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8000000021

第21章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7)

这人当即以偈问日:“佛经我不懂,什么叫做佛?孔子有五经,实在化汉人;胡人说虚无,岂不是怪话?至实而不华,至辞而不浮,圣人制七经,不过三万言;为何这佛经,珠少而石多,论卷则成万,说言则称亿?

为何不扼要,言简而意赅?佛道若至尊,尧舜何不修?佛理若至大,周孔何不言?又吹佛相好,美妙独绝伦,大相三十二,细美有八十;劝君修口德,话莫说过头,大话一过头,教人难相信;佛相果真美,人间何不见?

我曾读孝经,知道敬祖宗,身体与发肤,受之于父母,岂敢轻毁伤,削发入空门?鸿福在继嗣,不孝无后大,何苦丢妻子,弃财做沙门?黄帝垂衣裳,而天下大治,孔子做孝经,衣为三德始;僧人头剃光,满身着红装,见人也不跪,礼数在哪里?又佛说轮回,死了还要生,这话没听过,不知是否真?子日未事人,焉能事鬼乎?又说未知生,怎么能知死?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无,吾闻夏变夷,未闻夷变夏。太子不仁孝,却说要修道;自亲尚不管,何以爱他人?今观我华夏,沙门飘酒香,娶妻又生子,贱买贵卖忙;所做多有诈,莫非竟是乐善好施持戒无为之佛道?吾人之天性,喜富而厌贫,好逸而恶劳,是故我黄帝,养性靠五肴,仲尼爱美食,肉片切得细;沙门何苦来,一天只一餐,六情都断绝,太无聊了吧?先生既崇佛,何劳又学儒?佛法果玄妙,何必读诸子?老子修道德,知者则不言;沙门好辩论,无知之人乎?言谈若是道,何必再修道?您说佛至尊,淡泊而无为,时人却笑话,佛难信难行。先生用儒经,来解释佛理,辞富而义现,辩才是你的?君说佛大海,文辞如锦绣,何不用佛经,答复我问题?

反倒引诗书,想合二为一?儒林多高人,太学跻俊士,未闻佛为上,只知儒是尊;怎么不觉悟,迷途而知返?神仙赤松子,长生有妙术,佛经之所说,与此同不同?道士喜辟谷,或饮酒吃肉,僧人反过来,食谷戒酒肉,却又是为何?不会辟谷吗?道人不得病,病也不吃药,自己就好了;佛家却有病,病了还吃药,又是为什么?一个无为道,你说那么多,分别又分别,让人起疑心。你不信神仙、不死之道术,那倒也罢了,怎么独信佛、能够度世人?菩萨在外国,你又没见过,读了几本书,就那么可信?国外我去过,和尚见得多,我一提问题,他们答不来,然后改志向,转而学其他,就你不能改?神仙到秋冬,就不吃饭了,闭门去练功,那才叫淡泊;佛门不行吧?道家说尧舜,周孔诸弟子,都会不死术,得道而成仙;怎么如来说,大家都要死?你说的这些,我是没听过;最后有一问,请您答复我:为何您说法,只三十七条,别的没有啦?”

上面的故事虽然是笔者编的,那《牟子理惑论》却是实有其文,载在梁僧佑的《弘明集》里,开头第一篇就是。刚才所列几十个问题,就是《牟子理惑论》中由牟子开列的,不过借别人的口气提出来,然后牟子来回答。可能是牟子自己在学佛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他在传扬佛学过程中遇到众人所提问题的一个总汇。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外来佛教已经跟本土思想发生全面的接触。牟子究竟是谁,有人正在考据,是不是太守,也查无实据。佛法东来,起初被当成神仙方术,后来又被看作玄学的附庸,时不时还要跟儒家沾点亲戚关系,但多有愿打愿挨的成分。到了南北朝,佛门独成一家,已是定势,儒道佛三家笔枪舌战,波澜壮阔;僧人站在庙门,为如来法,做狮子吼,无所顾忌。这种壮观,以南朝为最盛。于是有梁人僧佑将当时吵嘴的文章集合拢来,汇成一书,叫做《弘明集》,弘扬佛家大明大智大慧。

牟子的《理惑论》,把当时争论的许多重要问题都包括进去了。牟子一边提问,一边自己作答。有些依据佛理,有些依据老庄,也引用儒典,来回答对佛教的各种非难或疑惑。面对崇奉道家和儒家的问者,牟子对机说法,以老庄周孔说佛、明佛、入佛、归佛,而明三教同源、佛法最胜之理。不过并没有过分深入佛理,也许因为对象不同,只是在初层次上的交锋。

