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5000000033

第33章 离娄章句下(3)

唐朝时裴行俭有鉴别人才的本领,他初任吏部侍郎时前进士王遽、咸阳尉栾城人苏味道都未成名,裴行俭初次见面就对他们说:“二位以后一定先后担任掌管铨选官吏的职务,我有年少的儿子,愿意托付给你们。”当时王遽的弟弟王勃与华阴人杨炯、范阳人卢照邻、义乌人骆宾王都以文才而享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其器重他们,认为将来一定荣显闻达。裴行俭说:“读书人的前程远大,应当首先在于度量见识而后才是才艺。王勃等虽有文才,而气质浮躁浅露,哪里是享受爵位俸禄的材料!杨炯稍微沉静,应该可以做到县令、县长;其余的人能得善终就算幸运了。”后来王勃渡海时落水被淹死,杨炯寿终于盈川县令任上,卢照邻因患顽症不能治愈,投水自尽,骆宾王因谋反被处死。王遽、苏味道都任掌管铨选官吏的职务,正如裴行俭所预言。裴行俭担任将帅,所率领的将佐为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这些人后来多成为名将。

人才大致可分为:有圣德的人才,有谋略的人才,有开创的人才,有守成的人才,有辅佐的人才,有雄伟的人才,有忠正的人才,有刚毅的人才,有博学的人才,有宏通的人才,有俊发的人才,有雅懿的人才,有勇悍的人才,有涵容的人才,有豪侠的人才,有雄辩的人才,有木廖的人才,有果断的人才,有智巧的人才,有持重的人才,有大爱的人才,有勇略的人才,有独任独侠的人才,有运筹帷幄的人才。

形形色色的人才,要从一开始就认真审视他,详察他,明辨他,对他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有所了解后,然后慎用他,以后在工作中大概不会发生多大的错误。

当然,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还要看他能否“取四重,去四轻”。重,即稳重;轻,即轻浮。四重即言谈稳重,举止稳重,相貌稳重,爱好稳重。言谈稳重就有法度,举止稳重就有道德,相貌稳重就有威严,爱好稳重就有度量。四轻即言谈轻浮,举止轻浮,相貌轻浮,爱好轻浮。言谈轻浮容易招致祸患,举止轻浮容易招致不幸,相貌轻浮容易招致侮辱,爱好轻浮容易招致****。从“四重、四轻”中,能看出一个人才的品质如何。

了解人才长处中的短处,又能从他的短处中发现长处,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两者兼顾,优劣互补,天下就没有无法任用的人才了。

十八

[原文]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②,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③,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④,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⑤;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注释]

①徐子:孟子的学生徐辟。

②亟(qì):屡次。

③混混:通“滚滚”,水势盛大的样子。

④盈科:注满坑洼地。

⑤浍(kuài):田间的水沟。

[译文]

徐辟说:“孔子多次对水加以赞美,曾说:‘水啊,水啊!’他到底觉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孟子说:“从源头流出的水滚滚向前,昼夜不停,注满了低坑洼地又继续向前,一直流到大海。凡是有本源的正像这样,孔子所取的就是这一点。假如没有本源,就像七、八月间雨水滂沱,一下子沟渠都满了,但也会一下子就枯竭。所以名声超过实际,有道德的君子就会感到可耻。”

[延伸阅读]

孟子在这里一方面解释了孔子的本意,总结了水的特性;另一方面用水比拟人的道德品质,主张务本求实,反对名不副实。他提倡大家要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不懈进取,自强不息。

实际上,我们在《韩诗外传》里就能找到孔子自己对于为什么要“亟称于水”这个问题的详细回答。

问题是由子贡提出,他说:“君子看见大水总是要注意观察,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作答:“君子是用水来形容人的道德啊!水所到之处就无私给予,这不是像很有德行吗?所到之处万物生长,这不是像很有仁爱吗?流向总是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不是像很有正义吗?浅处涓涓流淌,深处莫测高深,这不是像很有智慧吗?奔赴深渊大谷而毫无疑惧,这不是像很有勇气吗?任何细微之处也不放过,这不是像很明察吗?遇到险恶地势也不避让,这不是像很容忍大度吗?脏东西进去,干干净净出来,这不是像很善于化育吗?水面永远是平的,这不是像很公正吗?不求一概满盈,这不是像很有节度吗?无论经过多少曲折,始终向东流,这不是像意志很坚毅吗?正缘于水有如此这些特性,因此君子看见大水就一定要留心观察。”

这里说得生动而深刻,既然是这样,那大家就去观水吧!

