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30700000033

第33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3)

江门之学受佛学的影响很深,这也可从其诗作中表现出来。如“天涯放逐浑闲事,消得《金刚》一部经。”“无奈华胥留不得,起坐凭香读《楞严》。”“干休千处明,一了一切妙。”等等。在那“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的时代,像他这样富于独立思考精神的学者是很难及第的。他曾慨叹:“眼前朋友可与论学者,皆失于不知觉悟,而只是对朱学盲目崇信。”于是,他借取了陆九渊“贵疑”的精神,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当时的情况下,通过静坐明心来启发学者的主体性和怀疑精神,似乎是惟一而且最好的办法。所以,他极力强调静坐的重要性。他说:“如伊川先生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此一静字,自濂溪先生‘主静’发源,后来程门诸公递相传授,至于延年二先生,尤专提此教人,学者亦以此得力,晦庵恐人差人禅去,故少说静,只说敬,如伊川晚年立训,此是防微虑远之道。然在学者须自量度如何,若不至为禅所诱,仍多静方有入处。”

《明史》本传说:“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到了晚年,他的思想风貌更为洒脱潇然,论者以为有“鸢飞鱼跃之乐”。他每每逍遥于自然之中,以养其浩然自得之性。“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海曲。”曾说:“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

陈献章认为,为学当求诸心。“求之书籍而弗得,反而求之吾心而道存焉,则求之吾心可也。”他说,“学者荀不但求之予书而求诸心,察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以我观书和以书博我,可谓理学与心学的根本区别。他还说:“夫养善端于静坐,求义理于书册,则书册有时而可废,而善端不可不涵养也。诗、文章、末习、著述等路头一齐塞断,一齐扫去,毋令半点介蒂于我胸中,夫然后善端可养,静可能也。”

在宋明诸儒中,周敦颐、程颢和心学家为洒脱派,而程颐和朱熹则为敬畏派,前者求孔颜曾点之乐,求洒落胸次,后者则主张敬畏恐惧,求整齐严肃。陈献章认为,如果戒慎恐惧伤害了心境的自得与和乐,反而不美,所以他追求洒脱派的境界。

他说:“夫学,有由积累而至者,有不由积累而至者,有可以言传者,有不可以言传者。夫道,至无而动,至近而神,故藏而后发,形斯存焉。

大抵由积累而至者可以言传也,不由积累而至者不可以言传也。义理之融液,未易言也;操存之洒落,未易言也。夫动,已形者也,形斯实矣。其未形者,虚而已。虚,其本也,致虚之所以立本也。戒慎恐惧,所以闲之而非以为害也;然而世之学者不得其说,而用心失之者多矣。斯理也,宋儒言之备矣,吾尝恶其太严,使著于见闻者不睹其真,而徒与我哓哓也。”

他强调学者须自得,以自然为宗:“自得者,不累于外,不累于耳目,不累于一切,鸢飞鱼跃在我,知此者谓之善,不知此者虽学无益也。人与天地同体,四时以行,百物以生。若滞在一处,安能为造化之主耶?古之善学者,常令此心在无物处,便运用得转耳。学者以自然为宗,不可不著意理会。”如果以自然为宗,则曾点之乐、鸢飞鱼跃的活泼境界、尧舜事业如浮云过月的上蔡精神,皆可自得。

他认为,曾点只讲了乐,而没有讲功夫,孟子则把功夫也讲了,那就是要用勿忘勿助的方法去养浩然之气。如果只讲曾点之乐而不讲孟子的功夫,则所谓曾点之乐如同说梦。只有有了养气的功夫,才能无处而不自得,达到“不著一事”的尧舜气象。其和杨龟山诗说:“圣学信非难,要在用心藏。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道德乃膏腴,文章固秕糠。俯仰天地间,此身何茂昂!”

