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42500000036

第36章 道家的养生哲学(2)

气乃宇宙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子率先以气来解释宇宙的生成过程,提出道一气一万物一道的宇宙图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这里“一”指天地未判之前的混沌之气或元气,“二”指阴阳,“三”,指阴阳和合成就万物而为“三”。老子说的是,天地由混沌之气的分化,进而由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演化而成。老子认为,“气”虽不是最本原的范畴,“气”之上是“道”,但“道”不能直接形成宇宙万物,它必须通过“气”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庄子也说:“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不形之形,形之不形。”认为气是无形的,正是无形之气产生出有形之物。而有形之物又最终复归于无形之气。同老子一样,庄子也不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终极本源,他谓“道”是“造物者”,“道”较“气”更根本,“气”不过是“道”生成万物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总之,原始道家虽不认“气”为万物始基,但气与万物(包括人在内)相比,仍然有其根源性在。后来《吕氏春秋》作者明确视气为世界之最后本原,并称此本原之气为“太一”,指出:“太一出两仪,两仪生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而《淮南子》作者也说:“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和合而万物生。”认道就是“一”,“一”就是一气或元气,它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质。在这里,气的根源性特征就显得更为突出。

“通天下一气耳。”稷下道家曾指出:“凡物之精,化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认为不论是五谷、列星等物质现象,还是鬼神、人的心理状态等精神现象,都是精气的产物,气“遍流万物”,无处不在。庄子更明确指出:“通天下一气耳。”“游乎天地之一气”。谓天地宇宙为一气所贯通,气具有遍在性。这种观念为后来的道家学者所接受和认同。如《吕氏春秋》作者强调,天地产生之前和天地产生之后,只是一气,气与天地无间。而《淮南子》作者亦指出:“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气精者为星辰。”“天地之偏气,怒者为风;天地之合气,和者为雨。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认为水火、日月、星辰、风雨、雷霆、雾、霜雪等等一切事物均因气而形成,只不过形成凡此不同事物之气有其不同的性质和类型而已。

气之运动规律和轨迹表现为其阴阳离而复合、合而复离,循环往复,无有止息。前述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实已蕴涵气有阴阳、阴阳有其离合的观念。庄子也说,阴阳乃“气之大者”,而“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二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认为阴阳既相分又相合,既相离又相通,既相对又相应,总之,既矛盾对立又统一和谐,而且万物之形成正是阴阳离合之功。对于气之离合性,后期道家亦有所论述。如成书于战国末年的《鹗冠子》(属黄老新道家的作品)亦认阴阳存在离合关系,指出:“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阴阳二气尽管性质、作用不同,故相排斥,然二者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和合的。而《吕氏春秋》作者更明确指出:“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谓阴阳离合乃自然界运动变化之不易法则,阴阳有离有合,二者都不能各各独立于对方而孤立存在。

基于对气之根源性、遍在性、离合性的上述认识,道家提倡以惜气、保精、调气为内容的养气说。

在道家学者看来,既然气有其根源性、遍在性,那么,它就不只是自然事物生成发展之泉源,流行于天地之间;同时,它还是人之作为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进入人体之中。老子已经初步猜测到,人乃由混沌之气经过剖解逐步演化而来。稷下道家视气为人之生命之根本,认为不仅人体由气所构成,所谓“气者,身之充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是也,而且人之生死亦取决于气之有无,“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一旦气息气绝,人的生命也就随之消亡。庄子亦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认为人之生死即在于气之聚散,气之聚集导致生命的诞生,气之散灭导致生命的死亡。不难看出,庄子的认识与稷下道家如出一辙。

原始道家关于气构成人体生命之基础,与人体生命存在内在的关联的思想为后来的道家所继承。如《吕氏春秋》指出:“阴阳,材物之精。”“材物”,不单指自然之物,亦包括人体在内。它又说:“阴阳争,死生分。”以为生死之迹象可以通过阴阳之争表现出来。《淮南子》亦指出:“气者,生之充也。”谓人和物皆秉气而成,只不过物之所秉乃气之粗者,人之所秉乃气之精者。在它看来,人之精神和形骸所受之气也有差异,精神源于清轻之气,形骸源于重浊之气。正是所秉之气的不同,才有人、物之分,形、神之别。值得一提的是,具有浓厚道家思想倾向的医家著作《黄帝内经》也持与原始道家相近的观点。《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样,也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之津、液、血脉乃至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为一气所贯通。“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之生命及其活动不可须臾离开气或阴阳。

