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41800000016

第16章 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3)

寇谦之(365~448年),字辅真,是北魏初期著名的道士。他是南北朝时代最早开始对五斗米道进行改造的人。北魏神瑞二年(后秦弘始十七年,415年),他假托太上老君降临嵩山,授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命他“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为改造天师道作了准备。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英武雄才的魏太武帝即位,欲图人主中原。寇谦之看准时机后,于当年十月再次假托老君玄孙李谱文降临,授予他《灵图真经》六十卷,命他奉持《真经》,“辅佐北方泰平真君”。次年,寇谦之带《灵图真经》进献,经过他的表兄弟,当时担任司徒的崔浩的推荐,得到太武帝的信任。于是新天师道得到北魏官方的承认和支持,立即兴盛起来。寇谦之积极为太武帝统一中原的事业出谋划策。439年,北魏完成统一大业,对道教的崇信也更高了。440年,寇谦之在泰山为太武帝祈福,托称“太上冥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魏遂改元太平真君。442年,太武帝亲自到道坛接受天师道符篆,成为道教信徒。道教的兴盛和崔浩、寇谦之的得宠,加之崔浩力图恢复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士族门阀政治体制的一些政策过急失当,引起了佛教徒和部分信奉佛教的鲜卑贵族的嫉恨和攻击,导致太平真君六年(445年)

太武帝灭佛事件的发生。真君九年寇谦之病亡,450年崔浩受鲜卑贵族攻击而被太武帝借故处死,452年太武帝被杀身亡,北魏佛教复兴,天师道势力受到削弱,但仍然维持着官方宗教的地位。548年北齐文囊王高澄篡魏自立,罢除天师道坛。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道佛二教辩论中道教失败,文宣帝下诏废道,令道士剃发为僧。至此,寇谦之创立的新天师道教团散亡。

寇谦之自称天师,借助政治力量对天师道的改革,使得北方道教摆脱了原始风貌,能够被统治者接纳,这是道教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其中的关键,就是废除“三张伪法”中的“男女合气之术”和“租米钱税”之法,提倡“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炼”。“礼度”就是合乎统治者需要的政治、伦理秩序规范。寇谦之倡导的道术主要就是他撰写的《老君音诵戒经》中所说的修善事、洁己身、尊礼法、奉朋同、诵新经、建香火、服气辟谷等。对于斋醮、禁忌、咒语、符篆、炼丹等仪式和方法,寇谦之主张进行简化,强调节约,实际上是不怎么重视。不过他也增加了一部分斋醮仪式。在斋醮仪式上奏乐,大概首先始于寇谦之。在神谱方面,他描述了神仙所处的昆仑世界。在教团组织方面,他要求废除祭酒官职父传子授的制度,改为简贤任明。他借用佛教戒律的形式容纳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制定了一部分道教戒律,希图整顿道教组织,规范道士的生活。这对道教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总的看来,他在这些方面做的工作并不很多。

而且,他只是生硬地神化老子及其著作,没有把道教的道与术很好地结合起来。他的最大贡献是使得北方道教的行为规范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相适应,改变黄巾大起义给道教涂上的与统治者对立的印象,使得统治者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接纳道教,使得道教的王道之术第一次有机会在政治上一展丰姿。

云梦山中的三洞弟子陆修静

曹操收降张鲁后,把他及其近臣均迁移到内地以便就近监视控制,五斗米道随之传人内地。五斗米道本无反叛色彩,传人内地后未遭禁绝,也就开始向上层社会传播,影响逐步扩大。两晋时期,随着政治文化重心向江南转移,五斗米道又传播到南方。这一时期,五斗米道与天师道的名称同时并用。南北朝之后,天师道完成了对五斗米道的改造,五斗米道的名称遂不再使用。五斗米道自张鲁死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加之扩散到全国后,地域广阔,也难以产生一个统一的教权组织。这样自发的发展状态固然有利于向社会基层扩散而壮大声势,但也出现了科仪混乱、组织松散,信徒素质低下等弊病。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天师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教权组织。后来的寇谦之、陆修静就是顺应这一时势的需要,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开展天师道的组织建设、教律整顿、义理充实提高的工作,把天师道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道士。他出身于江南士族望家。少年时曾经学习儒学和汉代象数学,也曾经做过官。后来发现占侯儒学不足以致长生,于是弃儒学道,抛妻离子,初期隐于云梦山中,后来遍游名山大川访仙学道。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在庐山隐居修道,他所建的馆(后名简寂观)大概是道教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正式的道观。宋明帝太始三年(467年),陆修静奉诏至京师。他对宋明帝的策问回答得很好,深得宋明帝的宠信,宋明帝特地建崇虚馆给他居住和修道。

