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81800000082

第82章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茫茫八百里沙漠,狂风席卷飞沙,百里不见人烟,天上没有飞鸟,地上看不见走兽,沙丘之上只有一僧人牵着一头老马在艰难地往前行走。

此僧人正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也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家——玄奘。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出生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受其父影响,13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取法号玄奘。他出家后勤奋好学,经常到各地听名僧讲学。唐朝初年,他到四川研究佛经。当时,四川比较安定,云集着国内很多有名的高僧,玄奘虚心请教,学问大有长进。后又到长安,跟名僧学习《俱舍》、《摄论》、《涅架》等经论,大小经论无不通达,但不能融贯。可是此时玄奘因求学勤苦,珍惜寸阴,已成为名噪江河南北的法师。

随着学识的不断长进,玄奘发现经卷与经师对佛教教义的解释迥然有异,又苦于中国佛经体系驳杂,译法紊乱,难以凭信。当时,天竺高僧波颇密多罗来中国,说天竺国那烂陀寺有位戒贤法师,对佛教各派的学说都很有研究,能讲解佛学最高经典《瑜伽师地论》。于是,他决心到佛学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去学习佛经,求教于法学大师戒贤和尚,取得真经,以释惑疑。

公元626年,28岁的玄奘约集了几位同伴,奏请唐太宗,请求去西方取经。但由于当时唐王朝刚刚建立,西域受突厥人控制,政局动荡,而唐与西突厥的关系比较紧张,因此禁止人们从西北地区出境,鉴于此,唐太宗未准其奏。同伴们望难生畏,都退而不去,玄奘为学取真经,西行的决心并未动摇。

公元627年秋天,玄奘和尚趁长安附近遭霜雹灾害,皇帝下令百姓可四出随丰就食之机,与前往西域贸易的商人们一起偷偷地出发了。

他经凉州(今甘肃武成)、瓜州(今安西),快到玉门关(唐朝边境的最后一道关卡)的时候,骑的马死了,跟随他的两个小和尚也跑了,后面官府的差役又追了上来,玄奘躲在客店里,不知如何是好。瓜州的州官李昌拿着追捕文书走了进来,问他:“师父就是玄奘法师吗”?玄奘犹豫了一下,没有回答。李昌说:“师父如讲实话,弟子可以给您想个办法。”玄奘见李昌态度诚恳,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和到天竺取经的真实意图。李昌听后赞叹道:“师父取经,研究佛法,真了不起,我一定尽力帮助。”随即撕碎追捕文书,说:“师父赶快走吧,否则天黑,就出不了关了。”玄奘又惊又喜,赶紧离开客店,直奔玉门关。

玉门关与新疆之间有片大沙漠,当时叫做莫贺延碛,极为难行,玄奘只带了一匹在这条路上走了十多次的老马,就闯入了沙漠。

茫茫沙漠,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白天热得如同火烤,晚上却寒风似刀,有时因为气流的急剧变化,会看到一种幻影,明明望到人群马队,等走近了却又什么也没有。沿途到处是人马遗骨,断剑折枪。玄奘孤身独影,饥渴劳顿,想喝点水,不慎在取皮囊的时候,一失手,整个皮囊里的水全泼洒到沙漠上。沙漠之中,水就是生命,没有了水,生命也就危险了。前进,还是后退?若是取水,就得往回走十几里路,此时,他想起当初自己曾立誓,不到天竺绝不后退一步,于是,他下定决心,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便又继续拍马西行。一路之上,玄奘几经险境,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行程,终于走出了沙漠,到达高昌国(今新疆境内)。此后,他又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一年,行程5万余里,沿途拜访了西域16国的名僧,最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竺国。在天竺国,他遍访佛寺,参观佛像,几次横渡恒河,访问伽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城),看到了那棵5丈多高的菩堤树(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在这颗树下苦修多年,悟出真谛);他还到了佛经所说的西天录山,参观释迦牟尼说法的地址。这些实地学习,使玄奘对佛经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公元633年,玄奘来到天竺国的摩揭陀国那烂陀寺(今印度巴腊贡)。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寺中居住的名僧长者精通各种学术经论,并收藏着大量的佛教经典及天文、医药、地理、技术等各方面的图书,常年有僧徒1万多人。

