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8300000041

第41章 南轩星陨江陵府 晦翁督学长沙城(2)

一日之内竟罢、斩贪官污吏十四人,创自宋开国以来历史记录。张栻读完判决书,草坪上竟是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包拯的清官,因为民做主,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办案如神,被誉为包青天。张栻一日之内,罢、斩十四名贪官,江陵人亦是服其刚正不阿,感其恩泽,在欢呼了之后,联名制作了“张青天”金匾,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州衙门的大堂。张栻一日之内罢斩十四名贪官污吏之举,传至朝廷,朝廷亦是震惊。那些曾在江陵“工作”过的朝中大员也就如坐针毡。孝宗越是嘉许张栻,他们就越是紧张,他们怕张栻这个“烂事花”进京,当着圣面指出他们的污迹,所以千方百计阻止张栻进京任职。

张栻,知静江时能平“溪洞酋豪”之乱,知江陵,严惩贪污之吏,而这些都是南宋朝廷的老大难问题,张栻却都很顺利地解决,其政绩有口皆碑,他的事业有如红曰中天。然而家运却不尽如人意,就在他一日之内罢、斩贪官十四人的第二年,他的长子张卓却因病夭折于江陵署府。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乃人生之一大悲哀。中年遭此巨变,张栻悲寂交加而卧病于榻,因思儿成疾,念儿成痴,整日里精神恍惚,一闭眼就见卓儿站立榻前。如此以来,病入膏肓。他作了折子,“劝上以亲君子,远小人,防一己之偏,克固图左”。写毕,竟是谢世,享年四十八岁。

张栻本是四川绵州人,六岁随父入潭,在湖南长大,在湖南拜了五峰先生为师,“受业于潭”。他同他的父亲张浚一样,对于第二故乡的湖南是极有感情的。湖湘学支撑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亦是为光大湖湘学而奋斗。湖南有他的基业,湖南留住了他的魂魄。岳麓书院有其发而未竟之业!所以,他要同湖南,他要葬到湖南去,像他的父亲一样,他要用自己的灵魂守住岳麓书院这方净土。他遗弃了四川的绵州,遗弃了在绵州的祖墓。他的弟弟张杓,本来是想让张栻归葬祖墓的。一个人死了,不归葬于祖墓,于其为人,该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剧与遗憾!张浚是因为复国无望,自以为责无旁贷,自以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以为无颜见列祖列宗,而求葬湖南。而张栻呢?他应该没有遗憾,没有悲剧!他政绩显赫,事业如日中天,要是说有遗憾、有悲剧的话,无非就是岳麓书院那一片净土,那一段未竟之业,那一段未了之情。张杓依了张栻的遗言,扶了灵柩,在江陵百姓的哭号声中,在湖湘学子的哭号声中,将张栻归葬于湖南,归葬于其父张浚的身边。

却说朱熹同张栻南岳作诗话别以后,乃叨天恩,皇上让他做了个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的官,其时浙东一带,久旱不雨,又是蝗虫遍及,朱熹到任以后即奏报朝廷,请求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其实早在朱熹奏折之前,就有台州知州唐仲友奏过此事,然而却未见有过赈灾的行动,此事却让朱熹感到卜分纳闷。

