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8000000023

第23章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2)

智在金陵瓦官寺和法喜等30余人大弘禅法,得到陈宣帝和诸多大臣的敬重,远近的大德如大忍禅师等也纷纷放弃原来的讲课,带领徒众到智?这里学禅。禹穴的慧荣,住在庄严寺,号称“义龙”,很有辩才,听说智颤讲经,就前来设问。言谈之中颇有轻狂不恭,扬眉摇扇,扇子却掉到地上。智?应对自如,批评说:“禅定之力,不可问倒啊。”这时,沙门法岁抚摸着慧荣的背部,说:“从来的义龙,今天成了伏鹿。扇子既然掉地,用什么遮丑呢?”慧荣说:“失败在于轻敌,禅师不可欺啊。”

智在那里讲《大智度论》和禅法,并写《小止观》和《六妙门》等名著。语默之间,常常想起山林河泽。曾梦见山崖万重,云日半垂,下边是无边沧海,清澈明净。有一个僧人摇手伸臂,一直伸到山麓,挽着智颉上山。智?把梦中所见告诉门人,说:“这就是会稽天台山啊。是圣贤托梦给我啊。”于是和慧辩等20多人,于575年南下到天台山去隐居。

起先有个僧人是青州的,叫做定光,在天台山住40年了。定慧兼运,是个神人。两年以前,他就预告山民说:“有位大善知识要来,应当种豆做酱、编蒲为席,盖房修屋,诚心恭候。”等智一行到来,两人相会,定光说:“大善知识,还记得两年前我在山上摇手相唤吗?”智?一听,大吃一惊:“怎么不知道是梦中通感啊!”在山上住了10年,禅定和学问大为长进,自成体系。

585年奉陈后主之命,再回金陵,开讲《法华经文句》。每开讲时,群臣致以国师之礼。曾在太极殿讲《仁王经》,天子亲临,由众多大臣出大难题,智?随问随答,广开玄门。其后再给陈后主讲《仁王经》,并授予后主“菩萨戒”。陈灭亡后,智?离开金陵,前往庐山。第二年,应隋文帝之请,出山跟隋朝合作。隋文帝开皇11年(591),当时的晋王杨广是扬州总管,派人到庐山礼请智去扬州传戒。智颉下山给杨广授菩萨戒,并授杨广“总持菩萨”称号,杨广则授智?为智者大师。第二年,杨广接受智颉的函请,做了庐山东林寺和峰顶寺的施主。隋文帝开皇13、14年(593~594),他在荆州玉泉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这三本书都由弟子灌顶笔录,成为“天台三大部”。他还有《观音玄义》、《观音疏》、《金光明玄义》、《金光明文句》、《观经疏》,史称“天台五小部”。

至此,天台宗的理论基础已经奠定,智实际上成为天台祖师。

他吸取三论学、涅槃学等学派的思想,将慧文的一心三观,改进为“圆融三谛”;又判定佛陀一世讲经说法为“五时八教”。

所谓三谛圆融,指的是空假中三谛,每一谛都是所有三谛。说空,则一切空,连假和中都空;说假,则一切假,连空和中都假;说中,则一切中,连空和假都中。又将慧文关于事物的相、性、体、力、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如是”,运用在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法界”;这十法界相互融人,每一法界都具有十法界,这样就是百法界;十法界又都具有五蕴世间、或有情世间(动物)、或器世间(山河大地),这三种世间和十法界合成三十种世间;这三十种世间和百法界再合成三千种世间。所谓一心三观,在一心一念之中,都具备这三千世间——这就是智颉独创的“一念三千”的三谛圆融说。

一念三千也可以这样看:十如是跟十法界相互融入,一一如是都具备十法界,一一法界都具备十如是,这样就有一千种差别;再配上五蕴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就构成三千世间,存乎一念之中。一念三千。一念之中所有善恶诸法尽在其中,凡夫和如来都具备性善性恶。不过凡夫不明白这一点,为恶法所缚,不得自在;如来明白性恶,恶则成善,了见诸法实相,解脱自在。这跟华严境界差不多。现代人叫做全息观,是很科学的,比系统论更加精深在理。不过具体分析起来,各人的理解又很不同,有时候可能会有很大的冲突。笔者的理解是:假如按照智?自己的一心三观、三谛圆融,那么善恶诸法也应当都是空的、假的、中道的。这样的话,就不能固执地理解智的性恶论,以为性恶就是性恶。

所谓“五时八教”——五时指的是佛陀说法,根据众生根机的利钝,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檗时。这五时说法,又有八教之别,所谓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化仪是佛陀说法的仪式和方法,有顿、渐、秘密、不定四种;化法是说法的深浅,分为藏、通、别、圆四种。八教穿插在法华以前的四时,惟独法华时为如来最后时期的说法,是化导的顶峰,圆妙顿悟,不落等级。

