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5000000030

第30章 离娄章句上(5)

[译文]

孟子说:“人们之所以轻易发表言论,是因为没有责任感的缘故。”

[延伸阅读]

儒家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一贯主张要慎于言辞,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以这一条告诫自己的门徒。

子路问孔子:“一个人应当怎样做才能到处行得通?”

“必须做到忠信笃敬。即:说话忠诚守信,行为厚道恭敬。”孔子严肃地说:“一个人如果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厚道庄重,即使到边远的地区,也能行得通。反之,说话不诚实守信,行为不敦厚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也是行不通的。应做到这样:站着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这四个字高高地立在前面;坐车的时候,又仿佛看见‘忠信笃敬’这四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如果这样想,并照此做,走到哪里都能行得通。”

子路把“忠信笃敬”四个字写在自己的衣带上,时刻以此鞭策、激励自己。

二十三

[原文]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延伸阅读]

“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孟子的话真是一语中的,道破了古今文人的通病。

问题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有什么不妥呢?孔圣人不是“自行束情以上,吾未尝无诲”吗?不是“诲人不倦”吗?我们今天不也大张旗鼓地欢迎大家都去充实教师队伍,欢迎大家去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

教导别人没有错,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同别人分享也没有错,症结在于“好”为人师,在于到底能不能为人师。

所谓“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真正胸有雄兵百万的人并不急于露才扬已,倒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动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出言就是教训别人,一副教师爷的派头。其结果总是误人子弟,令人啼笑皆非。不仅如此,好为人师的人通常不思深造精进,结果是不但害人,也害己。

孟子讽刺的就是这类好为人师而“不能”的人,那些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为人师表者并不在此范围。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不然的话,谁还敢去加入教师的队伍,去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

二十四

[原文]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①。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

曰:“昔者。”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馆未定②。”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注释]

①乐正子:名克,鲁国人,孟子的学生。

②舍馆:客舍。

[译文]

乐正子跟随王子敖来到了齐国。

乐正子去见孟子,孟子说:“你也会来见我吗?”

乐正子说:“先生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孟子说:“你来了几天了?”

乐正子说:“前些日子。”

孟子说:“既然是前些日子来的,那么我说这样的话,不也是应该的吗?”

乐正子说:“因为客舍还没有定妥。”

孟子说:“你曾听说过,要等客舍定妥后,才去求见长者的吗?”

乐正子说:“我有过错。”

[延伸阅读]

乐正子是孟子的门徒,他出使到齐国之后,没有马上去看望自己的老师,孟子批评他未能履行尊师之道。

在尊师重教方面,当首推孔老夫子。孔子师徒周游列国时,有一天,路过楚国的满城,见到这里湖光山色,秀丽如画,便停车观赏游览。正走着,忽然看见前边路旁有两个小孩正对着天空指手画脚,争论不休。

孔子走上前去,微笑着说道:“二位童子,何事如此争论不休?”

甲童指天画地地说:“我们在争辩这轮红日,何时离地面最近。”

孔子吃了一惊,小小年纪,竟然提出这样连大人也想不到的问题,可见楚国的教化不同凡响。孔子对这两个孩子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便不顾赶路,凑上前去,十分关注地问:“依你之见,太阳何时离地面最近呢?”

甲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早晨和晚上,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追问道:“为什么呢?”

甲童解释说:“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很大,像车轮一样大,中午的时候太阳像盘子一样大。但凡我们看一件东西时,离着近就大,而离着远就小,所以我说,早晨与晚上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皱眉想了想,觉得甲童说的的确有道理,不禁脱口赞道:“好,言之有理!”

乙童抢上前来,辩驳道:“有何道理?早晨与晚上,太阳红彤彤的,我们感觉很凉爽,而到中午,则灼热炙烤,就像靠着火盆和热汤似的。但凡我们感觉一种会发热的东西,离着近时热,而离着远时凉,所以我说,中午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的眉宇又皱了皱,感到乙童也说得很有道理。

人们都说孔子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没想到这个问题还真把他难住了,一时不知如何说是好。两个孩子瞪着大眼睛盯着孔子,等待他的解答和评判。素来实事求是,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孔子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这个问题他也并不明白。

两个孩子很感失望,其中一个说:“人人都说你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可是你也有不知道的啊!”

孔子才是真的勇敢,真的尊师重教!他为了不误人子弟,竟在两个孩童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真是当下许多人学习的典范。

二十五

[原文]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①。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注释]

①餔(bǔ):吃。啜(chuò):喝、饮。

[译文]

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这次跟随王子敖来齐国,只不过是为了吃吃喝喝。我没想到你学了古人的道理,却用来谋取吃喝。”

[延伸阅读]

孟子先是讽刺乐正子不尊师重道,本章有讽刺他用古人的道理骗吃骗喝,真是疾言厉色的一次批评。但孟子所说也不无道理,既然学了古人,就要把自己磨炼成大器。

我们来看看儒家的鼻祖是如何做的。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

当时,鲁国“三分公室”,其政治代表人物无不注重养士、招士、礼贤下士。一天,权倾朝野的鲁国相国季孙氏做出决定:仲冬时节,在相国府举办一次款待文人学士的盛大宴会,以便招贤纳士。

孔子这年17岁,已是鲁国学识深湛,深孚众望的青年了。孔子思考着:利用宴会机会,和季孙氏接触,如果他真的了解自己,收为家臣,就等于登上了政治舞台。凭自己是陬邑大夫的儿子和博学多才这两条,也具备士的资格了。何不抓住这个机会,跻身仕途呢?