魏晋南北朝争论的重大问题,还有神灭神不灭、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等。这里最基础的理论问题还是神灭不灭?因为如果人死神灭,因果报应和三世轮回就失掉了根据,没有了承受者。

主张神灭的,主要是南朝的范缜(约450—515),他的《神灭论》搞得梁武帝和许多佛教徒焦头烂额。所以说,范缜对于提高佛教徒的水平,扫除盲信迷信,有不可小看、不可磨灭的功勋。梁武帝504年宣布佛教为国教,范缜在三年之后的507年就发表《神灭论》,跟帝王老子作对。梁武帝很恼火,就集合专家,写文章,跟范缜闹,吵。据说范缜口才了不得,自称可以“日服千人”,连梁武帝的干将曹思文也不得不败下阵来。

范缜的主要论据,是“形神相即,形谢神灭”。他打比方,说形和神,肉体和灵魂,好比刀子和锋利,是分不开的。刀子没有了,锋利也就没有了;肉体死了,灵魂也就灭了。佛教徒多方问难,比如说灵魂可以转生别的肉体,别的生物。这个比较玄,难以定夺。又问到鬼神问题,范缜说:“人灭而作鬼,鬼灭而为人,这个我不知道。”既然这个不知道,怎么又知道人死后,灵魂不投生他处呢?慧远就用柴和火作过比方,说这堆火传到那堆火,柴不断地烧掉,火却连续地传下去了;柴好比肉体,火好比灵魂;柴会变,火也在变。不过慧远没法跟范缜辩,慧远圆寂时范缜还没生。说到灵魂转到别的肉体去,这是一般人无法验证的。有人说范缜赢了,其实范缜也没有办法,他看不见的东西,怎么好断言?断言就太冒失,不慎重,不科学。争到这里,只好磨嘴皮,比口功。

口功固然要练,但是判决性实验更加要紧。这是个大难题。因为判决性实验要求仪器设备一流,跟实验的对象适应。用肉眼去检验量子夸克,当然不行,要有极高倍显微镜,要有法眼佛眼。有些高僧据说有神通,可以看见什么什么,但是别人看不见,他又无法让别人看见,这就没有对话的可能。跟色盲人说世界五彩缤纷,没有用。只能从理论上讲:“你说世界无色彩,理论上有如此如此的漏洞”,让他知道理亏。所以口功还是有用。如来在的时候,又有口功,又有神通。我们如果既没有口功,又没有神通,就难以折服众人,莫说折服“外道”了,可能自己就是外道,把佛理讲歪了。正当庐山慧远宣传神不灭论的时候,鸠摩罗什却在破斥神不灭论。假如运用中观学,你就是看见所谓灵魂投生转生,我照样破掉神不灭论,这就比机械唯物论厉害得多。你说神不灭,可以投生,那么死后的灵魂和生前灵魂一样不一样?如果一样,就不变,不变就没有报应,没有进步退步,不必修道,修也没用;不一样呢,就变了,就不是原来那个灵魂,不是同一个灵魂,我造罪为善,跟别人无关,生前死后是两个灵魂,谁作业谁受报?等等等等,可以详详细细地破斥。达摩叫慧可把心拿出来,慧可拿不出来。既然拿不出来,还说什么神灭神不灭?连魂都找不到。假如世上找不到鬼,还争论什么蓝鬼绿鬼?鬼死鬼活?都是废话。佛家内部的争论,更加深入,其驳难更加致命。为什么范缜不遇上罗什和达摩呢?哎,可能范缜福气不够。不过慧远虽然遇上罗什,也还是不放弃他的神不灭论,这也自有他的道理。在罗什那里,中观之论如快刀斩乱麻,神灭论,斩;神不灭论,斩。好不快活。

如来不管那么多。他对这种人说有神,对那种人说无神;这时候说有神,那时候说无神。像柴和火的比喻,如来也批评过;反过来如来也用过这个比方。同一个比方,用法不同。究竟是哪一家?仿佛我们都是佛家,只有如来自己不是佛家似的。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留起头发,不作和尚算了。

也别泄气,据说虽然有个范缜,佛家还是大获全胜,一路领先,从南北朝阔步迈人隋唐盛世。

这真是——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同类推荐
  • 哲学盛宴

    哲学盛宴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德格尔说:“哲学不能引起现状的任何变化。不仅哲学不能,而且所有的一切只要是人的思索和图谋都不能做到。”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工具层面、实用层面、现实层面,甚至价值层面的“元思考”,它无力也无意回答许多现世和现实世界的责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哲学缺席,人类追求“意义”的冲动和企图都将乏力无着,实现无期。由此可见,哲学不仅有自己的问题和概念,而且它又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个可供理解的语言图式或叙述模型。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本书以历朝历代成就大业者的故事为蓝本,一一讲述贤者用人的智慧: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重用韩非、李斯,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刘邦掌控张良、韩信而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成就“三分天下”之势;唐太宗采用“慎择”的用人方式,终有“贞观之治”的盛景;朱元璋凭借自己的真诚感动了心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刘伯温,使他终归自己帐下……举不胜举的领导者展示着他们高超的用人艺术。用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讲方法、讲艺术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 沉思录Ⅲ

