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8800000002

第2章 唐文宗慎勤为政 漳王府秋娘安身

唐文宗李昂独坐延英殿,思绪万千:自宝历二年(826)十一月王兄敬宗被弑于内宫,枢密使王守澄等宦官诛灭宦官苏佐明等宫中内乱者,与裴度等朝臣拥立自己即位以来,自己颇有上追太宗贞观之治之志。尊生母萧氏为皇太后,居大内;以王太后为宝历太后,居义安殿;郭太后因是令公郭子仪之孙、驸马郭暧和升平公主之女,仍尊居兴庆宫,这样可使后宫安静。自己身体力行,对三宫一视同仁,谨行孝道,堪为天下表率。每当得到天下珍宝,先荐于祖庙,然后奉敬三宫,再由三宫太后们按制派宫中太监进献给自己,颇得天下称道。

唐敬宗、唐文宗都是唐穆宗的儿子,敬宗为长子,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生;文宗为次子,元和四年(809)十月十日生,他比敬宗只小四个月,是弟即兄位。虽是如此,他即位后拜谒敬宗灵柩时,仍遵行祭大行皇帝之礼,全身素服,哭泣甚哀,不亚于祭父。同时只将引诱唐敬宗修炼“长生不死”之术(实际上唐敬宗年仅十七岁,在位才两年就死了)的宫中道士赵归真等人,流放到岭南或边地,没有一个被处死,朝内外因称其“仁孝”。

文宗即位后,改其名李涵为李昂,意其志行高超,气度不凡。他自以为在为江王时,就对穆宗、敬宗两朝的弊端看得十分清楚,所以自己即位后,就决计励精图治,去奢求俭,曾下诏凡宫女中非掌职事不可者,一律放出宫,这样诏命三千余名宫女出宫,与家人团聚;又按元和年间宪宗旧制,将五坊小儿执掌鹰犬之事的小太监,除按职事留下校猎者之外,也一律遣回民间。同时,还效仿李泌于德宗朝裁减冗官,对于教坊、翰林、总监等冗多人员,裁减一千二百名,停发了诸司于穆宗、敬宗两朝所增加的衣粮;对于御马坊场及近年来为多贮钱谷所占的陂田,全部退还有司衙门;对先朝所使用的精美刺绣、精雕物品,一律停止进贡和使用。他又将敬宗在位,每月上朝不过一两次的旧制加以废除;恢复宪宗时,皇帝及文武百官每月逢单日,必须上朝,而双日为辍朝、放朝日,臣工们于各衙署办公,皇帝有事可于延英殿召见朝官策对。这一切自去年十一月施行以来,得到朝内外的一致称贺,人们都以为又得贤明天子,从此又可希望重享太平了。于是,文宗也沾沾自喜,以圣明天子自居。到第二年(827)二月,就改元太和,大赦天下。

唐文宗还有“得意之作为”,就是严格了“朝会”“散值”制度,力行节俭。在他为江王时,就注意到《诗经·齐风·鸡鸣》中写道:“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值,这种制度至少在春秋之时就已形成,到隋唐已定型为卯时(今早上五时至七时),朝官上朝,各机关官员上值(即上班)。但这种制度在开元天宝时遭到破坏,玄宗自迷恋杨贵妃后,“从此君王不早朝”,致使文事散懒,武备松弛,终导致安史之乱,大唐天下险些丧失。此一惨痛教训,后代君王并未真正吸取,尤至穆宗、敬宗时,君王不坐朝更有甚之,朝纲如何整肃?为纠正这种弊端,文宗以身作则,上朝日寅时末刻即起身,由太监、宫女侍御盥栉,卯时准时上朝。

卯时上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夏季犹可,冬季卯时遇没有月亮的晚上,到处是漆黑一团。以往大臣们到达宫门口,宫门未开,皆于凛凛寒风中等待,个个瑟瑟发抖。为此,文宗即位后,命于皇城内的宫门两旁建筑朝房,大臣们可于朝房内等待宫门开启而进入皇宫。可进入宫门,要穿过一个很大的广场(即马球场),才能到达龙尾道。这龙尾道位于含元殿正南,为南北向三条平行的斜坡和台阶相间的砖石道,长为二十多丈(约合今七十米)。登上龙尾道,才能到达含元殿,其时文左武右,皆拾阶而上,按品级高低依次进入含元大殿。这途中,有无路灯,各朝不同。因唐代的含元、麟德两殿及其东面的郁仪楼、西面的结邻楼等都相接、相邻的,全为木质结构,谨慎的皇帝为避免宫中失火,都不设路灯。进入宫门后,大臣们都摸黑前行。上朝的规矩是,除一、二品大员年高者,特赏可以骑马或乘椅轿外(唐初尚无椅轿),其余都步行。臣工们的随从是不能进入皇宫的,所以无人为他们举灯照明,除朝房内有灯外,从宫门至含元殿都得摸黑而行,时称之为“无光族”。但也有“有光族”,即宰相、奏事官、各衙门的递奏官和各地省秦官,因他们提前送交的奏章、文书等,有许多是皇帝要在朝会上提出讨论,或要征询宰相、文武百官意见的,所以皇帝特许给灯,便于宦官持灯迎接他们,他们被称为“有光族”。