陆九渊为心学奠基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存斋,又称象山先生,南宋江西抚州金溪县青田人。其八世祖曾任唐昭宗之宰相,六世祖于五代末避乱徙居,遂成金溪陆氏。从此,他们家族聚居,到陆九渊时,已成一九世共炊、人口逾百的大家庭。

陆氏的家教极严,如果弟子有了过失,家长要召集全族人口,当众批评教育;若不改过,当众责打;仍不悔改,则或交官府处置,或流放远方。由于家道整肃,州里闻名,被宋孝宗称赞为“满门孝悌”。陆九渊的父亲陆贺,赠宣教郎,以“究心典籍,见于躬行”著称。陆贺生有六子,老大陆九思,总理家务;老二陆九叙,经营药铺;老三陆九皋,设家塾讲学。弟兄三人以此增补家用。老四陆九韶,字子美,号梭山;老五陆九龄,字子寿,号复斋;老六陆九渊。三人名高一时,人称江西三陆。梭山宽和凝重,复斋深沉周谨,象山光明俊伟。关于陆氏心学,全祖望说:“梭山启之,复斋昌之,象山成之。”

陆九渊自幼颖悟,性若天成。三四岁时,经常服侍父亲,极善发问。

一日,忽然问道:“天地何所穷际?”其父笑而不答,他则“深思至忘寝食”。其父呵之,便姑置不想,而胸中疑团不散。五岁读书,六岁受《礼经》,八岁读《论语》、《孟子》,尤善察辨。闻人诵程颐语录,便说:“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从此对程颐的理学发生怀疑。

十一岁时,常于夜间起来秉烛检书,其读书不荀简,而勤考索。十三岁时,与复斋共读《论语》,忽发议论说:“夫子之言简易,有子之言支离。”一日,复斋(时年二十)于窗下读《伊川易传》,读到《艮》卦,对程颐的解释反复诵读,适逢陆九渊经过,便问:“汝看程正叔此段如何?”陆九渊答道:“终是不直截明白。‘艮其背,不获其身’:无我。‘行其庭,不见其人’:无物。”

又一日,读书至古人对“宇宙”二字的注解:“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时,恍然大悟道:“原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中者也。”终于解开了十年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于是,他进一步开阐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陆氏心学之大端,于此尽显无遗。后来,门人詹阜民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陆九渊说:“因读《孟子》而自得之。”这正是陆九渊与理学家的不同之处。

陆九渊十五、六岁时,读三国六朝史,见夷狄乱华,便“一切剪了指甲,学弓马”,欲习武复仇。他后来回忆说:“曾读《春秋》,知中国夷狄之变,二圣之仇,岂可不复?今吾人高居无事,优游以食,亦可为耻,乃怀安,而怀义也。”陆九渊少年即善赋诗,气魄尤其宏大:“从来胆大胸膈宽。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有时此辈未妥贴,哮吼大嚼无毫全。”这或许是表白他读书兼收并蓄、敢于藐视前人的胸襟。

陆九渊二十四岁参加乡试,以《周礼》中举。曾说“吾自应举,未尝以得失为念。场屋之文,只是直写胸襟。”主考官则说他:“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三十三岁再入乡试,又以《易经》中举。次年春试南宫,吕祖谦任考官,以慧眼“识先生之文于数千人之中”,赞道:“超绝有学问者,必是江西陆子静之文,此人断不可失也。”遂中选。五月庭对,赐同进士出身。四十岁授建宁府崇安县主簿。四十三岁除国子正,赴国学,讲《春秋》,享明堂,为分献官,次年迁敕令所删定官。四十七岁转宣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同年回乡讲学,乡曲长老亦俯首听诲。每诣城邑,环坐率二三百人,至不能容。县官为设讲席于学宫,听者贵贱老少,溢塞途巷。

陆九渊为官清廉,归来时囊中空空,由同僚赠于财物。后来修整贵溪应天山(后改称象山)书院,孺人捐奁中物助之。五十岁开讲于象山,名讲堂为精舍,又于山间设方丈,四方学者云集。他常居方丈,清晨于精舍鸣鼓,后升讲座,容色粹然,精神炯然。他讲学首诲以收敛精神,涵养德性,虚心听讲,诸生皆俯首拱听。非徒讲经,每启发人之本心。有时,他也举经语为证,吐音清响,听者无不感动兴起。初见面者,或欲质疑,或欲争辩,或以学自高自负,及闻诲之后,多自屈复,不敢复发。平时,他或观书,或抚琴。佳天气,则徐步观瀑,至高诵经训,歌楚辞,及古诗文,雍容自适。虽盛暑,衣冠必整肃,望之如神。诸生登方丈请诲,和气可掬,随其人有所开发,或教以涵养,或晓以读书之方,未尝及闲话,亦未尝令看先儒语录。他居山五年,来见者逾数千人。

