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8300000070

第70章 宠阉党熹宗辱祖 结行社夫之救国(2)

且说顾宪成,江苏无锡人,万历八年进士,历任户、吏二部主事、性格刚直,遇事敢言,惹怒了魏忠贤,魏忠贤罢了顾宪成,将顾宪成赶出了京城。顾宪成回到故里,却与好友高攀龙一起创办东林书院,主讲程、朱正学,而倡“知本”、“立志”整肃习气之学风,以“穷理察物”明辨慎思,身体力行,以达到兴邦安国的目的,这是求学之道,也是为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与岳麓书院“致君****,传道以济斯民”的模式遥呼相应。高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大旗,与“两眼不观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王学末流背道而立。议论朝政,反对阉党,以维护国本,因此受到朝廷阉党的迫害。

顾宪成被腰斩于市,高攀龙跳河自尽,书院遭到封拆,禁留片瓦块砖。

就在魏忠贤之权势登峰造极的时候,天启七年八月,熹宗病逝,崇祯皇帝继位。崇祯帝为了巩固帝位而发起清除阉党势力。一天崇祯帝临朝,贡生钱熹征上奏:“禀告皇上:微臣启奏魏贼忠贤三十四罪,其罪行有:自行拟旨,擅权乱政;斥逐直臣,重用私党;亲疏加恩荫;利用东厂,陷害忠良;穷奢极侈,罪该万死……”

崇祯帝听完启奏后将魏忠贤贬往凤阳,三天以后,又下令逮捕,行进到阜城的魏忠贤获知风声,遂于晚上白缢而死。

崇祯皇帝在罢免了魏忠贤以后,着手对顾宪成、高攀龙以及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东林党人进行平反昭雪。追赠了顾宪成为“端文”,对高攀龙的子孙有所重用。高世泰,就是在此情况下中了进士,作了湖广‘学道的。他所宗亦为程、朱,更兼家学渊源,对王学末流的空泛误国表示了极大的反对。他登岳麓讲坛,对那些空发议论的讲学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任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快活过日。这样讲学,又有何益?”

却说王夫之,入了岳麓书院以后,先是接受了吴道行的湖湘之道;高世泰的登坛,又从中领略了东林学派的办学主张,眼界大开。比起当年蜗居乡里,从父而学以及入县学从师而游的境况,眼界与心境也就开阔了更多。他深谙了湖湘正学“致君****,经世济国”的宗旨,更兼了东林党人“讽议朝政”刚直不阿的学风。自高世泰讲学以后,因高世泰对王学末流的猛烈抨击,结合了当时国难与民族危机的实际,大声地进行了呼号与呐喊,把东林学风带到了岳麓书院。本来东林学风与岳麓办学宗旨就有异曲同工之妙,经他如此一结合,更赋予岳麓书院传统学风以崭新的内容,如当年张厚主讲书院之时,赋予湖湘学以民族的内涵一般。湖湘学,经过吴道行的经营,已经正本清源,更具经世济民之功用。听了高世泰讲学,王夫之为高氏的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于是邀了郭凤跄、管嗣裘、文之勇等人,结了一个行社,宗旨就为“切中时弊,匡复社稷”,因此将行社名为“匡社”,所谓“匡”就是要匡扶那摇摇欲坠的明王朝也。因明王室的无所作为,更是与农民义军为敌,大规模调兵镇压,宠大的军费开支及皇室生活糜烂腐化,各种赋税不断提高,连年的战祸,频繁的天灾造成物质的匮乏,大商巨贾的垄断与囤积,更造成了国内经济的萧条,无休止的通货膨胀,使得一般的中小地主破产,民众赤贫。于是,张献忠举起“打富济贫”的旗号,每到一处,攻了州府,就打开官仓赈灾济民,打击地方劣绅,均衡土地,让那些衣食无着的农民得到了好处。因此,他的行动纲领,深得民众欢迎,受压迫受剥削已久的农民,突然觉得从天上掉下了一个极大的馅饼,得以分食,岂有不欢Ⅱ乎之理,岂有不服从之理?因此,张献忠的队伍很快壮大,一路势如破竹。“匡社”的学子,有感于此,曾向潭州知府呈文,一方面要求知府备战,另一方面请求抚民。他们分析,其实天下的财富并没有增多,但为什么张献忠能如此让人食有粮,穿有衣,用有度呢,只是因为他认识到了民心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而此刻要得民心,就得给民以实惠,让其食有粮,穿有衣,用有度。要求知府开仓放粮,以济灾民,打击囤积天下之物的奸商巨贾,平抑市场。但他们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知府肯定,知府以上奏了朝廷等待朝廷的旨意为藉口,很“客气”地将他们打发了。

