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47100000036

第36章 “电视娱乐热”留给我们的思考(2)

其三,轻视。如果说电视批评界完全沉默也并不客观。1999年“娱乐热”的后期,批评界出现了较为“响亮”的声音,很有代表性的便是文艺批评家对《还珠格格》的评论——“我是不屑看这类无聊玩艺儿的,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浪费给它……”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痛苦十分令人理解,但如此以感性认识、个人好恶来代替理性批评是否轻率了些呢?

中国电视在20世纪末出现的“娱乐热潮”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从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所发生的变化,“消费主义观念开始渗透到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使中国主流文化的权威地位有所动摇。进入90年代,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以通俗性、娱乐性、消费性为特点的大众文化开始风行,如通俗文学、流行音乐、商业电影,并以一种“独立的品格”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与此同时,作为最贴近大众的电视,无疑处在了这一时代的前沿。我们看到,从90年代初赢得万人空巷的《渴望》到诉说儿女情长的《咱爸咱妈》,再到演绎现代爱情的《牵手》,以至与观众同品平民生活酸甜苦辣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都体现出新时期电视剧趋于平民化、真实化的特点。再看娱乐剧:从当年妙语连珠、嬉笑调侃的《编辑部的故事》到笑语欢声的《我爱我家》;从海派的《七十二家房客》到京味的《闲人马大姐》;从港台的《戏说乾隆》到内地与台湾合拍的《还珠格格》,一直到游戏节目欢乐成风,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电视与“大众化”越贴越近。

满子“二十世纪被认为是批评理论的一个世纪。这个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成就几乎都在批评理论这个特殊的营地里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痕迹。”我们看到,面对大众文化浪潮扑面而来,中国的批评理论也打破了传统话语的一统天下,形成了多元化的批评格局。然而,电视批评在多彩的创作实践面前却形成了一定的落差,尤其是在近两年娱乐热潮新的冲击面前,表现出了与之不相适应的状态。应该说,“娱乐热”实际上为电视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一些新作品新现象,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值得思考的新课题。但正是由于理论界对电视娱乐化所持的种种非正常的心态,使这样一个构建电视批评新话语的机遇几乎失之交臂,使提升和发展电视理论研究层次的时机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我们看到,由于理论界的矜持和清高,大众化的娱乐节目一直和批评界保持着距离,“文以载道”的传统的文化思想无法与嬉笑怒骂的大众文化“同流合污”;由于轻视和不屑,在客观上加深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而对立的态势无疑会影响三种文化的健康发展。尤其理论界对“电视娱乐热”中出现的种种令人不解的疑问,表现出的怯懦和语塞,无疑削弱了电视批评对观众的引导,对操作层面的总结,对市场化管理的指点,以及对传播媒体的约束。例如,1998年在全国播出的《还珠格格》,收视率均创当地全年最高值,第二年续集在北京首播时收视率突破50%。该剧编导者称此剧“将影视剧艺术创作中认知、教育、审美、娱乐诸功能完美结合在一起,既有深刻的立意、优美的情境、较高的品味,又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可谓社会、经济效益两丰收。然而来自文化界、艺术界的批评却是相当严厉的。

一种观点认为,《还珠格格》无任何文化而言,仅仅是一次巨大的商业活动;还有人认为《还珠格格》宣扬了一种“封建血缘意识”。对同一部戏,这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令人迷惑不解,是非难辨。遗憾的是,对于这样一个既特殊又典型的文化现象,电视批评界一直没有发出理性的声音,没有通过对这部电视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审美分析,来对观众进行解读;更没有为大众与《还珠格格》之间所形成的特殊关系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由此,电视批评的话语仍在传统语境中徘徊,始终未能形成新的、理性的、强有力的话语权威。除此之外,电视剧进入市场后的盲目无序,以及媒体随意炒作所造成的混乱,都与我们的电视批评理论的滞后与乏力息息相关。

可喜的是,在世纪之交的新千年,翻开崭新的广播电视理论期刊,我们已经听到了不同程度的具有批评色彩的声音,如:《霸权与多元:新世纪电视文化随想》、《当前三种电视现象之评析》、《电视剧不应拒绝思考》、《“口语至上”批判》、《中国电视的不公平竞争与内部缺陷》……这些观点和提法也许还有待于商榷和争鸣,但这些声音是响亮的,是富有使命感的,体现出了一种对多元化电视文化意识和机制的渴望与探索,至少给目前的电视批评理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传播媒体需要健康的“娱记”队伍

