新、扬善惩恶的改革壮举;既得利益者的抱残守缺、思想僵化、保“顾荣”反“向南”;还有对积重难返、历史重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李向南”命运未卜的悬念、牵挂;还有对改革前途的掂量、忧虑……所以这些,都叩击着时代的脉搏,也牵动着亿万观众悬着的心。

李向南得民心,顾荣失民意,前者以他富有魄力的除旧布新的大无畏行动,强烈地触动了古陵利益结构。李向南雷厉风行地撤换了一批昏庸无能的庸官、贪官、坏官,但他仍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清官”人物,他是长期以来的“包青天”文化孕育的产物,也是“人治”思想的文化传统的产物。“清官”政治是呼唤“青天”来实行“人治”而不是“法治”,这是封建文化积淀和十年浩劫的“造神”运动的余波和“包打天下”的“主民”政治的现代翻版。李向南锋芒毕露,敢作敢当,敢于撤换那些贪官污吏和无能之辈,确实是大快人心,但他仍然属于“包公”、“海瑞”式的现代“清官”,是实行人治而非法治的一个典型,“新星”全剧,不见“民主”,但见“主民”和“包打天下”改革的动力和失败系于“李向南”一身,而“人民当家做主”显然还是“乌托邦”。这是不应提倡的,也是《新星》的局限性和不足。但《新星》所试图挖掘的是宏观的改革开放,是重振河山,由穷变富的历史精神。喊出了人民弃旧图新的呼声,这是难能可贵的尝试。因此,尽管《新星》这部电视连续剧思想上、艺术上都不够成熟,但就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来说,仍具有一种冲锋陷阵的创新意义。

《新星》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有突破和出新之处,“顾荣”形象的塑造令人叹服,他那“打着红旗反红旗”的高招,他那“八面玲珑”、“滴水不漏”的圆通的官场本领,以及精通“厚黑学”的“脸皮厚”、“心肠黑”的伎俩,堪称“入木三分”,是久经多次政治运动摔打出来的扭曲了灵魂的“老滑头”形象,也是久经“官宦浮沉”的“老油子”人物,为新时期的文艺画廊又增添了特殊的新的“熟悉的陌生人”,叫人拍手叫绝,让人回味无穷。《新星》是继《四世同堂》之后的又一次轰动热潮,该剧获得第六届(1985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二等奖,顾荣的扮演者鲁非获得“飞天奖”优秀男配角奖。

第三次轰动效应——《西游记》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1985年春节前播出了前11集之后,观众大为赞赏,仅《西游记》剧组收到的观众来信就有上万封。人们盼望后14集早日问世。经过全剧组的努力,由杨洁等导演的全剧25集终于在1987年全部播完,反响强烈,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赏,可谓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西游记》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吴承恩的同名小说改编。戴英录、邹忆青等改编者掌握“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原则,着意表现原著中不畏权势、不怕妖魔的抗争精神和不避艰险、长途跋涉的进取精神,内涵丰富,寓意深邃。而对原著的某些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等消极内容则加以淘汰,去糟粕取精华,闪耀着浪漫主义的灿烂光芒。

编导大胆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声、光、化、电等表现手段,注入高科技的营养,创造了神话色彩的艺术境界,像“石猴出世”、“闯龙宫”、“闹天宫”、“过火焰山”、“三打白骨精”等场面,如幻似梦,宛若真景、佳境,呈现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神话、传说的境界。

在创作上,编导力避原著的一些重复和消极成分,选取完整、健康、精彩的段落,从而删繁去冗,每集都能突出特点,单独成篇,生动感人,富有可观赏性,改编者舍弃前七回的闹天宫和后面取经故事中的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等章节,以孙悟空破山脱身开篇,既保持原著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又把师徒四人不畏强暴、不怕妖邪、不存侥幸,终于取得“真经”的顽强精神充分表现出来。孙悟空集猴气、魔气、仙气、人气于一身,降妖伏魔,搅海翻江,战天斗地,大闹三界,惩恶扬善,“神魔皆通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构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和喜剧色彩的形象特征。

由于该剧的艺术成就,电视系列剧《西游记》获第八届(1987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和优秀美术设计奖(含化妆、服装、道具)。

《西游记》也存在不足,主要是人文精神的文化意蕴挖掘不深,而四段式的情节模式:妖害——降妖——救唐僧——重新上路,缺乏变化的新奇感和强烈的悬念感,有老套之嫌。

第四次轰动效应——《渴望》

1990年,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收视率的最高纪录。由《渴望》而生“《渴望》热”的社会文化现象,确是1990年度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了不起的客观存在。《渴望》在国外影响也很大,如在越南播映时有万人空巷之势。1995年,越南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映中国北京电视台拍摄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每周两次,每次两集,在越南全国产生空前的轰动性社会效应。