玄奘到寺院那天,1千多名和尚捧着香花,迎接来自中国的客人。寺的正法藏(院长)戒贤法师,时已年过百岁,多年不讲经了,但他听说玄奘是从东土不远万里,历尽磨难来求法时,颇为感动,便决定特收玄奘为弟子,重开讲坛,用15个月的时间,给玄奘讲了佛学中最难懂的佛经。玄奘虚心求教,潜心钻研,认真学习古代印度的语言,长进甚快。5年后,玄奘博辩之名传遍印度,最后两年,他代表戒贤法师为众僧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为众僧所折服。二者均为佛教最高深的经典。在那烂陀寺,能通晓20部经论的有1千多人,通晓30部的有500多人;通晓50部的只有10人,玄奘就是10人中的一个。

玄奘除学习之外,还经常把唐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向天竺人民介绍,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公元642年,玄奘来到印度戒日王的都城曲女城,受到戒日王的欢迎。恰好这时有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并帖在那烂陀寺门口,声称没有人能驳倒他一个字,并且狂妄地宣称;“如果有人驳倒我一条,我甘愿把头割下来认错”。几天过后,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和他辩论。戒日王是个狂热的佛教徒,决定在曲女城举行盛大法会,公开辩论。戒日王请求玄奘出来驳斥那个异教徒,玄奘答应了戒日王的要求。开会那天,到会的有18国国王,以及僧、俗、官、民6千余人,都是学有专长的知名之士。玄奘坐在戒日王专门为他设的珠宝床上说法,广引博论,把那个异教徒驳得哑口无言,不得不低头认输,请求照约办理。玄奘笑着说:“佛法无边,是不杀生的,你就跟着我当佣人吧。”接着,戒日王把玄奘的两部佛学著作公布于众,征求答辩。辩论会进行了18天,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反对意见。会后,戒日王诚恳挽留玄奘,作了印度5年一次的75天的无遮大会,当时与会僧俗50万人,这也是印度有史以来的一次空前盛会,从此,玄奘名震天竺大国。

玄奘以精湛的学业,在佛教的圣地攀上了佛学的顶峰,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三藏是对佛教经、律、论三种经藏的总称。三藏法师,意为精通佛学的全部经典的大师。当时,在那烂陀寺,这一称号的地位仅次于戒贤法师,故人称玄奘又为唐三藏。

玄奘在天竺国15年中,无时不在想念祖国。公元643年,他辞别了那烂陀寺师友及戒日王,用大象和马匹驮着675部佛经和其它物品,起程回国。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七日,玄奘平安回到长安。玄奘西游,历时17年,历经120余国,行程5万华里。西游时年仅28岁,东归时已44岁。

玄奘当年是违反禁令偷偷出国的,现在,唐太宗知道了他的全部情况后,派宰相房玄龄及大将军侯莫到长安迎接。这天,长安城里人山人海,路两旁摆着香案和鲜花,锣鼓音乐,此起彼伏,长安僧尼数万人,排着队,把玄奘迎入弘福寺。后来,唐太宗在洛阳行宫召见了玄奘,并想让玄奘还俗,帮他治国,大师谢绝了。

不久,玄奘大师开始了他的译经生涯。他每天三更就寝,五更起身,日夜孜孜,十分刻苦。同时,他每天还要抽出一定时间为弟子讲解新译的经论。为了使他专心译经,唐王朝下令在长安慈恩寺修造大雁塔,作储经之用;并为他配备了专职人员,对译文进行检查、整理和抄写。玄奘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译出佛经75部,1335卷,计1300多万字。同时,他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让使者捎去天竺。

