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1800000004

第4章 宁海桥

元代以前,没有宁海桥,只有宁海渡。宁海渡变成宁海桥,是在元朝的元统年间,距今己近七百年。在当时那样低下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条件下,在当地那么复杂的河海交汇、江底一片烂泥的地质基础上,居然建造成功了如此气势恢宏的巨大石桥。大桥浸透了多少人的智慧和血汗。

宁海桥有俗名,叫“桥兜桥”。没有多少人知道“宁海桥”,“桥兜桥”却妇孺皆知。大家都爽爽地大呼小叫“桥兜桥”,没有多少人愿意文绉绉地称呼“宁海桥”。

元代以前,没有宁海桥,只有宁海渡。自然就没有大呼小叫“桥兜桥”的那种“爽爽”,只有时不时突然冒出来的胆战心惊。自古以来,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咽喉,许多北上福州、南下泉州的商贾行旅,都在这里乘船过渡。两岸的当地百姓,一年到头,生产生活,你来我去,更是离不开渡口。这里是木兰溪下游临近入海口的地段,顺流而下的河水、逆流而上宁海桥有俗名,叫“桥兜桥”。没有多少人知道“宁海桥”,“桥兜桥”却妇孺皆知。大家都爽爽地大呼小叫“桥兜桥”,没有多少人愿意文绉绉地称呼“宁海桥”。

元代以前,没有宁海桥,只有宁海渡。自然就没有大呼小叫“桥兜桥”的那种“爽爽”,只有时不时突然冒出来的胆战心惊。自古以来,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咽喉,许多北上福州、南下泉州的商贾行旅,都在这里乘船过渡。两岸的当地百姓,一年到头,生产生活,你来我去,更是离不开渡口。这里是木兰溪下游临近入海口的地段,顺流而下的河水、逆流而上的潮水,在这一带交汇出了复杂多变的诡异江流。同时,兴化湾的海风,和着下游的江风,顺着河道,长驱直入。因此,这个渡口经常风高浪急,翻船死人的事,时有发生。来往的商旅都视宁海渡为畏途,当地的老百姓也是充满了无奈,哪里“爽”得起来。宁海,宁海!多少年来,人们热切的盼望,能把险道变为通途;真诚的祈祷,有朝一日,河清海晏,两岸往来平安顺利。

宁海渡变成宁海桥,是在元朝的元统年间,距今已近七百年。意想不到的是,主持募建第一座宁海桥的竟是莆田华亭龟山寺的越浦和尚。大概古时候,和尚们都喜欢且都能办大善事。比如,帮助李宏一起修筑成功木兰陂的智日,也是一位有大善心、大智慧的奇和尚。越浦禅师因为募修龟山寺,多次在这里过渡,目睹、经历了一幕幕可怕的场景,发愿要在宁海渡口建造一座大石桥,解众生之忧,度众生脱离苦海。越浦一诺千金,修好了龟山寺,立即着手募金造桥。他广结善缘,四出募款,不断地一次又一次解决出现的资金困难;日夜操劳,与有识之士、与有经验工匠一起,攻克了前无古人的一道道技术难关……几经周折,大桥终于落成,“宁海”成真,故名曰“宁海桥”,民间亲切地呼它“桥兜桥”。“天堑变通途”,四方行旅、两岸百姓,无不赞叹越浦大师的大功大德。

资料显示:宁海桥全长225米、宽5.8米,距河面高10多米。桥下建14座船形流线体桥墩,15个桥洞跨度均在10米左右。桥面由70多块巨大的石梁架成,每块石梁长13米、厚1.2米、宽1米左右。在当时那样低下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条件下,在当地那么复杂的河海交汇、江底一片烂泥的地质基础上,居然建造成功了如此气势恢宏的巨大石桥。不说无比浩大的工程料石如何采集、如何运输,不说急流中的烂泥基础如何清理、桩基如何起建,就说那每块重达几十吨的巨大桥面石梁,运过来,托起来,架上去,该是多么的艰难困苦、惊心动魄。大桥浸透了多少人的智慧和血汗。

