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91400000008

第8章 八、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

【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提供了一个与斯密《国富论》不同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从社会人的角度,研究社会财富形成、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各种比例关系保持平衡的社会经济制度。西斯蒙第在这部再度问世的著作中要阐明的是:财富既然是人的一切物质享受的标志,我们就应该使它给所有的人带来幸福;我们必须使财富的增长跟人口的增加相互一致;在这些人口之间进行财富分配时必须按照这样一个比例,即如果没有特大的天灾人祸,他们不会为生活所苦。西斯蒙第认为,为了谋求所有人的幸福,收入必须和资本一同增长,人口不得超过他们赖以生活的收入,消费必须和人口一同增长,而再生产同进行再生产的资本之间以及同消费它的人口之间都必须成相等的比例。《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就是根据这种比例关系写成。全书除两个《序言》和3篇《论文》外,共分7篇。这7篇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每篇各有一个主题。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概括地介绍一下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一、《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立论依据――财富源泉和财富享受的关系

财富源泉和财富享受的相互关系是《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立论的依据,也是西斯蒙第与斯密经济学说的基本分歧所在。他和斯密一样,同样认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节约是积累财富的唯一手段。但是西斯蒙第进一步认为享受是这种积累的唯一目的,只有增加了国民享受,国民财富才算增加,这点与斯密不同。财富的范围必须包括创造财富的劳动、积累财富的节约、消耗财富的消费,三者中哪怕只缺少一条,也绝对不是财富。因此,在西斯蒙第看来,财富是劳动、节约和享受“三位一体”的东西,三者既不能各自独立,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这个构成财富的“三位一体”式中,西斯蒙第认为享受最为重要,因为财富的目的永远是为了享受。个人财富的目的和公共财富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和消耗财富的享受,如果财富不能让人享受,如果任何人都不需要它,那么,它就失去了价值,就不再是财富了。西斯蒙第进一步指出,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财富多寡的“唯一尺度”只能是“满足的需要的范围”。

如何理解财富的目的在于享受?西斯蒙第有两个独特见解。第一,社会财富由社会人的劳动创造,必须由社会人共同享受,这种享受也只能由社会来支配。他认为社会里的人,必须和这个社会的人进行不断的分工,他的劳动要能供别人享受和休息,同时他也依靠别人的劳动来求得自己的享受和休息。因此,人一旦成为社会的成员,就必须为装满公共的仓库进行不懈的劳动,而由社会决定怎样使用他所创造的东西。第二,享受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享受,还包括广泛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享受。他强调公共秩序、正义、人身和财产保障,是享受;使人得到便利的道路、广阔的散步场、适于健康的饮水的公共工程,是享受;公共教育,无论是儿童教育或者使成人获得文化生活的教育,也是享受;最后,国防也是一种享受,而且只有得到这种享受以后,其他一切享受才能完全得到。总之,每个消费者都按自己的意愿用自己的收入来分离物质享受和非物质享受,在一般情况下,他是以自由交换的形式来替换自己的收入。

西斯蒙第从财富的新观念出发,规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他认为从政府的事业来看,人们的物质福利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一定的国家绝大多数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该国政府所能提供的物质福利的方法的科学。其研究任务是使人口和保证人类在一定空间享有最大幸福的财富之间的配合恰如其分,并保持适当比例。他批评斯密等人以抽象的方式来看待财富,而不考虑财富与应该享用这种财富的人的关系,这样会偏离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宗旨,有必要加以修正。

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关系

西斯蒙第认为生产与消费的平衡是其他一切比例关系平衡的轴心,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贯穿于《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全部论述的始终。

在生产与消费的问题上,西斯蒙第强调增加我们所需要和希望的一切物品的生产,只是在相应的消费也增加时,才有益。因为:第一,生产和消费相互决定:一方面生产是为消费享受服务,另一方面消费又限制决定生产。他认为消费对于再生产的限制,在社会里比在个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绝对的消费决定着相等的、或扩大的再生产,消费的难易标志着去年所创造的生产成果。第二,消费的需求只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因此,消费的需求决不是生产增长的必然结果。第三,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的破坏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迅速而完全的消费永远决定更高的再生产,这样,财富的其他部分必须以一种均衡的速度按比例向前发展,并且继续逐渐地增加,国家财富才能不断增加,国家才会不断繁荣,一旦这种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国家就会灭亡。