十九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①,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注释]

①几希:少,一点点。

[译文]

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

[延伸阅读]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

在今天,这仍是一个讨论不休的问题。但孟子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命题。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别就只有一点,至于那一点儿究竟是什么,他也没有明示。不过,我们在《滕文公上》里曾听他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可见,在孟子看来,人和禽兽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教养,采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没有精神方面的东西。这和我们现在的看法是基本吻合的,即人的动物本能方面,也就是自然属性是动物性的,但其精神文化方面,也就是社会属性是非动物性的,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一方面。既然如此,高尚的人当然就应该发展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方面。所以,孟子说:“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只有品质高尚的人才注意保存和发展这一点。比如说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那就是标榜“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自然是“近于禽兽”了。当然,孟子也并不是要完全否定“饱食、暖衣、逸居”,要求人们不食人间烟火,苦行禁欲。而是主张应该像舜帝那样,“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以事物常理和人之常情为前提行仁义之道,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不顾事理和常情。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孟子的主张应该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有教”,既不排除人之常情,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物质生存与精神追求都不可偏废。

二十

[原文]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①。汤执中②,立贤无方③。文王视民如伤④,望道而未之见⑤。武王不泄迹,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⑥,以施四事⑦;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侍旦。”

[注释]

①恶旨酒:《战国策魏策二》云:“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于国者。’”

②执中:赵注云:“执中正之道。”

③立贤无方:赵注云:“惟贤速立之,不问其从何方来。”朱熹则谓:“惟贤则立之于位,不同其类也。”焦循《正义》云:“惟贤则立,而无常法。”译文从焦说。

④视民如伤:朱熹《集注》云:“民已安矣,而视之犹若有伤。”

⑤望道而未之见:朱熹《集注》云,“道已至矣,而望之犹若未见。”

⑥三王:赵注云:“三代之王也。”朱熹《集注》云:“禹也,汤也,文、武也。”

⑦四事:指以上四位君主的行事。

[译文]

孟子说:“禹嫌恶美酒而喜好善言,成汤坚持中和之道,起用贤人没有定规。周文王看待民众如同他们遭到了伤害,接近了大道仍然像还没见到它那样努力。周武王不轻慢亲近的人,不遗忘远离的人。周公想兼有夏、商、周三朝贤王的长处,来实施禹、汤、文、武的功业,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就抬头思考,夜以继日,有幸想明白了,就坐待天明来实施。”

[延伸阅读]

孟子赞美了五位前代圣贤的德行。其涵义众说纷纭,有的人说,孟子是抽取了他们比较突出的优点来说的,并非说他们只有这一个方面的优异德行;还有人说,此章是赞美周公能集前代圣贤的大成,所以周代的礼乐制度特别完美。

且不说孟子的初衷,单看此章我们不难发现,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性善而本真的人。现实社会中,性善而本真的人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因此成就大业。但实行伪善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些习惯口是心非或说谎的人,即使可能在某些场合得到益处,但其罪恶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因为经常口是心非或说谎绝不是高尚的人而是邪恶的人。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坏。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做一点伪事,但后来他就不得不做更多的伪事,说更多的谎话,以便于掩饰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

总结起来,做伪事说谎话、口是心非大概出于以下几种目的:其一是为了迷惑对手,使对方对自己不加防备,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二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以便再战;其三嘛,则是以谎言为诱饵,探悉对手的意图,这种人是最危险的。也许,这些目的有的可能不能算作太恶。但作为口是心非者,其说谎或作伪的害处却是很大的。首先,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就像一只伪装成人的猴子一样,他要时刻防备被人抓住尾巴;其次,口是心非者最容易失去合作者,因为他对别人不信任、不真诚,别人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口是心非者终将失去人格,毁掉他人对他的信任。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失去人格更可悲、可痛的事了。

因此说,做人就要做个性善而本真的人,要言行一致,对待别人要诚实,不要两面三刀。而攻于心计、算计别人中度过一生,是很累、很痛苦的事。

二十一

[原文]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①,《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②,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注释]

①王者之迹熄:前人多释为王者之道失坠,译文从之。

②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朱熹《集注》云:“《乘》义未详,赵氏以为‘兴于田赋乘马之事’,或曰‘取记载当时行事而名之也’。梼杌,恶兽名,古者因以为凶人之号,取记恶垂戒之意也。《春秋》者,记事者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时事,此三者皆其所记册书之名也。”

[译文]

孟子说:“王者的事迹泯没了,《诗》也就散失了,《诗》散失之后才写出了《春秋》。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涵义是一样的。它们所记载的事情是齐桓公、晋文公,它们的文字就是历史,孔子说:‘它们的大义被我私下取用了。’”

[延伸阅读]

《诗》、《春秋》的大义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王者之迹”的产物,记录了道德高尚的人的历史。下面咱们来看一下张良的故事。

张良未出名前曾有一次到下邳的桥上散步。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孩子,下去拣回我的鞋子!”张良很惊讶,想揍他一顿。只因为对方是老年人,便勉强忍耐,到桥下拾回鞋子。老人说:“给我穿上鞋子!”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子拾上来,就挺身跪着给他穿鞋。老人伸着脚让张良穿上鞋,然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随着老人的去向注视着他。老人走了一里地左右,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育。五天之后的天将亮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感到很奇特,便跪着说:“可以。”