于是“先生乃大敞法门,深弘典奥,朝野注意,道俗归心。道教之兴,于斯为盛也”(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上册,《陆修静传》)。陆修静不以宗门自囿,自称“三洞弟子”,广泛地钻研学习道教的各个方面,是道教学术史上的一个集大成者。他整理道经,广制斋仪,大力增强道教在上层社会中的影响。他的著作以斋戒仪范方面为多,如《升玄步虚章》、《灵宝步虚词》、《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等等,但也不尽然。在唐法琳《辩正论》中可见到他还著有《必然论》、《荣隐论》、《遂通论》、《归根论》、《明****》、《自然因缘论》、《五符论》、《三门论》等,《破邪论》中可以见到《对沙门记》。他还写过《道德经杂义》。此外他的著作还有《陆先生答问道义》、《陆先生黄顺之问答》、《三洞经书目录》、《服御五芽道引元精经》等。这说明陆修静是一个哲理意味很强的道教理论家、思想家。

他的著作亡佚不少,现在尚存的有:《灵宝经目序》、《陆先生道门科略》、《洞玄灵宝五感文》、《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等。

陆修静是道教史上一个重要的学者、思想家。他力图由道而开出术,目的是“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陆先生道门科略》,《道藏要籍选刊》第八册,第477页。)他对道进行了探讨,主张“虚寂为道体,虚无不通,寂无不应”(《道教义枢》卷一引)。把道分为体、用两个方面虽然不是他的创造,但用虚、寂这一对受佛教影响颇深的范畴来分析道的体、用,毕竟还是很有新意的。道的用也就是德。道家的德虽然不同于儒家的伦理规范,但这二者毕竟有诸多可以相通的地方,所以老庄之后的道家和后来的一些道教著作就把德与儒家的伦理规范沟通起来,以便泯灭道家对儒家的伦理规范的反叛色彩,使得道教能够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政治秩序服务。陆修静就是这样做的。不仅如此,他还把道、德与儒家哲学的核心范畴“仁”联系起来考虑。他在《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说:“夫道,三合成德,自不满三,诸事不成。三者,谓道、德、仁也。仁,一也;行功德,二也;德足成道,三也。三事合,乃得道也。若人但作功德而不晓道,亦不得道;若晓道而无功德,亦不得道;若但有道德而无仁,则至理翳没,归于无有。譬如种谷,投种土中,而无水润,何能生乎?有君有臣而无民,何宰牧乎?有天有地而无人物,何成养乎?故《五千文》日:‘三生万物’。”他认为,道、德、仁三者相通相合,首先要有仁的品性,以它为原则去建立功德,功德多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是得道。关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他还从理范畴的角度进行分析,说:“道者,至理之目;德者,顺理而行”。可惜他在道教理论方面的著作多数已经散失,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

从现存资料看来,陆修静对道教发展的主要贡献是:搜集整理道教经典,建立道教经典的分类体系;以“意在王者遵奉”为指导原则,整顿天师道组织,制定道教科戒制度和斋醮仪式。

南北朝时期,道教经书急剧增多,真伪难辩,源流不明的现象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为此,需要进行考辩、分类、整理。陆修静早年就很重视搜集道教经籍,住崇虚馆时,他花了很大精力进行这些经典的整理。其中,陆修静对灵宝派的经典整理所花功夫比较多。他继承了东晋末期以来的“三洞”概念,使之完善化、定型化,把它作为道教经书分类的方法之一。

他综合前人的工作,建立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经典分类法。他总括三洞经书,按照这样的分类法编出了《三洞经书目录》。在陆修静看来,三洞不仅是道教经典分类的方法,也是道经品级的高低和道士阶级的次序。道士人道后修持经法得由低到高,依次授经修行,不得逾越。一般是先授予正一,次洞渊或太玄、次洞神,次升玄,次洞玄,最高为洞真上清。

