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22000000030

第30章 航空航天新技术(2)

9.推动“月亮女神”的火箭

电火箭也是一种火箭,其作用是在飞船或卫星升入太空后控制飞船或卫星。

与常规火箭相比,电火箭的力量要小得多,它不可能去发射火箭。常规火箭的推力能达3000万牛顿,这个巨大的能量可以将成吨重的卫星或航天飞机送上太空。而一般电火箭的推力仅仅有1/50牛顿,这个力量就显得太小了,它只能在地面上托起一只乒乓球。但即使是这样小的力量在太空中也就足够了,因为在太空中几乎没有什么阻力。

电火箭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最简单的是电热系统,在火箭内部装有氙一类的惰性气体,这种气体被电能加热后从喷口喷出,于是就产生了反向推力;第二种是静电系统,用电能将惰性气体推进剂离子化,然后用电场把离子化气体中带正电的离子加速并向后喷射出来;第三种是电磁系统,它的原理与静电系统相同,就是电能更大一些。

实际应用的电火箭常常是电热系统和静电系统相结合,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在新的通信卫星“月亮女神”号上安装了4支电火箭。

电火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使卫星精确定位。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在2000年发射了6颗卫星,用电火箭定位,使它们相距500万公里而位置精度达到了1厘米,科学家们对电火箭这项新技术充满信心。

10.各显其能的众星行空

1895年,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他的《地球与天空之梦》一书中曾这样写道:“设想中的地球卫星是同月球相似,不过它离地球比较近,只在地球大气层外足够远,也就是说,离地球300俄里远”。这位靠自学成才的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不仅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到“人造卫星”这个名字,发表了由他自己构思的卫星图样,而且还首先提出了以人造卫星为宇宙航行的中转基地,向月球和其它星球发射火箭的伟大构思。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终于实现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百年梦想,此次发射震憾了全世界,激励人们用更大的热情去探索太空,人造卫星一词也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一个最时髦的语言词汇。但这颗重83.6公斤、直径58厘米、用铝合金制作的球状卫星,除了附在球上的四根弹簧鞭状的天线,卫星内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和一些测量卫星内部参数的一些传感器外,并没有装什么特别的仪器。因此,人们对人造卫星到底有哪些用途,如何造福于人类,也只是停留在设想和探索性试验阶段。60年代,科学家们为了实现卫星造福于人类的设想,开始在卫星上安装使用了各种特殊的仪器设备进行遥感、信息传输和收集各种探测数据的应用试验。与此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新材料、自动化等高技术的蓬勃发展,突破了卫星应用领域众多的关键技术,大大地扩展了卫星的应用范围。这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争先恐后,把开拓航天技术的重点,首先转向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通信、导航、气象、资源、科学、军事应用和深海探测等专用卫星系统。卫星应用技术造福于人类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11.用核能发电的卫星

人造卫星的工作离不开电源。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卫星的电能都来自太阳能。卫星带有大面积的太阳电池阵,接受太阳光照射而发电。极少数的卫星利用核能发电,这种卫星就叫做核动力卫星。

核电源体积小,寿命长,功率大,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适合于少数军用卫星,特别适合探测外行星的空间探测器使用。

太阳系中位于地球轨道外面的行星,叫“外行星”。在外行星探测中,空间探测器离太阳远,照射到的太阳光很弱,不能产生足够的电能,必须采用核电源。美国的“海盗号”火星探测器“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旅行者”外行星探测器以及俄罗斯的“火星一96”探测器等都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作为电源。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曾发射过几颗核动力卫星。前苏联发射较多,集中在海洋监视卫星。卫星带有以浓缩铀235为燃料的热离子反应堆,功率为5~10千瓦。卫星在200多千米高度的轨道上工作,完成任务后,被推到大约1000千米的轨道上,在那里可运行600年,届时核燃料将衰变殆尽,不再有放射性。1978年1月28日,苏联“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发生故障,核反应堆舱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陨落,带有放射性的卫星碎片落在加拿大境内,造成严重污染。1983年1月,“宇宙1402号”核动力卫星发生类似故障,引起全球关注。后来核反应堆舱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人大气层时完全烧毁,但未酿成祸害。为了安全有效地利用核动力源,防止核动力源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要求会员国共同遵守。