从元至今,宁海桥经历了多次的毁损和重修。最重要的当数明建文二年(1400)、康熙十九年(1680)、雍正十年(1732)的大规模重建重修。其中有两次,都是地方官全力支持,由和尚(明僧湘江、清僧了)领衔劝募修建。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多次拨款维修。1961年,宁海桥还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意思的是,1983年,国道324线涵江至黄石段开工建设,为了省钱省工省时,竟然利用宁海桥作为公路桥基础,尽数拆除两边桥栏上的石幢、石狮,在古桥身上加高二米多,加宽另造钢筋水泥桥面,成双车道双向通行。从此,宁海古桥除了承担原来的交通量外,还得长年承受现代高吨位客货车辆的日夜来回辗压。大家既佩服古桥建筑的高质量和承载力,又担心古桥不堪重负,万一出现意外。现在木兰溪两岸已建了好几座多车道的现代化新桥,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拆除架压在古桥上的公路桥,修复古桥旧貌,真正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无价之宝。

虽然宁海桥名气不如桥兜桥,“宁海初日”却如雷贯耳。在莆田,没有人不知道它是二十四景之一。古诗赞曰:

天鸡催落潮,澎湃撼桥石;

破门涌金轮,洗出海天赤。

宁海桥下游河面开阔,确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晨曦中倚栏东望,江涛海潮相互激荡,水势澎湃汹涌;天际处,奔腾的涌流缓缓地托起一轮红日,水天都被染得一片通红通红;当红日突然跃上奔涌的波涛,金色的万道霞光,瞬间穿透江流,把原本通红通红的水天,一霎那变成金灿灿的世界……放眼所看到的,正是以上古诗描述的场景。难怪它能脱颖而出,入选莆田二十四景。

欣赏“宁海初日”,自然很雅,很浪漫,最好还得有点诗人气质。但也因此,古往今来,有此闲情逸致,特地早起,专程赶来体验“宁海初日”的,毕竟人数有限。当地民众虽然很骄傲本地能出这样的好景,却是天天司空见惯,容易“审美疲劳”,许多时候只能偶尔的“自豪自豪”一下,并没有或者说还不具备条件,把它当“饭”吃。看来,想发展成旅游景点,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倒是民间自己编撰的一些事关宁海桥的轶事遗闻,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地流行起来,诙谐,直接,善意,成为借眼前的桥,喻劝人们检点行为、慷慨济困、与人为善等做人做事之道的载体。

比如,不想直冲冲地批评人吝啬、小气,就婉转地说,怎么像桥兜桥下的潮水,“流入”悄无声,“流出”哗哗响。原来,这一感潮段,江面下游开阔、上游较窄,加上宁海桥十四座巨大的船形桥墩的阻碍,桥下可供江水通过的空间就更小了。所以,当退潮时,桥下游水流退得很快,一会儿工夫,就与桥上游水面形成很大的落差,并越来越大。上游水流在桥墩之间,竞相争涌跌落,就像一道道巨大的瀑布,势如万马奔腾,激起的雷鸣之声,远在涵江市区,夜间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而涨潮时,因为有向下涌流的江水顶托,桥下潮水竟像平潮那样缓缓地流入,几乎悄无声息。

又如,想说人家脸皮厚、不害臊,就以桥兜桥的石梁说事,说“脸皮比桥兜桥石还厚”。桥兜的桥面石,厚度都在1.2米以上,确实也够厚的了。

再如,劝人不要耍流氓,就说“千万不要学桥兜的桥头将军”。原来因为年代久远,曾经有一尊桥头将军的石雕像断了一条腿(现在看不到了)。老百姓就传得有眼有鼻子,说是桥头将军年轻力壮,耐不住寂寞,一天晚上化作小伙子,入村调戏良家妇女,被人痛打断了腿,却突然失去踪影,村民们四出找寻,怎么也找不到。第二天,却发现好好的一尊桥头将军断了一条腿,想起昨晚村里的一夜折腾,大家才恍然大悟。