进谏无效,而张献忠此刻已兵临城下!国难当头,为了拯救将亡的潭州,王夫之弃了书本,邀了“匡社”同志,来到古镇长沙,到处发表抗战演讲,散发抗战传单,为抗战而呼号,甚至组队勤王。却终究人微言轻,而缺乏号召力,以败局告终。如此一厢情愿地凭了自己的热情,积极地呼号了一回之后,王夫之觉得尽管自己此刻已成了学生领袖,在岳麓书院已是振臂一呼而学子云集的英雄,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小团体,小环境,成不了大气候。于是他再一次想到了科考,他清楚,要想将自己的抗战救国之志,化为一种社会力量,唤醒那成千上万的正在酣睡的人们,他必须博取一个功名,因为只有这个功名,才能让社会承认。于是偕了兄弟再赴武昌,这同主持武昌科考的主考官,乃湖广学政的高世泰,高世泰讲学书院之时,对于夫之的激进思想,特别是他们激进抗战救国意识同东林学派的学风几乎合流,更为赞赏。他在读了王夫之《论春秋》的文章以后,认为“忠肝义胆,情见乎辞”,评了第一‘,中式得了第五名,其兄王介之中式得了第四十名。一年同科出了两个举人,这岂不双喜临门了,王朝聘大喜。

于朝聘年轻之时也是热心科举,却终因所崇程、朱,与王学不堪合流,屡战屡败,而终于绝意科举,甘作一老儒矣,他自己的科举失意,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三个儿子的身上。王朝聘也清楚真正要使王家“来修文教,弦诵不衰”,参与科举廷试以取得功名,是极为重要的。尽管此时王家已一贫如沈,见两儿已中高科,却好像得了数千万财富一般,老人非常高兴,自己一生不得志,连个举人都没考上,而自己两个儿子同时考中了,怎不叫他脸上增辉呢。他督促两个儿子取道南昌到北京等候会试。

依了父亲所言,夫之兄弟到了南昌,却在会馆得到消息,李白成所率领的农民义军,业已得势,早占了江西大片的土地,由南昌上京的道路已经封锁,如此冒险地通过封锁区,后果不堪设想。中了举人之后,王夫之本已觉得有腾龙之兆了,只等廷试将自己一腔报国之志、救国之情作了策论,呈奏御览,或许亦可实现意愿而达到救国复兴的目的。而此刻进京之路已经封锁,上朝参加廷试似乎已经不太可能了。崇祯已经下诏,将礼部会试延期至八月举行。但估计南昌不能逗留如此长的时间,于是不禁长叹:“天不助我!”他感到茫然。悲愤之余,挥笔写道:闲心欲向野欧参,更听鱼龙血战酣。

何事春寒欺晓梦,轻舟犹未渡江南。

他把农民革命比突如其来的料峭之风,把他的美梦都吹散了。于是同兄长介之由南昌返同衡阳家居。当时,李白成占了江西,张献忠却率部占了湖南,他攻开了衡州,想在衡州物色大儒名流以宣传他的政策和他的治国方略。在他攻开潭州之后,听到吴道行的儒名,调查了吴道行的为人,知道吴道行乃岳簏书院巨子,前科进士,曾作过潭州知府,因向朝廷进谏加强军备,抵抗外侵,特别对阉党敝日表示了极大的反感,认定吴道行是个人才,于是派了亲信,前往聘用,以作宰辅。

这吴道行,虽然因为自己的政见与朝廷不能一致,受到朝廷猜忌,而被迫递了辞呈,挂印归里,作了岳麓书院山长。

然而他对于以崇祯为首的明王朝,仍然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他希望通过这许多次的战争能让崇祯有所反思和悔改,从而一振朝纲。但崇祯终于没有来得及反思,他的半壁江山却已改了姓名。见了张献忠的使臣前来,吴道行先是避而不见,继而见之大怒,大骂逆贼。

张献忠,本系一介农夫,因长得牛高马大,孔武有力,在当地专干一些打抱不平的勾当。因家穷,只是入馆,发了个蒙,不再有心思念书。但他却最讲哥们义气,仗义疏财,在当地网罗了一班哥们,当起大哥来。因明室的衰弱,地方劣绅的多加欺压,贫苦的农民无法生活,忍无可忍,竟率了哥们趁夜打击了一家富豪。