玄奘另一伟大的贡献是作了《大唐西域记》12卷,10余万字。这部书是玄奘应唐太宗之请,把他所见所闻口述出来,由他弟子辩机执笔写成,但其内容则显然是玄奘在旅行中有意识地随时采访搜集来了。《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游亲历的120国和得之于传闻的28国的山川、城邑、物产与民俗。它是今日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公元1819年,阿旃陀石窟重被发现,但没人认识它,靠了《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才断定它是印度有名的胜迹。埋没了几百年的印度那烂陀寺,也是根据《大唐西域记》提供的线索发掘出来的。

公元664年,玄奘法师自度死期已近,遂向寺僧、门人一一辞诀。当唐高宗得知玄奘病重,派来御医时,法师已经圆寂了,时年63岁。高宗悲痛万分,说:“朕失国宝矣”!并为之废朝5日,当为玄奘举丧之日,长安附近500里以内的士民纷纷赶来送葬,多达100余人。玄奘法师的墓塔至今犹存,屹立在西安城南少陵原上。

玄奘,他为中印文化的交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也正是以他为肇端,在其生前,中印两国即建立了邦交。所以,1200多年以来,中印两国人民都视玄奘为中印文化交往的象征。

同类推荐
  • 南海之子

    南海之子

    (说明一下,这个书暂停了,新书《迹南》火热连载中)南蛮王朝与南蛮扶南族数千年的僵战即将打响号角,被称之为魔王之子的阿迪莫卡,在危难时刻也是一筹莫展。扶南族人为永占大陆的伟大刹想,献上了热腾的鲜血,唤醒那条曾被击败而封印的远古恶龙。终是少年的怒火,中烧了整个南海。
  • 走私家族

    走私家族

    嘉靖三十七年,流落到涟州的采珠人黄文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参与到一次官府严令禁止的出海走私活动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生意越做越大。在一次机缘巧合中,他竟然遇到了自己的十五代曾孙黄成仁,他也是一名走私客,在一次公司组织的公海走私中发生了意外,穿越到了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在他曾孙的帮助下,黄文焕买通官府和市舶司,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朝贡”商人。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黄文焕越来越感到自己身边危机四伏……
  • 我的大明帝国

    我的大明帝国

    “呜……”来自大明的军列在咆哮,车站里数不清的大明士兵走下火车,他们扛着大明1455式步枪向远方眺望,他们明白,这里即将被他们征服!
  • 梦回龙江

    梦回龙江

    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虽然还是华夏大地,但汉朝、唐朝、明朝出现在同一个时点,长江、黄河融汇成了一条“龙江”。三个现代人,因为时空裂变,来到这个混乱的世界。三个主角,三方势力的碰撞,势必天崩地裂。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华夏的传承?一切尽在此书中。
  • 汉朝战神猎隋唐

    汉朝战神猎隋唐

    一句神秘的预言,一幅诡异的《玄龙猎鹿图》,一个谜一样的剑盟。一个叫做天下的棋盘,惹来一局天下英雄会。一只操纵九州烽烟的幕后黑手,带出一个步步惊心的天大阴谋。一代汉朝战神霍去病,转世为隋末一个将门落难子。一把破云剑,一杆惊云抢,一支离云箭。一段横扫四方高手、征服各路诸侯的武圣传奇。一幕幕三十六计兵法的全景呈现。一阙融合反向穿越、野心权谋、家国兴亡、喋血沙场、江湖恩怨,爱恨情仇的乱世变奏曲。一个叫李世民的生死好友,一段感天动地的儿女情长。一个即将成为大唐军神,一个想要角逐皇帝宝座。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天巨变,一个匪夷所思的命运安排……(玄龙猎鹿QQ群:601960620)
热门推荐
  • 枫桦时光

