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81200000014

第14章 导论(10)

第六节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一、刘勰的语用观

1.《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评论,也是语言运用的案例实录与分析很可能首先就会有如下的诘问,把宋齐梁时代的刘勰的《文心》(写定于齐代末年)当成语言评论,拉来和语用学钩联,是不是穿凿附会?

诚然,此书的重头戏在创作论与文学评论,在这两个方面,人们言必称《文心》。可是,事实上我们可以拿出相当多的事实来证明:它也大量地讨论了言语活动即语言实际应用和语言的功用,也记录了口语活动。更难得的是,它也记载了这样的语言运用的实例,它们非常接近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案例(个案)分析,(如曹植用蝴蝶、昆虫比帝王,张汤、虞松起草奏章屡受指责,等等),因而说它名副其实地表明了刘勰的语用观,应该不是偏颇之见的。

第一方面:从体裁上检索“宗经第三”:“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现代人把它们叫做体裁之分,我们拣其中几项来说一说。论者,伦也。伦理无爽。伦是有条理,无爽是无差错。适辨一理为论。这,不是文学而是言语活动吧?最容易和文学有瓜葛的是赋,但这里的赋,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与诗类似的东西,而是“赋比兴”的赋,一种铺叙手法。先秦时的赋,不是歌而是诵,朗诵,朗诵的东西也不一定是诗一类的文学体裁。赞,是说明,辅助,歌唱前说明的话语。看来这也是言语活动。铭,刻在器物上的记事录,或防止缺点,引起警戒,或记功表德。诔,列举死者德行的哀悼文,“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箴,警戒文字,用以批评抵制过失。祝,向神祷告的话。仅以此荦荦大端,我们就知道,适辨性的、铺叙性的、说明性的、评论性的、请求性的言语活动———这都不是文学评论———就占了大多数。这是从体裁上检索得到的结论。

第二方面:口语记录 “颂赞第九”:“……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鲁民之刺……直言不咏,短辞以讽……”刘勰所评论的赞,有三种,一是赞美,二是说明或总结,三是辅助或补充。“颂赞第九”里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禁止他们口说。鲁国百姓讽刺……直率地说出,不是歌唱,用简短的话来讽刺……。刘勰这里不就是在评论口语活动么?读者若以为这仍不足为凭,那末,还有证明。“诸子第十七”:“篇述者,盖上古遗语,而战代所记者也。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这些篇章著作,是上古传下来的话,到战国时代的人才记录下来的。后来到了鬻熊,此人懂得道,周文王向其请教,记录的文字事件传下来,最后才录成《鬻熊》。可见,这确是口语记录!同一篇接下来,“孟轲膺儒以磬折,……青史曲缀以街谈。”孟子信奉的是儒家演说,……青史子将街谈巷语加以琐繁编缀。街谈巷语,该是口语了。同一篇又说,“迄至魏晋,作者间出,谰言兼存,璅语必录,……”直至魏晋年代,作者迭出,真话假话并存,琐碎的话照录不误……。末尾一语,明白无误指的是口语记录。文后又有言如:“故能越世高谈,……声其销乎!”诸子眼光能跳出当世,高谈阔论,……他们的声音岂会消逝?这也说的是记录口语。“论说第十八”:“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称为《论语》。”从前孔子说的很精彩的话,门徒在事后追记下来,称为《论语》。由此我们说《论语》是中国最早的古代口语记录之一,绝不为过。接着,“……陈政,则与议说合契;……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讲政治的,则与议和说一致;……议是话说得适当,说是话说得动听(“说语”,悦语)……。这里说的是议论政治一类的言语活动。下面,“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瞧,一个辩士的话居然超过九鼎宝物的分量,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压倒百万战士。这无疑是在夸说口辩之才,却也透露了刘勰对口语活动的相当注意。又,“夫说……不专缓颊,亦在刀笔。”劝说……并非专靠口舌(缓颊,慢慢说),也用笔墨。这里固然提醒人不忘笔墨,却也指出,既然劝说,那就得主要靠口舌。《文心》也评说了“说”这种人类最主要的言语活动。刘氏不仅评说了口语,而且还注意了对话!请看“封禅第二十一”:“陈思《魏德》,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陈思王(指曹植)的《魏德论》,借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来发表议论,问答进行得不紧凑……。这也是一个案例分析。从而看出,刘勰对此处的曹植记录对话的文笔光彩不够,颇有微词。由此可见,刘勰注意了对话———语用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再看“章表第二十二”:“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皇帝戴皇冠(因而“垂珠”)听朝臣报告,诸侯挂玉(因而玉碰而鸣)上朝,他们口头陈述各种意见,皇帝明白考虑它的功效。……他们都是在朝廷上口头讲,不借用书面上奏。“奏启第二十三”开章便说: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唐虞之臣进去口头陈述意见。“议对第二十四”:“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杜钦之对,略而指事……”对策,是对答诏书所提问题陈述政见;……杜钦的对策,对答简略,指出重要事实……。这又是在讨论对话这一形式,而且是一个极简单的案例分析。“书记第二十五”:“大舜云:‘书用识哉!’所以记时事也。盖圣贤言辞,总为之书,……”大舜说:“书写是用来记录的啊。”用来记录时事的。大概圣贤的言语文辞,总是有人替他记录下来的。又说:“行人挈词,多被翰墨矣。”外交官(行人)所带本朝皇帝的辞令,多数是被记录了的。这又是在说记录口语活动的事。对于言与笔的关系,刘勰在“总术第四十四”里指出得干净利落:“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翰曰笔。”说出来的是言,用笔写出来(属翰)是书面形式(笔)。如此种种说明,《文心》绝不仅仅是文学评论,完全有资格当成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