他在开仓放粮,赈济了浙东灾民以后,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唐仲友借赈灾之名,大发其财,丧尽天良,而不顾灾民死活,于是大怒,当即作折禀奏,无奈折入朝廷,有如泥牛入海,杏无消息。于是他一月连上六折,他想过,如此接二连三,拜发奏折,总会引起圣上重视的,无奈数月过去,朝廷并无动静。一日独坐书房,静思已过,却有圣旨传达,皇上指责他办事不力,捏造证据而诬赖良臣。皇上的圣旨,真是让他哭笑不得,他那“欲救灾民于水炎,欲还廉政于朝廷”的鸿鹄之志,终于灰飞烟没了。面对圣旨,他想哭、想骂、想倾诉,然而,却只有太监那长长的鸭公嗓音,在耳际萦绕:“还不快快谢恩呀!”他机械地高呼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后却是满眼漆黑,一片茫然,他感到有些孤独,有些无助,又有一些恐怖。他终于清楚,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一剂良药也许可以起死回生,然而,病人嫌良药苦口而不愿吞服,再好的良药亦是徒然;他清楚,他是生活在一张罩天的黑网中的一条小鱼,他没有也不可能有冲破这张黑网、让这黑网中的所有人见到光明的能力,尽管自己学富五车,足为帝师,然而在这权力的宝塔下,他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砖头。一月六折,史无前例啊,然而换来的是什么?一片忠心为国为民,然而换来的又是什么呀?他苦闷、彷徨,甚至有些无奈,“糜烂若此,回天无术矣!”他喟然长叹,一个新的计划,在他的心中形成。不久,他离开了浙东,也离开了朝廷这个是非之地,驾了一叶扁舟,偕五六个弟子,像当年的孔子一样,“道不行,乘槎浮于海”,悄然来到了武夷山下。

再说这武夷山,实名山仙境,有如潭州之岳麓,峰回路转,磅礴雄深,一条急流萦回九折,如练如带,奔流跳跃于乱石绝碑之间,而成举世闻名的九曲溪,溪流五曲,湍流骤变,平缓深阔,绿波荡漾,有巨峰如屏,拔地而起,形如隐屏,乔木长藤,茂林修竹,相互盘桓,交相掩映,真是人间仙境,亦乃世外桃源。朱熹偕弟子漫游到此,却突然停住,他对着那大隐屏,却苦苦地思索起来。弟子见为师如此,于是纷纷相问,只见朱熹手指隐屏,神情飘逸,俨然仙境逸客,朗然而道:“此中有真意也!”于是吩咐弟子:“此乃精舍之址也。”

如此不久,就在这大隐屏下构“仁智堂”,左建“隐求斋”,右建“止宿寮”,另辟竹坞,累为“石寮门”,坞内建“观善斋”,门面筑“基栖馆”,山巅建“唉对亭”,临溪构“铁笛亭”,前山口筑柴扉,上挂“武夷精舍”匾额,素墙青瓦,虽是陋室,却是仙境,是武夷丛林中的一颗亮丽的明珠,往来皆鸿儒,出入无白丁,此刻的朱熹真有挣却宪纲“爰得我所”之感了,整天偕了弟子或讲或游,或写或读,或高声吟读,或浅吟低唱,或与高僧老道谈禅悟道,或与竹林逸士对弈唱和,真是赏心悦目,快乐人生了。

再说武夷山,本来就是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在离武夷精舍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狐狸洞的地方,这里住了一只狐狸,这狐狸采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听了武夷山佛道的说禅论经,居然已通灵性,修就了千年的道行,能幻变成人,自朱熹于此建了武夷精舍以后,四方学子云集,壮观非常,终日里静谧的武夷山,弦歌悠扬,声飘数里,长袍阔袖,舞袖成风,这狐狸亦偷听了朱熹的“仁义”之学,“己发未发之说”,觉得很是有趣又有十分的道理,想想自己狐辈,终日茫然无知,很是羞愧,于是决心拜朱熹为师,学点学问。

一日,朱熹讲学已毕,已是傍晚,于是独自漫游于五曲溪径,这狐狸见朱熹独游,很是兴奋,于是摇身一变,即成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狐狸本来也清楚,这个朱夫子,是个迂腐到家的人,他是不会收女学生的,但她的道行不深,仅仅只能修得个女身。她见朱熹低头细思,方步漫游,就在朱熹身前跪了下来,一口一个师父地叫了起来。却说朱熹突然听到嗲声嗲气的一声声“师父”,竟是懵了,一抬头,见一素衣女子跪在自己脚下,冲着自己连呼师父,不禁后退了数步。朱熹后退数步,这女子却跪着前进数步,逼得朱熹前后维谷,“小女子,所呼师父何人?”