每当“有光族”趁亮前行时,“无光族”便亦步亦趋地紧跟其灯的光亮前行,因谓之为“借光”,此即为“借光”一词的来历。这就形成了一种景观,即臣工们出了朝房,到达宫门口,只要看见前面有灯光来时,就一拥而上,“借光”前行。到了穆宗、敬宗时,两位皇帝都奉行奢华,于宫门至含元殿沿路两旁均设路灯,每当上朝日,值日太监早早点明路灯,皇宫内灯火辉煌。纵然如此,因二帝不明事理,不理朝政,臣工们对二帝很不满意。文宗是个节俭的皇帝,他以防皇宫失火为由,尽废前朝所设路灯,改以往“无光”的旧俗。上朝日,他命值日太监打着宫灯,排成两行,到宫门口迎接臣工上朝,然后沿途为他们两旁提灯照明前行。等臣工进入含元殿后,即将所点灯烛全部熄灭。这样就避免了以往在雨、雪天,臣工们摸黑上朝,因路滑而跌倒或跌伤事故的发生。因朝内外称颂他既节俭,又爱护、方便臣下。

文宗既要振兴朝纲,就敕令百官以“清、慎、勤”为本,首先恢复了点名签到制度。每当上朝日,便命监察御史点名,朝内外官员应“上值”(即上班)而无故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缺勤满三天的,罚加一等,满二十五天的处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的处徒刑一年,满百天的革职为民。天宝元年(742)所列灵武等十大军镇及边境地区的“边要之官”,倘要违背上述“上值”规定,还要罪加一等。无论朝官、外官,所在有司均由主管官员上午、下午点名。点名时不到的官吏,每缺一次,笞打二十小板,倘完全不来“上值”,就计算天数,按无故“不上值”的罪名议处。“散值”(即下班)时间,按制规定是春风后,于申正(约今四时)“散值”,秋分后于申初(约今下午3时)“散值”。京官上朝者,逢双日不上朝,即按此作息时间规定上、下班,处理各自公务,节假除外。因节假日的放假,历朝都有规定。白居易又在《晚归早出》一诗中写道:“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逼夜”才回到家,“散值”似更晚。其实,在京有司都集中在南衙,其与百姓居住区相隔较远,都集中在宫城(又称子城)南,至皇城之南门(即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两侧,距官员们所住的里坊(长安有里坊一百零八个)远近不等,有些里坊距离很远的,回到家,即已“逼夜”了。

可见古代要做一个勤谨官,也是很不容易的。但自汉武帝以后,儒家入世之理论已根深蒂固,穆宗、敬宗朝京官“上值”很散漫,朝野上下人人怨望;文宗即位,严格朝值,人人“上值”很辛苦,却人人称颂。至于后来文宗失信于官民,那是因为他不能“言必行”所致,是另外一回事,不是因严格朝制所引起的。

唐文宗即位后的勤谨确受到群臣的称颂,他亲自主持的朝会,有朝例、大朝、常朝之称,他在诏书中称:凡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群臣的意见,所以百官应“旦日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文宗是继肃宗之后,一位不近女色的皇帝,他逢双日不坐朝,往往在延英殿或手不释卷,或临时召见宰相等,是一位出名的博览群书的皇帝。闲暇时,他也召宰相讨论诗文。一日他在延英殿召宰相李珏、杨嗣复、陈夷行讨论《诗经》。他问道:“《毛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是何草?”杨嗣复、陈夷行一时面面相觑,回答不出,只有李珏答道:“臣按《尔雅》:‘萍,。其大者苹。’郑玄笺:‘苹,萧。’故臣知苹是萧。”文宗摇摇头说:“陆玑疏:‘蒿(萧),叶青白色,茎似箸而轻,始生香,可生食。’朕看《毛诗疏》,苹叶圆而花白,丛生野中,似非萧。”他又问:“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三人一时谁也回答不出,文宗说:“即今之腕钏也。《真诰》言:‘安姑有斫粟金跳脱’,是臂饰。”三人大惊,忙称颂:“陛下不仅博览群书,且有真知灼见。”此事一传开,群臣都知道文宗广学博闻,既好修辞,必能识臣下奏章之好劣。朝内外因称其为仁孝,文宗也自鸣得意。

