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8300000032

第32章 辩中和二儒究道 听大论万马干池(2)

话说朱、张会讲岳麓,讨论《中庸》的“中和”问题,天T学士儒生兴奋不己。这“中和”问题确是困扰理学界多年的一道难题,而今两位宗师将同坐圣坛,唇枪舌剑,各自卫道,都想要将对方折服,这将是怎样一个场面?学士儒生纷纷云集,长沙古镇顿时充满生机,那幽光的青石板街道上马蹄的“嘀嗒”声终日不停,湖湘士子,外省学人,或成群结伴,或携了一二书童,纷至沓来,登岳麓,齐集于书院。一时岳麓山人满为患,麓山寺、道林寺、麓山道观到处挤满了学士儒人。那些因为迟到而无法找到住宿的学子,干脆在枫林之问架起了帐篷,三五成群挤居一地,富贵也好,贫穷也罢,顾不得体面,顾不得斯文,只求聆听朱、张的会讲。

朱、张会讲的讲堂就设在岳麓书院的大厅,大厅前面悬挂着“实事求是”四字。这“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汉书》说献王治学时“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张栻用它作了校训,就是要求学子所学反对崇尚空谈,追求务实,在实事中寻找真理。仅凭这“实事求是”的校训,就足见岳麓书院的办学宗旨了。讲堂正中就是书案、讲台,讲台上本来只有一把椅子。今朱、张会讲,就并排设了两把一样的椅子。讲堂的大门,也就是书院的:二门,门额正面悬有“名山坛席”匾。《礼记·礼器》中说:“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囚名山升中于天,囚吉十以乡飨帝于郊。”“这名山”也就专指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衡山有七十二峰,同雁为首,岳麓为足,“坛席”即除地为坛上设席位的意思。学生听讲,自带蒲团,席地而坐,表示学生对于老师的尊敬。《孔子家语·相鲁》说:“定公从之,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名山坛席”道山了岳麓书院尊师重教之情。门额两侧,刻有“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门联。这“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藏之名山”呢?则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汉书·司马迁传》也说:“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伞联气势磅礴,亦是讲明书院林木青翠浩瀚,是求学做学问的极好去处。

朱、张会讲岳簏书院的消息传遍了三湘四水。早有学子收拾了讲堂。次日清早,四面八方齐集于书院的学士儒生,各自备了蒲团,涌向讲堂,席地而坐。除了学士儒生之外,还有不少看热闹的人,扶老携幼前来观光。整个讲堂挤得爆满,讲堂外偌大的草坪亦是水泄不通,竟是难以插针。尽管是人山人海,却是秩序井然,数千人挤集山麓,然而却是一根绣花针落地,也足以让每个人吃上一惊。学士儒生屏息静坐,静静地等待宗师的到来。他们不远千里,策马而来,为的就是要听听这两位大师对世界本源、人生修养的讨论,要听听这两位大师对于理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中和”问题的解释。他们是来听“经”、是来“朝圣”的。因此,他们一踏进这神圣的讲堂,就被这神圣静谧、肃穆的氛围所震撼,油然而生一种从未有过的负重感,一种从未有过的神秘感。这些席地而坐者,都是“儒”的追求者,因此,他们对于“鬼神”有同样的观点,“不知生,焉知死”,所以无慑于鬼神,无望于仙佛。可是今天却不知为何,似乎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他们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感到震撼。辰时时分,朱、张终于落座讲坛。坛下四面排列着百来把缎垫的座椅,专为潭州官眷和绅士眷属们坐听讲学的。不一会,一百来个长者鱼贯而入,各自对准自己的名字入座。几乎没有客套,倒是朱熹讲了孔子语录,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接着他又讲了孔子向郯子学习少辛氏时代以鸟名官的文献的故事,向苌弘请教乐蕊的故事,向师襄学琴、向老子学礼的故事。朱熹的开场白,学士儒生都明白,无非是客套谦虚的一件外衣,他的到来无非是以“中和”二字收服湖湘学。

然而,理学的猎场,究竟鹿死谁手,终难分晓。

张栻坦诚地说:“我们两个都是为了弘扬儒学,不必客套,为了不使儒理出现讹传,我们才有今天的相聚。”

