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0500000001

第1章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1)

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哈佛大学当之无愧地执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研之牛耳,拥有数不清的“第一”。这里云集了各个专业领域最为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其中不少是诺贝尔经济、化学、物理、医学奖得主和普利策奖得主。要想列举从哈佛发源,而后蔚为大观的学术思潮,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在哈佛大学行政大楼前,矗立着约翰·哈佛的坐像,上悬美国国旗,俊朗优雅。像上镌刻着三行字:“约翰·哈佛”,“建校者”和“一六三八年”。

一、“三个著名谎言”

我以前可不知道,这是当地尽人皆知的“三个著名谎言”:第一,这个雕像并非约翰·哈佛本人——当年哈佛先生并未留下照片,后来建雕像时,就按照人们的想像,找来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作模特儿;第二,哈佛大学虽以哈佛命名,但哈佛并非最早的建校者。哈佛大学的前身叫“剑桥大学”——而这座当时名为“新城”(New Town)的小镇,也是因此改名为“剑桥”,因为最早建造此校时,70个建校委员都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后来改名为“哈佛”,是缘于两年之后,身为建校委员之一的查理斯城执行长官哈佛,把自己财产的一半和一个图书馆(约300册图书)捐献出来,为感谢和纪念他就改了校名;第三,哈佛建校是在1636年,并非“一六三八年”。

尽管如此,谎言却没有减损哈佛雕像的魅力,他依然成为哈佛精神的形象展示:奋进,自信,博大。三点不实之词,一点儿都没有让人看轻哈佛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

那个著名的以换电灯泡来调侃名校的笑话问:“需要多少个哈佛学生换一个电灯泡?”答案是:“一个。他握着电灯泡,而世界围着他转。”这个笑话自然是讽刺哈佛的学生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狂妄。不过,有幸进入这所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的学生们,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二、最低的录取率,最激烈的竞争

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在美国所有大学中是最低的。随着近几年婴儿潮(BABYBOOM)的孩子们纷纷长大成人,各高等院校的报考人数都有所上涨,而哈佛的录取率却因此一年比一年低,竞争一年比一年无情与激烈。每年有超过15000名学生为它的1600多个名额竞争。多少在高中成绩出类拔革、在校内外各社团机构担任要职的精英们,在别的学校招生办公室那里炙手可热,却被哈佛大学一封薄薄的拒收信挡了回来。近几年来,哈佛的录取率始终停留在10%到20%。

也难怪哈佛的招生办公室格外地自信。每年春夏季,在美国各大学开始向十一年级学生寄材料推销自己之时,哈佛按兵不动。直到暑假快开始的时候才给学生们一封短短的信:“你是全国最杰出的学生之一……过几个月我们将会给你寄材料和申请表。”一般的大学,就连耶鲁在内,都是让感兴趣的学生先填一张小卡给学校寄回去,表示他们想要此学校的材料,但哈佛连这一步都免了。那好像是在说:谁会对哈佛不感兴趣?一旦被录取后,75%左右被录取的学生选择了哈佛,这是美国所有大学中最高的比例。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哈佛时,有个学生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怎么能放弃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呢?”这是每年哈佛的新生中相当普遍的心态。

三、改变对本科生不够关心的形象

教本科生的好教授当然还是有的,也会绞尽脑汁让学生们喜欢他的课。哈佛大学近几年努力改革,要改变它不关心本科生的形象,让一些最著名的教授也来参与本科教育,为学生们创造独特的学习机会。有时,学生们上一节课还拥在杰伊·古德教授的讲演厅听他阐述生命形成史和他的“环境影响进化论”,下一节“生物进化论”就可以听到他的对手E·O·威尔逊教授对古德的学说进行反驳。有一位物理教授为了给学生说明重量和速度的关系,在下课时就坐进一辆火箭形状的小车,飞到一扇暗门中去。生物系著名的威尔逊教授喜欢把他的助手们化装成昆虫和花朵,伴着“甜李子花仙之舞”的音乐,上演一场复杂的授粉舞蹈。这些课都是为哈佛学生所津津乐道的。

四、哈佛大学的全名是哈佛

哈佛学院是男子学院,1879年成立的莱德克利芙学院是女子学院。就在二三十年前,哈佛的男女学生还是分开住。近20年来,莱德克利芙学院与哈佛学院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资源也全部共用。现在,这所女校已经有名无实。除了在哈佛的申请表上还看得到它的名字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人提起。莱德克利芙学院原来专给女生住的三栋宿舍,现在由学生们抓阄决定谁住在那里。不幸抓到那几栋宿舍的学生必定垂头丧气,大叫倒霉,因为那里离校园中心有一英里远,来去不很方便。不过,在莱德克利芙宿舍住未必不好——那里安静、宽敞、摩登,而且装有比哈佛主校区的老房子更舒适的取暖设备。

