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7400000033

第33章 宁远城永不陷落(3)

1622年,努尔哈赤曾经到过这个地方,但是对于这个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地方,努尔哈赤丝毫不感兴趣。明朝有海军,即使他占领了宁远,也会受到无休止的骚扰。而且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后金国危机很深,他要赶快回去镇压骚乱,所以,到了这里,努尔哈赤打马回府了。

宁远对努尔哈赤可能是个鸡肋,但是对于明朝,这个地方是绝对的关键。不然袁崇焕也不会对这个地方死心塌地。

1623年(明天启三年),孙承宗到了山海关以后,马上派祖大寿前去修筑宁远城。派他去,是因为祖大寿就是宁远人。

祖大寿,名人吴三桂的大舅,和他外甥一样投降了清朝,不过他先后投降了两次。广宁之战中作为中军统帅和汉奸孙得功一起率军营救西平堡。

王化贞跑进关内,祖大寿也跑了,他是地头蛇,有很多地方可以跑,他来到了觉华岛。

孙承宗命令祖大寿去修建宁远城,可是祖大寿认为这个宁远城根本守不住,修筑只是浪费物资和粮食,所以他一直拖延工期。一年以后,孙承宗派袁崇焕前去视察,发现修了一年才修建了一个城门。

袁崇焕非常不满,于是就向孙承宗反映。孙承宗知道以后很生气,立刻撤换了祖大寿的修城职责,转而让袁崇焕全权负责。

同时,孙承宗还给袁崇焕派来了几个助手。

祖大寿是一个,他虽然修城不积极,但是这个人还是很有本事,日后我们才会了解他的本领。

还有一个叫做满桂,他是蒙古人,很小的时候就到了明朝,也差不多算是加入了明朝国籍。这个人作战很勇敢,每次打仗都砍下来很多敌人的头,明朝规定砍下来一个人头升一级官,或者不升官,奖励白银五十两。

满桂或许是比较穷,或许就是喜欢钱,他从来不要求升官,只要钱。这么多年下来,很可能是个小小的百万富翁了。

很可惜满桂不了解汉人的习惯,现在大家都知道有钱不一定有权,但是有权就一定有钱。不然的话,他满桂现在一定是有权又有钱,横着走路都行。

满桂不了解,所以他一直是个很小的官。萨尔浒大败之后,明朝高级军官死伤无数,明政府只好提拔新人,满桂才算是升了官,专门守卫长城的喜峰口。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地方,抗战时期著名的长城抗战就发生在这个地方,由此可见满桂的实力。

孙承宗管理北京以东的一切事情,满桂守着喜峰口,也是孙大人的属下。新上司上任,属下都要来汇报工作,满桂也来了。

满桂和孙承宗一见如故,相逢恨晚,满桂长得胡子邋遢,孙承宗也是满脸大胡子,满桂一直混迹在边关,孙承宗年轻的时候也是常年在边关生活……

一句话,我很看好你哦!

于是,满桂就没有回喜峰口,而是留在了山海关,成为孙承宗手下中军的统领,这是山海关守军的主力。而且由于满桂是蒙古人,他还亲自前往蒙古部落进行谈判,使得这段时间蒙古部落和明朝的关系很融洽,孙承宗的防御计划才得以顺利地实施。

满桂没有因为升官而改变性格,他依旧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训练。等到第二年,孙承宗让袁崇焕负责修建宁远城的时候,询问袁崇焕需要找哪些人帮忙,袁崇焕就说,我希望满桂能过去帮我,但是我知道满桂是大人您的心腹,担心您不同意。

孙承宗同意了,山海关的安危系于宁远,宁远安全了,山海关自然不会出现问题,于是满桂就跟着袁崇焕来到了宁远。

袁崇焕对宁远有至死不渝的感情,满桂是个实在人,两个人花了一年时间把宁远城修建得滴水不漏。到1624年(明天启四年)的时候,宁远城的防御竣工。

随着宁远城的竣工,孙承宗从山海关调集大量的武器、军队、火炮前往宁远守城。同时由于这段时间东北局势相对稳定,大批难民逐渐定居,土地得到开垦,兵源有了保证。等到袁崇焕修好了宁远的时候,整个关宁防线就彻底完工了。

两年内,孙承宗的成绩非常耀眼。

恢复了中前所、前屯卫等城堡四十七座;招募辽兵三万,训练弓弩手五万名,火铳手六百名;打造兵船一千五百艘,兵车六万,马、牛、器械、盔甲、火器,总计资金达百余万;安置辽民三十万,官兵屯田五千余顷;屯田得银两十五万,盐利银三万四千多两,军卒采集青草,节省马草、马料十八万两。