宁海桥南头叫“桥兜”。“兜”者,环绕也。这环绕桥头的“桥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大却挺繁荣的集市,因为有点小名气,后来干脆把周围的村庄拼起来叫“桥兜村”。宁海渡时期,南渡口虽没有“桥兜”这个名字,但已经是这一带人流、物流的中转地,具备了集市的初胚形态。宁海桥一通,经此中转的行旅、商贾显著增多,经水路来此中转的货物也显著增多,于是相关的商铺、仓储、饮食、服务也随即迅速发展起来。据记载,当年老百姓已把它称之为“桥兜街”,大几十米长的街面,全用花岗石铺就,两旁布满了杉行、豆饼行、竹品店、糕饼店、中药店、各类小吃店、打铁铺等等。街与桥的衔接处,不知何年起,建有一座双层的观音楼,上层供奉观音佛像,下层是通道,通道两旁摆有条石,可供行人休憩。夏日时,当地人常端上一海碗的饭,再夹个装菜的小碟,三三俩俩地坐在条石上,一边吃饭一边乘凉,还一边大声地天南海北、家长里短。楼下两侧的墙面上,贴砌有数块从明到清各个时期重修宁海桥的石碑。可惜此楼于十年动乱期间被拆掉,石碑也多数毁失。

宁海桥的周边,还有不少的好去处。比如:桥南东头的“梅妃故里”江东村,还有一座完整的建筑蜒浦口宫。郭沫若说的“梅妃故里传犹在”正是这里。桥北的堤岸旁,有当年越浦大师与桥同时建造的吉祥寺,以及后人为纪念越浦大师而修建的石幢塔。桥的东北面,是莆田著名的白塘湖,与“宁海初日”齐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白塘秋月”就在此处。桥两头的镇前村和下江头村,有莆田最负盛名的民俗活动“打铁球”(民间叫法,实为上身赤膊,自己用系着满是锋利钢刺的圆铁球,不断击打自己的背部)。若意犹未尽,还可以从宁海公路桥的两头钻下去,猫着腰走走真正的宁海古桥,体验凭吊一番。我们一行就曾这样走过几个来回,说老实话,必须不断躬着身穿越,心中真不是滋味,是打破了各种调味瓶的那种,“五味杂陈”,说也说不清楚。

同类推荐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最近几年来,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汉语方言引起了海内外方言学家的广泛注意。这个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和人文地位,是研究汉语方言互相接触,互相交流,进而研究方言发展演变的一个典型地带。孙立新先生是关中人,倾注心力于关中方言多年,著有多种论著。现在读者看到的《关中方言代词研究》,是其中最新的一种。研究方言很需要区域性的全面比较和描写,它可以展示多种相邻或相近方言的共性和特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区域性的专题研究,它可以使研究更加深入,讨论更加集中深刻。这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很显然,《关中方言代词研究》是一种专题性的研究,是值得读者一读的。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老北京的地名与典故

    老北京的地名与典故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我体内有黑洞

    我体内有黑洞

    千般武法神兵,万种灵丹妙药,怎敌我体内一座黑洞,使芸芸众生,皆为资粮!
  • 画板

    画板

    人生如画,画上的我们在舞动身躯这支大笔的同时,也在承载着来自与现实的色彩。走过春秋冬夏,体味了一把颜料的味道之后,画上的我们总算将自己勾勒而出,呈现在我们的人生里,生活里,世界里。
  • 逆战迎天

    逆战迎天

    飘渺星空,浩瀚星河,八荒四天,群雄并起,宗门林立。四天中,一代超脱强者奕真陨落,他的领地都被其他三天占领。从此,奕真就从四天中除名,并且,他所属一脉被称为罪人。三年后,在八荒中,一个叫赵无极的少年,他一步一步走向了传奇。
  • 末世血艳行

    末世血艳行

    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是可以信任的,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哪怕是最亲的人,哪怕是同生共死的人,都不可以相信,只有你自己是可靠的。那些爱过的人,那些恨过的人,只有你自己是留到最后的。人世之中的过客,你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里,是末世。你所在的末世。
  • 争霸无双

    争霸无双

    当出狱的那一刻,萧子凡大彻大悟,未来只为自己而活。
  • 我不乞求他那一吻

    我不乞求他那一吻

    本书分五辑。包括“你曾经走进我的日子”、“相守的日子不谈爱情”、“玫瑰祭”、“遗留在深圳的爱”等二十余篇散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给星辰摘星星

    给星辰摘星星

    这是一本写一辈子的小说它说“他会爱你永远”
  • 中国人需要阅读的道德进修手册

    中国人需要阅读的道德进修手册

    本书收集了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和辜鸿铭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
  • 众生云

    众生云

    陌路阳关兮,浅笑依然。上有清秋兮,使君绯颜。花戏云隐兮,萧然无言。开卷辗尘兮,两断忘厌。等闲观霞兮,伊人世安。君撷清风兮,瑶池水泛。归时折颜兮,生世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