五、从贵族学校走向多元

哈佛的300多年历史,大都被白人男性所垄断。20世纪初,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等大学,都是美国东部有钱人教育孩子的地方,校园中弥漫着贵族气息。学生们大都家境良好,家族的历史悠久,从小在贵族学校(俗称“预备学校”)受教育,然后自然而然地来到这些高等学府读书。

哈佛大学自然不是“世外桃源”,时代变迁也会投射到这里。1968年美国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就冲击到这座古老而矜持的学府。那年4月9日,哈佛出现大学潮:学生要求结束哈佛大学后备军官训练队,其原因当然是因为这与“越战”沾边。他们涌入校办公大楼,驱逐系主任,查抄“机密档案文件”。当警察到来,拘捕197名学生之后,6000名学生在露天运动场开会,投票通过举行****抗议。最后,校方同意了示威者的主要要求。

现在的哈佛受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平权运动影响,校园内提倡多元化,早已不见20世纪初期校园里清一色白人的景象。1997年被录取的新生中,48.5%是女生,36%是少数民族,比例相当高了。不过,直到现在还有学生抱怨,说校园中仍有太多趾高气扬、靠祖辈的关系进入学校的富家子弟。据说,哈佛本科生宿舍中的艾略特宿舍(Eliot house,因哈佛的一任校长而得名)就是这些“校友贵贵”聚集的地方,有学生笑话它像“高尔夫俱乐部”。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还包括只许男生参加的9个“期末俱乐部”——大约10%的高年级男生是它们的会员。会员们要交昂贵的会费,穿着黑色晚礼服,与附近卫斯理学院的漂亮女生约会。这些“精英”组织每年都要挑选吸收一群他们认为合格的二年级学生为新成员。大部分本科生不理睬他们,尽管他们在哈佛广场中拥有几栋最好的房子。

六、这里成了书的世界

到哈佛一年多,我最高兴的事之一是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的书。在这里,无论是借书还是买书,都极为方便。

哈佛大学图书馆有350多年历史,是美国最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它现有的藏书超过1200万卷,此外还有大批的手稿、微缩胶卷、地图、照片、幻灯片,等等。这些书籍和资料分藏在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内。它们多数在康桥和波士顿,但有的远在华盛顿,甚至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你如果有一张哈佛的身份证或借书证,就可以自由出入其间。

借书一般不是查卡片而是用电脑检索,找到你要的书的号码后,你还可以从电脑中得知它在那些图书馆内,目前是否被借出,如果已借出又该何时归还等等信息。你的电脑如果有通讯设备和软件,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这一切,省时省力。

和中国的做法不同,这里是开架借阅。不是由管理员给你取书,而是你自己去书库找。这很有好处,你可以在书库里浏览。书库里还有一些桌椅,有的人索性钻进书库做研究,写论文,需要什么书,随用随取,人己两便。

哈佛图书馆系统中最大的一个馆叫维德纳图书馆,坐落在哈佛园内。它拥有大约300万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书籍。书库有十层楼,若干层在地下。从四楼进入书库,便可见地下画着红黄蓝三条线,要是没有这个标志,不一会儿你就如同进入迷宫,不辨方向了。我第一次去,虽然已经知道了要找的书号,转了半天,也没找到书;更糟糕的是,我竟走不出来了。有些地方有出口的标志,可都是上下楼,仍然在书库里。当时是晚上,偌大的地方,看不到一个人,我真担心,时间一过,要被锁在里面了。好容易碰到一个借书者指点迷津,才知还得从四楼出去。出来后,蓦然回首,才发现电梯上有说明,我自己没注意。

搞东亚问题研究的人常去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吴文津是华人。这里的中文书很多,借书一般不限册数。我有一次借了30多本书,管理员还帮我找了个大口袋装。借书期限可长达三五个月。当然,如果有人也要借这些书,图书馆就会催你早还了。

