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47100000029

第29章 作为当代大众文化叙事的中国电视(1)

■施旭升

中国电视迄今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如果认真检视中国电视的历史发展,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国电视的文化属性究竟是什么?它是单纯的政治或政府的“喉舌”,还是文化市场上赢利的工具?它是属于个人或者小众的文化消费,还是属于公共的或者大众的文化叙事?而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处置与回答,也正体现了中国电视的现实的价值定位与历史走向。

本文乃是基于把电视作为当代一种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叙事形式来理解50年来中国电视的文化属性、价值取向及其立场选择的。

我们知道,随着当代叙事学的发展,所谓“叙事”,首先已“不是一种主要包括长篇和短篇小说的文类概念,而是一种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社会和个人的基本方式。”从而不仅在概念上,而且在实质上,“叙事”都已远远超出了以往有关故事讲述的技巧和表达的层面,而进入了一个涉及到人类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层面;或者说,叙事,已不仅是作为一种人们表述自我的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生存的样式而建构起人类对自我的体验和对历史的认知。

故而,从当代叙事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在面对自己存在的世界时,既是作为受体而承受着整个历史叙事的影响,同时,更是作为主体通过文化的叙事来构建自己对于当下乃至未来的体认。也就是说,人类文化叙事的价值也正在于用来构建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以及对于当下的社会人生的体验;或者说,通过这种文化叙事而呈现出整个文化的形态与景观;一个由人类的社会文化叙事而构成的整体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每时每刻。

在这个意义上,在众多的大众传媒中后来居上的电视已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叙事的角色。

众所周知,相对于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传播以其独有的视频与音频信号相结合的传送方式以及利用具体的场景与画面的呈现,刺激观众情绪的音响设计,直观与鲜活的镜头语言为受众提供着一种快捷且身临其境的信息管道。电视不仅以此取得了对报刊、广播等媒体的比较优势,更有甚者,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的迅速普及,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千家万户并成为其中的一分子。电视还因为人们根深蒂固的“眼见为实”的信条,而始终充当着大多数人认知世界的最普遍和最忠实的信息来源,成为人们接受和倾听的对象。从而,电视已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更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叙事媒介。

目前,“电视”一词不仅在社会语言学的维度上其外延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几乎已成为各种信息与交流的代名词,而且在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表达和述说的方式。各类电视节目一方面因其直接呈现现实世界的特性,去掉了各种经验的、逻辑的、语言的遮蔽,有效地扩大了人们同外在世界的接触面,展示出万花筒般的社会事像,另一方面又通过电视传播的有效的栏目划分而延伸出无数的触角,就像人体当中无数的神经末梢,延展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正如罗杰·西尔弗斯通在《电视与日常生活》一书中所指出的:“电视融入日常生活的明显之处在于:它既是一个打扰者也是一个抚慰者,这是它的情感意义;它既告诉我们信息,也会误传信息,这是它的认知意义;它扎根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轨道中,这是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意义;它随处可见,这么说不仅仅是指电视的物体——一个角落里的盒子,它出现在多种文本中——期刊、杂志、报纸、广告牌、书,就像我的这本;它对人造成的冲击,被记住也被遗忘;它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是现代化国家的一个核心机制;电视彻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基础。”从而,可以说,电视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叙事媒介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中,而且已经构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几乎是无处不在。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已经明显地表明了一个电视时代的来临:人们日常视听的空间,几乎都被电视播放的各种新闻报道、广告、肥皂剧、商业性的娱乐节目所笼罩,其中不仅充斥着各种真实的或虚构的故事,而且更显示出这些故事背后的人们各种各样的精神向往与价值诉求。

那么,当代中国的电视叙事究竟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品格与文化属性呢?