五十三岁时,奉旨守荆门军,此处乃古今争战之所,宋金边界重地,素无城壁。早有人欲意修筑,却惮费重不敢轻举。陆九渊仔细研究后,只用三万即告完成。平日他常常检阅士卒习射,中者受赏,郡民亦可参与。

料理一年,兵容大振,周丞相称赞说:“荆门之政,可以验躬行之效。”充分肯定了心学的修身应事之功。冬十二月得疾,从容告僚属道:“吾将告终。”十数日后病危,仍与同僚议论政事如常,终卒于任所,享年五十四岁。吏民号哭致奠,充塞途道有日。

陆九渊认为:“人心非血气,非形体,广大无际,变通无方。倏焉而视,倏焉而听,倏焉而言,又倏焉而动,倏焉而至千里之外,又倏焉而穷九霄之上。‘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非神乎!不与天地同乎?”“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所以,当他看到“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这句古文时,便不禁要发出感慨:原来无穷!天地无穷,我心亦无穷。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所以,他要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不崇拜古人,不迷信先儒,作顶天立地的超人。

陆九渊所谓的“心”,当首启于孟子“知性知天”之说,亦是对佛家“本心”、“真心”之说的吸收利用。孟子有“万物皆备于我”的主体认识论观点,以为人与宇宙同源同构,只要穷尽了自我的心性本源,也就穷尽了宇宙万物的本源。佛家以本心或真心为宇宙本体,万事万物皆此心之作用。程颢以仁者之心浑然与物同体,则有把本体之心与认识之心合而为一的倾向。陆九渊所说的心,正是本体之心与认识心的统一体。“心之体甚大”,是指本体之心。此心虚而无形,无所不在,至灵至妙,其用不穷。

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这个欲穷尽本心的主体,则是指后天的认识之心,是本心的流行和发用。本心流行发用,产生了依附于人体的认识之心,认识心反身而诚,自穷其源,则本心显露,算是恢复本来面目。本心与“末心”乃一体之两端,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

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又说:“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此处所谓理,乃借程朱之说,指客观的宇宙本体。在陆九渊看来,人与宇宙万物同源同构,只能有一个本原和本体,人之本在其心,心之本在其性;既然宇宙万物以理为本,则人亦以理为本,人与万物岂能有两个不同的本原和本体?显然,心性与理必为一体,心即理,理即性,不容有二。同样一个本体,在人为本心,在物为性理,说法不同,其实则一。从主体认识论的角度讲,与其称之为理,不若称之为心。

人之有认识,以其有主客体之分。客体须是客观实在的,飘忽不定、扑朔迷离、若有若无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认识的客体。只有相对于主体具有可观察、可认识的稳定性的东西,才能成为特定主体的认识客体。主体之要求客体为客观实在,是因为主体本身是客观实在的。一个连自身的存在都无法确定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认识的主体。“我思故我在”,我的认识心可以随意起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考,这是主体的客观实在性。有了主体的客观实在性,才能要求客体的客观实在性,特定主体要求与自己同样客观实在的客体。所以,客体的客观实在性,首先是指相对于特定主体的稳定性,某存在之所以被特定主体确定为客体,是因为它与此主体具有同在性、同构性、同质性。是主体以自己的质和性选择了客体,脱离了特定主体的存在永远不是客体,它不能和主体发生联系,只是无。

主体的本质在其能动性,心灵的自由发用和映现功能使它成为认识的主体。与我心不具有同质同构关系的存在不可能被我心反映,它是无。我心的质与性,决定了认识的可能性空间。我心为自己选择了客体世界。陆九渊的弟子杨简说:“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无他物也。’,“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同类推荐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问题——“礼仪之邦”其实是别的意思;朱元璋是怎么篡改教科书的;人民是可以自由迁徙的;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妖;孟子要搞和平演变;自由主义在齐国;劳民伤财有助于社会稳定……
  •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色彩才是最美的?或许,这个问题就连享誉盛名的绘画大师都无法确切地回答。实际上,色彩的搭配没有绝对性,何为美的配色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搭配出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入人心,那么就是优秀的色彩作品。为了帮助读者体会大师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本书不仅挑选了众多西方绘画作品,还从图例的鉴赏和分析中,提炼出经典的配色技巧,帮助读者抓住色彩的特性,从而增长对色彩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周易智慧