——并非一个“炒”字了之如果说,1998年至1999年的“电视娱乐热”使观众过了一次“娱乐瘾”,那么与此同时,也让传播媒体过了一次“炒作瘾”。因为在两部《还珠格格》播放期间,报刊、图书、音像等媒体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格格热”、“小燕子热”,“制造”出一种罕见的“赵薇现象”。

自1998年年末播放《还珠格格》第一部开始,主人公“小燕子”的扮演者赵薇就成了屏幕内外的“大众偶像”。开始是其各种照片和相关的报道刊登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不久《小燕子——女生赵薇》一书出版;接着《小燕子——赵薇》首张个人专辑推出;后来“小燕子”又成了几家商品的形象代言人……应该说,对一部受到观众尤其是孩子们喜爱的电视剧中的演员进行报道是件正常的事,也是媒体所担负的责任;同时,采用一些商业运作的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也无可非议。但是从后来“小燕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是是非非的“新闻”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媒体是在某些利益的驱动下,随心所欲地炒作,使有些“娱乐报道”的方式和内容超出了规范,并带来了不良的社会效果。

其一,误导。说《还珠格格》老少咸宜,但最喜爱它的还是学生们。因为主人公“小燕子”善良、美丽、开朗、乐观,充满个性魅力,其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敢于反叛的特点正契合了当下中学生们课业紧张、精神压抑、个性得不到释放的心理。所以孩子们爱屋及乌,由对“小燕子”的喜爱到对扮演者赵薇的痴迷,他们收集“小燕子”的照片,收看有关“小燕子”的报道,听“小燕子”的专辑。应该说这些对孩子们还是一种较为正常、健康的满足。然而这种痴迷心态应适可而止,对剧中“小燕子”的行为的认识也应该有所引导,因为孩子们心理上不够成熟,看问题比较单纯,往往容易把虚构的世界带入生活现实。可是我们看到,有些媒体在报道上明显为这种痴迷和疯狂推波助澜,如某报纸不负责任地将一个离家出走的学生报道为去找“小燕子”,以制造“新闻”。还有的媒体光报道赵薇违约、记者见面会迟到、演唱会“假唱”等事件,而没有报道对事件的分析,这往往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产生迷惑和茫然。

其二,污染。在对“小燕子”的媒体炒作中,应该说最令人反感的是关于绯闻的“报道”。它不仅伤害了赵薇本人,同时也给“小燕子迷”们带来了精神和心理上的污染。

就在观众收看《还珠格格》第二部时,媒体传出赵薇与男友同居的绯闻,不久,绯闻炒作又将力度加大——某电视娱乐杂志将赵薇与原来男同学的形象用电脑拼接成合影照片刊登于封面,引起爆炸性新闻,并在文内讲述了赵薇的“初恋故事”;之后,媒体又爆出二者互相攻击,将走向法庭的消息……实话说,如果说违约风波,演唱会“假唱”这类事件还具有一些新闻价值的话,那么“制造绯闻”的确无价值可言,而且“小燕子”形象极具特殊性,那就是她的影响范围基本在中小学生这个特殊天地,因此,对孩子们的“偶像”频频爆出“私生活隐秘”,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使青少年观众心理受到“污染”,造成某种角色的迷乱。

其三,伤害。也许很多人会羡慕“小燕子”赵薇因《还珠格格》一举成名,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赵薇在照人的光彩后面所受到的伤害也是最深的。作为一名刚出道的年轻演员,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赵薇初上屏幕取得成功是值得肯定、赞赏和大力宣传的,但更需要的是热情的鼓励和冷静的指点。而我们的某些媒体出于自己的目的,随心所欲地先把演员“捧”上天,溢美之词名不符实,然后又把演员“摔落”在地,进行贬损和“揭私”,这样或许媒体有了“新视点”,可以更好盈利,但对一个成长中的年轻演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想到前不久刚刚露出头角的年轻电影演员章子怡也遭遇绯闻,不觉为媒体的道德素质水准而担忧。实际上中国的好演员并不多,培养一个好演员也不易,正如台湾一位资深导演所说:“你们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赵薇,为什么大家不多去保护她,指导她,而总是指责她,伤害她呢?”在市场经济渗入各个领域的今天,媒体的追踪热点,商家追求经济利益已不可厚非,但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我们的新闻媒体也同样需要强调“两个效益”,如果只追求发行量而放弃了对人的尊重,放弃了对社会良知的尊重,那将是危险的。