同类推荐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过得刚好

    过得刚好

    郭德纲亲笔作品,讲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荣辱浮沉,冷暖自知,自浊自清自安然。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相声艺术、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本书有着极其鲜明的郭式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妙语连珠,文字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不禁令人捧腹,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这份快感和他的相声作品一样过瘾。即使面对着台下无人的惨淡局面,郭德纲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感。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介绍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开创了大英帝国统御七海、国运昌盛的黄金时代。她坚决、独立,亦将责任、良知、道德和坚定具体实践,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象征。翻开历史,大概找不出像维多利亚这样的女人,即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女王的职责,又如此平凡地拥有了一个女人的幸福。...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以晚清重臣左宗棠为主角的人物传记,从他出生前后的中外格局说起,沿着他的生命轨迹,记述了他一生的不凡经历,历数他所作的贡献。
  • 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或许在我们眼中,成吉思汗只是众多成功帝王中的一个,但谁又能想到在外国,他却是众所周知的“一把手”皇帝。本书作者殚精竭虑,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地表达了成吉思汗从崛起到成功的每一个过程,行文幽默,风趣自然。
热门推荐
  • 一品商女:妖孽侯爷太腹黑

    一品商女:妖孽侯爷太腹黑

    现代超模宋涟一朝穿越,穿到京都首富之女,身材臃肿,无颜无貌的聂筱筱身上。刚来就被渣王爷一纸休书休回娘家,宋涟表示,女人可以没爱情,但绝对不能没自信。勤奋减肥两个月,大变模样的聂筱筱让全京都哗然,美人才貌双全,翻手银覆手金,让所有人惊艳决绝。纨绔小侯爷妖孽又腹黑,一双修长手既摇得了紫金扇,也拿的了无双枪。当腹黑小侯爷遇上狡黠富商女,他要娶,她待嫁。他妖孽一笑:“我才高八斗,容貌一流,家世显赫,你不如嫁与我为妻。”她语调温婉也霸气:“等侯爷功成名就,八抬大轿十里红妆,我陪嫁天下财富三分。”
  • 噬魂仙葫

    噬魂仙葫

    孔小六,一个贼窝中长大的少年,凭借过人的智慧与勇气,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 不再负卿

    不再负卿

    女主在死前知道,自己的表妹和男友才是害死自己的真凶,而那个为了他丧命的男人,对她才是真心实意,重回一生,女主会怎么做呢?
  • 萧萧北平城

    萧萧北平城

    如此年代,战火纷飞。至此不见,不等,不散。念生一去,不见兮。南阳一走,来生聚。
  • 我愿陪你白云苍狗

    我愿陪你白云苍狗

    在你平凡的岁月中,总会有一些人出现在你的生活,为你带来或甜美或苦涩的回忆,希望你在经历了这些平凡岁月中的不平凡人后,可以带着他们给你的力量继续前行。
  • 安来可好

    安来可好

    奈何,追忆伴晚凉,日色冷青松。他心心念念为她安来,这回,殊方绝域,险象环生,他,可还会负了她?她的世界里,亦有无法撼动的力量,追寻虚无缥缈的一切。她不要一时的兴起,更不要以借为口就此纵容。她,是她吗?
  •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司惹不起

    上司惹不起

    我叫秦柔,一出生我就被期待着性格晴朗和温柔,可我与这两个词语一点也不挂钩;而他,他对于我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个谜,只知道他很完美;我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再添加一句的话就是:他是一个完美的工作机器。所有的巧合都是无数精心算计的结果,遇到他只有栽了。
  • 寂寂沧澜淡淡其华

    寂寂沧澜淡淡其华

    小说文案:苍华与寒锦是天地(渺)的孩子,彼此相生相伴,直至化为人形,结为夫妻。两人造万物的时候,寒锦以心为祭(心乃情之所系,情之所起,无心亦无情无欲),赋予万物生命。渺不忍,为阿锦重新塑了一颗心,但是阿锦必须带着这颗重塑的心去各个位面世界转世轮回,使这颗心与他融为一体。而苍华只能将自己的一缕神魂也随着阿锦一起进入了轮溯之境。故事由此展开:第一世,灵珏大陆。她是天界公主—瑾瑜,他是人间界的一株凡草—无华,人形虽化,却心智不全。初见,她于山贼中救下他,却不曾想为自己招惹了一呆呆傻傻的小跟班,整日只知在身后叫她:“仙女姐姐”。本想将这株烦人的草喂羊,但见他“容貌尚可”,好像也挺赏心悦目,那就姑且留下吧……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四世羁绊,终于完结。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双洁。
  • 镇荒塔

    镇荒塔

    天地初开。上古天帝率领众神,位于三十三重天外,建立天庭!自此之后,妖族管天,巫族管地。在这最为瑰丽莫测的华夏大地上,群雄并起。几千年后,人族部落上,一位普通少年横空出世,开始谱写他的传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