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78300000134

第134章 袁世凯惊悸皇梦 蔡松坡高举义旗(1)

话说袁蕊凯听了谭嗣同的述说,答应发动兵变以护驾。然而就在他说着护架方案的同时,内心却是暗喜,以为升官发财的机会终于到了。他仔细地掂量了一下光绪的斤两,十分的明白他不是老佛爷的对手,于是阴谋在心中形成。见袁世凯很爽快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谭嗣同以为事情已是办:妥,十分得意,喜滋滋地离了袁府。一路离去,只觉脚底生风,甚是有些飘飘欲仙之感了。“慈禧老妪,嘿嘿,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平日里作恶多端,没想到也有今日吧!”他一路往回走,一路想入非非,他太兴奋了,他没想到袁世凯竟是如此大义忠君,如此直爽之人。他好像看到了慈禧惨死之相,又好像看到了“君主立宪”下强盛的中国了!同到家里,静候佳音,却听到了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光绪重病,慈禧亲政等消息。

这些消息,几乎把他谭嗣同击倒了。于是他大骂了袁世凯“匹夫、小人”,也痛骂了慈禧“贱人!该死!”

且说袁世凯听了谭嗣同的述说,当了谭嗣同的面,表了硬态,内心却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你谭嗣同又算哪蔸葱哪蔸蒜呀?你光绪又有几斤几两?”袁世凯清楚,在大清,尽管慈禧已经“还政”光绪,但是真“还政”了么?抱光绪的大腿,还真不如拍慈禧的马屁。他把谭嗣同所说的一切,添油加醋地报告了慈禧,自然他袁世凯便成了慈禧的大红人了,他终于穿了草鞋在光绪的肚子上踩了过去,来到慈禧铺了大红地毯的殿堂。数年后袁世凯终于爬到了直隶总督大学士了。不久慈禧死了,光绪驾崩,把皇位传给了溥仪。这溥仪即位做皇帝时,比当年光绪即位时还小,是由其父抱了登上龙椅的。

登基大典开始,这位幼童皇帝,坐在龙椅上时,见自己脚丫红红的一片顶子,乱哄哄地高呼万岁,他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吓得大哭起来,为了稳住阵脚,不至于让溥仪的登基大典在哭声中无聊地结束,这个阿玛,就半哄半骗地逗了溥仪:“不哭,皇上不哭,快完了,不久就完了。”

这阿玛,本来是指这烦琐的登基仪式快完了,却无意中让他言中了大清的基业。果然,在溥仪登基不久,孙中山就在武昌举起了义旗,是年乃一九一一年,农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孙中山的起义唤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终于把大清的基业挖掉了,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却让袁tU:凯占了去,袁世凯做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却并不急于新政,而是带了文武要员,到北京郊外的天坛祭天祭地去了,大有新皇帝即位的模样,野心勃勃地做起了“中华帝国”的皇帝梦来。本来让袁世凯做大总统,许多军政要员就很有意见。在云南做督军的蔡锷,就曾公开反对过:“你袁世凯又有几斤几两,又算哪蔸葱哪蔸蒜呀?当年戊戌变法时,你袁世凯的表演还不够么?”

表示了不屑一顾之态。然而,袁世凯毕竟做成了大总统,偌大的一个中国,没有一个头儿,岂不是群龙无首的一盘散沙?

为了民族的利益,为避免再度的互相残杀,蔡锷终于违心地承认了袁世凯,而且通电全国,公开表示拥护袁世凯。见蔡锷回心转意,袁世凯大喜,对他通电嘉勉。但袁世凯清楚,蔡锷的通电拥袁,绝对不是出于内心,而是出于对这个民族的爱戴,是出于避免流血和残杀而违心做出的。他清楚,蔡锷是一只猛虎,一只足以让他袁世凯望而生畏、吼而胆怯的猛虎。

而云南却是深山,是丛林,让他留在云南,他袁世凯毕竟没有安稳之日。打定了主意,就一纸调令发到了云南,千请万请,恳请蔡锷来京协助大总统主政。袁世凯的如此作为,蔡锷当然心知肚明,他清楚这是袁世凯的调虎离山之计。他也十分清楚,入了北京,就算袁世凯让他做个副总统什么的,也无所作为,况且让他做副总统,是万万不可能的。到那时手无一兵一卒,岂不是虎落平阳了?他想过,固守云南,成为一方诸侯,固然十分惬意,十分自由。然而袁世凯会善罢甘休么?不会,绝对不会的。就有可能发起战争,岂不有违初衷?所以他决定接受袁世凯的委派离滇赴京。

蔡锷决定接受袁世凯的委任,离开云南而赴北京的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云南政界十分的关注,他的部将、参谋、好友比肩接踵地前来劝说:“将军真的要去北京么?”