1625年(明天启五年),随着关宁防线的巩固,孙承宗开始了自己的逐步蚕食计划,他决定以宁远为中心,再向前推出二百里到锦州。

锦州位于辽西走廊的最东部,是关外进入关内的必经之地。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最先发起的地点就在锦州,解放军占领了锦州,国民党军队除了从海上走之外,没有其他的道路可逃。

后金没有海军,除了在陆地上死磕锦州以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这样加上宁远与山海关的二百里地,一共形成了一道长达四百里的坚固防线。历史上把这条防线称作为关宁锦防线,或者叫做“关锦防线”。

这条防线是孙承宗老先生一生最得意的作品,即使孙老先生日后被炒鱿鱼,这条防线还是坚不可摧。事实上,明朝灭亡了,这条防线还在。

努尔哈赤打不过,他的儿子代善打不过,他的另外一个儿子皇太极也打不过。

因为,这条防线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攻破锦州。沿着辽西走廊前进200里,埋着无数的地雷和陷马坑,然后是宁远、前屯、觉华岛,再攻破,然后再走200里的辽西走廊,这里还是埋着无数的地雷和陷马坑,然后才会见到山海关。

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绝望。

不绝望的,走过之后,打过之后,也会绝望。

高第只能逃跑

但是最先绝望的不是努尔哈赤,不是代善,不是皇太极,而是孙承宗。

这位已经62岁高龄的老人,他的毕生心血,完全倾注在辽西走廊的四百里防线上。

他知道,他的这条防线,只要还有人防守,便足以保证大明朝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安宁。他知道,有了这条防线,他已经尽到了一个皇帝的老师应尽的责任。他在自己的晚年送给他的弟子天启皇帝一件刀枪不入的盔甲。

但是他不知道,即使是他这样身居如此高位的大官,也会被一群小人击败。击败他的不是对面的努尔哈赤,而是在皇帝身边的一群太监。

该死的阉人!

内阁大学士,当今皇帝的老师,辽东经略使,孙承宗的每一个官职都足以让任何人震撼。

有的人羡慕,有的人敬佩,有的人嫉妒,而有的人则是嫉恨。

嫉恨的人就是魏忠贤!

魏公公高居中国历代太监排行榜第一位!他自称“九千岁”,表示自己只比皇帝小一点点儿。既然只比皇帝小一点点,自然比其他的人都要高一点点,其他的人当然都要听魏公公的话。

跟着魏公公的首先当然都是太监,大家的性别一样,有共同语言。这叫阉党。当然,阉党不仅仅只有太监,还有很多非太监人士。

魏公公想把持国政,就要打击不听话的,拉拢听话的。

打击的对象是东林党,孙承宗就是东林党人。

这中间过程很复杂,钩心斗角,鸡鸣狗盗,尔虞我诈,全是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反正结果是东林党被打败了。阉党执政,这可不是现在的两党制国家,竞选失败下一次接着来。明朝的党争,谁失败了,谁就死得很惨。

现在很多观点同情东林党,说要是东林党在就怎么怎么样,结果阉党赢了,才怎么怎么样。

的确,阉党赢了,所以才怎么怎么样。但是,东林党赢了,也不一定就能怎么怎么样。

东林党是要求坚持皇权,减轻赋税,镇压腐败。可是,这些都只是说说而已,具体到行动上,没有几个能落实的。

就拿首辅叶向高来说,他是东林党的头头,他一开始支持杨镐,后来支持王化贞,可结果如何?

我们只能说,东林党和阉党斗争,只是一场政治圈的你死我活罢了,输赢和正义没有关系,和能力也没有关系,只和权力有关系。

打倒了东林党,还剩下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孙承宗。

内阁大学士,皇帝的老师,辽东经略使,手下十万军队……

任何一个官位,魏公公都眼馋。但是,孙承宗不喜欢魏公公,换句话说,但凡稍微有些性格的人,都不会喜欢太监。况且,自己的东林党还被魏公公整死了。

拉拢不成,自然就剩下铲除了。

肯定一个人需要千万个理由,但是否定一个人只需要一个理由。

这个时候,东北发生了一件事,使得魏忠贤有了借口。

1625年8月(天启五年),总兵马世龙得到一个消息,说耀州这个地方,皇太极只带了四百个兵在巡逻。马世龙想趁机杀死皇太极,于是派兵袭击耀州,没想到这个消息是个假的,马世龙的军队在柳河遭到伏击,死亡数百人。这叫做“柳河事件”。

阉党借机找到了借口,立刻开始攻击孙承宗的防御体系完全无效,而且辽东军队全都不堪一击。

东林党下台,能够帮助孙承宗说话的人已经很少。天启皇帝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虽然很信任自己的老师,可是如果大家全部都投不信任票,天启皇帝还能怎么样呢?