第三方面:语言的功用

“原道第一”:“《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刘勰赞成易经的说法,文辞能鼓动天下。这是指出人的语言能影响客观世界。“徵圣第二”:“政化贵文……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政治教化看重文章。……孔子赞美子产,便说“言语可以充分表达思想,文采用来充分修饰言语。”前面说的是语言活动可以帮助统治阶级推行政治教化,后面指的是现代人说得滚瓜烂熟的一个命题: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宗经第三”:“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文辞凭德行来建立,德行凭文章来传播,孔子用来教育人的四个方面:文辞、德行、忠诚、信义,其中,以文辞为先,文辞跟其他三者相互配合。这就特别强调了语言的教化作用、传播作用。刘勰的头脑里,语言的实际运用与功能占有很大的分量。下面的材料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一点。“颂赞第九”:“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他指出赞这一体裁产生虽早,但实用不多,足见他很看重语言的实际应用。下面有一大段话说的是语言的功用即现代人讲的言语活动:“祝盟第十”:“及周之太祝,掌六祝之辞。是以‘庶物咸生’,陈于天地之郊;‘旁作穆穆’,唱于迎日之拜;‘夙兴夜处’,言于祔庙之祝;‘多福无疆’,布于少牢之馈;宜社类祃,莫不有文……”祝辞用来干什么呢?敬神求保佑。具体的举办人与活动是:由周朝的太祝主管,发出六种祝告的话。祭天时祷告词是‘万物都生长’;迎接太阳时拜神的祝词是‘宇宙肃穆’;在祖庙祭祀的祝词是‘早起晚眠’;用猪羊到祖庙里祭祀的祝词是‘多福无边’;出征时祭社神,祭上帝,祭出征地,无不用祝词的。还有“张老成室,致美于歌哭之祷;蒯聩临战,获佑于筋骨之请。”筑成了新屋,表示新屋的美好,要歌唱哭泣一番;有人亲临战阵,请祖先保佑不伤筋骨,也要祷告一番。这众多的言语事件,显示了语言的功能。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体裁的检索、口语记录和语言的功用,看出刘勰对语言作了多方面的观察与评论。关于这个方面,我们有如下几个认识:第一,《文心》不仅是文学理论的伟大之作,也是语言研究的伟大之作。它对口语活动、言语事件做了多方描写,为我国现代语言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古代的言语活动资料。写到此处,觉得有些文章仅从声律方面下笔论证《文心》也是语言研究之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为可惜。这些文章接触到它的语言的一面,但多是从文学语言的角度,较少从语言学的角度。所谓语言学的角度,是指从符号的、言语的、言语事件的、言语活动的、言语行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的角度。如果我们今天从这些角度看刘勰的贡献,就会发现下面的这个外国人的结论就有问题了:中国没有真正的语言学,只有语文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期,某国际语言学大会,只让我国派旁听代表(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第一届语言学会,学会主席严学窘如是说),就是基于这一武断的结论。我们自己曾经也认为,我们的传统的语言学领域里只有训诂工作可干。现在我们面对实际地看看刘勰的这些出色的工作,就会发现,刘勰不愧发语言学研究之****,当然尚未完成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著作。但是,外国人有语言学专著的历史也不长!

