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0100000014

第14章 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原文】

故圣人立事①,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②,议论去就③。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④。外内者必明道数⑤,揣策来事⑥,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⑦,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⑧,下乱不悟⑨,揵而反之⑩。内自得(11),而外不留说(12),而飞(13)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14)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15)为大仪(16)。

【注释】

①立事:建立事业。

②先取《诗》、《书》,混说损益:引用《诗经》和《书经》来验证自己的学说。

③议论去就:经过讨论,最后决定是否应该做。

④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欲,想;合,与离相对。指根据想法来运用力量。

⑤外内者必明道数:在决定内外大事时,必须明确道理和方法。

⑥揣策来事:推理判断未来的事情。

⑦产业:产,谋生,财产;业,事情,经营功绩。

⑧上暗不治:暗,昏暗。全句是说君主昏庸,不能推行善政。

⑨下乱不悟:乱,昏乱,糊涂。全句是说人民掀起叛乱而不能分辨事理。

⑩揵而反之:固执己见,事与愿违。

(11)自得:自以为自己聪明,得计。

(12)不留说:不接受他人的主张。

(13)飞:表扬。

(14)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命,召令;自来,指君主有令召来;御:防御、抵制,这里是指拒不接受。

(15)退:保全、完成的意思。

(16)大仪:好办法,大原则,秘诀。

【译文】

圣人立身处世,都以自己的先见之明来议论万事万物。其先见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和计谋。首先摘取《诗经》和《书经》的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讨论是就任还是离职。要想与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内部,要想离开现职,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在运用策略时要不失算,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要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生产事业,这叫做“巩固内部团结”。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要拒绝对方的诏命,要设法给人一种错觉。就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使旁人看不出你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方法。

【延伸阅读】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本章主要讲和君主打交道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更要有先见之明。本章还提出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包括“揵而内合”、“揵而反之”、“飞之”、“迎而御之”、“因危与之”,等等。

拥有先见之明,在生活上才能避凶趋吉、趋利避害,在工作上才能事半功倍,在敌我斗争中,才能先发制人、克敌制胜。

三国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成功,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他的先见之明。

当时蜀军将士大部分在城外,诸葛亮坐守孤城,司马懿率大军前来攻城,寡不敌众,这次必败在司马懿手上无疑。但诸葛亮有先见之明,深知司马懿生性胆小多疑,故大开城门,命少数士卒打扫城门前道路,自己在城楼上安坐,燃香弹琴,司马懿见此情景,恐有埋伏,遂下令退兵,使诸葛亮转危为安。

可见,有先见之明,则可以取得胜利、转危为安。倘若没有先见之明,或刚愎自用,不听别人先见之言,往往会一败涂地、悔之晚矣。

在吴越交战之时,吴王夫差活捉越王勾践回国,吴王军师伍子胥有先见之明,力奏吴王杀掉勾践斩草除根,但吴王不听,并且最后还将伍子胥处死。临刑前,伍子胥嘱咐将其双眼高挂城楼,他要亲眼看到越王勾践反攻回来。后来,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振兴国政,结果果然“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夫差不仅没有先见之明,而且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先见之良言,结果放虎归山,为越所灭。

拥有先见之明,不仅可以取得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还可以“明哲保身”,在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纷繁复杂的官场上保全自己。

唐朝名将郭子仪封爵为汾阳王,他的王府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自汾阳王府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出出进进,府中人从不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因外调去某地任职,前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王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两人正在梳洗打扮,郭子仪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拿手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洗脸水,使唤郭子仪就好像使唤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回去后,不免把这情景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闲人都把这件事当作一个笑话在谈论着。

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都觉得大丢面子。他们相约一起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将其王府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不愿接受。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亲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敬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以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军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郭子仪笑着叫儿子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

儿子一个个惊讶万分,忙问这其中的道理何在?郭子仪叹了口气,说:“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没看到这声势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容纳郭府一千余口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家结下怨仇,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必然就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挑拨,制造冤案,那么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到那时,我们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谁也救不了我们。现在,我们郭府的四门敞开着,府中没有任何隐秘,即使有人想要进我的谗言,也找不到借口!”儿子听了郭子仪的话,恍然大悟,无不佩服父亲的先见之明。