可得意归得意,一些积重难返之事,却使唐文宗忧急如焚。远的尚且不说,就说这朝中吧,自宪宗之后,皇帝的废立全由宦官操纵,本朝何不如此?宫中盛传宦官刘克明等人于内室弑敬宗李湛,欲立绛王李悟。枢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谦率禁军杀刘克明、李悟等,迎自己入宫立为皇帝,这样操纵皇帝废立的大权,由一个宦官集团之手,转入另一宦官集团之手。王守澄、梁守谦手握禁军的调动,全不由己。谁知道有一天朕不如他们之意,他们会不会对朕下手而改立他人?唐文宗李昂越想越害怕,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本来他一即位就有诛灭王守澄等人之意,可是自己刚即位,朝内外亟待安定,所以一直隐忍未发。而现在既已改元,新朝必有新气象。再说数月来,自己一直想找一位忠荩之臣,托以大事。想来想去,平蕃宰相裴度乃五朝元老,在朝内外享有盛誉,尽可以担当此任。想到此,他正准备宣召裴度密议此事,却见王守澄笑嘻嘻地走进来,毕恭毕敬地躬身奏道:“启奏陛下,裴度上书在此。”文宗一愣,心想裴度通过王守澄上书,究为了何事?不过他镇定了一下,说道:“呈上来!”王守澄将奏折呈上龙书案,文宗打开来看,见上写道:“臣年老体衰,近足疾益重,不便朝谒,难任机重,愿上政事。”文宗看罢,心中暗惊道,朕正准备委其重任,他却上书辞官,究是为何?他正这般沉吟着,抬头却见王守澄仍躬身于前,偷言观察,于是便又故作镇定说:“卿且退下,容朕思之。”王守澄连声诺诺,躬身退出。

却说裴度辞朝是有复杂原因的。年已六十二岁的裴度,看到朝中政事日坏,皇帝只不过是个傀儡,全由宦官集团操纵,宦官集团内部又钩心斗角,都想为拥立一个亲自己一派的皇帝而你争我夺。这样,皇帝就像走马灯一样变换。穆宗在位仅四年,年龄也只三十岁就死了;敬宗在位时间更短,只两年,年仅十八,就被宦官杀死,拥立了文宗。但近在咫尺的皇宫似五里迷雾,以裴度为首的朝官对宫中所发生的一切,根本无从了解,因而对皇帝庇护下的一个个宦官集团无能为力。老郭太皇太后死后,在宫中的郭太皇太后全不似她姑母,唯恐别人说她与其兄司农卿郭钊宫内外交通,而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对宫内外之事不闻不问,只想洁身自保。宝历二年(826)十二月二十三日,宦官集团在宫中为乱,杜秋娘并没有死,她和宫中女官宋若兰相扶携着从阴沟中逃出,得宋若兰族弟宋申锡收留,侥幸渡过大难关。后来,裴度由东都洛阳回京,杜秋娘夜访裴度,详说宫中所发生的一切,裴度虽已了解了宫中内幕,但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中尉魏从简、梁守谦以卫队引时为江王的李昂入宫,尽领左、右神策军,飞龙兵,将刘克明、田务澄等宦官及苏佐明、王嘉宪等击球军将二十八人,尽行诛杀,禁军之权全部落入王守澄等四人手中。四人自恃肃禁宫、立文宗有功,任意指斥朝臣、擅行禁令,权力似在文宗之上,人们称“王、杨、魏、梁”为“四贵”。对此朝中大臣颇有议论,裴度虽已吃尽了宦官擅权的苦头,可为稳定朝中大局,多方做工作,安抚百僚臣工。

因杜秋娘和宋若兰是宫中女官,裴度就上奏文宗,要其召劫后余生的二人回宫。唐文宗倒是允准了,但王守澄深知宋若兰素来文弱,对自己尚无大碍;杜秋娘的智谋非常人可比,唯恐于己不利,就借口她原是皇子漳王李凑之师,可由漳王府供养。毫无主见的李昂就又听取了王守澄的建议,将杜秋娘由宜春院移居漳王府。裴度闻知,仰天长叹道:“皇上虚怀若谷而不能坚决,与宰相议事已定,寻复中变。宫中细事尚且如此,朝中大事更可由此而知了!”