播后连续几个月,越南全国各大报刊和专业性杂志刊登大量文章,赞扬《渴望》艺术性和思想性,赞扬演员精湛的演技,赞扬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越南观众普遍反映,《渴望》中的人物就在自己身边,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在越南找到原型,每个观众也可在电视屏幕上找到自己。越南观众深深地感觉到越中两国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国情太相似,没有理由不和睦相处和友好合作。《渴望》向越南观众提供了了解中国的素材,无疑将促进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

《渴望》的编导演们,在对观众审美心理的研究分析和准确把握上有独到之处。电视剧描绘出共同向往的理想境界——“真诚地生活”,真善美为人处世,塑造了一个善良、贤淑、质朴、憨厚、宽宏大度的东方女性刘慧芳的艺术形象。刘慧芳真善美的品质感人至深、动人心弦,她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力求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力求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猜忌;在处理多种矛盾纠葛时,严己宽人、舍己为人。刘慧芳好人做尽,最后“一无所有”,“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催人思考,振动了当代广大群众的心弦,得到真善美的认同、趋同和共鸣,得到人生的启迪和价值观的熏陶。

50集的《渴望》在剧情上被概括为“大环境、小家庭、身边事、儿女情,真善美、丑灵魂,悲欢离合总关情。”艺术创作上通过刘、王、宋三个家庭,高干楼与四合院,两个群体(以沪生、亚茹、罗刚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和以慧芳、大成、慧芳妈为代表的平民群体)的“悲欢离合总关情”,以丢女——找女——养女——医女——还女为情节线,以两大群体为经,以5组三角恋为纬(慧芳——沪生——大成;沪生——慧芳——肖珠沁;大成——慧芳——月娟;罗刚——亚茹——慧芳;燕子——慧芳——罗刚爱情纠葛、更迭、推演,既是几组人物命运演示的轨迹,也是编导伦理理想的体现),做到全剧人物集中、场景集中、事件集中,集首有由头、有呼应;集中起高潮,碰撞强烈;集末留悬念,有盼头;夫妻情、骨肉情、邻里情、手足情、同学情、同事情、亲家情、恋人情、干群情……错综交织,荡气回肠。写命运、写平民百姓,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石激起千层浪,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让观众欲罢不能。

由于《渴望》的艺术成就和良好声誉,它获得第九届(1991年)“金鹰奖”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奖”,李雪健、张凯丽、孙松、韩影分别获得优秀男主角、优秀女主角、优秀男配角、优秀女配角奖。

《渴望》采取室内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等手法,闯出了一条多、快、好、省基地化生产室内剧的新路。该剧获得第11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90年)的长篇连续剧一等奖。

当然,《渴望》也有不足,对“平民群体”中的人物把握准确,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个个成功。而对“知识分子”群体中的罗刚、亚茹、田莉等的塑造稍嫌不足,显得苍白。再如“在审美创造中有时一味顺应市民审美趣味的需求,悖离了人物特定的生活逻辑和性格逻辑,而人为设计戏剧冲突等”。从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渴望》的问世,标志着年轻的中国电视剧走向了成熟,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五次轰动效应——《北京人在纽约》

根据美籍华人曹桂林同名小说改编、制作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前,原著小说已先在广播电台、报纸上连播、连载,引起了广大读者、听众的强烈反响。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周播出的5集,收视率达到22.9%,一步跨入1993年度电视排行榜第2名;第二周播出的6集,收视率已达26%,呈上升趋势;最后10集,收视率又达28.3%,稳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榜首了。而在北京地区,收视率高达5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

1992年9月,北京的电视界爆出个头号“新闻”:一帮北京人要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拍摄20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以自己的固定资产约300万美元作为抵押担保,向银行贷款150万美元作为拍摄资金,贷款期为一年,待该剧播出后,以广告所获得的收入偿还贷款及利息。北京市经委、北京市财政局也破例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这样一家生产精神产品的事业单位提供了相应的外汇额度和人民币担保。1992年9月3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终于从中国银行拿到了150万美元的贷款,开创了中国电视史上贷美元赴国外拍戏的先河,一支36人组成的《北京人在纽约》摄制组开赴美国,1992年11月20日,摄制组在纽约曼哈顿拍下了第一组镜头。该剧由素有“影帝”之称的姜文饰王起明,由王姬扮演阿春,由郑晓龙、冯小刚担任导演。

《北京人在纽约》让人耳目一新,纽约的摩天大楼、碧海巨轮、车水马龙、火树银花般的纽约夜景,白领女人、潇洒男士双双出入高级游乐场所,还有低矮的贫民窟、凌乱不堪的地铁站、沿街乞讨的流浪汉以及踯躅街头、拉客度日的妓女……这些都真实地展示了纽约“天堂”和“地狱”的全貌。正如每一集片头说的“假如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假如你恨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升腾者上天堂,沉沦者入地狱。