郭子仪有先见之明,并且紧紧把握明哲保身的自救之道,减少甚至避免了皇帝与权臣对他的猜忌,因而成功地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中长期任职,安享富贵。

这个故事提出了“明哲保身”的问题。“保身”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明哲”,即明白道理才能保存自己。郭子仪明白以静制动的道理,所以能在风云变幻的宦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使自己的聪明才干为社会发挥了更大的效用。如果郭子仪没有先见之明,不能用冷静、理智的行动去防止和杜绝形形色色的流言飞语,那么,很有可能他的政敌们就会抓住把柄,制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整垮。到那时,纵使郭子仪有天大的本事,又怎能为社会作贡献呢?

有先见之明、明哲保身还体现在能够功成身退,敢于舍弃来之不易的功名利禄上。张良就是最典型的一位。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词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古训。

当初高祖刘邦在论功行封时,曾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韩灭后他家败落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夙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

张良很有先见之明,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而且他深知刘邦的为人,所以选择了功成身退,因此避免了韩信等人的悲惨命运在自己身上重演,可谓高明。

孔子曾说过:危险的邦国不要进入,混乱的邦国不要居住。天下有道时,就出来从政治国;无道时,就要隐居不出。这是古代封建社会中很重要的“明哲保身”之道。不过,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它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吃、穿、住、用、行等各种生存和发展条件,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积极回报社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绝不能为求自保,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思进取,因为孤立自己无异于故步自封、自寻死路。清王朝若不是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就不会让中华民族遭受近代百年的耻辱。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提到了明哲保身的消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群应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党政办公室具有参与政务、辅助决策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办公室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以积极谏言献策为荣,以明哲保身为耻的荣辱意识,积极履行谏言献策的职责,真正做到敢于谏言,真心谏言,善于谏言。

所以,站在积极意义的角度,我们在当代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不能一味选择明哲保身,其理由在于一是大势不允许、不合时宜,二是不符合现代的价值观和生存之道。

客观地说,明哲保身在当代仍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在当代,利益是人们追逐的首要目标,为了利益,人们难免会自私自利,所以每个人都难免会遭遇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的际遇,在这种际遇下,如果你想做个温和派、中立者,那么不妨借鉴一下古人应付危险、化险为夷的“明哲哲学”,这对于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保全自己、从而运用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非常有利的。

先见之明在当代则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先见之明,就不能在做事之前做好必要的策划和准备,没有先见之明,也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占领市场。所以,先见之明在任何时代、任何场合,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方法。

同类推荐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庄子是一位自由心态大师,在感怀世事之情方面,他那种感悟是超然的。那种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闲适的逍遥和“扶摇九万里”的心态,确实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庄子渴望平静的生活,主张人不要为利而忙碌,呼唤人性的复归。本书对庄子哲学中心态的研究,以告诫人们心态虽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 毓老师说公羊

    毓老师说公羊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1980-1981、1988-1989、1999年在台北天德黉舍、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认为《易经》与《春秋》是中华文化精华之所在,不读此二经难以明白孔子思想,难以读懂中国文化,此两部元经为奉元主经。公羊不易读,其重在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公羊学是中国思想之绝学,今人已少研究此学,这也是毓老师的绝学,他讲公羊着重其思想、智慧对今人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安徒生童话·下

    安徒生童话·下

    我的朋友告诉我:你最好跟读者们谈谈你童话的创作情况,例如你为什么会写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在你脑子里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是谈谈你的创作感受。这样的话,读者可能会更喜欢。《旅途的伙伴》的创作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故事。在我的诗集里,当然,我这本诗集是我最早出版的一本书。它的出版日期是在1829年冬天,准确一点是圣诞节前后,我第一个童话《妖魔》就收集在这本诗集当中。这个故事我从小就想讲给别人听,但一直没有讲好,差一点让别人把它忘记了。在前几年吧,我又把它在稿纸上复述了一遍,才稍感满意,于是改《妖魔》为《旅途的伙伴》。
  • 君月花开