597年,智大限将近,命学士智越去石城寺打扫,他要去寺中大佛前归天。当时他身患疾病,乃铺设床位,面向西方,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意西归。有人想给他送药,他说:“药能去病留残年吗?病不和身合,用药除什么?年岁不和身合,用药挽留什么呢?”又有人请吃斋饭,他说:“不只是学学样子就叫做斋饭,能无观无缘才叫斋饭。”劝大家不要像世俗人那样哭泣服丧,然后端坐人定,在天台山大石像前安然入灭,终年67(或60)岁。圆寂后“枯骸特立,端坐如生”。

智一生造大寺35所,手度僧众4000余人,著作多部,给50余州的道俗之人授菩萨戒,不计其数。传业学士32人;习禅学士散流江汉的不可称计。著名弟子有灌顶(561~632),继承师业,纪录整理“天台三大部”,弘阐天台宗旨。灌顶之后,其他各个宗派相继崛起,天台宗发展不大。到五传弟子湛然(711~783),天台宗得以中兴。这主要是因为他博学多才,能够与法相宗、禅宗、华严宗等其他各宗展开对话和论战。尤其针对华严宗的“有情有佛性说”,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无情有佛性说”,认为草木瓦石等无情之物都有佛性,理由是色心不二,佛性周遍法界。

按照华严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湛然的说法看来并不是离经叛道。当然,反过来,所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这既是金刚经的思路,也不违反华严境界。周遍不周遍,都是戏论。假设周遍是假,则不周遍是空,那么取其中道,不是很好吗?然而中道毕竟可破,因为中道就是“也周遍也不周遍”,自相矛盾而又落于“是”,落于“是”,就不是中道;所以中道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既非周遍也非不周遍”,企图纠正前一句之弊,可是这一句也自相矛盾,而且又落于“非”,使中道的两句相互矛盾,各落一边;而且假如说非中道是错,而中道是对,则非中道是一极,中道是另一极,仍然在是非中。可见中道也必定落在一边,纠缠于是非,所谓中道即非中道。那么所谓边道也就非边道了,一切边见都是中道正见了,可见破掉中道正好立起了中道:妙法莲花,如是开放。不愧为法华宗。因此天台宗义,说一假一切假,一空一切空,一中一切中,已经包括这里所有的意思了;就是说,这三句本来还意味着自身的反面:一假非一切假,一空非一切空,一中非一切中,如此等等。既然讲“一切”,必定包括自身的对立面,是个无所不包的矛盾体,因而不可说,无不可说,是实相,非实相。

既然一切归一,天台宗就可以将一切修行法门归于止观。而其一心三观,的确可以叹为观止。止观也就是定慧、寂照、明静,在六波罗蜜中属于禅定和般若,在达摩那里倒过来,慧理在前,正行正定在后,是名理人行人。为什么以止观为中心?圆机之士,智者大师,有言在先:如来说法,或说一,叫做一行三昧;或说二,叫做一止二观;或说三,称为三三昧;或说四,是为四禅;或说五,叫做五门禅;或说六,是六妙门;或说七,名七依定;或说八,叫八背舍;或说九,名九次第定,或说十,日十禅支。如此乃至无穷无尽,随宜而说;乃至非一非二非三非四非无穷,无法可说,终日默然。所以智?在止观之外,又有《六妙法门》一书问世,深得法华之妙,得一二三诸数之妙。

胸怀无尽藏,

傲岸出群品

(吉藏与三论宗)

吉藏也有先师龙树和鸠摩罗什的风采。尤其“成年之后,声名远播,相貌好比西天圣人,说话则是东方文豪”,胸怀无尽佛藏,演说三论妙义。继先圣之学业,开一代之宗门,是为三论宗公认始祖。其人风华卓异,气宇轩昂;词锋劲健,爱狎风流;纵横任物,不拘小节;领袖和众之德,不是专长;待人接物之礼,时有简慢。所以,德隆朝野之余,也不免遭到清高之士讥讽。行年75,将欲西去,于是作《死不怖论》一篇,落笔而卒。文中说——

“我略举十点,聊以自慰。有牙齿有头发的,大抵都贪生怕死,因为他们不懂道理。死是从生而来的,理应怕生才对。我要是不生,怎么会有死?看到当初的出生,就知道日后必死。所以应当哭生,不应当怕死。

……

圆寂时以水沐浴,面向西方,结跏趺坐,寂然人定,恬然而有喜色。

后将遗体送往终南山至相寺,仍以跏趺坐于绳床,天气炎热,尸体不臭,跏趺不散。历代高僧,其在世之事,姑且不说,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也足以让世人警醒敬佩了。