12.观测风云的气象卫星

气象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农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航空、航海、通信业务都需要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

在气象卫星上天之前,人们在地面设立气象站,用气球、火箭和无线电探空仪观测天气。气象站绝大多数分布在有人居住地区,海洋、高山、沙漠、两极等地区,气象站很稀少,气象观测资料不足,给准确地预报天气带来很大困难。

气象卫星的出现解决了这个困难。气象卫星上装有电视摄像机和红外辐射计,可以拍摄云的图片,测量温度、湿度、风速等各种气象参数。它既能观测大面积以至全球范围的气象资料,又能测量离地面不同高度上的气象数据。

气象卫星通常采用两种轨道。一种是高度为。700~1500千米的极地轨道。它可以观测到全球的气象状况,每隔12小时巡视地球一遍,对同一地区,每天最多观察两次;另一种是静止轨道。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始终停留在赤道某一点上空,能连续4小时监测卫星下方大片地区内的天气变化,卫星上的电视摄像每隔20分钟左右就拍摄一次云的图片。

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一颗“风云1号”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一颗“风云2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1999年发射了一颗改进型“风云1号”气象卫星。

由美国、日本、欧洲航天局和印度的5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和2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组成了世界气象卫星观测网。利用世界气象卫星观测网的资料,可以提前1个星期预报全球的气象变化。

自从1960年第一颗气象卫星上天以来,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从来没有漏报过,大大减少了太平洋沿岸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981年,我国长江上游连降大雨,长江水位猛涨,要不要在荆江附近分洪,将关系到要淹掉荆江两岸60万亩良田和安排40万人搬迁的大事。后来,根据气象卫星提供的数据分析,认为未来几天天气即将放晴,可以不分洪,从而保住了60万亩良田,节约了数亿元的搬迁费用。

气象卫星还能监视森林火险。1987年,我国大兴安岭的森林发生特大火灾,就是靠气象卫星拍摄的图片来确定火场位置,迅速组织抢救扑灭的。

13.为移动用户服务的通信卫星

移动通信卫星是通信卫星的新品种。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离地面远,发射功率还不够高,为了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地面上必须建造直径几十米、十几米的大天线,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通信卫星都是为地面上固定的用户进行通信服务的。如果移动用户要使用通信卫星,只有像远洋轮船这种体积较大的用户,能安装大直径的天线。所以早期的移动通信卫星叫做“海事卫星”,是专为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与岸上之间通信用的。

随着通信卫星发射功率的增大,接收机灵敏度的提高,地面通信天线逐渐缩小,卫星移动通信的用户已扩大到飞机、火车、汽车、渔船等移动体。至于个人用的移动通信机——“大哥大”还不能直接同静止轨道上的移动通信卫星联系。

它的越洋,跨国通信实际上都是经过地面台站这个“二传手”转发和接收的。

由于静止轨道卫星存在离地面远、无线电信号衰减严重、信号滞后明显、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差等缺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发展中高轨道和低轨道的移动通信卫星。有一种名叫“铱”的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已经建成,即将投入商用。它由66颗卫星组成星座,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覆盖全球。由于“铱”卫星轨道高度只有760千米,离地面近,用个人手持机就可以直接与卫星通信,并通过“铱”系统自己的卫星与卫星之间链路,与全球任何地点通话,从而实现全球个人移动卫星通信。

除“铱”系统以外,一种名叫“全球星”和另一种名叫“中圆轨道”的非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系统也正在研制中,它们将参与个人全球移动通信卫星市场的竞争。

14.名副其实的“太空勘察员”

地球资源卫星是用来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它是应用卫星中重要的一种。目前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食物、环境和能源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十分有必要依赖于航天技术。