    周易智慧

    《周易》这部书,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热门推荐
  • 红莲之花

    红莲之花

    西元466年,魔族经过了对嵩塔长达一年的围攻,终于在人类不甘与愤怒之中,将这个几百年来从未被攻破的要塞收入囊中,但是,这一次,只是开始......
  • 轻萝河

    轻萝河

    凡尘俗心,皆起轻萝无情胜于多情,却不知世人能否无情?贪,嗔,痴,恨,爱,恶,欲总要都经历一遍,才能悟出道来当然,空云凡师傅最初,的确是这么认为的而碧笙也由最初的缠着他,变为最后的无情无欲之人只是……空云凡小师傅在陪她度过几世后好像有了情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好像自己在前几世做的有点过?好像自己有点渣?完了碧笙是不是不要我了!我*****空云凡小师傅极力压制自己心中的情丝,随后看向眼前端坐,茶香馥韵之中的玉肌娇颜,只一眼,便艰难地偏过头去啊啊啊啊啊啊佛祖大人怎么办啊碧笙该不会不要我了吧?啊!碧笙静静的品茶,抬头看见面前云凡小师傅抓狂崩溃的亚子,微微弯唇叫你在前几世虐本皇,看现在本皇不虐死你! 红白巫静静看着眼前这死和尚的样子,心中十分爽快,呵,叫你抢我们的笙笙!#本是个巫灵皇成无情无欲的文,谁知变成了互虐身心的文#
  • 听风浅唱

    听风浅唱

    摆脱了夏琪的缪浅走路都比平时轻快了许多,她的黑色短裙在校园里格外拉风,当她坐在自己的床位上幻想美好未来的时候,宿舍的门被夏琪推开了……
  • 混沌新时代

    混沌新时代

    当世界次元破裂,异时空的灵力降临在地球,人类的体质变得强大起来!并且开始觉醒被封印的异能,逐渐成为了超时空异能者,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轩辰得到了上古五行元素,走向了强者之路!!!!
  • 火影之宇智波哀

    火影之宇智波哀

    灰原哀在一次aptx4869解药的实验中误打误撞的完成了,再试用解药后发现自己来到了陌生的世界……
  • 精分宿主的各种画风

    精分宿主的各种画风

    简介太麻烦了,所以就不主要写了。总之这就是一个精分变态宿主带着一个各种怀疑人生的系统(玩遍)咳咳,征服世界的故事。至于男主,有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随便啦~本文作者是一名学生,所以更新比较慢。但是请小可爱们放心,我或许会断更,但我绝对不会弃更。
  • 初吻

    初吻

    张贤亮,男,江苏盱眙县人,1936年12月生于南京。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年9月获平反,1980年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龙种》、《河的子孙》、《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等。本书集结了《初吻》、《河的子孙》、《普贤寺》、《肖尔布拉克》、《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 猫系男友甜甜妻

    猫系男友甜甜妻

    “你……你到底是谁,为什么会在我家?!”原本还睡眼朦胧的田甜被眼前的这个上半身裸.露在外的男人吓到立马惊醒。“我是你的宝贝啊”男人一脸无辜的看着她,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扑闪扑闪的勾.引着她的目光。“什……什么宝贝!我哪来宝贝!”“你昨晚主动把人家抱回家还搂着人家睡了一晚上,你现在翻脸不认人了吗”“我昨晚抱……我昨晚抱的是猫……猫呀!”即使她昨晚确实有点儿断片,可是也不会离谱到连猫和人都分不清楚就领了回家。咻——男人的脑袋突然冒出了一双毛茸茸的黑色耳朵,他指了指,“就是我呀,喵”田甜被吓得瞪大了眼睛——不是吧老天!她该不会在做梦吧!……
  • 异界修神

    异界修神

    问:什么样的法宝器物丹药可以助我成神?回:自己炼去!问:如何可得成神?回:杀光所有比你强的人!喔,你去死吧!
  • 传说之下之小马宝莉

    传说之下之小马宝莉

    0号实验记录:我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充满着未知。但也有可能是别的世界的复制品,也许我只不过是复制了一个世界而已。决心计划开始。。。实验品:FIR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