陆修静对南方天师道的改革,与北魏寇谦之对北方天师道的改革都有相同的目的,就是使得统治者能够接纳、信奉道教。他从五斗米道那里学来了“天师正一盟威之道”,“服符饮水”等术,学来了以“二十四治##为核心的组织制度,还把三元日祭祀三官的制度也收罗进来。所以有人把他视为南方天师道的创立者,这用来说明陆修静对南方天师道的贡献之大还勉强可以,但应该指出,南方天师道本无所谓创立的问题,它是张鲁投降曹操后五斗米道群龙无首后向南方传播而来的。由于当时南北方因政治隔绝,交往不多,天师道在南方的文化、政治环境中生存,免不了会有一些不同于北方天师道的特点。陆修静学习五斗米道的上述制度,并不是照搬照套,而是进行了改造。他强化了管理道民的宅禄制度,即类似于后来的户藉管理制度;健全了道官按级晋升制度。陆修静还把朝政中官僚等级制中的服式搬进道教中来,建立了道士的服式制度。他开了崇虚馆,这是道观的雏形。这种道馆制度取代了早期天师道祭酒统领道民的教团组织形式。他本着这一新的组织形式的特点为有组织的道士生活制定了种种戒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道馆制度。这为道教教团生活的正规化、制度化作出了贡献。

不过,陆修静对灵宝派花的功夫更大。他撰写了大量的灵宝经书,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灵宝经的真伪进行了考证,编制了《灵宝经目》,推动了灵宝派的发展,促使灵宝派在齐梁时代与上清派平分秋色,甚至略有超过。

道教的“斋”、“醮”是从古代祭神、祈福等巫术仪式发展而来的。

《庄子·人世间》中已提到了“心斋”。道教的斋便是如此。五斗米道已经实行过“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使有疾病者皆疏记生身以来所犯之辜”的方法(《神仙传.张道陵传》)。后来这种“首过”的方法逐渐程式化,并吸收了传统的“斋戒以告鬼神”的方式和佛教的“三戒八斋”的内容,在南北朝时形成道教的斋。行斋之前要净心诚意,要“洁净其体”。

接下来有穿法服、点灯、燃香、扣齿、扣头等程序。陆修静在《洞玄灵宝五感文》中说,上清派的斋法有“绝群离偶法”和“孤影夷惑法”两种,方式上都是离群独居,宁静默声,绝食服气,抱元守一,类似于气功锻炼和佛教的禅定。灵宝派的则有九种:金籙斋、黄籙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三皇斋、太一斋、指教斋。正一天师派还有涂炭斋。斋是以一般信众为主体,道士只是在旁边协助以沟通人、神。行斋的目的是祈求神为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服务,即建功立德,消罪除过。醮与斋的目的大体上相同,在仪式上也与斋紧密相关,与斋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纯粹由道士来进行的祭祀、供养神柢的仪式。行醮必须设坛。坛醮的程序一般是:设坛、上供、烧香、升坛、礼师存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奏乐、献茶、散花、步虚、赞颂、宣词、复炉、唱礼、祝神、送神,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仪规。根据祭祀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醮有不同的名称,如祭三官(天、地、人)之神的为“三官醮”,祭“北阴大帝”的为“北阴醮”,遍祭诸神的为“罗天大醮”。斋、醮都要威严庄重。陆修静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仪式,对上清、灵宝、正一等派互不相同的斋醮制度作了清晰的叙述和改造,对步法、经诵、仪仗、挂像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使得这些仪式中的“祝香、奏启、请事、礼谢、愿念,罔不一本经文”(《无上黄镲大斋成立仪》卷一)。陆修静继承前人的工作,以灵宝斋为主,融合上清、三皇、五斗米道斋法,建立了“九斋十二法”这一比较完整的斋仪体系。这一体系中灵宝派的斋仪占了很大比重,所以后人把陆修静视为灵宝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不过,陆修静更看重上清派的斋仪,在编排顺序时,仍然把上清斋仪列为首位,他的斋仪体系是按上清、灵宝、涂炭三大类分别排序的。陆修静在斋醮仪式方面所创建的这一体系为后世道教斋仪的内容和格局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初张万福、唐末杜光庭所续修的斋仪都是以陆修静的体系为本。所以唐代吴筠在《简寂先生陆君碑》称赞陆修静“斋醮仪范,为将来典式焉”。陆修静还编撰了《洞玄灵宝五感文》等有关斋醮仪式的著作一百多卷。

同类推荐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不要紧

    不要紧

    在《不要紧》中,星云大师按照“生、老、病、死”这一条主线,为人们揭示关于生命的真相,主题包括了人生命运、因缘、生命教育、身心疾病等。他指出一切皆是因缘的促成,得之失之都不必太过挂怀,一切难为之事都不要紧,人生总会找到解脱之道。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热门推荐
  • 李志刚教授之拔罐养生全程指导