地球资源卫星安装有各种遥感设备(包括多光谱扫描仪、可见光和红外辐射计、微波辐射计等),能获取地面各目标物辐射出来的信息,也能接收由卫星发出的经地面目标物反射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系统,这些信息统称为光谱特性。

地面系统对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跟踪、测量,并接收、记录和处理卫星发来的图像和数据,依用户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分送给服务系统。地质、测绘、海洋、林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部门,都需要地球资源卫星提供资料。

地球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保证卫星对地球上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到,又能使卫星每天同一时刻飞临某个特点的地区,实现定时勘测,是个名副其实的“太空勘察员”。

除专门的地球资源卫星外,气象卫星等其他遥感类卫星和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也可进行地球资源的勘测工作。

15.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员和货物的飞行器。它在轨道上运行时,可在机载有效载荷和乘员的配合下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通常设计成火箭推进式,返回地面时能像常规飞机那样下滑和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来往太空提供了一种极佳的运载工具,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航天飞机的飞行轨道通常是近地轨道,高度在1000千米以下。如果有需要在高轨道运行的有效载荷,可以由航天飞机被送上近地轨道后再从这个轨道发射进入高轨道。航天飞机的运载能力较强,往往采用多级组合的形式,可以串联或并联,也可以串、并联结合。

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的部分叫做轨道器,它具有一般航天器所具有的各种分系统,可以完成多种功能,包括人造地球卫星、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甚至小型空间站的许多功能。它还可以完成一般航天器所没有的功能,如向近地轨道释放卫星、向高轨道发射卫星、从轨道上捕捉、维修和回收卫星等。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美国的航天飞机真正投入使用。美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1981年4月,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1982年11月首次正式飞行,以后又相继建造了“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除了做运载工具或短期空间试验平台外,还具有重要的军事用途。

它可在空间发射和部署通信、导航、侦察等军用卫星,在轨道上维修卫星和把卫星带回地面,也可以攻击或捕获敌方卫星、实施空间救生和支援、进行空间作战指挥和发射轨道武器等。

16.往返天地的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是航空航天飞机的简称。它既可以航空,在大气里飞行;又可航天,在太空中飞行,是航空技术与航天技术高度结合的飞行器。

和航天飞机相比,空天飞机更多地具有飞机的优点。它的地面设施简单,维护使用方便、操作费用低,在普通的大型机场上就能水平起飞和降落,就连它的外形也酷似大型客机。它以液氢为燃料,大气层内飞行时,可以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氧气。加之它可以重复使用,真正实现了高效能和低费用。

研制空天飞机最大的关键技术是动力装置。它的动力装置必须能在极广的范围内工作,即从起飞时速度为零,到进入太空轨道时的超高速度范围内都能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它的动力装置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火箭发动机的功能,用于大气层外的推进;另一种就是吸气式发动机的功能,用于大气层内的推进。吸气式发动机工作时,利用冲压作用对空气进行压缩液化,为其提供液氧燃料。

空天飞机采用航空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种推进系统,它可以方便地往返于天地之间,是“空”与“天”的完美结合。它有异乎寻常的性能,最高时速达3万公里,可绕地球无动力飞行;飞行高度由零高度可直达200公里以上;起降方便,不受发射地点和天气的限制;维修简便,不必再像航天飞机那样飞行一次需要三个多月的检修期,临发射还要出动7000人的保障大军为之准备。飞行后检查和准备也很容易,结构巧妙,彻底抛掉了大包袱似的外贮箱和助推器等外挂物,便于轻装上阵,便捷迅速;一机多用,既可载人又可载物,又可无人驾驶入轨与空间站对接;它的发射费用要比航天飞机便宜十分之九,而且不需要规模庞大、设备复杂的航天发射场。