我最常去的是费正清东亚研究所的图书馆。这里的书中英文都有,中文居多。图书馆不大,但当代中国的书很全,包括一些在国内不容易买到的书。不少国内刚出版的新书,你也可以在这里看到。和燕京相反,这里的书概不外借,只限馆内阅览。其好处是,你不必担心需要的书一时难得。我在这里研究******,在查文字资料方面,比在国内还方便。研究所的前一任所长马若德(Rodrick MacFequhur,国内一般把他的名字译为麦克法考尔)写《“**********”的起源》,主要利用的就是这里的资料。许多其他国家和地方的研究中国的学生学者,也都受惠于这个图书馆。不少作者,都在致谢名单中,列入这个图书馆或南希的名字。

哈佛附近有大大小小的书店十多家。大的如哈佛合作社的书店、渥德华兹(Word Worth)书店、哈佛书店。虽然比不上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的规模,可也琳琅满目。

我经常在晚饭后到书店闲逛。即使不买书,但看看那些新书的名字,也是一种消遣。和中国相比,新书是很贵的。最便宜的一家叫“一元书店”,其中大部分书是一元一本,可其中的书有价值的不多。我光顾旧书店多些。附近的旧书店有四五家,较大的两家都有两层,而且都有马克思主义专柜。大部头的有:《资本论》重译本三卷,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的传记两厚册,还有美国人写的《列宁传》。这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可谓五花八门,从一般的介绍到很专门的研究,从赞成到批判,范围很广。不由得你不承认人家的研究比我们细致深入。他们没有禁区,研究资料也都对公众开放,这是重要条件。我在这些书架上看到的最多的是马克思著作选、弗洛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和卢森堡的书信集《同志与爱人》。在新书店里,你还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已成为大学生的必读著作。还有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由于这本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问题的观点,也成为“妇女研究”的必读书之一。但是,近几年来新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减少了很多,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在美国已经过去。尽管如此,马克思仍然是西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我刚到时,哈佛广场的最热闹处,有一家“革命书店”,出售一些关于第三世界革命、妇女问题、黑人问题的书刊,也有不少关于中国的出版物。这家书店顾客很少,财务困难,门口总贴着呼吁捐献的招贴。因穷于应付昂贵的房租,它几经搬迁,可还是坚持下来了。最近,它搬离了哈佛广场最热闹的地方,在附近另辟市场。

比旧书店更便宜的是“庭院出售”(Yard Sale)的书。气候宜人的季节,每逢周末,许多美国家庭就在庭院或车库里摆出自己不用的物品(多数是旧的,也有新的),廉价出售。还有教堂集市,性质相同。有时图书馆也出售淘汰的书。有一次一个图书馆售书,只要交3美元,就可以随你挑,装满一大口袋为止。那一次我就满载而归。售书时间是上午9点到下午3点;3点以后不要钱了,白送。我没有再去,因为需要的书都挑出来了;书太多,将来运回国也是麻烦。当然,很多旧书属于那种看完就扔的所谓“神秘小说”,没有什么意思,或者说是文化垃圾。但是,如果耐心寻找,也可以发现很有价值的东西。我所买到的旧书包括一套威尔·杜兰(Will Durant)的《文明的故事》,精装10大册,仅花10美元。若到新书店,起码花300美元。一本《爱因斯坦的梦》,刚出版不久,定价17美元,我花1美元在教堂集市上买到了。还有肖伯纳的《巴巴拉少校》和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这两出剧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都上演过,我很喜欢。肖伯纳的《黑女寻神记》和列维思·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我青少年时期喜爱的读物,看到英文原著,真是如见故人。反而乌托邦的经典《奇妙的新世界》和《1984》,也只花了几十美分。有的旧书我一时下不了买的决心,错过了机会,事后还感到可惜。

七、神话般的哈佛

提及哈佛,都知它历史悠久,久负盛誉,是世界顶级名牌大学。哈佛大学,不仅拥有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而且造就了几任美国总统,至于部长、州长之类高官,更显稀松平常。称哈佛为美国顶尖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的摇篮,一点不算溢美。

同类推荐
  • 女人20几岁应该知道的事

    女人20几岁应该知道的事

    女人20几岁是女人一生中关键的时期,很多女性都在这个年龄段遇到很多困惑,通过阅读本书,女性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到20几岁时应该如何做事,如何为人。
  • 向历史名将学谋略与智慧

    向历史名将学谋略与智慧

    本书以《史记》中将领们的故事为底料,吸纳睿智精华成一家之言,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对名将、猛将们的人生作了详细归纳,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书透过生动笔触,通过巧妙裁剪,互相衬托,在现实矛盾困惑中分析历史武将的处事方式及其经验教训,总结和评判其文化性格。
  • 做有正能量的女人