依于气与人体生命之内在关联,道家学者非常注重惜气爱气、守气贵气、保精固精,他们视此为养生之重要法门。首先是老子的抟气惜精说。老子认为精气有益于养生,他以“赤子”为例说明这一点:“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腹作,精之至也。”意思是说,人含有德性的深厚,可比于婴儿。婴儿筋骨柔弱,而小拳头却攥得很紧;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而小生殖器却常常翘起,这都是其体内精气充足的缘故。可见,养生的关键在于保守精气。老子又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营魄”即魂魄;“一”或指气,“抱一”或即守气;“专气”同“抟气”,指聚结精气。老子以反问的口气说,能以一己之身心守住气而不离失吗?能象婴儿那样聚结精气以致于柔弱吗?照老子的意思,生命的出现源于气,由混沌之一气而分化为阴阳,阴阳合和而成就人之魂魄,这个人仍就是一个“冲气以为和”的统一体、生命体,没有气就没有人,人要想长生久视,务须持久地保守精气,象婴儿那样聚结精气,始终使体内之精气充足而和谐,不致因缺乏或走失而发生精神与肉体之分裂。必须指出的是,老子主张守气、养气、惜精,但其守其养其惜均非出自人为,而只是顺其自然。这是老子的养气说与后来道教的养气说的截然不同之处。

老子的抟气惜精说在稷下道家那里被解释发挥而为气充气导说。所谓“气充”,也就是“充气”。稷下道家指出:“气者,身之充也。”“凡心之形,自充自盈,自生自成。”人之形体是气之充,人之心亦为一气所充,充不美则体不支而心不得。因此,精气充足乃是体健心得之物质前提。所谓“气导”,也就是“导气”。“气道(导)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是说,生命之开展有赖身心之气的通导和流行,惟有自觉地通导体内之气,使其流行无碍,畅通自如,方能使人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至于如何“充气”、“导气”,稷下道家尚未作出具体详尽的说明。

在原始道家中,庄子的“听气贵精”说也是别具特色的。庄子论“听气”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强调不得于言,不求于心,而“听之以气”。他将气与心对言,“心”含有主观人为义,“气”含有本然质朴义。成玄英疏云:“气无情虑,虚柔任物。”可见,“听气”就是以空灵明觉的心境,任气在体内自然流行,而勿以人为造作干扰之,从而保持气的本然质朴状态。所谓“有人之形,无人之情”也就是这样的意思。庄子又主“贵精”:“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庄子认为,重利、重名和尚志均非最佳的人生选择,尤其是重利和重名于养生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故他摒弃名利追求,而提倡“贵精”。“精”指精气,“贵精”即是充分认识到精气对于养生之作用,从而始终保持体内之精气充足,避免其受到伤损。庄子有时也称“贵精”为“贵一”,“一”者气也,“贵”,看重也,“贵一”就是“贵气”。正因“一气”决定着人的生死,所以务须“贵一”或“贵气”。庄子“贵精”“贵气”的主张与老子抟气惜精说可谓一脉相承。

原始道家的养气说对后来的道家学者产生直接的影响。正是在老子抟气惜精说、稷下道家气充气导说和庄子听气贵精说的基础上,《淮南子》作者提出了形气神慎守说,《老子河上公章句》作者提出了爱气固精说。《淮南子》将气与形神联系起来,指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认为对于人的生命来说,形气神三者各有作用,缺一不可,故宜慎守而兼养之。它论“慎守”说:“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照它的意思,所谓“慎守”,即是使形气神各处其位,各守其职,勿相干预。它强调,不如此,则势必导致形废、气泄和神昧。它论“兼养”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照它的意思,所谓“兼养”,即是护养精神,柔和气志,平静形体,三者不可偏废。它以为做到这一点,则“忧患不能人也,而邪气不能袭”,“日充以壮”;否则,一方不济,另二者亦将受到伤害,以至“日耗以老。”《老子河上公章句》作者则谓治者以爱气为本,强调“爱气希言”,“爱气则身全。”又力主“固精”,“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如树根不深,则枝蒂不坚,则落;言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爱气”和“固精”相辅相成,相依为用,目的在于保障体内真元之气实而不损,从而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基于对气之离合性的认识和把握,道家学者充分意识到,气之流行和变化将直接影响着人之身心之健康。故他们十分重视调养阴阳,以维护体内之气始终处于和谐状态。稷下道家指出:“和乃生,不和不生。

察和之道,其情不见,其徵不丑,平正擅匈,沦洽在心,以此长寿。”