这天上午,孔丘来到相国府门口的石头台阶前,一些穿戴华丽、神气十足、自由出入的纨绔子弟的形象映入他的眼帘。再看看自己穿的孝服,显然与今天季府喜气洋洋的气氛不协调。心想:母亲离世不久,穿孝服正是儿子的礼、德嘛!想着、想着,孔子挺胸昂首,拾级而上。

“停住!你是何人?来此做甚?”大门一位凶神恶煞的汉子大喝一声。

“在下孔丘,来参加相府宴会。你是?”孔丘止步,恭敬回答。

那汉子手握宝剑,傲慢无理地说:“哈哈哈……知道,知道孔丘大名!至于本人嘛,乃相国的家臣阳虎也!”

“失敬了,失敬了!孔丘对阳虎管家早有所知,未曾见面。”孔丘说完,施一礼,向相府走去。

阳虎索性伸臂站立在大门口中间,挡住了孔子的去路,说:“今天宴请文人学士,社会名流,你有什么资格赴宴!”

孔子理直气壮地说:“我也是士嘛!”

阳虎故意用污言恶语羞辱孔丘:“哈,哈,哈……你明明是羊倌、是吹鼓手,这叫什么士呀?还不快走!免得待在这里丢人败姓!”

孔子怒视阳虎,激愤地说:“得意忘形的脏鸡安知展翅雄鹰之志!对蛮横无理之人,我还耻与面对、羞与论争呢!”说完,气冲冲地走下石级。

孔子负气回家,坐在书房里静思,并认真审视社会现实,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平坦,磨炼成大器。从此,他以更加坚韧的毅力投入苦读、社会实践和自身修养之中。

二十六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①,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注释]

①不孝有三:赵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仕禄,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译文]

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大。娶妻室本应先告诉父母,舜帝没告诉父母而娶尧帝的二女为妻,就是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明理的君子看起来,他虽然没有禀告父母,但实际上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

[延伸阅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我们现在也经常能够听到,然而三种不孝又到底是哪三种呢?

赵岐《孟子集》补充说: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独身主义盛行,那“大不孝”的“无后”之人恐怕满大街都是呢!儒家这种“无后”为“大不孝”的思想是不是太陈腐落后而应该被批倒批臭了呢?

然而,从人类绵延发展需要人口再生产的角度和“父母之心,人皆有之”的本性来看,“无后”似乎并非没有罪过。不然的话,“断子绝孙”怎么会成为人们最恶毒的诅咒呢?仔细想想,也确是这么回事,如果人人都奉行独身主义,人人“无后”,用不了百年,人类就不复存在了啊!

二十七

[原文]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①;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注释]

①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前一个“乐”读yuè,音乐;后两个“乐”读lè,喜爱、快乐。

[译文]

孟子说:“仁的实质,就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就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就是明了这两者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就是调节修饰这两者;乐的实质,就是喜爱这两者,快乐也就自然产生了;快乐自然而生就无法遏止,无法遏止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延伸阅读]

此章是说儒家的仁、义、礼、智、乐五项道德规范,其中心是仁、义,而仁、义的实质是孝顺父母。

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我怎么也猜不出来,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人啊!”这笑声至今还在耳边回荡,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

我写信给兄弟姐妹,告诉他们:“年迈的父亲走路需要拐杖了。”不知是我没写清楚还是他们没读懂,每人都邮来一根拐杖。

母亲过世早,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担起双重的责任,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爱心全部倾注到自己的儿女身上。

我成人后为了生计东奔西走,稍有空闲便困守案头,何曾注意过父亲的心情?父亲常走进我的房间,在我身边静静坐上一会儿,之后又回到自己的屋中。从里面传出电视机反反复复的开关声……

那一天,我问父亲是不是生病了,他含着泪说:“你就是再忙,也该与我说说话……哪怕一个小时……”父亲的话令我惶恐。我捧起父亲那双日渐枯槁、布满青筋的手失声痛哭,那曾经是一双多么有力的手啊!而今,拐杖限制了他的自由,水泥墙使他脆弱孤独。

我要让年迈的父亲得到儿子时时送来的温暖。

傍晚我搀扶着父亲去河边散步,我对父亲说:“我要永远陪伴着你。”“不要这样说,孩子……”父亲又落泪了。

不过,我知道,这次父亲的泪水是甜的,不是咸的。

二十八

[原文]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①,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注释]