女子笑了笑,却以手指朱熹:“先生广收门徒,徒无贵贱,小女子亦想从师问学,请先生收纳!”

朱熹无奈,仔细地看了看这眼前的女子,虽是朴素无华,却是靓丽动人,朴而不俗,天生一段风流:一头似瀑非瀑的墨发披肩而下,一双含情非情眸子暗传秋波,口吐菲芳,一团和气,脂胭浅施,脸若桃红,摄人心绪,撩人魂魄。乍一看去,朱熹真是有些落魂失魄的样子,不过他即刻就镇定了,他轻轻地走到这女子的身边,却是一脸的严峻:“姑娘请起,姑娘请回也。”

这姑娘就好像没有听到一般,只是长跪,而且不停地呼叫师父,却把朱熹捉弄得手舞足蹈而不知所措。

太阳慢慢地西坠了,只剩下一缕一缕的余晖,远处的小鸟纷纷归来,寻找自己栖息的枝头,空旷的山谷,异样地寂静,姑娘所叫“师父”空谷传响,格外清晰,格外响亮。见姑娘如此执着,朱熹无法,勉强答应了,这可是他平生所收的第一个女徒弟啊!

“好吧,既然姑娘不嫌老朽才疏学浅,就从老朽学吧,姑娘贵姓,芳名?”

见朱熹终于松口答应,这姑娘又伏地拜了三拜:“谢师父收留,小女子姓胡,名丽娘也!”

“哦,胡丽娘,挺好!”朱熹领了丽娘,回到了精舍。

再说这胡丽娘,终究是一个狐仙,极其精灵,跟了朱熹做学问,脑瓜子特别的好使,朱熹所点课目,该背诵的,她不久就能背诵,该讲解的不久就会讲解,而且深入浅出,深得朱熹疼爱。她也善解人意,师父写文章了,她替师父研墨,而且浓淡适当,寒冬腊月,她会把师父的被窝烫得热乎乎的,师父写文章时,他陪坐,甜言蜜语,秋波暗传,一来二去,朱熹竟被她感动得心猿意马。朱夫子收了一名女学生,是如何如何漂亮,又是如何如何聪颖,很快就传开了,好事者添油加醋,讲是朱夫子收了一房如夫人。

且说这武夷山下有一只王八,也同胡丽娘一样,在此苦历修行,也有了数百年的道行了,他贪图胡丽娘美色多年,也曾多次向胡丽娘哀求过,但始终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于是怀恨在心,听了朱熹与胡丽娘的传说,更是气急败坏。一日,见朱熹游五溪,这王八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船夫。见朱熹走近,乃长揖不起,朱熹见状,以手搀之乃问:“先生为何大礼?”

王八又揖而言:“夫子乃当今圣人,却为何贤愚不辨,人畜不分耶?”

朱熹闻言大惊,悚然而立:“先生何出此言?”

船夫冷笑:“夫子金屋之藏,实非人类,乃狐狸也。”

朱熹听罢顿觉脸红:“先生此言谬矣,丽娘岂是狐类?”

船夫见朱熹不信,就附在朱熹耳旁如此如此的说了一番。

同类推荐
  • 富兰克林自传(译文名著精选)

    富兰克林自传(译文名著精选)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被广泛阅读的重要自传作品之一,无论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时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使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富兰克林自传》包括三个部分:“自传”、“致富之路”以及“富兰克林年表”,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很多通过努力奋斗走向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众多道德真谛与对世人的告诫。
  • 激荡年代的企业家传记(套装共5册)

    激荡年代的企业家传记(套装共5册)

    《激荡年代的企业家传记》(套装共5册)包括了《寂寞大佬任正非》《商界怪杰史玉柱》《影子教父王石》《马云帝国内幕》和《地产狂人许家印》。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本书以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 大都督周瑜