“真的。”蔡锷很是从容地回答。

“袁世凯此人,难道将军还不清楚?他可是一个朝三暮四的阴狠小人呀!”

“袁世凯召将军此去,绝对不安好心,他是怕将军在云南起事。”

“将军此去,唉,怎么好说呢!反正将军自己多加保重啊!”

一声声出自内心的劝告,一声声发自肺腑的问候,让蔡锷这个铮铮的铁汉,一个见惯了刀光剑影、经历了血与火多次洗礼的汉子,感动得流出了热泪。他清楚,此去未必不是凶多吉少,但又有何法呢?“狡兔死,良弓藏”,这是惯例啊,辛亥革命已经结束,大权已落入他人之手,他这个革命的功臣还有何用?“记住,袁世凯礼遇将军则罢,如有不周,将军依旧回滇,打到北京去。”依依惜别,车轮在缓缓地转动,慢慢地却把云南的山山水水抛到了车轮的后面。然而,同事、部下、好友的良言,却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一直与他同行,并没有因车轮的前进而滞后,而抛离……经过数日的跋涉,十月中旬他终于来到了北京。为了笼络他,袁世凯率了文武大员,十里长亭相迎。下了车,恭候已久的袁世凯就迎了上去,紧紧地握了蔡锷的双手,激动得不能自控:“松坡先生辛苦啦,松坡先生辛苦啦……”

左一个松坡先生,右一个松坡先生,叫得蔡锷心里热乎乎的,竟是有些感激的意思了。喧寒问候已毕,又挽了蔡锷之手,并肩而行,踏上红色的地毯,军乐队奏起了《迎上将》乐曲。上百的军政要员,肃立两旁,此刻的蔡锷,岂止是风光,简直风光到了极点啦。一路风尘,一路担心,终于完全冰释。欢迎仪式结束,袁世凯又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怡心的歌舞、艳丽的小姐、楚楚动人的舞姿,把酒临风,大有宠辱皆忘之感。

袁世凯不断地劝酒,不断地往他的碗里夹菜,左一个松坡先生,右一个松坡先生,倒是让陪同的官员产生出许多的嫉妒来了。“袁公如此厚待松坡,就不怕别人笑话么?”宴会已毕,回到总统府,亲信曹汝霖向袁世凯提出了疑问。

“其实,松坡亦不过一个督军而已,袁公如此厚待,却不怕其他督军异议?”

见曹汝霖一副疑惑之相,袁世凯狡黠地笑了笑:“你啊,你,真是木鱼脑壳,不开窍,松坡何许人也?

松坡这个人啦,有才干,但有阴谋啊。这回你可清楚啦,我不仅要厚待他,还要让他做大官呢!”袁世凯说完,却是眯着眼睛,很是自信地笑了笑。曹汝霖听了先是一怔,继而大笑起来。

“高,高,袁公真是高!”

“你想想看,普天之下,各省如何?除了滇黔粤桂尚属立宪控制外,其他各省有哪个不是吾党防地?近日粤省督军龙济光已经发来电文归顺吾党,以龙济光牵制桂省,天下岂不只剩滇黔而已!”

袁世凯显得非常得意,就像在舞台上演戏一般,他观察到了,此时蔡锷的神态,是除了感激,还是感激。事实上此刻的蔡锷,·确实完全冰释了对袁世凯的敌意,他相信袁世凯对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出于内心。所以他写信给云南的朋友,竟把这一切很是详细地做了描述:“……袁公左一个松坡先生,右一个松坡先生,十分礼遇在下。任在作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决,总裁乃段祺瑞段公也。和全国经界局督办、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数职,在心满意足矣。”

却说蔡锷,乃湖南邵阳人也,七岁就读蒙馆,十四岁中了秀才,十六岁登岳麓山,入湖南高等学堂学习,深受岳麓书院“经世济国”学风的影响,他崇拜曾国藩、胡林翼又崇尚康有为、梁启超。在湖南高等学堂就读时,正逢康、梁变法,陈宝箴在湖南创办时务学堂,聘梁启超做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在时务学堂做了几回演讲,却让他激动不已,做了梁启超的得意门生。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不久写信,将蔡锷叫到日本去,先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后入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国力渐微,国势渐弱,他终究无法静心地坐下来去钻研那些迂儒的学问了。他决定投笔从戎,他清楚,要经世,要济国,靠写写文章,做做演讲,终究是没有多少作用的。