第二,我们承认了第一点,那么,刘勰的《文心》有没有资格当成语言著作来看的问题,讨论刘勰的语用观是不是牵强附会的问题,就明明白白了。这里我们要提起一代国学大师黄侃,章太炎的两个弟子之一(所谓北吴南黄)。他是很明确地将《文心》看成语言研究的少数人当中的一位。他曾强调搞语言的人要学八部书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其中一本就是《文心》。后来曾有一副对联记趣,上联说的是陈独秀,下联说的是黄侃,说黄侃的那一联写道:“八部书外皆狗屁”。这证明黄侃先生是何等看重这八部书!也证明他是毫不含糊地把《文心》看成语言研究之作的。

2.刘勰的语用观

现在让我们正式讨论刘勰的语用观。刘勰的语用观分为语用隐意(语用含义)、语用原则、语用策略和篇章联结。

第一方面:语用曲隐或隐意

什么是隐意?刘勰的说法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谐隐第十五”)以躲躲闪闪的话来隐藏其含意,绕弯子打比方来暗指事理。接着,他说:“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这是使用隐意的原则:意义曲折但须正确,文辞隐蔽但须浅露。讲话写文章若用隐含,须卡住两头:婉而正,隐而显。婉、隐可以说是手段,正、显可以说是目的。刘勰并非一味主张隐意,在写檄文时,“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檄移第二十”)一定要使事情明白,道理确切。也就是说,语用隐意不是语用策略的一切。“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徵圣第二”)《易经》里用卦来表示事物的四种现象,其意义精微而曲折隐晦,《春秋》记事的五个条例,文辞婉转,含蓄不露,这是用含蓄的意义来暗含文章的作用。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口语活动。《易经》里的卦也不是语言文辞因而与语用学无关,但《春秋》却是篇章,在篇章里谈隐含是语用学的正题。接着,他又说,“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纵然精妙的意义写得曲折深隐,但不妨碍正确的论述;文辞含蓄婉转也可,但不损其体察要义。总体上的重要信息与言词含蓄相安相通,正确的论点与精妙的意义并存并用。这几乎是一个语用原则。

在评述隐与秀的关系时,刘勰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隐秀第四十)隐是文外所含的言外之意;秀是篇中最有见解的话。隐以文外含有另一层意思为工巧,秀以卓绝为巧妙。注意,“隐者文外之重旨”和“隐以复意为工”和现代语用学里的implicature的含义几乎如出一辙!