    君月花开

    春风沐夏雨,十里润桃酥。道本生凡木,何须寻缥无。一株小草,亦为风景。一片雪原,遍尽轮回。一个为了追寻身世的少年,走上了世人眼中的寻仙之道。仙为何?是居于九霄之上,不可言说?亦或是大道至简,归于本心?愿君与我一同探寻属于你我的“仙”。
  • 玄界幻寂

    玄界幻寂

    洛宸回到玄界大陆,众派因他引起纷争……却发现了一个足以毁天灭地的秘密!!!
  • 从JOJO开始的位面穿梭

    从JOJO开始的位面穿梭

    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这是一个改变悲剧的故事。这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里做出选择的传奇故事第一个世界《JOJO的奇妙冒险星尘斗士》(又名到埃及殴打百岁老人)世界不限动漫,可能会有特摄、游戏、电影出现。剧情魔改,绝对不会按照原本的故事进行。
  • 从僵尸变成人

    从僵尸变成人

    他本是上古神话时期道的代表,魔道道祖罗睺,无奈随着时代的演变人类占据了整个世界,随着科技的发达,神话时期的众神通者灭亡,只剩下一丝灵魂的他在浑浑噩噩中转世为人,在黑暗降临的时候他终于觉醒但是不被世界法则所接受,被放逐出去,流浪到了两一个大陆,撒亚大陆,撒亚大陆的广阔和丰富的种族多姿多彩受尽苦难的他终于安定了,但是上天似乎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并没有成为一个人类成为了一个僵尸,为了重新变成人类从此走上了成人之路。
  • 修仙笔谭

    修仙笔谭

    修真这条路很苦,一旦踏入,永无回头。我陈二牛修此道,定能跨阴阳,渡真幻,闯轮回,明圣心,合道统,证大道。
  • 幻想世界的咸鱼

    幻想世界的咸鱼

    惊雷炸响万物苏,龙兴有雨天下变。平静的生活终将逝去,命运的交响曲逼着人们向着未知前进。是登天路上的踏脚石,还是魏巍临天地。但,哪怕是在这个元炁复苏的时代,他贤余也只是一只咸鱼而已。
  • 《剑灵纪》

    《剑灵纪》

    公元2050年,人类进入虚拟时代,任何东西都已经虚拟化。而在这虚拟时代,最为重要的,还是以科技为先锋。当网游完全“四维空间化”,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由韩国游戏公司研发,腾讯公司代理的经典网游《剑灵》,因为在一次因为系统被特殊病毒入侵后,开始崩溃,那些进入到“剑灵”游戏世界的玩家因此被困在其中,为了解救上千万玩家的性命,本故事的主角——林末,冒着生命危险,带着艰巨的任务,进入了一个奇特的“剑灵世界”。那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请点击“开始阅读”,我会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剑灵世界!
  • 无劫录

    无劫录

    穷途末路指仙境,梦泪今生一场空……再现仙门……
  • 脱什么单先脱贫

    脱什么单先脱贫

    现在的年轻人啊,过得真的很丧,日子没有多苦,却也很难快乐。一边想着羡慕着人家小情侣甜甜蜜蜜,一边打死不想谈恋爱。谈什么恋爱呐,嗑cp它不香么?再说了,车厘子自由还没实现呢,马上连猪肉都买不起了。宁平觉得:吃狗粮,其实挺好的,天天恰柠檬不快乐么?什么?找个对象,嘿,找对象图什么呢?图个伤心难过么。人和人呢,相处总会出矛盾,只有一时开心的,哪有一直开心的,一旦跟人建立了联系,就会处处受限制了,免不了情绪起起伏伏的,情绪起起伏伏的呢,就容易生病,这多不好呀。宁平后来又觉得:诶哟,这个人怎么这么黏糊啊,我去,还赶不走的那种。嗯,心情不好有人陪的感觉还是挺好的嘛。大龄单身女青年宁平毕业以后在城市里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回乡脱贫的故事,本打算孤独终老,养猫养狗,可是养猫养狗,要钱呀,于是脱贫成为了宁平的第一优先级。本文偏日常吐槽风,幽默搞笑,恋爱线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