孙承宗知道自己的学生处境艰难,就主动递交了辞职信。天启皇帝无可奈何,只能同意了孙老师的辞职。十月,孙承宗返回关内,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接替孙承宗的人叫做高第,阉党成员。

高第这个人,《明史》里面他的传一共48个字,加上后来的标点60个字。

虽然字少,但是人物形象很丰满。这里面有两句话很有意思。

第一个是“以恇怯劾罢去”,因为胆小被罢官;第二个是“第窜免”,高第趁乱跑了,没有死。

第一句话说的是他当了短命的两个月的辽东经略使,因为胆小被炒了。

第二句话说的是清军入关,把他老家攻破了,他趁乱逃走,没死。

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点:这个人胆小,非常胆小。

胆小还敢来辽东?

不是他想来,他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他是那个倒霉的兵部尚书。国防部长不去前线,谁去前线?

高第只好去了。

但是留给高第的选择并不多。

他的上任只是因为形势的逼迫。阉党否认了孙承宗的成果,所以高第上任,不管他有多么好的计划,他都只能有一个选择:走孙承宗的反方向。

这不是正确不正确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

如果高第到了辽东,一切都和孙承宗的时候一个样子,一步一步地推进,那当初为什么要罢免孙承宗?

所以摆在高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集结军队,进攻后金;二是集结军队,撤回关内。

高第很胆小,他没得选择,所以他决定撤退。

从哪里开始撤是个问题。这个时候关锦防线已经建成,最前线的地方已经到了锦州前沿的大凌河。高第作出了决定,就从最前线开始撤,全部撤回山海关。这样,即使后金打过来,他也来得及跑。

怎么撤也是一个问题。高第下命令,前线所有的军队、居民、牲畜,能搬走的,能推着走的,全部都撤回去。

孙承宗辛苦地花了三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不破堡垒就这样自己破碎了。

四十七个据点,四百里防线,十万军队,三十万平民,说走就全走了。

辽人灾难深重,1622年熊廷弼烧过一次,这里不长草。好不容易在废墟上重建了家园,1625年,又要烧光,又要不长草。

当高第骑马跑到一个地方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硬骨头,这个人说,我不走。

袁崇焕不怕死

这个地方是宁远城,这个不怕死的人是袁崇焕。

跟袁崇焕一起留下来的还有前屯的守将赵率教,这个以前的逃跑大王如今已经洗心革面。

袁崇焕,以前接触过,现在详细介绍一下。

广东东莞人,现在的好地方,明朝的时候是个穷乡僻壤,袁崇焕考上进士,说不定是东莞几十年才出的一个杰出青年。

打小,他就是一个军事爱好者,为人慷慨、胆大。有一点和孙承宗很像,他喜欢向一些退伍的老兵询问边塞的事情,因此对边疆的形势比较了解。他常常对人说我的未来在边疆。

1622年(明天启二年),袁崇焕进京述职时认识了一个御史,这个御史认为他和一般的读书人不一样,通晓军事,就提议让他担任兵部职方主事(档案处主任),这是一个闲差,平时没多少事。

这个时候,刚好王化贞在广宁打了败仗,朝廷上下都在议论是不是应该退守山海关。袁崇焕干脆一个人骑着马晃晃悠悠地跑到山海关,把关内外的情况考察了一遍才回来。

袁崇焕好多天不上班,兵部就派人去他家里询问,结果他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袁崇焕旷工去了一趟关外,回来以后就写了一份报告递了上去。

本来你一个小小的档案主任写的报告谁看啊,可是袁崇焕的报告不一样,这是一封推荐信,他推荐自己去守关外。

这封信首先分析了山海关的形势,最后说:只要朝廷给我军马钱谷,我一个人就能守住。

这个时候的明朝廷,就是不知道派谁去送死,刚好有一个不怕死的自己送上门来了。管你前面说的形势对还是不对,等的是你最后的话。

准!

朝廷立刻升了袁崇焕的官,让他在王在晋手下当佥事(副将),拨给他20万两黄金的军费,让他去关外防守。

王在晋也听说了这个不怕死的档案处主任,对他很重视。但是王在晋的热脸贴了袁崇焕的冷屁股。

王在晋要建八里铺,袁崇焕反对;王在晋让袁崇焕去建八里铺,袁崇焕不去,不但不去,还向上级打了小报告,说王大人的计划是个豆腐渣工程。

这个小报告引来了一条大鱼——孙承宗。

孙承宗一到,袁崇焕立刻开始跟在他屁股后面,一个劲地说宁远城多么多么重要,一定要守住。

他说:给我五千人就能守住,宁远距离山海关二百里,往前可以占据锦州,即使不能前进也可以守住,为什么把十万军队全部放在山海关这个地方?