    沉思录Ⅲ

    本书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 老子他说续集

    老子他说续集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道德经》的讲记。《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阐释、辨正和引述。他以经史合参、以经解经的方式,深入浅出,借着老子自证的现身说法,刻划道家隐士思想在历史中影响时世、伟大灿烂的一面;更发挥其流传千年之道德内蕴。《老子他说》上集收录南师讲解老子《道德经》共二十六讲,于1987年出版;本书因内容包括《道德经》全部下篇及部分上篇,故特定名为《老子他说续集》。
热门推荐
  • 这只龙龟是个刺客

    这只龙龟是个刺客

    “听说了没有,有个背黑锅的刺客来了,冷血无情,杀人如麻……”“听说了,那家伙用锅杀人,一口黑锅用的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白山:“……神特么背黑锅的,你俩已经死了。”一觉醒来,龟壳加身,化身龙龟,却选择了刺客技能树,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当那个背黑锅的成为了王者刺客,大荒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 冯小姐说眼泪是甜的

    冯小姐说眼泪是甜的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晚夏是初见,初夏是告别。风在吹,掀起了衣摆,树下的我们已经成为虚影,苍芒大树,圈圈年轮。一路上我们的哭笑铺满了从家到学校的路。在这稚幼的时光中,心动过,意冷过。到了毕业季都各自拿出笔记本签下一个又一个名字。到底有多少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呢?她说:"遇见他前并不知道什么叫顾盼生辉。六年我们又有多长的六年……
  • 神域之勇者无畏

    神域之勇者无畏

    十年前,伯爵之子裴寒柏杀我父母,十年后,格雷王国因我刘帆而毁灭。神域大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看刘帆如何凭借实力,逆转江湖,一统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古长空一朝白雪

    万古长空一朝白雪

    冬月十三寅时,傲雪山庄,一夜白地,江湖动荡再起;各方极尽奇诡能事,只是,一树梨花放肆开,谁家沽酒笑江湖...冥冥中莫不定数,万古长空一朝白雪
  • 一个也不能掉队

    一个也不能掉队

    千难万难,农村最难,千苦万苦,农村最苦。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李华看着脚趾露在外面的老头,心头暗下决心,不把你们搞富,我绝不离开。
  • 废材逆袭:腹黑王爷冷艳妃

    废材逆袭:腹黑王爷冷艳妃

    “怎么,当初赶都赶不走,现在倒是换你赶我走了?”冷紫月看着背对着自己的男人“呵,当初不过是觉得你和别人的女人不一样,跟你玩玩而已”站在阴影下背对这冷紫月的男人语气冷漠冷紫月看不到他的表情,只是淡淡得回道“原来如此”“走吧,不送”“哈,你觉得我会这么轻易得放过你吗?”“你是打。。。。”不过我的百里寒云的话还没说完,身后的人不知何时已经到他面前。踮起脚尖,咬破了他的嘴角。看着他嫣红的嘴角,冷紫月邪笑道“不试怎么知道”“你。。。”百里寒云惊慌得看着冷紫月“呵,玩我,不玩回去,我不是亏了”冷紫月学着百里寒云的语气说道。百里寒云,你这个笨蛋
  • 凤凰生死祭

    凤凰生死祭

    江湖说近不近,说远不远。要说近,随处可见打着什么门派旗号的江湖人,吹嘘着自己的阅历,对各大门派各路高手如数家珍;有的不爱说话,只是品酒吃茶,似乎对这些传说早已司空见惯。要说远,几大高手武功多么盖世,各路门派绝学多么高深,从来都是传闻,谁也不曾真正见过。江湖一直流传着一本名叫《凤凰双生剑》的男女混练的剑谱,一但练成,威力无穷。然而这部剑谱却也带着一个诅咒,就是练成的男女必定会情绝意断,自尽而死。岳景岩是一个从小长在武学世家的风流公子,因为一次意外流落江湖。然而关于剑谱的秘密却在逐渐揭开......
  • 旅行者2号的孤寂旅程
  • 地狱神王

    地狱神王

    他至虚空地狱重生而来,当安阳发现他将地狱带来了人间,他笑道:“既然我至地狱中归来,那人间也变为地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