接着张栻提出了今天会讲的要旨乃《中庸》之义,即“喜、怒、哀、乐”之“未发已发”问题。《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说这是一个“心性修养”的问题,是心性论还是修养功夫论,这是理学家们必须面对毋庸同避的课题。中和说得之于杨时、罗从彦、李侗,主张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之气象,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而受业于胡宏湖湘学的他则认为“未发只可言性,已发乃可言心”;“性”为宇宙的本体,同太极一样,心为已发是作用,未发的道德本体存在于已发的经验心理之中,由此也就引起了本体论上的分歧和争论。

朱熹说:“理是世界的本体,‘天理论’就是其理学的核心。”

张卡式说:“性是宇宙世界的本体,‘性’本来就指人性,是一个有关人道的范畴,而且未发的性,必然会体现为‘已发’的心。‘心’对天地万物的主宰作用,气之流行,性为之主;性之流行,心为之主。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也。性,太极者,宇宙本体也。人为天地之心,盖万事具万理,万理在万物,而其妙著于人心。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张栻从根本上否认了理为宇宙本体的思想,指出万事具万理,万理在万物,明确提出了“理有普遍性,而宇宙终非一理”的观点。

朱熹说:“所以主宰者是理,所谓‘存天理,灭人欲’

是也,惟天地及人方具此大本。”

张栻说:“人仁则太极主,而天地之大,万物之多,皆吾分内耳。人之心,天地之心也,其周流而流遍者,本体也。”

这种以“心性”为宇宙本体的说法,遭到了朱熹的极力反对,朱熹称张栻的湖湘学已接近陆象山的陆学,因为陆学提出了这样一个心学命题:“宇宙即是吾心”。

“宇宙内事是已分内事,已分内事是宁宙内事。”南轩谓‘动中见静,方识此心’。如何是‘动中见静’?”朱熹说。

张栻答道:“所谓‘动中见静’便足程子所说的‘艮止’

之意,亦是释氏所言之‘定’抑或圣人所言之‘止’也”。

朱熹反对道:“敬夫却要将此为见天地之心。《复》是静中见动,他又要动中见静,却倒说了。”

在讨论到修养工夫的时候,朱、张的观点又发生了矛盾。

张栻说:“先察识,后持养……只于已发处用功。”

朱熹说:“于静中体认大本,即‘默坐潜心体认天理’。”

张栻把道德的修养重心放在喜怒哀乐己发之后的“处事应物”的生活实践之中。“性本一元也”,即圣人也好,帝王将相也罢,凡夫俗子也好,贤达名士也罢,其性初始是一样的,只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阅历、学识的不同而有了区分,就是“处事应物”的生活实践使人的道德素养发生了变化。圣人不是天生就是圣人,因为圣人善于后天的修养,囚此而成圣人;奸佞亦不是天生就是奸佞,也就是后天不善于修养而成奸佞。

朱熹所持的是李侗之说,也就是“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从根本上否认后天的社会实践、生产活动对于道法修养的功夫,把人的道德修养看成是先天的。也就是说,要像他的恩师一样,闭门谢客四十多年,只是以心去体味道德为何物,从而达到心即宇宙、心即天理的道德境界。

正是因为朱、张二人的修养功夫不同,所以朱熹理学也就被朝廷斥为“崇尚空谈,有欺世盗名之嫌。”而张栻的湖湘学的修养功夫,则是先察识,后持养,把在生活日用中察识本心作为修养功夫的重点,是重生活、重实践的学问。所以岳麓书院的学士像吴猎、彭龟年、赵方、游九言、游九功等,后来能在南宋朝野风云一时,几乎成为改写南宋历史的风流人物,也就并不奇怪。

朱、张讨论争辩“中和”之说,口若悬河,激情来时,振腕挥臂,高谈阔论;论理时,层层解剖,细细描述;诙谐处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愤怒时,声色俱厉,字字铿锵。

其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各自守师之说。

紧接着又就“仁说”进行了辩论。孔子所创儒学是以“仁”为其核心的,理学以复兴儒学为宗旨,因此也就不能回避“仁说”。“仁”作为儒学的核心内容,往往被理学家们提高到本体的地位加以阐述。