同类推荐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 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2007

    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2007

    本书编译国际工程教育的官方机构的政策研究报告、国际工程教育杂志的主要研究文章、国际会议论文、大学改革研究成果等即时信息资料和相关评论,内容具有先导性、创新性和学术性,可供我国广大读者学习借鉴。
  • 礼貌待人(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礼貌待人(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青少年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的青少年朋友认为,一个人只要品德好就行了,讲文明礼貌只是一种形式,无关紧要。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好品德看作内容,那么讲文明礼貌就是这个人好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假如没有这个形式,他的优良品德又如何体现出来呢?你会设想一个品德优良的青少年,言谈举止却是野蛮、粗鲁、不懂礼貌吗?
  • 安全与自救

    安全与自救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行功能性扫盲,努力使扫盲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个人发展相结合,力求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学习者提供生存、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现代生产与生活的新观念、创业求发展的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热门推荐
  • 离哥儿之神州无双

    离哥儿之神州无双

    武侠、仙侠、古风、江湖、朝堂、言情等多种元素在里面,全书布局,全局埋线,剧情合理有趣,与君共赏,目标直奔影视作品,喜欢的请收藏关注推荐。
  • 二次元机械武装

    二次元机械武装

    来自法利尔兰亚学院的录取通知;男主相遇奇葩女主;二次元远古生物与人类的混血种;接通二次元世界的特殊体质……二次元混血种们用他们身上的次元空间之力创造出独特的机甲,武装吧!守卫次元之门!
  • 末日信条

    末日信条

    在偷袭死体的时候请牢记,死体比你更擅于偷袭。请不要在空旷的地方乱晃,因为你很可能被死体盯上。请随时检查门窗是否稳固,因为死体不会敲门,它们用砸的。——《末日信条》
  • 灵轮九转

    灵轮九转

    伤我兄弟者,当斩!辱我至亲者,当诛!陷我于不仁不义者,当灭!纵力不能敌,虽身死而无悔矣!活,就要活得自由自在!杀,就要杀个淋漓痛快!修得灵轮九转日,破碎乾坤任我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本书把视角放在鲁迅和胡适的不同上面,分别截取了北平与上海、留美与留日、西装与小脚、神坛与祭坛四个方面,描写胡适与鲁迅的学术理想和人生道路。
  • 草包英雄

    草包英雄

    什么是英雄?怎样才能成为英雄?其实哪怕一辈子没什么丰功伟绩,只要你做出了一件让后人怀念的事来,那你就是英雄!草包英雄,一个普通人西晋末年的豪强之路……
  • 今日不设防

    今日不设防

    在娱乐至上、全民综艺、有事没事习惯性八卦的年代,娱乐圈更是热闹非凡:真分手,假离婚,真仁爱,假慈善,炒作,真相……林林总总,谁能分得清?在人心浮躁、金钱至上、信仰缺失的时代,甘当小三的“海藻”们、嫁入豪门的明星们、性别模糊的男人女人们……孰对孰错,孰清孰浊?《今日不设防》由三联生活周刊娱乐主笔精心烹制,是各种引人关注、深思的话题浓缩出的“靓汤”一罐!
  • 木叶村的甜品店

    木叶村的甜品店

    『CP暂无,全员复活』陈安穿越了。她穿越到了火影的世界,但是四战已经结束了。为了生存下去她干起了老本行——做甜品。只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复活了啊!!!
  • 快穿之这个反派有点傻

    快穿之这个反派有点傻

    亓官茉本来是万妖界的一只小花妖,修炼了千年好不容易修得了人身,结果刚化成人的那一刻就被某个自称是系统的家伙给绑定了。于是,为了自己的自由,亓官茉答应了帮助系统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