    枫桦时光

    陆壹在于父亲的饭后闲聊中知晓了老一辈门的故事,这时有人敲响了房门,一段奇缘为此展开
  • 孟婆之梦回重生

    孟婆之梦回重生

    前世,她为冥界一朝孟婆。褐郸之日,善良的她被前世最爱又最恨的男人因为阴册而害她坠入凡尘,那个人在此刻才可笑的想起一切,为了赎罪,也随她坠入了轮回之中…在凡间经历了十年的成长之旅,却阴差阳错再次见到了他,彼此再次新生爱慕之情,却不知,一场孽缘就此开始,是爱是恨?一场由妒忌贪欲和占有交织而成的情劫,一场虐心之恋,就此展开……
  • 铸剑江湖

    铸剑江湖

    少侠柯冬青为报灭门之仇,隐迹江湖,苦练奇技,习成了百年前孔孟神刀所留的《万刃奇绝》之技,重入江湖,乔装易容,收回故居,独斗群魔,终以无敌奇技将魔首屠于刃锋之下,并赢得了数位侠女的纯真之情……
  • 万界微商

    万界微商

    牛仁微信加了一位神秘的万界微商,来到一个平行世界。万界微商:我这里还有各职业技能书,人物卡牌,各种光环,神功秘籍……牛仁:作为你的好友,没钱,能赊账吗?万界微商:没钱还不滚去赚钱。好吧,既然这世界没有户外直播,那就先进入直播行业赚第一桶金。牛仁的口号就是,买买买,我要做一个能打,能炒,能医,能算,能玩的超级大明星。这是一本平行世界娱乐文,娱乐文,大明星套路的娱乐文。
  • 飘渺与小狐狸

    飘渺与小狐狸

    小天地,大世界,大仙界,天堑关两个孤儿的流浪,从此相依相靠,浮生飘渺
  •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重生了,带着前世对男人特别对豪门男人憎恨的记忆,她发下了重誓,此生,永不嫁豪门。然而事情总是事与愿违,面对豪门最爱,她是选择离婚,还是选择消淡憎恨,和心爱的人永结同心,白头到老了,在重生之誓不嫁豪门中期待吧。
  • 万物逆旅

    万物逆旅

    明知前方旅途并不美好,却还是为了生存而逆行而上,顽强拼搏的活着,踏出属于自己的金光大道。
  • 月神传说之横霸异界

    月神传说之横霸异界

    生与死的交集,纵览千古风流世间。且看月神横霸异界,再战天下……不为江山,爱美人,我自向天傲苍穹!
  • 司马懿

    司马懿

    著者彭钦立告知读者,这本书并非一般普通消遣类读物,它既是一本描写中国古人司马懿的励志经典,也是一本成功宝典、谋略秘籍;对求知立志、为人处世、求职创业、加官晋职,实现人生价值与梦想极有参考价值。本书的书写手法,适合电视连续剧的拍摄,以此书为范本,可省去编导很多精力。本书描述了三国时期旷世奇才、济世栋梁司马懿,一生受到枭雄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大将军曹爽等人,猜忌、压制、排挤,多次受到生命威胁,得不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司马懿在复杂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如何体悟人生、对待人生?如何巧于应对、施展才华、谋取立身之地?如何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巧妙利用矛盾、维持矛盾、化解矛盾?如何悄然崛起、奋起还击、走向曹魏权力中心?如何教育子孙,最终走向成功的呢?本书的主人公司马懿以惊人之忍耐力、顽强之意志、高超之智慧、超群之谋略、卓越之才华,巧妙地利用并维持了诸葛亮、曹魏、自身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自己渐渐从尴尬的局面中解脱出来,一步步走向曹魏权力中心,掌握了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懿既是三国后期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也是西晋的重要奠基人。
  • 七剑逐鹿传

    七剑逐鹿传

    一夜之间,惨遭灭门面对多方的追杀他毅然拿着神兵仗剑江湖定找出真凶,还自己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