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8000000019

第19章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5)

根据禅宗的法脉,达摩是西天第28代祖师,到东土传如来正法,为中国第一祖。西天第一祖自然是释迦牟尼。由释迦牟尼而传到大迦叶,再到阿难,一直到27祖般若多罗,接着就是28祖菩提达摩。

27祖般若多罗得法后,往南印度行道,到香至国。香至国的国王有三个儿子,第三子最开通,叫菩提多罗。27祖拿出无价宝珠请三个王子辨析,只有小弟菩提多罗慧根独具,推崇心宝,淡于俗物。般若多罗知道菩提多罗将是他的传法弟子,但由于机缘未熟,暂时不传。等香至王离世,大家都守在灵前痛哭,惟有菩提多罗在父王的灵柩前寂然入定,到第七天才出定,向般若多罗要求出家。27祖替他授戒,传法给他,对他说:“如来正法从迦叶那里一直传到我这里,现在传给你。你对诸法都已经通达了。达摩就是通大的意思,你应该叫做达摩。”

菩提多罗改名菩提达摩之后,成为第28祖。

达摩问般若多罗:“我已经得法,该往何国去做佛事?请师傅开示。”

般若多罗说:“你虽然得法,不可远游,先在南印度吧。等我灭度后67年,你应当去震旦(中国),用大法药,直接上根人。千万别着急去,着急反而衰败得快。”达摩蒙师傅多方指点,服侍师傅40年,不离左右。

师傅圆寂后,达摩才开始“演化本国”。他首先破掉“佛大胜多”手下的有相宗、无相宗、定慧宗、戒行宗、无得宗、寂静宗等佛门内六宗邪见,使他们归于正法。然后在南印度和整个印度广行大法,计有60年。远望神州有大乘气象,起东去之意。于是告别同学,乘船渡海,经三年寒暑,到达广州。时在梁武帝普通7年,即526年,达摩也就150岁的样子。

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代已经达到鼎盛阶段,梁武帝崇佛,天下闻名。

广州刺史萧昂前往迎接达摩,并报告梁武帝萧衍。萧衍立即派人迎请,于10内到达金陵(南京)。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什么功德?”

达摩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说:“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好比影子跟着东西走,并没有实际效果。”

萧衍问:“那么,什么是真功德?”

达摩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种功德,不从世俗求得。”

萧衍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空洞洞的,没有圣谛。”

萧衍问:“那么朕对面的又是谁呢?”

达摩说:“不认识。”

萧衍没听懂。达摩知道话不投机,就离开萧衍,去到洛阳。时在527年,北魏孝明帝在位。达摩四处传播禅定之法,当时学佛之人大多热衷于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一见来了个习禅的,都讥笑他。达摩就跑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都说是壁观婆罗门。

当时有个僧人,叫做神光,是个旷达之士。他起先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每叹息:“孔老之教,礼术风规而已;《庄子》《周易》之书,也没有说尽妙理。听说达摩大士住在少林寺,圣人不远,应当去拜访。”就到少林寺朝夕侍奉达摩。达摩只是端坐面壁,不给他讲什么法。神光就想:“古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投崖饲虎。古人尚且如此,我又是哪种人?”那时侯正是腊月,天下大雪,神光就站在雪地里不动,天亮时雪已经掩到膝盖。达摩可怜他,就问: “你站在雪地里这么久,想求什么事?”

神光流着泪说:“唯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多度众生。”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进,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得到真法?莫白辛苦了。”

神光一听,就悄悄取出快刀,砍断自己左臂,递给达摩。达摩知道这神光是个法器,就说:“诸佛最初求道,都是不顾性命。今天你在我面前砍掉左臂,也可以求法了。”于是把神光这个名字改为慧可。

慧可问:“诸佛法印,可以听听吗?”

