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95800000015

第15章 释“治国平天下”章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译文”

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国君尊敬老人,便会使孝敬之风在全国平民百姓中兴起;国君尊敬长辈,便会使敬长之风在全国平民百姓中兴起;国君怜爱救济孤儿,全国的百姓便会照样去做,下面的民众就不会违理作恶。所以,国君应当做到推己及人,在道德上起到示范的作用。

“原文”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

我厌恶上位的人以无礼待我,我就不应以无礼对待我下边的人;我厌恶下面的人以不忠待我,我就不应以不忠来侍奉我上面的人;我厌恶前面的人以不善待我,我就不应把不善加在我后面的人身上;我厌恶后面的人以不仁待我,我就不应以不仁施于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右边的人以不义待我,我就不应以不义施于我左边的人;我厌恶左边的人对我不诚,我就不应以不诚对待我右边的人。这就是所讲的道德上的示范作用。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

《诗经》里说:“美好欢乐的国君,是天下平民百姓的父母。”国君应当喜爱平民百姓所喜爱的东西,应当憎恶平民百姓所憎恶的东西。这就叫做是天下平民百姓的父母。

《诗经》里说:“雄伟巍峨的终南山,山崖险峻不可攀。权势显赫的尹太师,百姓目光都注视你。”掌握着国家大权的人不可以不慎重。如有妄为出偏差,那么就会被天下百姓所不容!

《诗经》里说:“殷代尚未丧失民心的时候,还能够与上天的旨意相符合享有统治。应当以殷商的兴亡为鉴戒,认识到守住天命永保国家并非容易。”这些说的是:统治者能在道德上起示范作用,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也就会享有国家;否则,就会失去民众的拥护,也就会失去国家。

“原文”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因此,国君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性。有了美德,就会拥有民众;有了民众,就会拥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获得财富;有了财富,国家就有开支。

美德是树的根本,财富是树的枝梢。

如果国君在表面讲道德,而实际内心重财富,那么民众就会相互争利,抢夺财富之事就会发生。

所以,财富聚集在君王,平民百姓就会离散。财富散落在民间,民众就会归附在君王的周围。

因此,君王每一政令违背正理公布出去,必将遭到平民的违背正理的抵抗;财富不依据道理肆意搜刮而来,最终也会被别人用违背道理的手段掠夺而去。

“原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译文”

《康诰》里说:“只有天命的去存是没有一定的常规的。”

这就是说行善积德就获得天命,不行善积德就会失掉天命。

《楚书》里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作宝贝,只是把‘善’当作宝贝。”

重耳的舅舅子犯教晋文公这样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作宝贝,只有把热爱亲族当作宝贝。”

“原文”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译文”

《秦誓》里说:“如果有这样的一位臣子,忠实诚恳而没有其他本领,但他品德高尚,心地宽厚,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本领,就好像他自己有本领一样;别人具有美德、本领高强,他不只是口中经常称赞,而且从内心确实很喜欢。这种心胸宽广的人如果加以重用的话,那是完全可以保全我的子孙后代和臣民之幸福的,也是完全可以为我的子孙后代和臣民谋利益的。反之,别人有本领,便嫉妒和厌恶别人;别人具有美德,便故意压抑阻止,使得别人的美德不能被国君所了解。这种心胸狭窄的人如果加以重用,那是不能够保全我子孙后代和臣民的幸福的。这种人对国家来说也实在是太危险了。”

“原文”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

只有那有仁德的国君,才会把这种嫉贤妒能的人给以流放,驱逐到四夷居住的边远地方。不许他与贤能的人同住在中原大地。这就是说,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懂得该爱什么样的人,该恨什么样的人。

发现了贤才却不能推荐他,或者虽然推荐了却不能尽早地重用他,这是以怠慢的态度对待贤才。发现了不贤的人却不能罢退他,或者即便罢退了,但不能把他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这是政治上的过错。

喜爱人们所憎恶的东西,憎恶人们所喜爱的事情,这就是说违背了人的本性,灾祸就一定会降落到自己的身上。

所以,国君要具有在道德上起示范作用的大道理,就必须以忠诚仁义的态度去获得它,反之,如果态度骄恣放纵,那就会失掉它。

“原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译文”