    做有正能量的女人

    生活中遇见磨难,不妥协、不将就、不盲目、不抱怨、不害怕,最要的是以怎样的姿态去度过。正所谓风雨过后方能见彩虹,磨难过后总有美景。做一个有正能量、自信的女人,不怨天尤人,不依附他人,要坚强独立的生活。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 成就人生的故事

    成就人生的故事

    创新能够改变世界,首先是由于创新的“新”:新点子、新观念、新方法、新事物。创新给世界带来了无穷的新东西,使得自然界、社会和自己的思维在不停地变动。没有创新的行动是盲目的,没有创新的事业是平淡的。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 看破,瞬间天晴

    看破,瞬间天晴

    这是一本教你看破万象,放下烦恼的都市身心灵修行悟本。将“正能量”真正实践。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没有烦恼的自在。看破才能放下,放下才能淡定。唯有平静对待世事,才能跳出患得患失的心态。世间种种烦恼、困惑,全部都是因为执迷、执着,困顿其中,所以不得其解。倘若看透了烦恼的本质、困惑的根源,自然豁然开朗、心如天晴。
热门推荐
  • 吸血鬼伯爵

    吸血鬼伯爵

    《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之吻》一书由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于1897年创作。小说讲述了德拉库拉伯爵——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吸血鬼的故事。本书是书信体,由书信、日记、轮船日志等组成。
  •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

    沉默寡言,普普通通的禾河,一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成绩普通,长相普通,甚至普通话都说的很普通,他胆小、敏感、不敢说话。他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在他看来,他的人生几乎是父母选好的,他只是父母的提线木偶,而且无论他怎样努力,父母都觉得他不够优秀,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他怕死,却意外地选择了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专业,在一次意外中,他与死神擦肩而过,伤痛过后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决定为自己而活,改变从此开始......
  • 快穿之巅峰系统来敲门

    快穿之巅峰系统来敲门

    校园里的寡言少年“你出现的那一刻,就别想从我身边离开”;皇宫里的废弃太子“孤不为王,如何护你一生周全?”;福利院里的弱小孤儿“父亲是我活着的希望”;流落人间的孤独恶魔“善又如何?恶又如何?我只是你的”;终于,被逼疯的男人抓着郁言问道“你说嫁我,何时兑现这承诺?”
  • 剑如岚

    剑如岚

    “我不管我是否被天遗弃,只要他们还在身边,我便守护到底!”“我不管我是否命里定离,只要我还留一口气,我便追寻到底!”两位少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宿命旅途披荆斩棘:无道皇室,覆了它,又如何?恩怨情仇,看不破,又如何?天下无敌,没有她,又如何?历天下伤情之事分分离离,命途坎坷终成大器,一代豪杰却不忘初心:只愿提剑如岚轻!
  • 最美,不过初相见

    最美,不过初相见

    曾经的我们年少无知,做过许多懵懵懂懂的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书写下去。关于我们的故事
  • 混血天使带精灵穿越之旅

    混血天使带精灵穿越之旅

    一个时日不多的混血天使因为一次意外,和电脑中的口袋妖怪究极绿宝石里的所有口袋妖怪一起穿越的故事。ps:本书主角比较狂(?˙▽˙?)
  • 有趣的中国名媛

    有趣的中国名媛

    在历史上,女人几乎一直被男人所压制。王朝更迭,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建功立业的将军;文学诗歌,我们记住的是挥毫泼墨的文人……而这些,基本上与女人无缘。在男人的头脑中,女人是生活的点缀,是炫耀的资本,即使非常之宠爱,也极少有愿意让女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但是,女人们还是突围了。千百年来,在众多被压制的女性当中,出现了一批受人瞩目甚至青史留名的女人,相比男人,她们毫不逊色。在书中你看到了让男人望尘莫及的武则天、有勇有谋的孙尚香、才智过人的卓文君等,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才华横溢,但这些东西都不足以保证她们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她们就像浮萍,在人世间漂来漂去,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废柴召唤师

    无敌废柴召唤师

    没有召唤师天赋?没关系,我有个牛逼好爹!天赋废柴?我就装备功法凑!你天赋异禀?奈何我爹前路全铺平。
  • 精灵纪事

    精灵纪事

    人类何时才能获得精灵的原谅,而新生的精灵们又何时才能走出自己的围城。一味的躲避与退缩只能换来失败与耻辱。当层层虚构的迷雾散去,茫然的生灵又该去向何方,不同的时光连接成三个不同的世界,那些愚昧的人啊,难道依然不能了解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