1623年(明天启三年),孙承宗决定守卫宁远,袁崇焕当仁不让地成为守城人选。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前文提到的满桂。

同类推荐
  • 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高宗乾隆(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
  •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要想征服脚下的版图,就必须先征服人心。以小说笔法,参考史料,还原一个真实有料的成吉思汗。9岁,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众叛亲离;18岁,被仇敌蔑儿乞惕部抢走妻子,兴师动众;22岁,遭到结拜兄弟札木合的忌恨,挚友变仇敌;45岁,联合各部,统一蒙古,建大蒙古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以3万兵马起家,用43年时间统一蒙古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征服720多个部族。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一路狂飙突进,出生入死,传奇不灭,征服不止。成吉思汗,一个用力量谱写历史的征服者。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狂龙剑圣

    重生之狂龙剑圣

    我不曾站在大陆之巅,我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被心爱的女人陷害。哪怕面对再多的曲折,我也只会一往直前。只是,当我停下变强的脚步,在黑夜中勾勒黎明的天空时,才懂得了逝去的朝霞有多美。梦境缠绕的无眠之夜,如风般的闪烁,道失掉记忆的流年。————叶云讲述的是一名剑术天才不平凡的成神道路,讲述的是一名女子孤寂的堕落,讲述的是,黑暗世界中,无奈的法则。对了,这篇不是虐心小说~————一笑而过
  • 我要睡觉觉

    我要睡觉觉

    看不同故事,体验不同人生。《我要睡觉觉》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希望您能喜欢。
  • 我字无玱

    我字无玱

    女主君杳(字无玱)生活在远古的六界盛世时代,却生来狠戾,讨厌虚伪,利用人界族人的虚荣心和妄念来获得香火延绵的神佛一族。从小与狼为伍的她不甘懦弱,却因为爱上神佛转世的男主衣棽(字弃殇),而不顾一切,肝脑涂地。生来是人,重生成神,再世为魔。可依旧逃不开爱的禁锢。彼岸花的种子,可以让神死,亦可唤魔生......
  • 系统逼我每天花百万

    系统逼我每天花百万

    失业青年姜鑫,莫名其妙被系统砸中,被迫每天花掉数百万。姜鑫:我好难啊,每天都要为如何把钱花光苦恼,谁能救救我啊。
  • 都市之一拳爆星

    都市之一拳爆星

    唐轲意外得到龙基塔星科技制造的武道修炼系统,开始踏上武道之路,成为能够一拳爆星的男人。
  • 妾本妖娆

    妾本妖娆

    开酒楼、数钞票,女人当自强,弃妇当成功。兜兜转转,不是幽暗阎罗殿,却是她大红的嫁衣,步入这个男人的床榻之上。鸳鸯戏水,只为天作合。江山美人,只作一颗小棋子。心死、身残,多情人源于多情戏。只那真相如抽丝剥见般呈现在眼前,更是庶妃当不淑。早在那抉择之后,在烦闷枯燥之时,又有多少个夜晚想起那副安静甜美的淑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富门贵女被迫营业

    富门贵女被迫营业

    系统:恭喜收获“惹上我就没好下场”系统。安令仪:这玩意有啥用?系统:你看不惯的人都会si...安令仪狂笑脸安令仪:来来,再给我说说我的人物设定。系统:你现在是首富之女,父母疼爱,男票还是帅气小哥哥,据说还是个皇帝最宠爱的鹅子...安令仪:别说了~我接受这个混吃等死的任务命运若干天后安令仪:她怎么si了?系统:她触发了你的系统,我把她报复了。安令仪:她是完成任务的关键,你知道不?系统:我也才知道了。安令仪:那怎么办?系统溜走...安令仪抓狂:系统我怀疑你在玩儿我!【1v1+微玄幻+甜宠】咸鱼安令仪莫名其妙成了当朝权贵...
  • 道途长生

    道途长生

    命运是什么,是否将一切种种变化尽都掌控便可操纵命运?生老病死是命运,爱恨情仇是命运,悲欢离合是命运,宇宙生灭亦是命运,掌控命运,便可掌控一切。求长生,立道途,一个少年修仙的故事!
  • 弗雷传说

    弗雷传说

    一个属于强者的大陆,一个属于英雄的联盟,英雄联盟之弗雷传说,游戏照进现实,热血依旧充斥
  • 你好路先生

    你好路先生

    路千逸:我就问你最后一句,你爱不爱我。“我……”路千逸:我知道答案了。“路千逸你混蛋,坚持这么久了就打算放弃了吗!”路千逸离开的背影一震:我累了。“我爱你。”路千逸的依然背对着我却不说话。“我们去领证吧”路千逸的声音十分清冷:你是公众人物,这里是公众场合。“我是认真的,对,李思嫣爱路千逸,很爱很爱……”眼泪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