达摩说:“诸佛法印,不从人得。”

慧可说:“我心不安,请求师父给我安心。”

达摩说:“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慧可沉默了好久,说:“找心根本找不到。”

达摩说:“我给你安心安好了。”

慧可闻言大悟,做了达摩的门徒。

过了9年,达摩要回印度,就对门人说:“时候到了,你们各自谈谈体会吧。”诸弟子各自谈了心得,只有慧可礼拜师父后,一言不发,回到座位。达摩认为慧可得到大法的精髓,就对慧可说:“如来把正法付给迦叶,辗转到了我这里。我今天把大法付给你,袈裟也一并给你,好让人相信你。”因为当时人信力不足,要有看得见的袈裟才肯相信。达摩给慧可一番指教,然后随口念了一首偈子——

我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如果说, “一花就是达摩,五叶就是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那倒也是有趣。不过历来是指慧能一花,开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这五叶。

达摩来东土,跟他学法的不多。传法给慧可后,达摩不久遭人下毒。

他知道自己在中国的事情已经做完,就吞下别人下的毒药,端坐而逝,据说是回印度去了。他开的法门,当时理解的很少。

慧可传法也很困难,他四处奔走,却没有一个寺庙让他住,最后慧可照世俗的说法死得也很惨,他自己倒是安然而去,说是还债。慧可传法给僧璨,也叮嘱他隐居深山,不可出来弘法,因为时机不成熟,会遇上国难。所以禅宗最初韬光隐迹,正史上没有多少记载。然而后来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禅宗,席卷整个中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正史上早期有载的人和事,许许多多都烟消云散了。而禅宗的历史,却注定要由他们自己以后来补写,于是有宋朝普济,集北宋先贤之《景德传灯录》、《天圣光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的《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五灯,合成《五灯会元》一书,以灯录的形式,光大禅门之法。

达摩并不着急。他丢下种子,自己回去了。中华大地大乘的土壤正在造就,到时候他布下的莲种自然会开花结果的。由于他的道法在当时过于标新立异,他也就乐得清闲,面壁9年,悄然而去,时人莫知其所终。其实如来禅法,一以贯之,达摩标什么新,立什么异?没有那回事;又如来禅法,本无其法,因物现形,因人设教,处处标新,时时立异。他以《楞伽经》一本,传佛心印,似乎属于瑜珈行派的禅法;然而其机锋转语,又恰似大乘空宗的风范。究竟是哪一家?“我”且行我的禅,让大伙吵嘴去吧。吵完嘴,就有人想起修禅的事了,那时侯我的弟子,就会出来弘法。

其实人们吵嘴,也正是我的禅门一法,叫做“理人”。理入之后,就要行人。

理入的兴盛,就是师说的繁荣。

师说频频出

雄辩指高僧

一、佛法可研究,问学七八家

南北朝的大变化,除了在译经方面改变两晋几乎由罗什一家独霸译坛、冠绝一时的局面,从而形成南北四大译经集团的极盛态势外,在佛学方面也一改罗什中观学派一枝独秀、称雄天下的形势,出现了“问学有多门、是处闻师说”的繁荣局面。这些学者被称为“师”,他们的学问被叫做“师说”,主要有三论学、涅槃学、毗昙学、成实学、地论学、摄论学、律学和禅学等七八家。众多学派的出现,为隋唐时代佛家各个重要宗派的创立作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1.三论学

这一派学问,从鸠摩罗什的中观学派化出。罗什弟子僧肇、僧睿等都是三论学的大师。三论指《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僧肇的《肇论》四篇,被推崇为三论学的第一部中国著作。三论师大多能言善辩,舞文弄墨,好磨嘴皮。大抵是用“二谛、中道”解释所有佛理,以一尘不染的空观,行无所不为的佛道。著名人物有僧钟、智林、僧朗、僧诠、法朗等。

由于对真谛俗谛和中道的解释不同,他们的看法各有差别。最后到吉藏(549~623)那里,使二谛中道和涅槃佛性相结合,归为一统,创立三论宗。

2.成实学

成实学推崇中印度诃梨跋摩(师子铠)所著的《成实论》,由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此论特别否定“心性本净”的大乘观点,而主张善性恶性都是后天形成,“先天本净之性”只是权宜之说。有人认为,罗什翻译此论,本意在于让人理解辨析《成实论》的小乘倾向,以坚定大乘空宗的立场;或说此论比较进步,容易引入大乘般若,故罗什译出。《成实论》究竟属于大乘还是小乘,历来纷争很多。成实学的主要命题,字面上跟三论学一样,崇尚二谛和中道。三论师僧睿是第一个讲习《成实论》的,三论师昙影也是成实论师。反之,成实学寿春系创始人僧导、彭城系创始人僧嵩,也都是三论学大师,都出自罗什门下。可见罗什中观学派影响之深广。吉藏创立三论宗后,大批成实论师舍小从大,归向《涅槃经》的佛性论。