    李志刚教授之拔罐养生全程指导

    在天气干冷的北方寒风凛冽,常常因为穿的衣服偏少或者夜里没盖好被子等导致脖子、肩膀、后背受风着凉……在潮湿的南方,人们也经常被湿气过重导致头重脚轻、关节活动不利等问题困扰……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中,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长时间地面对电脑屏幕,总会觉得背部发紧、腰疼、腿僵,等等。这些身边的小问题,不用吃,更不用打针,只需要自己活着家人做一次拔罐或走罐,只需要十分钟便可以解决掉!只要自己和家人健康,幸福一直在身边!这是中国首套二维码健康书用手机扫描本书中的二维码,便可链接到操作的视频,每一个拔罐手法、每一种病都有相应的二维码,全程累计4—7小时的视频帮你将拔罐一步步学会!
  • 杨云夏

    杨云夏

    讲述了五代时期公主杨云夏的成长过程和复仇故事。
  • 重生之韩娱女王

    重生之韩娱女王

    泡温泉泡到医院来了,没关系,反正有人交钱;重生到一个软妹子身上了,没关系,还好有一张绝美的脸。她并不强大,没关系,她可以给自己天下。练习生来找茬,摔之。美食在面前,抢之。美男齐上门,乐之。SHINEE、少女时代、Infinite、F(x)帅男靓女齐助阵,看甜点少女怎样拿下她的真命天子。
  • 穿越游戏世界转生为精灵少女

    穿越游戏世界转生为精灵少女

    12岁的英国少女安妮.约克,穿越到了名为《埃帕氪》的游戏世界,成为了精灵王国亚尔夫海姆的一员,在这个如同英国语言学家JRR.托尔金笔下的奇幻世界里开始了新生活与冒险
  • 游戏一场何必当真

    游戏一场何必当真

    “爱”在我的概念里它如此虚伪,一直以来都看不到它的存在,人们给它穿上不计其数,镶嵌价值连城珠宝的衣服,戴上无与伦比皇冠,于是就成为所有人伤心、开心的理由,简直是荒谬!
  • 倾城红妆:陛下,请选择!

    倾城红妆:陛下,请选择!

    她因家族名誉,不得不被迫进宫,但她却无心于宫中的争斗,午夜梦回之时,又有谁能知道,她早有了自己爱的那个人?他是帝王,天之骄子,一生却执着于两个女子。他曾经爱过一个女孩,他也喜欢过另一个女孩,对两个女孩朦胧不清的爱意冲昏了他的头脑。她是天之骄女,因两国战争,不得不入宫求和,却从没人知道,她也有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也有自己想要闯的人生。三个人的爱恋,三个人的纠缠,看似牢固,确实最不稳定的,一个人跌,另一个人升,终究只是一场梦而已。若有来生,她再也不要入宫;若有来生,他再也不要投生于皇族;若有来生,她再也不要被命运束缚......
  • 媚世天音

    媚世天音

    面向大众的对于初音未来的介绍以及思考
  • 世家三代录

    世家三代录

    “风华绝代望安玄,倾国倾城数蔡纠”出身大士族的后代长孙安玄自幼便显安石幼度之才,本应和另一士族之女蔡纠最为般配,但是命运的不公使长孙安玄和蔡纠陷入了截然不同的两般人生中推翻制霸天下的桓府,走上时代统治者之路,也许并不是长孙安玄所想要的,但是这个时代也唯有他才能维护局面,他必须忠于北方大士族之女林倾弦,以维护长孙氏和林氏对天下的统治,而先嫁桓氏后嫁豪门李氏的蔡纠始终没有忘记她对安玄的初心,命运给了长孙安玄不得已的绝对忍耐和理智,却也给了蔡纠儿女情长,意气用事的内心,世家前后五十年,三代人纷争不断,最终,安玄能留住蔡纠吗?其他的士族之人又能留住自己的那一缕情愫吗……
  • 学校团体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团体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呆萌傻夫君:独宠贪财蛇蝎妃

    呆萌傻夫君:独宠贪财蛇蝎妃

    一穿越过来就要嫁人的倒霉蛋,还惨遭痴傻夫君的嫌弃。可是为什么?亲亲夫君却总是缠着她,要她的人,要她的心,还要她的钱。楚千染怒,人不给,心不给,至于钱,更加不会给,还是收拾包袱跑路吧。楚千染,一抹异世穿越而来的孤魂,本想安稳度日,却总是卷入不停的漩涡争斗中。当九州狼烟再起,乱世成殇,层层迷雾揭开,她该何去何从?是就此认命?还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