三论宗的祖师自然还是首推龙树,从学统上说。在印度,有龙树一提婆一罗喉罗一青目一须利耶苏摩一鸠摩罗什。从中国算学统,是鸠摩罗什一僧肇……僧朗一僧诠一法朗一吉藏一慧远等。初祖龙树在佛灭度后700年左右出道,以三论之一的《中论》、三论之二的《十二门论》名世,开显密八宗之源,深入禅定,做龙象舞,忽显忽密,鬼没神出;弟子提婆做三论之三的《百论》,以无形慧剑,捕风捉影,一切诸法破尽无遗;罗喉罗与龙树同时,以常乐我净,妙解龙树八不之偈;青目梵志,来去无踪,广设譬喻,精解法相,敷衍龙树《中论》空义;须利耶苏摩,西域莎车国王子,给鸠摩罗什广说十八界尽空无相,使少年罗什惊诧莫名——这是印度祖师系列。

罗什来华,坐镇长安,广译经典,天下英才为之云集,以三论之学,玉成中观学派;僧肇在罗什门下为解空第一,做《肇论》三篇,以物不迁、不真空、般若无知之说,一举奠定三论宗旨,乃至被吉藏高推为玄宗之始;僧朗将什肇之学从北方引入南方,在与成实学的论战中,使三论学重新归于纯粹;僧诠隐居摄山,一生只攻三论,不及其余,门下高足,首推法朗;法朗广弘教化,宣讲般若,听众常常过千,弟子遍及全国,知名者25,而以慧哲、智炬、明法师、吉藏为最;吉藏承上启下,以新三论,开宗创门,是三论之学转为三论之宗的开山祖。门下有慧远、智凯、慧灌、硕法师等,其中慧远最为优秀,而慧灌则将三论宗传到日本,流行于日本奈良时代。

三论宗传播不久,即因天台宗和慈恩宗(法相宗)等的兴起而渐渐失势,宗门归于沉寂,学说却渗透在各宗各派里面,代代相传,不绝如缕。

任何一宗,或轻或浅,都要打上龙树、罗什乃至吉藏三论空门的烙印。说中华佛家宗门大多出自三论学派,实不为过。智就吸收了早期三论学的精华,而得以改进慧思的一心三观,推出圆融三谛,奠定了天台宗门的理论基石。

吉藏比智?年轻10~20岁,生活在549~623年间,俗姓安。先祖本是西域安息国人,因为躲避仇怨,移居到南海,住在交趾(越南)和广西一带;迁居金陵后,生下吉藏。少年时,父亲把他带到西印度来华的大翻译家真谛(499~569)面前,请真谛取个法名。真谛问了安的志向,就说:“可以叫做吉藏”,于是定下吉藏之名。父亲不久也出家,取法名道凉。吉藏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世代代敬奉佛法、门无两事的人家。父亲修道特别努力,一意苦行,乞食听法是经常的功课。每次持钵回来,都要脱鞋、光足进入佛塔,先敬献斋饭给佛像,然后分施众人,才肯自己进食。

以至于像平常的鼻涕唾液大小便利,都要先动手拿取,施舍给以此为食的众生,然后才扔到远处去。他经常带吉藏去兴皇寺听道明法师讲经,吉藏很能理解经义。吉藏7岁随法朗出家,学习《百论》等中观经典,提问答问都能妙契玄旨,谈吐不凡,襟怀博大而多有奇气。

19岁开始为学友复述法朗的授课,接待四方俊杰,酬对远来的智辩之士,应答之间,文采激扬而精辩层出,博得远近称誉,小有名气,是法朗最得意弟子。受具足戒之后,名气益加远扬。陈桂阳王(伯谋)钦佩他风采俊逸,学问精湛,对他非常敬重。他研究摄山师传的罗什在关中、以及道朗在河西的三论学,思考着吸收新学,推陈出新。

陈末隋初,江南战乱,隋军攻打建康,道俗两众四散云奔,许多寺庙都荒芜了。吉藏和一些学友到各处庙里搜集旧书佛典,加以整理研究,后来他依据这些书籍,写出了大量佛经的注疏和义论。隋朝平定江浙后,吉藏移居会稽秦望山嘉祥寺,开坛讲法,听众常有千余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嘉祥法师。吉藏在嘉祥寺曾经开讲《法华经》,并自己做疏。又邀请智颉从天台来讲《法华经》,智?因病没来,不久圆寂。但是吉藏对天台法华学的重视,使他对罗什等所传的三论旧学有新的发明。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

    本书讲述了人生不仅仅是活着、爱是种理性、生命的召唤、人生的意义、真正的幸福、人的品质、关于罪恶、论经验、论哲理、论青春、论友谊、论爱情等等。
  •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之误解。荀子言天道,分本体与现象两部分。本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无形,这属于天职的部分。现象即能生之本体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有其运行的规律,所谓“天行有常”,故人若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属于人职的部分。荀子讲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强调人伪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论性,认为人既有好利疾恶之性,亦有好义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恶不等于恶,人一味放纵好利疾恶之性,以至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才是恶。同理,好义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学至全尽、知类明统、深思熟虑,实际上建构出礼仪法度来,才是善。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说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是因为孟子不重视后天人为之伪。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朴,无所谓善恶。故与其说荀子是性恶论者,不如说是善伪论者。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无意识的文明

