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6900000064

第64章 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实现之途径(2)

别人都是活雷锋,那对你多安全,多有利啊!相反的,如果坏人和小偷与你一起,那你可就倒霉了!所以,人之所以希望别人做好人不做坏人,是一种利己的动机驱使的缘故。因为别人要是坏人,你是好人,那你就如同绵羊走进虎豹豺狼窝了!别人都是好人的话,那我们大家就都是羊了!大家都一块吃草,谁也不会吃谁,大家就都相安无事了。

因此,每个人希望别人做一个好人,说到底,无非是因为别人是好人对自己有利,而别人是坏人对自己有害:利己、自我利益、他人品德的好坏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是引发每个人希望别人是好人的道德需要产生的原因,从而也就是最终引发名誉的外部的原因、根源、原动力。那么,名誉的内在根源是什么?

或者说,一个人为什么会追求名誉?

常听人说,他早就把名利看开了。我也常常自以为看开了浮名虚誉。其实,这是谁都看不开的,每个人都有一种最深重的名誉心、名利心。所谓的“看开了”是怎么一回事呢?那是因为你得不到那个名誉,你吃不到葡萄,所以你只好说它酸。你想,谁不想成名啊?问题是,他为什么想成名呢?因为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你的一切都是社会和他人给的!而社会和他人是否给予你这一切,说到底,取决于你的名声好坏:荣誉、光荣意味着你能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你所能够得到一切利益;耻辱、恶誉则意味着社会和他人将拒绝给予你一切利益。于是,名誉便是每个人的一切利益之本,便是他的最为根本、最为重大的利益:荣誉、光荣是每个人求得自己利益的根本手段。

所以,名和利总是连在一块的:名利!名利!名,就其本身来看没有什么用。它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能带来利。你有了名,就有了利啊!这是它的真正的意义之所在,这是人们为什么追求名誉的真正的原因,这就是我瞧不起浮名虚誉却总是看不开放不下浮名虚誉的缘故:名誉,即使是浮名虚誉,仍然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利益之所在!所以,斯密说,一个人如果他的名声坏了,这是他最最倒霉、最最不幸的一件事情;一个人要是有了好的名声,这是他的最大利益之所在。

诚然,古往今来,确实有些伟大的智者蔑视名誉、蔑视荣誉。然而,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名誉心、没有对荣誉的渴求;而只能表明他们在压抑自己的名誉心而不去追求荣誉。他们不但同样具有名誉心,而且同样具有极为深重的名誉心;否则,他们就不会因为遭到舆论谴责而极为痛苦了。西赛罗说:“许多人蔑视荣誉,却又因遭受不公正的谴责而感到莫大的羞辱和痛心:这岂不极为矛盾?”其实,这并不矛盾。他们蔑视荣誉,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追求好名誉、避免坏名誉的极为深重的欲望;而是因为他们为了其他在他们看来更为重大的欲望——如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而不得不压抑、放弃与其冲突的追求荣誉的欲望。他们为了实现更为重大、更为强烈的追求自由和实现创造性潜能的欲望,而压抑、放弃了对荣誉的渴求,因而能够蔑视荣誉,不为荣誉所动。但是,他们并没有压抑、放弃避免耻辱或坏名誉的欲望。这是因为:

一方面,避免耻辱或坏名誉的欲望远比追求荣誉的欲望更为根本、更为重大:有没有荣誉,有没有好名誉,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得好不好的问题,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否发展的问题;而有没有坏名誉,则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中生存的问题:坏名誉意味着社会生活的终结和死亡。所以,任何一个智者,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生活在社会中,他便只可能为了自由和自我实现等等而压抑、放弃追求好名誉的渴求,但是,他不可能为了自由和自我实现等等而压抑、放弃避免耻辱或坏名誉的欲望。另一方面,避免耻辱或坏名誉的欲望是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的最为根本、最低级的欲望,因而只有在这种欲望得到相对满足的条件下,每个人才可能产生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等等比较高级的欲望。这样,一般说来,避免耻辱或坏名誉的欲望并不会与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等等比较高级的欲望发生冲突、不可两全。因此,避免耻辱或坏名誉的欲望在这些伟大智者的心中同样极为深重地存在着。所以,他们固然因为压抑求名心或荣誉的追求而能够不为荣誉所动,却不能不为坏名誉而感到莫大痛苦。

可见,每个人必定因名誉攸关自己最为根本的利害而无不具有极为深重的名誉心,无不极为深重地渴求荣誉、光荣,无不极为深重地怀有避免耻辱或坏名誉的欲望;正如无不深重地好利恶害、趋利避害一样;只不过人们各自所求的荣誉和所避的耻辱往往大不相同,亦如他们所求的利和所避的害往往大不相同罢了。一言以蔽之,每个人的求名心源于求利心:求名是求利的手段。