在对待“仁”的问题上,朱熹提出:“仁是爱之理,爱是仁之用。”“仁是体,爱是用”,明确地把“仁”与天理统一起来,反对“以心为仁”的观点。因为“爱之理是仁,心非仁,心之德是仁。”张栻也和朱熹一样以“爱之理”言仁:“人爱天地之中以生,仁义礼智皆具于其性,而其所谓仁者,乃爱之理之所存也。”他也明确地将“仁”与“理”统一起来。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将“仁”与“心”等同起来:“仁,人心也,率性立命,知天下而宰万物者也……仁义不可胜用,岂自外来乎?扩而至于天地变化草木蕃,亦吾心体之本然者也。”他在承认“仁”即“爱之理”的朱说的同时,又提出“仁,人心也”的命题,把“仁”同“心”等同起来,因此他的仁说,自然不会得到朱熹的赞同。

第二天午后,二儒刚上讲台,满厅坪的听众已鸦雀无声,人人都聚精会神地凝视着二儒的每个举动。恰在这时厅外饮马池边传来了喧嚷声,不知谁在尖声大叫:“饮马池没水了”。

听到这尖叫声,有一位师爷疾步走到饮马池边。只见那一亩见方水池,竟在一夜之间饮了个精光。师爷也顾不了这么多,竟去自备饮马水不提。

且说“中和”之辩进行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除了草草就餐,谁也没有离开过讲堂,谁也没有合眼。上千盏油灯将讲堂照得雪亮,席地而坐的听众时而挥笔作记,时而举手提问,台上台下,都在进行思维的远征。三昼夜的争辩,谁也没有说服谁,谁也没有击败谁。论争已毕,起身散堂,席地而坐的听众,竟是人人都得互相搀扶,没有几个能独立站起来行走的。二先生亦被灯火的油脂熏得面目全非,眼眶墨黑,起身对视,不禁相互一笑:“为了中和二字,以至仁兄(弟)至此,实乃罪过。”相互一揖,又向听众作揖道谢,也就谢幕。

朱熹是怀着卫道的心情来说服张栻的,他长途跋涉三于余里,九死一生,自闽到潭其目的也就只有一个:使得他所持的李侗的“中和”理论以及他的理学观点,与张栻所持的胡宏的“中和”理论及其他的理学观点通过讨论争辩达到统一。

但他没有征服张栻,他在离开潭州回福建之时,曾在《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中提到:“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

始知太极蕴,要妙难名论。谓有宁有迹,谓无复无存。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他承认了张栻的“太极”即“性”的观点,承认并采纳了湖湘学认为“性”为未发的观点。在功夫论方面,他也接受了张枝强调在日用生活中察识的观点,其离别诗所云:“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是指道法修养应在日用酬酢的已发之处用功。朱熹千里访张栻。朱、张进行了三天三夜的辩论,互相交换了意见,虽然当时谁也没有征服谁,谁也没有让对方臣服。但后来,朱熹通过反思还是很快作出反响,接受了张栻“中和”的观点。张栻也在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反思之后,也同意将为师胡宏在《知言疑义》中提出的“心以成性”的观点,改为“心主性情”的观点,也就彼此接受了对方的正确的观点。不过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会讲之后,朱熹并没有急于离去,而是逗留长沙两月有余,张栻陪伴,看了岳麓山的日出。站在山麓放眼眺望,见旭日腾空,霞光万道,万里湘江,犹如一条白练白天边倒挂,银波翻滚,山林市井沐浴在朝阳之中,世界万物一派生机。这时石流清泉,鸟鸣林间,朱熹激动不已,遂将观日之处命名赫曦。为了以志纪念,张栻命了工匠,作了赫曦台,朱熹为之题额,立碑以记。以后在张栻的陪同下,游了南岳,同登祝融,去了五峰先生故居,拜晤五峰先生的后裔,在岳麓书院的千年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和千年佳话。

正是:

是是非非世间存,中和二字终难明。

探得其间奥秘在,朱熹何得呼晦翁?