    无意识的文明

    法团主义曾作为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基础而臭名昭著,但它并未随着法西斯的溃败而灰飞烟灭。本书作者提醒我们,我们仍生活在一个法团主义社会中,民主政体仅仅是其软装饰,合法性与专家或利益群体同在:在数以万计的公共和私有的法人团体中,从文化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经济领域,索尔全方位勾勒了一种落入法团主义之手而不自知的文明:权力的语言如何被设计来阻止交流?个体的合法性怎样被否定和破坏?市场、技术、全球化和金融如何被牢牢掌握在管理阶层手中?技术官僚管理和技术官僚投机把我们拖入了怎样的危机?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索尔使我们对意识形态的操控保持警醒,并提供了一种抵制从众性、被动性和必然性的可能。
热门推荐
  • 小表弟叫声姐姐

    小表弟叫声姐姐

    云景,世人皆知他17岁那年一篇策震惊朝野,在京中扬名,不久时便以在殿试中拔得魁首,从此平步青云。朝中便多了一位以清冷似水,实在无情的云太傅,谁人都不敢想象此等儒雅君子竟是寒门之子。 身世可悲,只有一嫡亲妹妹相伴其右,但其女简直大逆不道,整日仗着自家兄长的势力在京中为非作歹。是每日早朝谏官必谏之人。迟家小公子:我还当是谁呢,原来是云渣渣家妹啊,果然你们云家出的都是渣渣。云若柒:迟小公子此言差矣,小女子不才,正巧前日改了名,现在我与兄长姓顾。要说基因差,那也该是顾家基因差才对。迟家小公子想到自家那位姓顾的母老虎瞬间怂了。云若柒:“小表弟,叫声姐姐听听。”
  • 月老帮忙牵个红线呗

    月老帮忙牵个红线呗

    江挽词本是月老手下最受宠的大徒弟,却因一次手残把皇母娘娘手下的织女牵给了牛郎,被皇母娘娘赶出仙界并让江挽词快穿99个世界和这99个世界中的性格迥异的男生牵上红线,否则永不得回仙界。不过幸好江挽词有最疼她的月老师傅送的系统在手,因此江挽词在各个世界浪!!江挽词心里想: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不料在江挽词快穿到第99个世界马上要完成任务时一个臭不要脸的某男整天跟在她身后说:‘挽挽,帮忙牵个红线呗!’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断剑问情录

    断剑问情录

    天童入世,虽能无剑纵横,可叹这世间恩怨情仇,万般迷离。江湖纷扰,若能弹指一挥,只当醉染红尘;奈何,只一种向往,不可而得。黄泉碧落,相遇情深,奈何缘浅,届时,刀剑相向风云起,只留断剑归天涯。
  • 你的三个白月光

    你的三个白月光

    有一天,容初发现自己可以回到过去,但是!系统:“现在,你有三个选择,编号8809,编号3302,编号5503,你只能救其中一个,你要救谁?”容初:“我一个都不救。”
  • 衍道天尊

    衍道天尊

    这是一条只能前行的路,退一步就是万劫不复。魂力激荡的天地世界,唯有强者,才能顶天立地!少年自漆黑山脉中走出,怀无上魂印,拥蚀天麒麟,一路征战不休,脚踏众生尸骨,他,能否成为那无上天地之主?
  • 超神武道副本

    超神武道副本

    穿越了,有一个游戏副本外挂。通关之路,永无止境。血煞屠人庄,不名言状的追杀,副本读取上古历史!颜浩斩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剑:“再刷一次否?”
  • 第一只京剧猫

    第一只京剧猫

    阴暗色的天空此时在下滴滴小雨,仿佛是在哭泣有几道身影以极快的速掠了过去。呼、呼、呼,一连呼声使他难受极了,但此时敌人还在后面追赶如何是好啊!忽然两道身影来到那猫前方挡住去路,看着他们这两个十分奇怪但没有任务一方先开口。
  • 青符问道

    青符问道

    谷小云穿越仙侠世界,拜入青藤符门,从此开启了一代传说。那一指,华光流转,神符出,山河镇……
  • 心态决定一切

    心态决定一切

    本书从做人做事的心态这一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心态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和对于命运的重要性。内容基本涵盖了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几乎所有的心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以及它们各自将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告诉读者如何防治坏心态以及如何培养建立好心态。保持健康的心态,从现在做起,克服悲观与消极,倡导乐观与积极,获取生活与事业的成功。让你的命运随着你的心态改变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