在法性论上,成实学主张法无自性,比如木没有火性,要因缘和合才能生出火来;木既然无火性,火必定是从外而来了。三论学认为这也是边见,因为火不在木头内,不在木头外,不在中间;不从内出,不从外来,不从中间出。

3.毗昙学

这里特指小乘的毗昙学。道安组织译出大量小乘毗昙经典,后来慧远在庐山请僧伽提婆重译《阿毗昙心》和《三法度论》,毗昙学开始在南北流传开来。小乘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心论》,主张“诸法离他性,各自住己性,故说一切法,自性之所摄。”说的是万物自性不变而现象虚妄。

慧远在庐山致书罗什,他们的分歧就在于此。罗什主张不但现象,连自性也是虚妄的,一切皆空。毗昙学却抓住自性不放,认为自性不空,比如说木有火性、水有湿性、地有坚性,物种不灭,三世实有,不可更改,随缘而现;所以身死神不灭,因果轮回,业报不失,命有定数。除道安、慧远之外,喜欢毗昙学的名人还有慧导,怀疑《大品般若经》;昙乐,批评《法华经》;僧嵩和僧渊讥评《涅槃经》。

按照三论学,人们会批评说——诸法不来不去,所以木中没有固定的火性,火不从木出,假如木中有火,为何木头并不自己燃烧?要干燥、点火或摩擦等因缘和合才燃烧?但也不能说木中一定没有火性。要是照如来藏思想、以及现代能量守恒转化定律,那么一切东西里面都“有”火性、水性等等,只要有条件,就可以从水、土、金等等生出火来,从土、木、金里面生出水来,如此等等。但是条件不具备的话,就无法做到这些,所以又可以说它们都无性,都“没有”水性、火性等等。

4.地论学

《十地经论》是地论学的经典,由佛陀扇多或(和)菩提流支译出。

此论是印度的世亲对《十地经》的解释,属于瑜珈行派。内容讲菩萨修道经过十个等级或次第,最后达到佛位,相当于《华严经·十地品》。地论学分南北两道,思想分歧颇大。北道系主要人物是道宠,徒众不少,但是流传下来的文献却没有。南道系创始人慧光,门徒遍于全国,影响最大。

然而,成佛引出一系列问题:人本来有佛性吗?心性本净吗?人人的佛性都完全一样吗?众生的佛性和如来的佛性一样吗?具备同样的圆满功德吗?这就是南北两道争论的问题。后来,南北朝末期,地论学更和摄论学在涅槃学基础上大汇流,成为当时和后来的隋朝佛教中极为重要的动向。

据说唐代的玄奘也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疑惑不定,才痛下决心,西行求道。

5.摄论学

摄论学推崇印度无着的《摄大乘论》。《摄论》属于瑜珈行派唯识学的经典和奠基之作,主张八识说。摄论师则发挥《摄论》,主要内容是九识说;主张“唯识无境”,阿赖耶识是妄识;这个妄识中又分出一个纯净的第九阿摩罗识,也叫做“无垢识”,指真如佛性;修行人用无垢识对治妄识,最终证人无垢识而成佛;所以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真谛重译《摄论》后,摄论学开始流行。真谛门下有智颉、道尼、法泰等。地论学南道也有昙迁、净影、辨相等推崇摄论学。关于八识和九识的关系,新译家认为九识只是八识的别名,阿摩罗识只是阿赖耶识的果位相;他们认为旧译家对这一点没搞清楚,误以为阿摩罗识在阿赖耶识之外别成一识。

涅槃学风行后,摄论学、地论学等都汇人了张扬佛性的伟大洪流之中。

同类推荐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本书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群星灿烂的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和此后发展的基本格局,并因此成为世界性的永恒研究焦点。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作者坚信人类思想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以此项研究挑战了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相对注意倾向及其相关预设。
  • 每天读点菜根谭

    每天读点菜根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留下了许多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菜根谭》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本语录体作品,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被中外名人称为是囊括了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菜根谭》包含了儒、释、道三家学说之精华,蕴涵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无论在明清两代还是今日,都可算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这本书收录了梁濑溟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进行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濑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书中的主题有人生的意义及态度、欲望与态度、人生观、道德观、儿童心理及青年修养问题、朋友与信用、择业、中国文化问题及构造问题、求学与不老、成功与失败以及谈佛、宗教等方面。该作品是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其一生精华作品的集萃。
  • 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韩非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韩非子