对此,曾经有论者以商业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者并举来界定当代中国电视的文化属性。这种界定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50年来的中国电视毕竟不是这三者简单的排列组合。事实上,在中国电视历史发展进程中,主流文化、商业文化、精英文化三者从来都没有占有同等的地位。由于中国电视的特殊体制,所谓“主流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电视,其次才是“商业文化”(服从于市场规则的消费文化)与“精英文化”(拥有启蒙话语权的知识精英)之间不断的博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消费文化在逐渐兴起,对于中国电视来说,意识形态控制也好,启蒙话语与市场规则之间的博弈也罢,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化浪潮之下的大众文化的博兴。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正是90年代以来的大众文化的兴起为中国电视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文化转型:从意识形态主导的“宏大叙事”转向以市场消费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叙事。

由此,可以说,作为一种当代大众文化叙事的中国电视,既区别于传统的民间叙事,又有别于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国家叙事;或者说,它既是一种当代大众传媒中的历史叙事,又是为了满足大众审美娱乐需要的审美叙事。这种以大众文化消费为主导的电视叙事,与其说是一种全新的叙事文化形式,还不如说是在人类叙事文化传统之根上生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叙事类型。

从具体的叙事形态来看,电视叙事的最直接的源头是广播和电影。广播,以其诉诸受众的听觉而见长,而电影则是基于诉诸人们视觉的摄影的发明。仅就其表现手段而言,电视叙事正是在综合广播和电影的媒介特质而体现为一种视听一体化的过程。事实上,电视叙事的视听一体化的特性也正使其有别于人类传统的单纯的视觉的(从古老的岩画、壁画到各种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或听觉的(从远古的口耳相传的史诗、音乐到近现代民间文学、讲唱文学等)叙事形式,而走向视听的再次综合,走向叙事情境的再现与再造。

进而言之,电视叙事所依赖的最有力的躯干也许还是人类古老的戏剧文化。从原始巫术中一路走来的人类戏剧文化,其精神内核就是PLAY,是观演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电视,虽然作为大众传媒主要功能还是在于信息的传达,但是,在古老的戏剧文化的浸染之下,不仅明显保留着观演的规则,而且更营造出一种现代的大众“秀”(SHOW)场。

然而,作为一种现代大众文化叙事,电视还是体现出更多的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品格。

具体说来,首先体现为电视叙事的消费化倾向,在电视叙事诸多功能当中突出地体现出满足大众化的信息、服务、娱乐等多方面的价值需求。恰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大众文化是他律的,这种文化的生产受到外在的物质因素的控制,或者说它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的制作。大众文化是一种复制的活动。市场的需要是它的唯一准则,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标准。”电视叙事显然不能例外,虽然将市场选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还有待商榷。这一点本文将容后再议。

其次是电视叙事的平民化姿态。作为大众文化叙事转型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央视的《东方时空》栏目自觉地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自己的目标定位,并且开始以平民化的视角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审视人们生活中的一切,从而在当代中国电视的发展趋向上,明显地表现出对于以往各种隐含的话语霸权的消解,使得电视的传播与接受形成良性的双向交流与互动,甚至随着电视栏目与频道的增加、数字电视的推广而更加强化了电视受众的主动性以及电视收视可选择性等等。

再次是电视叙事的模式化特点。惟其是作为大众文化叙事,所以电视根本上是非个性化的;并且就其具体的节目构成性质和方式而言,表现出显而易见的普及性、通俗性及平面化的特点,而其中更多地表现出对思想深度和历史感的消弭。恰如前文所述,与电视叙事的日常化相关,电视叙事的模式化与平面化适应着人们的感性需求,批量生产各类电视产品使得人们对于视听感官的快餐式享受替代了以往对于精神信仰的追求。

应该说,当代中国的电视文化叙事,更多的还体现出一系列二元对立的结构,雅与俗、崇高与滑稽、教化与娱乐等都可以在其中得以涌现。作为大众文化叙事,电视在整合大众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在前所未有的复杂社会中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孤独;电视在传播各种传统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又在无形中改变着这一切;电视在拥有各种鲜活的、有着广泛的发展可能性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同时,其内容与形式又难免芜杂不精、良莠不齐。诸如此类,使得电视文化叙事拥有着一片拟像与仿真的领域,拥有一个跨越了地域文化界限的各种象征和各种观念的共同市场,并由此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以电视的普及为表征的后现代社会景观。

总之,当代中国电视虽然曾被赋予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成为社会统治的有效宣传工具,但是,电视叙事本质上却是属于大众文化的;并且作为当代消费社会的文化产品,电视最突出的品格就是大众文化叙事。它需要关注大众生活、形成社会舆论,也编织着大众的梦想,讲述种种现代大众生活的日常的神话和传奇。