可以预料,在新世纪初,空天飞机一旦研制成功,航天飞机将会被它完全代替,而地球上任何两个城市间的飞行时问都不会超过2小时。

同类推荐
  • 成败探源: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全景案例

    成败探源: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全景案例

    根植于中国土壤的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体系如何形成?许多学者、专家致力于从中国古代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中发掘并总结其有现实价值的东西;还有一些学者则努力对西方成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进行适用性改造。这些探索无疑自有其重要价值,但从企业管理科学形成的规律来看,当代中国企业丰富多彩的实践终归是中国式管理最主要的理论源泉。这是我们编辑出版这本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全景案例的初衷。本书文章均选摘于国内最负盛名的管理类刊物之一《企业管理》杂志,该杂志以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务和案例丰富著称。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高老头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高老头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本文内容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等。
  • 简·爱(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简·爱(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一部关于平等爱情的不朽经典,一问世就引起轰动,一百多年来盛行不衰。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音乐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音乐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热门推荐
  • 圣者无敌回忆录

    圣者无敌回忆录

    从玩家到GM,卧底18年,揭开网游私服圈的真相。书友交流群:260705300
  • 七千字侦探(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七千字侦探(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两百字就能解决的简单案件,“我”一定会撑足七千字!——怀抱着如此坚定信念的名侦探明六郎出现在各个案件的现场,发挥想象力,将早已解决的案件拓展至另一个次元!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推理,不看到最后,都不知道结果会是坑爹还是反转!欢乐吐槽向的推理剧,每篇基本都是独立的案件,虽然胡闹,但还是有核心悬念的哦。
  • 名媛第一嫁

    名媛第一嫁

    他是超级帅哥,万人迷,集团最高掌陀人及某特别行动组织首领。他得天独厚,卓尔不凡,有一群出生入死令人艳羡的好友,一个与之智慧对等的恋人。他亦是上帝的宠儿,他手眼通天,能力超群,掌控着某个富可敌国的财团,还管理着非常著名的国际投机基金,是国际上有名的金融巨鳄,同样出色得令眼刮目相看。他们的第一次交手,便在两国的金融市场掀起一场狼烟四起的腥风血雨。彼时,是为了各自最好的朋友。他们再次交手,却是因为一个女子,再次掀起了一场几近两败俱伤的战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蘫随笔

    一蘫随笔

    这里收录一些不正经,不成熟的关于电影和书籍的评论。
  • 恶少追妻:法医麻麻快跑

    恶少追妻:法医麻麻快跑

    作为顶尖医学世家薛家第十三代的唯一传人,薛桐桐肩负着延续薛家香火的重大使命。没男人怎么办?那还不简单,偷呗!偷个宝宝,薛家的香烟不就烧起来了吗?六年后,当薛桐桐带着天才儿子回国,却好死不死地又遇到他。“女人,六年,别来无恙!”“你说什么?我根本不认识你啊!”“那你怎么解释你家儿子,这张和我一模一样的脸?”他邪魅地指了指身边的小包子。“你知道我医术超群,整容又不是难事!”某女睁眼说瞎话。“嗯,脸可以整……薛法医,你不妨给我和你家儿子做个亲子鉴定!”“……”某女挠心。
  • 快穿之我家主神大人超厉害

    快穿之我家主神大人超厉害

    这个作者有点懒,暂不想写简介,不喜欢看的可以不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徒

    神徒

    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大改中,无内容,敬请恭候
  • 斗罗之青鸾降世

    斗罗之青鸾降世

    因为熬夜修仙,意外猝死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了斗罗大陆,重生到了极北之地,此后,极北之地的主人苏醒了。竟是拥有着极致之冰和极致之风双属性的祥瑞神鸟,青鸾。化形为人后的少年,会有怎样的经历呢?ps:本书单女主,不后宫...
  • 天鉴修神

    天鉴修神

    大学生叶云,意外穿越到异界,偶然间获得《修神天鉴神章》的断章《梵天诀》,从此踏上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游历于异界之中,纵意美女花丛之中。昆仑镜的发现又让他燃起回归的欲望。且看我们的主角在异界经历了怎样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