新鲜感和观赏性是该剧的最大特色,思想倾向从场面中自然流露,不是强加于人、一厢情愿,而是相信观众的鉴赏力、判断力、理解力,见仁见智。这是第一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所叙述的美国生活和在美国拼搏、谋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故事的电视剧。它以其异国风情、纽约情调超越了观众的日常体验,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又以王起明、郭燕、阿春等几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得失浮沉引发出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北京人在纽约》吸收了电影化的制作方式,不惜工本,远涉重洋,到纽约的实景中去拍摄。画面讲究、构图新颖、节奏流畅、色彩鲜明,把纽约大都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情冷暖、生存状态拍得惟妙惟肖,很有韵味。纽约市容之繁华、贫富之悬殊、竞争之激烈、倾轧之残酷、生活节奏变化之快、情怨恩仇纠葛之错综复杂……让观众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各以其情而自得。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仁爱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仁爱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产权制度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价制度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非正式制度创新等。
热门推荐
  • TFBOYS:三世不渝

    TFBOYS:三世不渝

    “他终于知道了,原来有一个女神真的可以为了他去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现在挽回还来得及吗?”【瑾琬】首作,多多支持!
  • 他的小公主啊

    他的小公主啊

    上一世,因为一些小人他错过了她。当她死后,他却才了解到真相。用尽一生,悔恨无终。老天却给了他一次重新来过机会。这一世,他再遇见了她,他决定这次不再放手。
  • 我爸爸是大魔术师

    我爸爸是大魔术师

    这里不讲穿越时代的故事,因为作者是个朝代盲。这里也没有复杂的词句,全是大白话,因为作者是个文盲。这里不存在轰轰烈烈的爱情,因为作者个是爱情盲。这里只有一点点的幻想,一点点的经历,一点点的感悟,一点点的故事。
  • 一个小妖精各种打杂的故事

    一个小妖精各种打杂的故事

    从苏月不小心撞到的他的那天起,这人就在她脑中忘不掉了。眼前一点点模糊起来,苏月努力睁开眼睛,面前不停浮现出她这一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最后画面一点点定格在一颗树下,晚霞一点点洒在他的脸上;一脸温柔对着苏月伸出手。苏月努力地抬起手,却只能无力地一点点倒下。若有来世,她谁都不信!但,还有来世吗?不虐的哟,超甜ing
  • 梅兰梅兰

    梅兰梅兰

    女大学生尹小桃美丽重情,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因失恋和家庭变故,成为知名夜总会的红小姐,洁身自好不卖身,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趋之者若鹜。在大学期间,她曾陪同学去见安文,给安文留下深刻印象。它发现高尚多情的安文是走私大枭,从爱出发,以生命劝谏他走正道,未果。失望之余她重操旧业,且来者不拒,狂热的积累金钱。后来去西藏雪山朝圣,荡涤灵魂,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成为一个女作家。
  • 灿白之梦境

    灿白之梦境

    一场车祸引起的一场沉睡于梦境中的故事...之后的之后只能你们看了才知道,新手文。。多给意见
  • 四代十国

    四代十国

    五代十国?不,还是四代十国就可以了,哪里来的北宋,一边凉快去。赵匡胤啊,你还是做我账下大将就好了,干得好明年我就把你妹妹娶了。21世纪学生郭侗穿越到公元950年的五代十国后汉-周朝交替时期,且看他如何施展拳脚建立起大一统王朝。
  • 青莲破天

    青莲破天

    千古第一女大帝武则天;末法时代的年轻道士;二十一世纪的传奇杀手;来历不同的三人在“金星凌日”异象下,三魂居然诡异融合,附身一个修真异界的失魂男童。此处为何与上古神话时代有着似是而非的相同之处?却又有截然不同之处?此处有着广阔无边的大陆、海洋,有着形形色色的修仙者、修佛者、修魔者,还有妖修、鬼修等等。在这个光怪陆离、强者为尊的世界,看这个补全三魂的少年走上自强不息,通往至尊巅峰的道路!沿途又将留下无数精彩的传说!玉匠人小说交流QQ群:498328023。欢迎各位好朋友前来
  • 香蜜之初见润色

    香蜜之初见润色

    当好不容易放下锦觅的润玉遇到九州混世魔王初笙,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书只是为了给润玉一个好的结局。原谅作者真的不甘,那样一个风光霁月的男子凭什么沦为孤独终老的地步!】(本书同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接受反驳!!!!!就酱紫)
  •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拼命的自己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拼命的自己

    拥有梦想并敢于追逐的人,未来才充满了无限可能。或许,你会嘲笑没有梦想的人。然而,你又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管中途经历怎样的磨难和痛苦都会坚持不懈?在人的一生中,失败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更不要悲痛到一蹶不振。如果你害怕成为明天的失败者,那么在今天,你能有多努力,就得多努力。沿着人生的道路一直努力奔跑,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