但是,手段与目的是互相转化的。当一个人的好名誉、荣誉不断给他带来利益和快乐时,他便会逐渐爱上名誉——爱是自我对其快乐和利益之因的心理反应——从而能够为荣誉而求荣誉、为名誉而求名誉、为名而求名。这时,荣誉和名誉便不再是求利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求利则不再是求名的目的,而只是产生求名目的之原因、原动力:为名而求名是因利而求名,而不是为利而求名。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我们到处都能够看到,那些极为珍爱自己名誉的人,他们某些行为的目的岂不往往是为名誉而求名誉?他们这些行为的目的只是名誉、荣誉而不是利益;不但不是为利益,而且往往为了名誉而牺牲利益乃至牺牲性命。因此,利己决不是这些行为的目的,而只是最终引发这些行为目的之原因、原动力:为名而求名不是为利而求名,而是因利而求名。这样,求利心(为求利而求名)和求名心(为求名而求名)便是名誉内在的双重直接根源,是名誉内在的双重目的;而利己心则是最终产生这些目的的名誉内在之终极根源、原动力。

综观名誉的内外起源可知,名誉的来历颇为复杂,一方面,每个人之所以都有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而给他人以毁誉的深重欲望,直接说来,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希望他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说到底,是因为别人是好人对自己有利,而别人是坏人对自己有害:利己是名誉外在的终极根源、原动力。另一方面,每个人之所以渴求光荣、避免耻辱而怀有深重的名誉心,直接说来,是因为名誉攸关自己最为根本的利害,因而每个人是为求利而求名,进而为求名而求名;说到底,每个人必定是因利而求名:利己是名誉内在的终极原因、原动力。

良心的产生过程似乎比名誉更为幽深曲折,但二者相反相成,弄清了名誉起源,良心的源头也就昭然若揭了。你仔细想一想,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良心?

为什么他做了坏事会痛苦,做了好事就快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良心的源头与名誉的外部源头一样,是起源于一个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只不过,名誉起源于希望他人做好人的道德需要;良心则起源于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人是一种道德动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道德需要:一方面,或多或少有希望他人遵守道德规范,从而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或多或少都有自己遵守道德规范,从而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需要。比如,看电影、电视剧时,很多人禁不住会问:那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个小孩,我们若是对他说,你是一个坏孩子,他就生气了,一下子就哭了;要是说他是好孩子,他就高兴了,喜笑颜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做好人不做坏人的道德需要。试问,有谁不想做一个好人?有谁愿意做一个坏人?没有。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好人,这是最深刻的人性。坏人也是人,也与好人同样具有人性,也与好人同样具有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

我们都见到过坏人,你仔细想一想,其实他并非没有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你说哪一个坏人就想做坏人,不做好人?不是,他也想做好人。但是,他还有更加强烈的需要,需要欺诈拐骗、偷盗抢劫、杀人越货,需要偷鸡摸狗,需要往上爬,嫉妒心推动他把别人踩下去,自己爬上来。人有七情六欲,他有种种的需要、欲望、目的,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一个人不道德的需要和愿望非常强烈,远远超过了他想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那么,他做好人的道德需要就会被压抑、克服而显现不出来。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坏人,一事当前,他的良心的需要好像泯灭了,其实还是有的。他也是人,怎么会没有做一个好人的人性呢?

那么,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人、有道德的人、有美德的人,从而满足其道德需要?无疑只有去遵守道德、去做好事。这样,每个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便会推动他去做遵守道德的好事,推动他对自己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进行判断、评价,从而因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是否被自己的行为所满足而发生种种心理与行为反应,亦即良心的知情意行之反应:如果看到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便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良知、认知良心),便会因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得到实现而沉浸于良心满足的快乐(情感良心),便会有继续行善而遵守道德规范之意(意志良心);如果看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便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人(良知、认知良心),便会因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得不到实现而陷入良心谴责的痛苦(情感良心),便会有改过迁善而遵守道德规范之意(意志良心)。

可见,良心这种自我道德评价源于每个人希望自己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需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需要。然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良心的最终源头、原动力是什么?其实,做一个好人是挺累的。你看我的女儿,有一天突然大喊:“我不要做一个好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做一个好孩子就得循规蹈矩、遵守道德、限制和压抑自己的种种欲望和自由,因而就是一种痛苦,是不是?所以,人,就他的本性来说,原本是不愿意有美德,不愿意有道德的。但是,为什么他还要追求美德、遵守道德?为什么他还会有一个做遵守道德的好人的需要呢?

原来,人是个社会动物,每个人的生活都完全依靠社会和他人:他的一切利益都是社会和他人给的。所以,能否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许,便是他一切利益中最根本、最重大的利益:得到赞许,便意味着得到一切;遭到谴责,便意味着丧失一切。不言而喻,能否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许之关键,在于他的品德如何:如果社会和他人认为他品德好,那么,他便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许和给予;反之,则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谴责和惩罚。所以,正如孟子所言,一个人是否有美德,乃是他一切利益中最根本的利益:“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这恐怕就是一个人最初为什么会有美德需要的缘故:他需要美德,因为美德就其自身来说,虽然是对他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因而是一种害和恶;但就其结果和目的来说,却能够防止更大的害或恶(社会和他人的唾弃、惩罚)和求得更大的利或善(社会和他人的赞许、赏誉),因而是净余额为善的恶,是必要的恶。