当年康有为与恩师的维新变法不就是生动的例子?假如恩师手握重兵,有如曾文正公,那么当年的变法,会是个:如此的结局么?曾文正的经世济国,不正是因为手中有强大的湘军作为依托?于是他转入了日本陆军学校和士官学校。在这里,他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军事理论、军事指挥的培训。学成归国做了军事教官。他搜集摘录了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的言论,编辑成书,名为《曾胡治兵语录》发给士兵,作为对官兵的“精神讲话”材料。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他做了云南的督军,成为独当一面的地方诸侯。

蔡锷得到袁世凯如此礼遇,以为袁世凯所做的一切是出于内心,很是心满意足,只是他云南的那些朋友,一日接到他的去信,揭开一看,却不禁为之担心起来:“这是什么礼遇呀,这是在收买人心,消磨斗志呀!”封了他数职,给了他数顶的花帽子,然而,这些官,这些花帽子,却有哪一顶,作得米煮,当得饭吃的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矣。这些朋友,作书奉劝,把袁世凯的意图写得清清楚楚。

来到北京已有数日,袁世凯对他的礼遇仍是有增无减,却好像当年曹丞相款待关云长一样,上马提金,下马提银的,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他虽然身兼数职,什么副总裁啦,什么委员啦等。说到底,却是闲人一个,整天除了悠闲地转来转去,真是一点芝麻大的事儿都没有,他终于读懂了云南朋友的来信了。“天啦,如此以往,我蔡锷岂不变成废物了?”

他几乎惊出了一身冷汗。

于是,他开始留心观察北京的一切,竟是发现偌大的一个总统府,却是笼罩皇帝的阴魂,充斥着封建的阴谋。以后袁世凯设宴款待,他便开始有些回避,对袁世凯也不再那么毕恭毕敬了。更是暗中与朋友、同道,小心翼翼地多方做应变的准备。蔡锷的变化,自然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尽管袁世凯通过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想以此笼络蔡锷,尽管蔡锷亦非常的“忠心”,但袁世凯总是觉得,这个蔡锷有“野心”、“有阴谋”。所以蔡锷稍有变化,就会引起袁世凯的怀疑,哪怕这些变化是极细小极微妙的。蔡锷拒赴宴请,这本是极为平常之事,终于引起了袁世凯极大的怀疑,所以在他的周围多了无数双盯梢的眼睛。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背叛革命,引起了国人的反感。于是孙中山又领导了第二次革命,意在推翻袁世凯,却终以孙中山的失败而告终。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自以为天下真的姓袁了,称帝之心日炽,命杨度组织了一个筹安会,开始张罗起称帝的事宜来。这杨度乃湖南湘潭人,与蔡锷很友善。却是一个怪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反对帝制,后来又追随袁世凯,却是十分热衷于复辟帝制,成了袁世凯的心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又加入共产党,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后话,暂按下不表。

再说蔡锷,见袁世凯之野心完全暴露无遗,十分气愤。但此刻他却实在毫无办法。他的一举一动、一行一言,全在袁世凯的控制之中,要离开北京返回云南,已是十分为难了。袁世凯几乎是在盯着他,如防盗贼一般地盯着他。他清楚,此刻要是与袁世凯硬顶,到头来将是一事无成,定将落得个身首异处。要反袁,要推翻袁世凯,他必须离开北京,回到云南,然而却是怎样才能离开北京呀?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设计了许多的方案,想到硬逃。然而,当他开始去实现这些方案时,甚至刚刚迈出第一步时,就被袁世凯的爪牙发现。他已经被软禁了!他想到了胡林翼与官文斗争的法子,于是眼睛一亮,却不禁兴奋起来:“对,使软包袱!”其时杨度他们搞了个什么“中国国体应用君主制”的劝进表,为了试探蔡锷之心,袁世凯命大总统秘书夏寿田捧了过来,意为请他过目,征求他的意见:“这筹安会,认为中国之国体以君主立宪为好,于是作了劝进之表,总统认为,这样不好,总统想请松坡先生发表意见。”夏寿田将劝进表很是恭敬地送到了蔡锷手上,如此说道。

接到这所谓的劝进表,蔡锷不禁热血喷涌,只觉得浑身火烧一般的烫热。要是在云南,有谁做这样的事,他会当即撕了个粉碎,大骂一顿的。他的手在不断颤抖,他只觉得,摆在他眼前的,捧在他手上的,不是一纸劝进表,却是一团火炭,是一份祸国殃民的文告。夏寿田发现了蔡锷的失态,开口问道:“松坡先生,怎么啦,手有些发抖了,是不赞成君主立宪呀?”