    《韩非子》是我国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韩非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包括韩非倡导的维护东方专制制度的法、术、势的理论,又包括一些非常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农战结合、法治、选贤用人等等。这些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使《韩非子》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于18世纪中叶流传到日本,在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热门推荐
  • 杀手也穿越系列之媚者无情

    杀手也穿越系列之媚者无情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她伸出指点江山的手,往山坡下那些呻吟惨呼的人一指,冷声说道:“这个就是他们的命,因为他们跟错了主子!”他皱了皱眉头,轻笑出声:“那你呢?是否跟对了主人?”她回眸傲然一笑:“我从来都没有主人,唯一能主宰我命运的,只有我,只有我自己这双手!”她是世界顶级的杀手,一朝穿越,进入异时空的杀手界,而他,却是她的杀人生涯的终极任务,杀或不杀?
  • 19封情书

    19封情书

    留学归来的唐家小姐唐小新VS一中校草陆君念,明明第一次见面就被占便宜,校园的相遇和碰撞,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你耍流氓”“这就是耍流氓,还有更流氓的你要不要试试看”“不要呀,不要过来”。(爽文,宠甜文)。
  • 冰火小子傲奇缘

    冰火小子傲奇缘

    现异象成就旷古神功,机缘巧合描绘一段浪漫恋情,冰火小子要经历怎样的坎坷,才能完成拯救苍生的大业,创出令人艳羡的传奇?
  • 丫溪,嫁给他吧

    丫溪,嫁给他吧

    本文记述的是丫溪和马诗歌7年感情生涯中那些有关上课、自习、做家务、收养小猫、携手旅行、三天三夜不洗澡、求婚视频闹翻天等小事,很细碎、很生活,但却连动着青春,关乎着爱情。“如果我们这代人还有一丝信仰,我想可能是爱情”。这段出自女主角丫溪博客里的话或许代表了众多网友共同的心声。
  • 每天学点销售心理学

    每天学点销售心理学

    《每天学点销售心理学》从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销售中的心理策略、销售员的自我心理修炼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对销售心理学作了缜密的逻辑分析和介绍,并汇集了大量相关的销售实战案例,旨在通过这些案例来揭示现实销售活动中的心理规律,让你能够轻松掌握并应对顾客的心理变化,赢得顾客的心理认同,提升你的销售业绩,成为销售高手。
  • 紫雷忻小姐

    紫雷忻小姐

    一次意外,让七彩结晶都掉落到了人类世界,夏忻悦偶然得到了虹之紫晶,从此,她的人生得到了崭新的开始,成长的一路,有笑,有泪,有对人世的绝望,有对生活的信心,倔强的她,也在不知不觉中信任了这么多人......
  • 洛阳正值芳菲节

    洛阳正值芳菲节

    “其美顾盼生辉,若朝霞初出,完美无瑕。我如那残云半卷,终不得圆满。”她说。如果心植根在一座城,那座城里又有谁搅乱了心湖?当离歌奏响,是选择身骑白马,逍遥于天际;还是披上红妆,拥一帘幽梦?时光会让想留的人留不下,让留下的人执意望着不该留下的地方···
  • 龙逆神武

    龙逆神武

    七国争霸年间,跛脚的孤儿流浪街头,幸得一位雕刻大师收留,取名为尘,从此尘和师傅行走七国为他人雕刻,由于二人名声响亮,受邀去建造皇陵,当皇陵将要完工之时,秦王下令杀了所有建陵者,可当尘再睁开眼时,世界发生改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宅女神穿越

    宅女神穿越

    “呐,少年,你是要成为宅女神······”“不,攻略女神的骚年吗???”当夜无月听到这句话之后瞬间打了一个寒颤。要成为女神······老子是一个血统传正男人······哦不,是男生好不好!不过要是攻略女神的话~~~嘿嘿嘿,萌妹子,我来了!!!于是,夜无月瞬间点击了确定。然后······他死了······再然后······他穿越了,并且成为了新一代······伪娘!!!“嘛,本系统为女神系统,天知道怎么跑到一个男生体内了,不过他长得实在是太掉本系统的审美层次了,就帮你美化一下吧······吼吼吼吼”在夜无月重生的过程中,系统十分无良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