同类推荐
  • 农村食品与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农村食品与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业环境受到污染、农产品的卫生达不到安全标准。生产安全的农产品,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维护生态的平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安全农产品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它们有各自的标准和一定区别。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爱悦与规训

    爱悦与规训

    作者以同性欲望为视角探析爱悦、法律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作为跨学科的法学研究试验,作者提出并运用有机结合了“社会学的想象力”与“文学的想象力”的“法理学的想象力”,力图描述同性欲望与中国现代性之间互动所形成的法律文化表征,指出中国在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如何围绕着同性欲望来建构和重构现代性的。
  •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本书是由甘肃省抗震救灾宣传部报道先进新闻工作者、中央驻甘新闻单位记者、甘肃新闻媒体记者、灾区宣传部门同志撰写的,是他们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一线采访的亲身经历,深入甘肃灾区第一新闻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
  • 听任志强怎么说

    听任志强怎么说

    任志强说,收了大量出让金的商品房从来都不是给穷人的。任志强说,自然与经济规律都不会因权力者的偏好而改变。任志强说,公益不是求生的工作而要靠用心去自愿地付出。任志强说,唯有读书并学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有时他的话锋利刺耳,让人茅塞顿开;有时他的话诚恳透彻,观点慧眼独具。地产、财税、市场、公益、阅读、人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听听任志强到底怎么说。
热门推荐
  • Mistress Wilding

    Mistress Wild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他在黑夜尽头

    他在黑夜尽头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 世界首富的生活不会无聊到爆

    世界首富的生活不会无聊到爆

    世界首富的生活是不会无聊的,这辈子都不会无聊的。玩穿越,抱妹杀,怀揣绝世娇妻,脚踩十万大军。有钱的生活,真好!
  • 缘之所趋

    缘之所趋

    一代名将的奋斗史,创业不容易,生活更不容易!命运无法改变,人为又能做什么?如若非命,又将如何做选择?人生总是有很多困惑,可是又必须找出答案。主人公们一直在人生道路上彷徨,有过放弃,但也有过坚持,还未到达终点,一直在前行。
  • 风云黑客

    风云黑客

    周胜彬是一名顶尖的网络黑客,中国红客联盟的领袖,世界黑客战国排名第二的中国红客。他外表吊儿郎当、放荡不羁、豪放豁达,内心却是一个心思细腻、成熟冷静的网络人才,由于母亲重病,迫于无奈,利用黑客的手段,攻击了纵天网络科技公司,逼迫纵天科技公司以百万价格‘买身’。他原本以为进入纵天科技后可以退隐网络界,没有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场网络战争中,黑客与骇客的较量,红客兵团与黑客联盟的战争,中国红客与西方黑客的对决风起云涌。黑客是一种孤独的职业,水平越高孤独感就越强,对面类似于犯罪的快感和激情,谁还能坚守《黑客的守则》,谁有将是网络的主宰者……
  • 霸道总裁替身毒妻

    霸道总裁替身毒妻

    萧忆棠,为救病危养父,与顾子骞签下替身婚约,替身他的未婚妻。同时筹谋夺回萧氏家族属于自己真正的身份和家产。她替身总裁未婚妻如何周旋在顾家,是否会真正爱上霸道总裁顾子骞?顺手抢继母女儿的未婚夫?她又是如何运筹帷幄回到萧氏家族,与继母及妹妹斗争?她最终和顾子骞的爱情是否得到善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气女王有点甜

    霸气女王有点甜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星星“阿暮……我爱你……”“嗯……”阿暮,其实我更想说: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遇见你……
  • 权倾覆

    权倾覆

    一场阴谋之中的相爱,一场跨越千年的痴恋。当迷雾封锁道路,我伴你左右,陪你浴血。当真相浮出水面,有谁能无愧誓言?
  • 权倾天下谋

    权倾天下谋

    一代女将,权倾朝野,却难逃猜忌,一位宰相,一人之下,却遍体鳞伤。到底是谁伤了谁?一眼万年,可敌不过愚忠的你,一次机会,可放不下豪气万丈的你!花开半夏,只待有缘人摘下墓前即将飘零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