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5000000012

第12章 公孙丑章句上(3)

[原文]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①,法而不廛②,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③,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④,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⑤。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廛:储藏或堆积货物的货栈。征:征收租税。

②法:贸易法,名词用于动词,按法定价格收购。

③助:帮助耕种公田。税:名词动用,征收租税。

④布:钱。

⑤氓(ménɡ):自由民。

[译文]

孟子说:“尊重贤达,任用能人,让才德出众的人来治理国家,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任职;在市场上,提供货栈而不征税,滞销的货物由国家按法定价格收购,那天下的商人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在这样的市场来做买卖;在关卡上,仅仅进行稽查,并不征收税金,那么天下的旅客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种田的人只需按井田制助耕公田而不必交纳租税,那么天下的农夫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到那里去种田了;里弄的居民们,不必交纳雇役钱和地税,那么天下各国的百姓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到那里去居住。如果谁能实行这五项,那么邻国的老百姓便会像尊重父母般爱戴他。假如别国的国君妄图进犯他,就好像是率领儿女去攻打他们的父母,从有人类以来,是没有能够获得成功的。要是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就是上天派遣到下界来的使者。要是做到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的,那还从未有过。”

[延伸阅读]

孟子的论述要点是对外开放的治国策略:从干部政策到商业、农业、城市居民、海外关系等各个方面,开放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可见,只有开放才能得民心,只有得民心国家才能兴旺。

古代已是如此,当今更是必然的趋势。

当然,关于用人,关于税收(商业税、关税、农业税、城市人口土地占用税等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还有很多地方不能尽如人意。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原因非常之多,其中根本的一条恐怕还是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一方面,理论毕竟含有很多理想的成分;另一方面,治理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绝非纸上谈兵那样容易,其中千头万绪的矛盾、千丝万缕的纠葛,就连个中人也难有所体会。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孟子描绘出的是一幅诱人的关于开放的蓝图。尤其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战火纷飞、兵祸不断的时代,如果有哪一个君王真能实践他这一系列规划,那的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当然,是不是真能像他所说的那样行之有效,甚至达到“无敌于天下”的理想程度,那又要分别讨论了。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倒是真应该好好借鉴孟子的治国和处事构想。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③,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④。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⑤,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

①怵惕(chù tì):惊怕的样子。恻隐:伤痛不忍。

②内交:内通“纳”,结交。

③要(yāo):通“邀”,谋求。要誉是说求得好名声。

④四体:四肢。

⑤然:同“燃”。

[译文]

孟子说:“人都有怜悯他人之心。先王有怜悯他人的心,于是才有怜悯百姓的仁政。用怜悯他人之心,来施行怜悯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能像把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运转那样容易了。我之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他人之心’,是因为如果人们突然见到小孩将要掉下井中,都会立即产生惊慌同情之心。这样做并非是为了和孩子的父母拉交情,并非是为了在邻里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并非是由于厌恶孩子的哭叫声。”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礼让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的也不能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礼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一个人有这四个开端,就好比他的身体有四肢一样。具有这四个开端而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君主不行的,是伤害自己的君主。凡是自身具备这四个开端的人,如果能够把它们都扩大开去,就好比火刚开始点燃,泉水刚开始流出。如果能够扩充这四个开端,就可以保护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假如不去扩充它们,那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无法奉养了。”

[延伸阅读]

孟子的思路非常明确:仁政是天经地义的,是自古有之的。

推行“仁政”是孟子毕生的追求,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来源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起源和理论基础。

孔子有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表明,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然而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

孟子与孔子不同,他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源于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与此同时,他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仁”,简直就不是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是主观唯心主义。

话又说回来,后天培养的作用,孟子也不完全否认。因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就是“习相远”,也就是后天培养的意思。

由上可知,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然而从实践来说,孟子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作用。撇开关于先天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论,联系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的社会状况来看,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具有积极意义。

[原文]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①?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②。故术不可不慎也③。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④,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⑤。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注释]

①矢人:造箭的工匠。函人:制造铠甲的人。据《考工记》:“函人为甲。”

②巫:以为活人祈祷求福为职业的人。匠:为死人制作棺材的木匠。

③术:指职业。

④尊爵:最崇高的爵位,“仁义礼智”仁为长,仁对于人来说最宝贵,所以称为“天之尊爵”。

⑤人役:被别人所役使的人。

同类推荐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恶的美学历程

    恶的美学历程

    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像文学那样,能够在虚幻的场景和人物身上生动形象地将恶表现出来。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文学将在一种纲领性的意义上变得与道德无关,并且在耸人听闻的罪行中,在欲念的深渊里和暴力的恐怖中发现恶的审美魅力。
  •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初中卷》。
  • 张居正直解《孟子》(全集)

    张居正直解《孟子》(全集)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四书”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直解”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日讲”,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康熙皇帝甚至认为《四书直解》是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之后最好的一部四书读本。
热门推荐
  • 天涯浪剑

    天涯浪剑

    浪迹天涯,仗剑作歌!啥?这是一个叫大乾的朝代,金庸城,江家,废柴少爷江辰……书友群:548994966
  • 梦西游:十世白骨情

    梦西游:十世白骨情

    她说:前世我最在意的是三界六道,今生我只想护你周全。他说:我用十世来弥补她的错。佛渡众生,谁来渡佛?一切因果会走向何处……
  • 我在逃杀游戏里飙演技

    我在逃杀游戏里飙演技

    是言情小甜饼!随着科技的发展,你是否还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太阳温暖明亮而高高在上,那人心呢?”一场由圣灵发起的逃杀游戏,让包括神明在内的九个不同种族凑一桌诸神黄昏!这不仅是逃杀游戏,同样也是人心的较量!本场游戏只有一个胜利者,让我们康康本场玩家对女主的评价。(在评论区!)
  • 萝莉丧尸皇

    萝莉丧尸皇

    前世,她是杀手,任务失手而死,变成孤魂,末世飘荡十年,看尽人心险恶。今生,她得了空间强势归来决心在这末世中掀起一番风雨,笑傲天下!不圣母,美男多多,白莲花多多(很惨滴)其余自行脑补~~~
  • 一个巫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巫族的自我修养

    这是一个修仙者的山下江湖。江湖里,有山有水有快马,有酒有月有春风。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重生之女主天下

    都市重生之女主天下

    女主穿越重生,遇到了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两个好友。异世的她精湛的医术,高深莫测的修为灵力,看破鬼神的神秘力量。为追随女主的,男主异世同穿跟随而来。陪同女主一同强大,权力,地位,金钱,只有他们不想要,没有他们得不到。绝对宠文,男强女强。虐坏人,虐小三,与好友相约强大,只为守护自己身边的人。结局一对一,女主天下!!!
  • 网游三国之武将

    网游三国之武将

    幻想名将如云,谋臣如雨,结果成为谋臣的打手,混成了玩奸
  • 积压的爱

    积压的爱

    《积压的爱》收录的小说都是关于人生、爱情、亲情的精彩小说。描述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及精彩瞬间。每一篇小说都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每一个细节都引人深思,令人回味。适合青少年及成年人阅读。
  • 名门甜媛:冷枭秘宠娇妻

    名门甜媛:冷枭秘宠娇妻

    她沾酒就醉,却被人算计喝了酒,宿醉醒来发现自己睡了个冷面男神。不明不白丢掉清白,沈恬瑗第一反应是拿出手机拍照取证,不料被某男发现没收,“你在干什么?”“我,我留个纪念。”“要纪念?”某男在她胸口狠狠烙下一个印记,“这样够吗?”沈恬瑗捂脸,谁说这个男人不近女色的,站出来,她保证不打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