五天后的天将亮时,张良就到下邳桥上去,可是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与老年人约会,为什么后到呢?”说罢离去,但留下话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第五天,鸡一叫,张良就去桥上,老人又先在那里了。老人又生气地说:“为什么又来晚了?”说罢离去,又留下话说:“过五天后再早点来!”第五天,还不到半夜,张良就到桥上去了。不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做。”而后拿出一部书,对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能够做王者的老师了。十年之后,你会转运;十三年之后,你到济水之北见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头就是我。”天亮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对此很珍视,经常诵读它。后人常把此书称为《黄石公三略》。

张良喜得这部兵书后,就开始认真地学习、研究。汉高祖刘邦在沛县兴兵反秦后,张良就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略大师,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尔后,张良激流勇退到了济北,果然见到谷城山下有块黄石。

黄石公与张良并不是邂逅相遇,黄石公也绝不会把这样一部重要著作随便就交给只为他拾回一次鞋再穿上的人,他是经过长期观察和考验才决定的。张良正是凭着稳重、容忍、不喜张扬的气质赢得了黄石公的最后考验。

二十二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①,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②。”

同类推荐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

    本书的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画中影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人被称作能思考的存在者,确实如此。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就包含在思中。作为理性的动物,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可是,情况也许会是这样:他想思,却不能思。更有甚者,当他想思时,由于所欲太多,反而所思甚少。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的意义上是能思的,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
热门推荐
  • 李肃说中国企业的活法

    李肃说中国企业的活法

    作为咨询师,作者亲身经历过很多企业的改革。在《李肃说中国企业的活法》里,他回顾了26家企业的改革历史,及企业家的改革经历,全景展现了企业改革三十余年的真相。有的企业在改革大潮中屹立不倒,有的失败后从头再来,有的则一蹶不振……作者针对各家企业的不同经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思路,引发人们思考: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活下去”,用什么样的活法才能基业长青。
  • 魔域猎仙记

    魔域猎仙记

    因人、天之恋,古老的人皇伏羲氏堕入地狱九幽黄泉道旧王美帝已老,新王汉帝还未做好接过权利的准备恰逢持续万年的黄金盛世落幕,武道蟒雀气运渐渐没落,科技圣龙气运兴起,气运之争,究竟是蟒雀吞龙,还是圣龙崛起?这一世,一切都在破败中崛起,在寂灭中复苏这一世他寄生在"醉无情"身上,本欲踏破九幽黄泉之地,看尽地狱无妄海,横渡天渊,入主仙域,欲以一己之力横击跨越穹苍之上壁障而来的不朽仙王,可终究一场空
  • 刀剑风尘录

    刀剑风尘录

    封魔崖。相传,封魔崖是古时蛮荒时代,一处仙魔争战之地。那时封魔崖不叫封魔崖,它叫仙魔峰。仙魔峰上,仙魔相斗,魔胜封魔为王,仙胜封仙为神。仙魔峰是封神之地,亦是封魔之地。无论魔还是仙,都愿上崖一战,以求成神称王……
  • 双人的无限世界

    双人的无限世界

    这里是强者的天堂,也是弱者的地狱。在这里你可以比肩神明,也有可能成为别人成功之路上的一具白骨。那么你的选择呢?
  • 降临诸天

    降临诸天

    叶晨穿越一万年时空,重生至人类纵横诸天万界的大降临时代,借助随同穿越的属性加点异能,纵横诸天万界。已有世界:低武大燕...当代绝世。射雕英雄...十三层龙象天下无敌。崩溃末日...元神纯阳。大唐双龙...破碎虚空恐怖聊斋...轮回之秘神藏世界...混沌魔神尸身诸神世界.....伟大神力。蜀山世界.....太清嫡传,玄门正宗。梦魇入侵.....本书熟悉世界极度魔改,原创世界极其精彩,主角一路莽,不服就是干。另一个号老书(无限十万年)已完本,数据无限流,喜欢的可以看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学校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学校

    “你的学历是?”“我大学毕业。”“那你的专业,或者说,你最擅长什么?”“我最擅长…狩猎,除种!”18岁的古曦泽在阴差阳错之下,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和地球很像。只不过,多了一些特别的东西。妖兽肆虐。在穿越后的第三年,一个平凡的夜晚,古曦泽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一事无成的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挽救人类命运的关键一点。“吾苏醒之日,吞噬世界之时!!绝望!恐惧!吾必然会重新归来!”
  • 叶芝诗选——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叶芝诗选——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大日战神

    大日战神

    林飞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死后灵魂穿越到异界。这是一个天地虚空衍生五行,强者如云的世界,少年林飞重生一世不甘堕落,凭借异禀的天赋和坚韧的心智,终究踏上武道的巅峰,成就一代战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