情在词外曰隐,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定势第三十”:“刘桢云:‘文之体势实有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辞已尽而势在,即不尽之意在文外。刘勰是肯定这一点的。

还有大量的关于隐含的叙述,我们将放到第六章“语用与文学的体现关系”这一小节里再去研究。

概而言之,刘勰讲的隐,一是指写文章(说话)的人自己不说明白,靠读者去推测的(“易经”),一是指“文外之重旨也”(“隐秀”)。前者隐事,后者隐话语意义。我所说的刘勰的语用观,当然指后者了。

同类推荐
  •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独立学院管理概论》基于激励理论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宏观的研究,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独立学院的演进历程、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独立学院的组织管理、独立学院的战略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师管理、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独立学院的社会服务以及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又名《政治权利的原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它提倡“人生而自由”,并提出“社会秩序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作为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提出的“主权在民”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启超曾说:“《民约论》,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本书根据法国伽里马出版社1964年的版本译出,编者在涉及卢梭的某一论点时,往往将对卢梭产生启发和影响的相关作者的论述以注释形式列于文末,这就使本版本具有鲜明的互文性,也极具参考价值。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热门推荐
  • 等我来砍你

    等我来砍你

    意外永远不止一次,可是为什么我的一次往往是连续的。——柴柴等着我哦,一会儿我就来砍你哟。——日白
  • 爱已重启

    爱已重启

    她被原来认定的终身幸福抛弃在了奔小康的道路,她说她丢失的不是爱情而是信仰。他博爱又淡漠,对于他来说,爱情最美好也只是漫长人生的锦上添花。因为一句谎话,她与他轻易的牵扯在了一起。他说:大不了将错就错。她说:我只是路过。
  • 我工作那点事儿

    我工作那点事儿

    大学毕业的外地女孩李婧,在税务基层工作几年,通过自己努力,考取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证书。跳槽至事务所,工作数年。最终自己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实现了自我的故事。
  • 魔瞳追忆录

    魔瞳追忆录

    他?一场生日的误会,却卷进穿越漩涡。他将何去何从!他?一次意外的邂逅,却无奈阴阳相隔。他将如何挽救!陌生的大陆,陌生的文化,陌生的一切。他不是无敌的主角,却是平凡的英雄。小人物,大时代。一曲战歌,满地春雨。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疯狂的玫瑰:历代后妃的争权夺爱之路

    疯狂的玫瑰:历代后妃的争权夺爱之路

    本书内容包括:吕雉——谁比她狠毒;卫子夫——草根皇后;武则天——女人天下;马皇后——大脚大美丽;万贵妃——那一场刻骨铭心的不伦之恋等。
  • 大唐传奇之天宝遗事

    大唐传奇之天宝遗事

    天宝九年,长在敦煌的徐瑶姬跟着故交来长安见见世面,奈何阴差阳错成了教坊内人。这一年,大唐乃是一派盛世景象,可长安却已暗流涌动。昔日杀伐决断、励精图治的李隆基耽于享乐,一心做个太平天子;正值壮年的杨国舅野心勃勃,对威势赫赫的林相国渐升不满;身为宠臣的安禄山进封为王,开启了节度使封王的先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魔宝宝坏坏妻

    恶魔宝宝坏坏妻

    “妈咪,宝宝给你找个爹地怎么样?”一个小巧玲珑的小宝宝乐哉乐哉的趴到纯纯妈咪身边说着,“都说女人没有男人滋润哪能漂亮啊!”蓝凌儿无奈了,摊上这样的小丫头果真悲催,谁叫她比你还懂呢。“就是,女人,你应该好好反省了,小心嫁不出去了。”小大人一样的儿子更让人无语,小子,你牛,绝对不给你娶老婆。某女悲催的跟某陌生男一夜情了,还生下让她无奈的两宝贝,为了搓和她很某陌生男果真用了不少口水,看她如何收服某花心男。
  • 清穿之四爷的唯一

    清穿之四爷的唯一

    清穿后,她只是个行宫宫女,四爷却不是历史上四贝勒,而是备受女人恐惧的雍郡王!离儿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四爷的唯一!直到……明悟前,四爷独宠她,明悟后,四爷非“离”不可。总之,这是一部关于清穿女从宠妾再到宠后的人生里,四爷偏偏独宠她一人的文!PS:本文虚构,1V1双处,身心干净!
  • 无限征途

    无限征途

    蜗牛回归新书《美女出没》欢迎大家光临!首次尝试都市题材,望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