所以,一个人之所以有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归根结底,是为了吃小亏,占大便宜。是不是?你看,我的女儿,她为什么要做一个好孩子?就是因为做好孩子能够得到更大的好处。她要是做好孩子呢,就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许,妈妈会给她买好衣服、买玩具、买好吃的等等。就像海洋馆里的海豚似的,它听话,乖一点,按着驯兽员的要求来做,就给它一条鱼。确实,一个人为什么遵守道德啊?因为遵守道德,就能够得到父爱、母爱,就能够得到领导的表扬,就能够得到社会的赞许,就能够得到他能够从社会那里得到的一切利益和快乐。这些利益和快乐的正价值显然远远大于他遵守道德所受到的压抑和限制的负价值。所以,一个人有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归根结底,是因为它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

这样,每个人有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说到底,都源于利己,源于社会和别人因他品德的好坏所给予他的赏罚。对于良心的这一终极源头、原动力,弗洛伊德曾有大量论述。通过这些论述,他得出结论说,良心起源于自己对于父母、养育者、教师、领导、国家、舆论等外在权威的赏罚的恐惧。那么,对于这些外在权威赏罚的恐惧究竟是怎样形成良心的?

同类推荐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袁堂欣,谢志强主编的《冰鉴》是中华国学经典藏书系列之一,《冰鉴》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无尽世界行

    网游之无尽世界行

    神秘战舰突然覆灭之后,地球上出现了不属于当前科技的虚拟游戏,能够自如穿梭游戏与现实的陈夕如何找到真相?(群:368552643)。
  • 穿到梦境拐个偶像

    穿到梦境拐个偶像

    在mv录制现场“你不是沈星辰吧。”“不是,我是她妹妹沈星雨。”“哈?我认识她怎么久居然都不知道她有个双胞胎妹妹,那你姐呢。”“她去参加奥数比赛了……”“……”Σ(????)?(这个故事起源我的一个离奇梦境)
  • 曾经的那个你

    曾经的那个你

    新文已发:初见:一世情缘“您好,你的快递。”箫云道。“哎!老师!”打开门,方衾琴吓了一跳。当方衾琴准备关门时,箫云再次说了一句“你还有一个快递。”“还有什么快递?”“还有一个帅气的我没签收。”“……”哈咯!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谅解。不喜勿喷。
  • 对你的每一次悸动

    对你的每一次悸动

    一场真心话大冒险使两条平行线相交她原以为他是成绩好的高冷男神没想到他居然是黑社会大哥在她目睹他的一场打架后,她对他的看法完全颠倒
  • 租爱启事

    租爱启事

    台湾作家[董妮]的免费全本小说《租爱启事》。
  • 那些年系统逼我做的各种奇怪任务

    那些年系统逼我做的各种奇怪任务

    我是个被系统选中的不幸的人,当系统逼我做各种奇怪的任务,我就会暗暗思考什么时候能把系统弄死【宿主你确定?呵呵】不,我突然感觉系统是个好系统。那些奇葩的任务,不过是系统对我的考验而已。我家系统偶尔会抽风让我做一些奇葩的任务,也会让我不知道穿越到哪里?本文各种风格皆有,悬疑啊!爱情啊!偶尔修修仙啊!在现实偶尔过过小日子,到古代兜一圈风。文案无能,请各位看官谅解!
  • 仙魔灵异录

    仙魔灵异录

    季无心是一个普通高中生,社会闲散人士。他还有另一重身份,东方猎魔世家道家的少爷,精灵族与人族混血儿。休战了四十万年洪荒四族,人族、精灵族、昆仑仙族、归墟魔族,要将战场在现代重启。阴谋与背叛、荣耀与牺牲,战争不再是正面对抗,但更加残酷。
  • 龙域—重生

    龙域—重生

    一次的命运和使命的召唤,空间扭曲,穿越虫洞来到了一个高度发达的世界,而然目的地并不是在这里,简单而又强大的考验,重生,宫殿,剑。为什么?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脑海里的灵魂不是一个!龙域的灾难不是战争!龙域里的龙族到底有多么强大,为什么一定要隐居?灵力从何而来?天上的一片火海,这是真正的灾难!魔族,人类,龙族和神秘的精灵们以及在森林里的强者首次联手,最巅峰与最巅峰的较量。鹿死谁手。
  • 神级浩劫系统

    神级浩劫系统

    所谓浩劫便为末法时代,也意味着新世的发芽,作为它的代理者——叶龙又会怎样呢?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一步步走向深渊,或许,还有希望……
  • 天价弃女:墨少袅宠复仇千金

    天价弃女:墨少袅宠复仇千金

    她本是豪门千金,却被绿茶继母白莲姐姐玩弄于手掌。吸烟,喝酒,无一不精通,是人们唾弃的千金。最后,同归于尽。再世重生,她是人人争夺的豪门千金,她是商界人士称赞的妖孽,她是道上人人敬畏的女王,她是时尚界的天才,她是……原本以为自己绝情绝爱了,却没想到一路上居然被腹黑妖孽相随。七少曰:简介无能,看书吧。总之,【腹黑霸道冷酷温柔男主】+【狐狸奸诈复仇冷酷女主】=【宠文】+【萌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