①瞽瞍(gǔsǒu):舜的父亲。厎(zhǐ):致。豫:乐。

[译文]

孟子说:“整个天下都非常快乐地要来归顺自己,把这种情况看得如同草芥一样,只有舜是如此。得不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算做人,不顺从父母的心意就不称其为儿子。舜竭尽侍奉父母之道,使父亲瞽瞍高兴起来,使瞽瞍欢乐而感化了整个天下,使瞽瞍欢乐而确定了天下父子间的伦常关系,这就叫做大孝。”

[延伸阅读]

“孝”的涵义有广有狭,最狭义也是最起码的是要能奉养双亲,不使他们挨冻受饿;再进一步,是要愉悦父母的精神、意愿;最广也是最难得的是像舜那样,通过自己的孝行来教化天下,通过自己家庭的和睦来使天下安定。

在孝方面,上述提到过的曾参应该立为模范。

曾参十分孝顺父母,父母要找他不必言语,母亲一咬手指,他就知道了。有次曾参跟随孔子到了楚国,忽然感到心有些慌,他知道这是母亲在咬手指,便告别孔子回了家。问母亲是什么事,母亲说是因为太想他,才咬的手指。

曾参曾几次出来做官,但每次心情都不一样。他曾说:“我父母活在世上的时候,我出来做官,只要给我三釜薪俸,近二十斗粮食作为我的俸禄,我就很开心了。我父母逝世之后,再出来做官,给我三千釜,近二十万斗粮食作为我的俸禄,因为我不能拿它来奉养双亲,心里总是感到悲伤。”

这样的人,应该算是大孝子了,只是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够及得上曾参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本书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系统介绍为基础,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深入研究了贯穿于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卢梭谈生活品质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卢梭谈生活品质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探索》是作者与唐赤蓉教授二十多年研究巴蜀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个成果结集,所收论文曾发表在海内外的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刊物有加拿大的《文化中国》,国内的《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绝大多数发表在上一个世纪。
  •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守望者)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守望者)

    哲学归根到底关注的是人的命运。根据逻辑与历史、时代精神与时代相一致的原则,本书区分出西方哲学发展的前现代(古代)、早期现代、后期现代和后现代(当代)四种形态,并重点探讨现代哲学的历程。导论是对主体问题的概述,其余各章围绕主体的确立、主体的危机、主体的解体和主体的终结来揭示意识主体在现代性及其转折进程中的命运。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主要西方哲学流派,既具有宏大的理论视野,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洛帝乾坤

    洛帝乾坤

    一个声音从远古传来,飘荡在少年耳中“……追随我的意志,来我世界!”一个少年,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唯一目标就是寻找自己的老妈。可是…………
  • 一支海棠花又开

    一支海棠花又开

    ??《一支海棠花又开》一书讲述上官茹第一段不幸的婚姻。????当真爱降临时,又教人如何选择,如何相信有真爱。????在想爱、不敢爱、接受爱之间上官茹和陈天霖的故事该如何上演。
  • EXO异世降临

    EXO异世降临

    【温馨提示;文偏古风,不喜勿喷】创世神界-每个人从出生就有着魔法能力。传闻在创世大陆,有一个创世魔法学院,是创世大陆最为骄傲的学院,十二个半神。每个人能力超群。原本消失的神界重新降临只为了对付魔帝。你准备好来见证这个故事了吗?
  • 逐神本纪

    逐神本纪

    有的时候徐郎真的觉得自己很倒霉。自己干撒惹撒了,不就算卦算的准一点,风水看得亮一点,天机泄露的多一点而已嘛,至于把自己丢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来个荒野求生嘛……天可怜见,自己真是个废柴啊,除了算卦算的准一点,风水看得亮一点,天机泄露的多一点,真的是别无长处啊…
  • 无上宠妻:大明星的校草保镖

    无上宠妻:大明星的校草保镖

    蓝若锶,家喻户晓的天价大明星,居然和怯懦的学生继妹蓝依灵魂互换了?!***大明星蓝若锶回到校园,暴力打脸绿茶,泡到校草男神,还意外中了个天才宝贝!盛子冉:你敢离开我身边试试,信不信我立刻求婚!***懦弱的小乌龟蓝依神挡杀神,星途坦荡,被霸道总裁圈养,玩起养成系!禹文爵:你以为我怕你?我只怕你离开我!
  •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 时光予她以温柔

    时光予她以温柔

    [理科榜一和理科榜三的恋爱,就如同行星碰撞,引起了星系大爆炸]
  • 亲亲病弱夫君:妾本庶出

    亲亲病弱夫君:妾本庶出

    嫡母巧舌如簧,将她嫁入公主府。既来之则安之,只是,不论她如何强势,依旧改变不了丈夫面容被毁、身有残疾的事实。却不料那冷面相公每每都能带给她无限的惊喜和错愕。
  • 夫人我好喜欢你

    夫人我好喜欢你

    十年前我没有能力去保护你,十年后我回来了,我不许任何人伤害你,而你,也只能是我的女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