裴度的这种看法,并非因一人一事之偏见,还有更主要的方面,这就是关于李德裕的任用。

同类推荐
  • 快活馋

    快活馋

    吃货写食也如下厨,凭的不仅是舌尖对美味的热捧,更有天赋加匠心。这里的每一篇,都如一道有渊源有来历的家常菜,杯盘随意,厨房里却必有秘不外宣的秘方,终而滋味浓厚,惹人奋箸。这些独门秘方,可能是天外飞来的妙喻,是奇峰突转的反讽,或极闲淡里倾泻的一缕儿女情长,极热闹处滋生的一点世味苍茫。“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正是《快活馋》里求味道的人生。
  • 万物皆有爱意

    万物皆有爱意

    《万物皆有爱意》囊括了作者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将文章汇编成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回顾往事的过程。一篇篇翻阅着,想到时光如水,匆匆流逝,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好在有这些文字,为生命的曾经在场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痕迹,印证了曾经有过的心情,曾经的感受和领悟。
  •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本书内容涵盖了读书感悟、心路历程、对爱的体验和针对某些时弊的“争鸣”等。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面包与盐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面包与盐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热门推荐
  • 逆天重生:邪王的倾世狂妃

    逆天重生:邪王的倾世狂妃

    21世纪,最为杰出妖孽的杀手组织首领云倾梦,在站到世界顶峰之时无聊之余,独闯亚马逊,得到了随梦镯,结果魂穿异世。且看她云倾梦怎样在异世闯出一番天地。可是,她怎么会惹到了那个人。可恶,不要粘着我了,我跟你不熟。
  • 秋暮霞传奇幽灵镖

    秋暮霞传奇幽灵镖

    深秋,日暮,晚霞。秋暮霞,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的身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又背负着怎样的命运呢?一人一剑,仗剑天涯。踏遍千山寻幽处,遨游四海探迷踪。正统武林,纯正江湖。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尝试。
  • 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

    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

    本书内容有:销售团队的现状与发展、销售团队的组建、销售团队的培训、销售团队的目标、销售团队的会议、销售团队的冲突管理等。
  • 凡界之皇

    凡界之皇

    自古以来空间被分为上界、凡界、下界,上界灵气浓郁为神魔所住之地,凡界灵气稀薄为人、妖所住之地,下界几乎没有灵气为鬼物积聚之地,这三界各行其道,不能随意跨界,所有生灵都向往上界,只有到达上界才能与日月同辉,拥有无限的生命,而生灵想到达上界必须要不断修炼,只有修炼成神魔之身,才可真正羽化成仙魔进入上界,然而在无数生灵悠悠岁月的修炼当中真正能去上界的人可谓凤毛菱角,少之又少。一个一心向往修仙的店小二,被魔宗大小姐绑入了魔宗,又机缘巧合之下拜了一个蒙面的女魔头为师,从此卷入了一场正道、魔道、妖族之争。命运从来都是非常残酷的,在经过师徒别离,好朋友反目,感情迷惑后,云恒终于站在了凡界之巅成为了凡界之皇。
  • 学会应酬,半生不愁

    学会应酬,半生不愁

    一本交际处世的智慧全书应酬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如今应酬更是已成为一种文化,全面阐释着中国社会的关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人脉学和口才学。生活中,人情往来,求人办事,处处用得上应酬。会应酬,大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不会应酬,小问题也会损情坏事。《学会应酬,半生不愁》以简单、通俗的语言,通过“建模”、阐述与技巧分解、提炼总结的形式,向读者全方位展示了应酬技巧与方法。内容紧贴实际,注重细节讲解,真正帮助读者将应酬变成一件简单、愉快、轻松的事。
  • 尊敬师长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尊敬师长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流言对抗蜚语

    流言对抗蜚语

    三儿就想过结婚生子,照顾家人的日子;四儿就想过养家糊口的日子,谁也干不过老天,我就不想让你们舒坦的过日子。
  • 歪门邪道

    歪门邪道

    一位当代青年小道,利用阴阳秘术,解读天下名山大川的奇闻异事,寻找那些已失落在现代文明中的鬼怪精魄,葬礼、巫蛊、血席、古尸等鲜为人知的神秘事物,危机四伏的修道历程,步步惊心,在离奇诡异的土家葬礼,揭开一层层灵异的面纱,云南荒河中漂流的血席,中缅公路上的游魂……期待你的支持,让本书带你走入奇幻灵异的亡魂之路。
  • 异镜十三重

    异镜十三重

    人们存在的地方,回响着听不到的声音,述说着“它们”心中怨恨和不平
  • 谋略展示智慧(上)

    谋略展示智慧(上)

    本套从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