“不,不,不,敝人十分赞成,十分激动啊!”他克制着自己,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镇静,镇静,千万不能暴露”,内心却反复警告自己,接着又提笔在这劝进表上第一个签了自己的名字。夏寿田见蔡锷先是如此失态,继而又是如此镇静,十分的不解。本来他拿了劝进表来,是想试探一下蔡锷的内心,没想到他居然带头在表上签了字,于是十分欢喜地离去了。见了袁世凯,把蔡锷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向袁世凯做了报告。听了夏寿田的报告,袁世凯可没有夏寿田那样兴奋。他不敢相信,这蔡锷会是如此的爽快。

同类推荐
  • 安邦定国

    安邦定国

    姜越主编的《安邦定国:千古流传的大清名臣故事》介绍了清代重要的名臣人物,他们是:清初文臣、皇太极重要谋士范文程,康熙年间重要大臣纳兰明珠等。
  •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20世纪初,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及之后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新思潮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他们锐意革新,思想自由、才华横溢,每个人物恰似一颗耀眼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本书选取了蔡元培、胡适、梁漱溟、沈从文、钱锺书等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大师级人物,重新回溯他们的生命历程,回望那个波澜壮阔、吐故纳新的大时代。他们倾其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到对人生追索中,饱含着一种奋不顾身的孤勇和对生命极大的热情,在对于时代、家国的责任和关照中,完成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至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阅读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感知,对于人生边界的拓展,能够多一重理解、多一份开阔。
  • 孙中山全传

    孙中山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2018年世界影坛口碑之作《至暗时刻》历史传记原著,奥斯卡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唯一出版成书的作品。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热门推荐
  • 病态世界

    病态世界

    他们都说我病了,说我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说我是疯子。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全世界都是疯子,整个世界都病了,充斥着贪婪、欲望、邪恶、暴力、虚伪和欺骗。生病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才对。只因为我们无力反抗,才被冠以病人的名词活着,这世界是个牢笼……
  • 郓城法医打包走

    郓城法医打包走

    他是隐藏在世界的天才犯罪家,他内敛,细心,有种致命的吸引力,他失去了曾经所有的记忆,开始抽丝剥茧,层层揭开命运的脉络。她因一场意外,丢失了她原本的初心,开始害怕过去,甚至不敢触碰未来。在新的世界,犯罪,仇恨,爱情,交织在一起,让他们因为一宗无头案件而相遇,相知,相爱。也在危机时刻,他们并肩作战,解开谜底,在一步步揭开过去,与罪恶斗争,只为守候那暗夜最后的星光。欢迎加入郓城法医打包走粉丝群,群聊738340518
  • 明实录宪宗实录

    明实录宪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妻而至:男神,请私撩

    如妻而至:男神,请私撩

    她被人卖了是没错,可是为什么那个买的人要一副你赚了大便宜的样子?搞得像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儿似得。“慕夜涵,只要你好好说话。我们就还是朋友。”“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你都把我睡过了,不给我个名分的话,怎么对得起你的良心?”“呵呵……我从来不知道良心是个什么东西。能吃吗?”
  • 玄色王朝

    玄色王朝

    一个王朝可悲可叹的故事(新人开书,望大佬指点。)
  • 青春的旅途,没有红灯

    青春的旅途,没有红灯

    青春这个字眼,在人们的眼中总是形容的轰轰烈烈,又何尝不是呢?“从今天开始,由我守护你。”雯静的嘴角勾起了一个好看的弧度,深黑的眸子一言不发的盯着已经脸红的姚萧。“我雒超男也是你敢碰的?”狠狠的扇了眼前这个穿着暴露的女生,双脚往她脚踝一勾,脸便扑通一下摔在地上,惨不忍睹。“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不要在相遇。”刘晓梦以往的笑脸消失了,她递给了凌南一个笔记本。“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真厉害,我现在都没能忘记你。我还爱你。”李枭颖笑着,眼神却是冰冷的。“叶正南,我真的真的好喜欢你。”林晓静握住铅笔,在日记中写出这样一行字,然后快速划掉......致青春。
  • 一路向阳

    一路向阳

    一个莫名的本子一场莫名的蜕变在那个小小的没有名字的小城里,那个小小人对这个世界有了别样的看法在这个大大的没有边际的世界中,这个大大的转变就这样悄悄的发生小小人不停留,不后退,不后悔,一路向阳。
  • 快穿之反派老公莫黑化

    快穿之反派老公莫黑化

    修仙后代澄顾追随丈夫转世,但是为啥丈夫的命途如此多舛,遇人如此不淑?终成反派!最后所有的黑化值都冲澄顾这个小可怜来了。澄顾瑟瑟发抖。退货,退货行不行啊!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本书以纪实的笔法,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纨绔富二代

    纨绔富二代

    他是阔别都市十载的纨绔富二代,被父亲安排到学校追求他未来的未婚妻。凭借着过人的身手和超凡的医术,一个个美女自己送上门来,令他应接不暇。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这是一个轻松搞笑的故事,一个能勾起我们学生时代回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