    大都督周瑜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一个品行高洁、智勇双全、雄烈过人,才华横溢、“性度恢廓”、风流倜傥的大英雄,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古代完美男人、伟丈夫。他与小乔之间的爱情浪漫感人,成为千古佳话。本书在大量独家掌握史实的基础上,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为艺术原则,以周瑜与孙策的友情、与曹操、刘备、袁术的恩怨及与小乔的爱情为主要线索,艺术的再现了历史上周瑜真实而感人的伟丈夫形象,颂扬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诚信侠义、重义轻利、孝廉、忠于爱情、威武不能屈、仇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等传统美德。
热门推荐
  • 直播之开局就造人工智能

    直播之开局就造人工智能

    因救人而亡的龙昊,钟馗给他投胎两个选择,一个是富贵之家,一个是拥有强大智力……却被马面绊倒阴差阳错的选择了……
  • 田园俏农女

    田园俏农女

    一次意外穿越,让她白捡了俩萌宝,可是发现孩子的爹没死,又意外的嫁进了王府。当上了王妃,但是发现自己还有好多秘密没有弄清楚,又在一次意外中带着“丈夫”穿回了现代,回古代时,又意外被人追杀,迷迷糊糊的跟着她“丈夫”带着俩萌宝回了回了小村庄,开始了种田,养娃,赚钱的生活,
  • 网游之大神我错了

    网游之大神我错了

    校园四少女围绕网络游戏展开的故事,大学四年里的酸甜苦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城市动物俱乐部

    城市动物俱乐部

    一个网球俱乐部的周末聚会;一个俱乐部成员的突然死亡;前男友的纠缠,帅哥搭档的暧昧,陌生人的来访;猝死、自杀、他杀……哪一个才是真相?个人账户里接近二千万的巨款,会揭示出怎样一段过往……
  • 深渊中唯一的光

    深渊中唯一的光

    “他们是彼此的光是希望,他们的爱情忠贞不渝,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这个世界的黑暗和不幸还有美好”
  • 龙骑天尊

    龙骑天尊

    我不会写玄幻,这本书已经废了,大家还是看我写的历史吧!
  • 谜宝藏三部曲

    谜宝藏三部曲

    青河三道海子石堆墓与神秘的麦田圈居然拥有同样的图案。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谓‘轴心时代’吗?在阿尔泰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受到了空前挑战。鹿石上刻绘了鹿腾空飞翔的图案,有人说那是斯基泰人的信仰,也有人说:那是鹿遭到猎杀时的真实写照,那么,谁是真正的猎鹿人。斯基泰人,这个崇拜黄金的民族在‘国王谷’里埋藏着怎样的秘密?世界上真的有“独目人”吗?这个传说中的远古种族为何会出现在大量的史前岩画中?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传说中:独目人生活在新疆极北的阿尔泰山系,可是为什么,刻有独目人形象的古老岩画会出现在神秘的罗布泊?
  • 龙族之莱茵燃烧

    龙族之莱茵燃烧

    龙五及前传解密向,建议改成:天空与风之王昂热觉醒,屠龙者终成为龙。最后一对双生子——赫拉斯瓦尔格尔、维德弗尔尼尔的前世今生。北欧神话中残存亲情——奥丁、洛基的秘密与纠葛。尘封庄园里孤魂梅涅克的羁绊,千面英雄。20世纪初,夏之哀悼后约八年,西伯利亚地区突传卡塞尔消息,秘党成员昂热进入通古斯调查真相,然巨变悄临。与此同时,一支猎龙小队接受代号“天雷”的初代种绝密任务,开始诡谲迭起的暗战。清光绪三十四年,即农历戊申,莱茵之光,众面身陷险境又绝处逢生,一切直指往昔……乱局,唯魔鬼方能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