同类推荐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五代花间录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五代花间录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本书是任志强目前唯一一本自传体回忆录,区别于以往媒体或者著作的片面解读,该书由任志强亲自执笔,几易其稿,回忆了任志强60年的成长历程。任志强的故事充满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以贩卖兔皮的小商贩起家,蒙冤入狱,最后又在大时代下创立华远地产。几度沉浮传递出自强奋斗的正能量。此外,任志强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观察者,其成长又交织着历史变迁,描绘“文革”“上山下乡”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从家世,到参军,贩卖兔皮起家!官与商,红与黑,坎坷六十年,50万字全部写尽!起诉政府,状告银行,被穷人扔鞋,被国家暗查,此书大曝内幕细节。退休后,任志强更是敢说,堪称厚重而真实的一部跌宕历史回忆录。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谋生亦谋爱

    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女子身上,都附丽着一段爱生梦死的传奇,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那些被后人强加上的炫目光环背后,是怎样一幕绝望而挣扎的底色人生?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热门推荐
  • 浮生幻情

    浮生幻情

    屠城,灭门,她是遭天下人憎恨的魔女,捉妖,济世,他是造福天下的蓬莱庄主,她永远记得,那天他从云中漫步而下,对她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负你。
  • 唐朝小白领

    唐朝小白领

    唐朝贞观年间。叶檀不想做那些大人物,只是想做个小人物。让乡亲们吃的饱,穿得暖,如果可以,不受欺负是最好。看着李世民、李承乾、那些世家们在尘世中沉浮。他想说,我就是自由人,我稀罕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如果你欺负我,我拍死你。
  • 水晶传奇纪元

    水晶传奇纪元

    一个传奇的魔法师,一个充满魔法与机械的大陆。一段水晶的传奇。看强大的魔法师如何将魔导机械的力量带入传统的魔法世界!
  • 夏莫未然

    夏莫未然

    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如果古代那些形容美女的夸张词语用在她身上太过浮夸,那麽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或红楼梦中“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最为贴切他是比她高两届的学长校长之子,因为她的一次脱身“对不起,我喜欢的是莫毅学长”他的遗憾却是近两年的再次相遇,我找了这麽久,原来你就在我身边“沐然你好,我一直在等你”巴黎的一所高档公寓里~~~~
  • 千年时殇

    千年时殇

    原名半夏,载于晋江他自甘入俗世,体验一世人情,回眸一笑百媚生。她无视天规,被惩下凡,却见他一误终生。她以为他们相爱过,却得知一切不过镜花水月。他不懂情爱,无视一时心悸,终狠心伤害她。她因他坠魔,他称她自作多情。……她与他,此生注定纠缠。
  • 我与师兄去流浪

    我与师兄去流浪

    山里面,天上边,到底有没有住着神仙?某人修仙的故事。
  • 谍影仙途

    谍影仙途

    卧底警员陆洲穿越仙侠世界,成了一名儒门修士。修炼四十年,没什么气运加身,也不是天选之子,他唯一的倚仗就是能够隐藏自己修为这个鸡肋金手指。他小心谨慎,走一步看十步,谋而后动,只想在危险的仙侠世界安稳的活着。直到有一天,师傅竟然要他去敌国卧底?卧底三年又三年,终于在第十个三年的时候……他回来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斩断乾坤

    斩断乾坤

    洪荒远古,混沌初分,星辰裂变,亚拉大陆、若诺塔大陆从此诞生。亚拉大陆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的一个普普通通少年,只想一心学门手艺,做个小木匠,给妹妹扯上一片小碎花布做裙子,一次意外跌落山崖后,身体竟然能不知不觉中吸收天地精气,从此,五步呼吸法、静心咒、冥想,小木匠一步步敲开了修炼的大门。隐藏在亚拉、若诺塔大陆两代冥王,为争夺天地之气,陷入激战,不惜毁灭星球。小木匠终于举起神斧同若诺塔大冥神开战。生死之际,大冥神忽然发现小木匠身体竟然隐隐有一股自己熟悉的东西,更让他震惊的是小木匠血液里留的不但有若诺塔种族的血,还有亚拉的,甚至还有一种叫不上名字的东西------
  • 异世九州录

    异世九州录

    九州风云起,九鼎横世出。欲将苍穹定,鼎聚九州极。华夏兵王带领一个特种兵班,重生于异世九州。那里强者为尊,亦有江湖道义;那里杀戮冷血,亦有侠骨柔情;那里风起云动,亦有快意恩仇。且看兵王在九州的拼搏崛起与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