这里指出“和气长寿”的观点。此所谓“和气”主要作动词}井,指通过调养使体内之气常态运行,避免出现阴阳失调。这种“和气”概念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儒家“中和”思想的借鉴。

庄子也已经意识到气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他指出:“子舆有病,……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庄子认为,这是因为“阴阳之气有诊”的缘故。郭象注说:“沴,陵乱也。”成玄英疏云:“阴阳二气,陵乱不调,遂使一身,遭斯疾笃。”

《汉书·五行志》释云:“气相伤谓之沴”,“‘诊’,临莅不和意也。”

就是说,人体所以发生疾病,根源于阴阳不调、阴阳不和、阴阳相伤。

这是很有见地的。庄子还认为,人的精神心理现象如情绪的好坏与阴阳二气也有密切关联。“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人的喜怒哀乐也是阴阳二气造成的。于是,庄子提倡“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乘乎云气”就驾驭外气而言,“养乎阴阳”就调养内气而言。然无论是“乘”,抑或“养”,均含有主动养气调气的意味。

同类推荐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陌生人溺水

    陌生人溺水

    本书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你会怎么做?延伸开去;这个问题还可以是: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选择救谁……在践行善举时;以何种方式帮助他人、远近亲疏及数量之别令你感到困扰吗?以血缘为中心的道德观是否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反过来;抹除亲人和陌生人界限的无差别的爱是否更高尚?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最合理、最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为极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直面“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在一个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没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面对如下诘问:我们应该伸出多少援手?我们能够帮助多少?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老子说经的地方

    老子说经的地方

    老子无疑是人类生命智慧的启明星,以博大精深的哲思照亮了世界。他曾经讲经的楼观仙地,吸引着无数后人朝奉膜拜,悟道养生。在经台仙地悟道数年的任法融道长,深谙道法自然之玄机,不但将道法自然蕴于书法和讲经,还撰写了《道德经释义》,传播老子思想精髓,更使说经台鸿儒盈门,访客如云。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陆小姐风靡娱乐圈

    陆小姐风靡娱乐圈

    整个上流社会的人都知道江璟-江大少爷相貌过人,头脑一流,身家数亿,是老公的最完美选择。可惜江璟偏偏从小就恶疾缠身,注定要英年早逝。江家寻遍名医异人未果,江璟都已经放弃,想让命了。直到他遇到了陆今白。陆今白:“一颗可强身健体,两颗药到病除,三颗延年益寿。怎么样?”——陆今白作为娱乐圈艺人,黑料满天飞,恶评遍地。是娱乐圈之辱。看陆今白怎么打脸吧^O^
  • 99号卷宗

    99号卷宗

    一个人一个家一座城,其实生活之处我们都在寻找合适的人。见习交警凌志在工作中认识了一对恋人——新君和欣君,在揭开他们的恋情中才发现其实自己也在故事里挣扎,也发现人间真情就在探寻中,爱与被爱都是因为“有过”。
  • 天才符师

    天才符师

    生活中往往会有不少比较邪气的地方,譬如多年未见生人的老宅子大多数人或多或少也见过、听过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一个从小就可以看到不太干净东西的青年,继承了失传了数百年的符箓道统
  • 茶满俞出

    茶满俞出

    青春是一次旅行,它承载着我们这样或那样的梦想,逐梦路上,愿我们别来无恙。
  • 仙武觅长生前传

    仙武觅长生前传

    这是一个修炼者在仙武世界中追寻永恒的故事。
  • 爱怜说之初遇花海

    爱怜说之初遇花海

    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名字,我只想要你叫我一声怜儿......
  • 绝世魔书

    绝世魔书

    这是一个全新的修炼体系!人与书的结合体,开启一段全新的旅途。书的等级分为为:书徒、书师、书相、书侯、书王、书帝、书皇、书仙、书神、书圣。
  • 局中局:中国外企官场透视

    局中局:中国外企官场透视

    本书是国内首部描写外企内部政治斗争的现实题材小说。惊暴外企内部腐败;揭示外企深层复杂人际关系;感受外企阴谋与爱情的较量。
  • 踏道永生

    踏道永生

    文艺版:摘叶飞花,以气御剑。自沟神灵,化为本尊。排山倒海,日转星移。渡劫成仙,潇洒天地。简说版:尘世之争,意转心随。餐霞练气,吸风饮露。所谓大道有三千,因果有循环,倘若,情化为三千溺水,绝情为舟,我只问他,渡?还是,不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