创造财富有条重要的原理,这就是要使生产财富的人众多,消耗财富的人数减少。管理财富的人勤快,动用财富的人节俭。这么做才能使国家财富经常保持充足。

具有仁德的人士使用财富来完善自身的品性,没有仁德的人们却用生命去聚敛财富。

没有听说过君王好仁乐义,而下面的臣民不喜欢仁义的道理;没有听说过下面的臣民爱好仁义,而不能帮助君王完成其事业的道理;没有听说过国家府库里存有财富,而财富不属于国家君王所有的道理。

“原文”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无如之何:无法对付。

“译文”

孟献子说:“拥有四匹马车拉车的大夫,就不应该再去计较那些养鸡养猪之类的琐事;能够享用凿冰丧祭的卿大夫,就不应该再饲养牛羊;达到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就不应该收养那只顾聚敛民财的家臣,与其有这种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那种盗窃府库财物的臣子。”这就是说治理国家不能以捞取财富为利益,而应该以倡导仁义为利益。

治理国家的君王专门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出自小人的主意。君王以为小人是心存善良的人,如果国君任用奸臣小人处理国家事务,那么天灾人祸就一定会同时到来。到那时,虽然有善人贤才出来收拾残局,也是无可奈何,挽救不了的。这说明治理国家不应以追逐财富为利益,而应以崇尚仁义为利益。

“朱熹提示”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凡传十章。前四章统率纲领旨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工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译文”

朱熹提示说: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十章,是解释“治国平天下”的。总计传文有十章。前四章全面论述总纲的宗旨;后六章详细讨论细目和着力之所在。那第五章阐明的是“至善”的要领;第六章是“修身诚意”的根本,对初学的人来说,尤其是当务之急,读者不要以为浅近而把它忽视了。

同类推荐
  • 孝经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传世藏书-喻世明言(上)

    传世藏书-喻世明言(上)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中华国学经典(诗经)

    中华国学经典(诗经)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籍。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热门推荐
  • 天无灵

    天无灵

    新人写作,请多关照,三步起神,一之同舞灵,战血场。二之失灵心,人疯悲。三之灵心归,踏神路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是古代汉语中的精华,是我们现代语汇中的“明珠”,它们大多数来源于古代典籍,一小部分来自于人民大众千百年的口头锤炼,它们都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概括的功能。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但是往往能说明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它与我们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是汉语语言最宝贵的财富。
  • 梦回三国之绝世爱情

    梦回三国之绝世爱情

    一名叫赵飞的男子爱上一女子,单因为被有钱人逼着,最后被逼到跳崖,不慎间穿越到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练就了一身功夫,随着历史的流逝,再次回到了现代,找到了仇家夺回了爱人!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截仙道之踏天歌

    截仙道之踏天歌

    昆仑山脉深处,迷路探险者闯入另类文明,是注定还是巧合?通往异世界的门户洞开,天道之下有一线机缘便可永生世间。他抛却当世人生,毅然决然开启了新的征程。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热血似火山沸腾,激情若瀚海汹涌,欲望如深渊无止境。成仙路,踏歌行,雄霸仙灵。
  • 深渊邪王

    深渊邪王

    醒邪神之魂,掌深渊之灵,修逆天之体。“待他日我踏破轮回之岸,世界将由我主宰。”姚邪。一个神秘的少年,在濒临死亡之时,意外觉醒了神秘的体质——邪神圣体,伴随着他还有逆天的力量,以及无尽的杀伐,看“姚邪”如何在世界中翻滚,在花丛之中笑傲江湖。
  • 想要的昨天

    想要的昨天

    每个雨夜,总会有个身影伫立在窗口,空洞的眼睛后面是冰冷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梦游龙

    幻梦游龙

    正道、魔道互相抗衡。而正道之中又充满利益与争斗,儒道之争,儒道佛之争。上古青丘涂氏九尾狐,传说中的蓝田华胥国。看一个儒们少年青木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正道的巅峰而带领正道人士击退西方魔道。闯东海暗冰殿,昆仑玉华宫夺宝,战北海巨目妖。寻找上古巨人族的密秘……
  • 三尺青锋打万界

    三尺青锋打万界

    诸天万界就是干?不服?不好意思,一剑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