西斯蒙第比较了土地财富和商业财富的生产与消费的平衡问题。他认为,土地财富毕竟还比较简单,农夫自己的需要是他的劳动的首要标准。商业财富由于依赖一个抽象的公众,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就更复杂,但同时它绝对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意义。因为商业财富的全部生产都应该用来消费,如果它生产的年产品送到市场上找不到消费者,再生产就会陷于停顿,国家就会由于过剩产品而陷入灭亡。

从生产和消费平衡的原理出发,西斯蒙第对斯密、萨伊和李嘉图等人的消费能力必然经常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增加、一种财富的生产是另一种财富的需求等观点进行了驳斥。他指责这种观点是提倡无限制地增加财富的生产而忘记了财富的消费,是把生产直接等同于消费,根本忽视了制约消费需求的支付能力,使政治经济学陷入到抽象的概念里面。

三、实现生产和消费平衡的必要条件――保持资本、劳动和收入之间的平衡

在论述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后,西斯蒙第找到了解决基本问题的办法――保持资本、劳动和收入之间的平衡。在西斯蒙第看来,生产和消费都要受到收入的限制,而收入则由资本及其所需劳动来调节。他发现生产应该适合社会收入,那些鼓励无止境生产的人没有认识到这种收入,想替国家开辟一条致富之路,结果却把国家推向灭亡。应该认识到一切不和收入交换的消费都是国家的损失,任何一种和新收入交换的消费,都是新繁荣的源泉。

西斯蒙第进一步分析处理资本、劳动和收入平衡关系的关键,是正确区分资本与收入。他认为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区别就是社会繁荣的基础。在商业财富成为第二种重要财富后,这种区分就更为重要,也更加复杂。因为资本和收入的本性往往交缠在一起。对于一个人是收入,对于另一个人则是资本,同样一个东西一转手就具有不同名称。但是,区别社会资本和收入愈困难,这一区别就愈重要,把它们混淆起来更为错误。

西斯蒙第在区分资本和收入的基础上,从单个财富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土地所有者、资本家和工人的三种不同收入形式的考察,分析了资本、劳动和收入的关系。他从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观点出发,认为这三种收入是分离劳动果实的三种不同方式。具体地说:地租是从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产品中抽出来的;工资是富人用来换取劳动的价格;利润则来自于对别人劳动的利用。西斯蒙第认为,资本是财富中积累起来能够产生收入的部分,虽然资本完成的每一项交换,都提供给他人一种收入,但这种交换并不改变资本永久的、逐渐增多而不会再消耗的特点。从资本家和工人的交换来说,用来购买工人劳动的资本虽然成了工人的收入,但他们的劳动却变成了主人的资本。至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则只是资本对资本的交换,每个人都保存了自己的资本,只不过彼此的资本形式不同。西斯蒙第还分析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对资本和收入的不同影响。他认为,固定资本间接地为人类需要服务,它帮助人类进行消费品的再生产,而流动资本则相反,经常直接为人类服务,它变成工人的消费基金,也就是变成工人的工资,这种工资由构成工人收入的劳动换来。

西斯蒙第进而从国民收入在各个公民阶级间的分配的角度,分析社会资本生产和劳动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把国民收入分为在生产中“由财富产生的利润”和生产外“由生活产生的劳动能力”两部分。而一年的国民生产结果,同样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财富所生产的利润;另一部分是劳动的能力,它等于它所交换的那部分财富或劳动阶级的生活资料。他认为国民收入和年生产相等。全部年生产在一年中消费掉,其中一部分由工人消费,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来交换,从而把劳动变成资本,并且再生产劳动;另一部分由资本家消费,他们以自己的收入来交换,从而把收入消费掉。因此,他指出:国民收入应该调节国民开支,不论是穷人或富人都不应该使自己的开支超过自己收入,任何社会开支都取决于社会收入。在西斯蒙第看来,富人节约自己的收入从而增加资本,便是对穷人“行善”,一旦他把自己的资本同收入一起吃掉,会立刻夺走劳动阶级的收入。因此,根据国家的“自然利益”,资本、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必须保持平衡。

四、政治经济学诸关系中的基本关系――财富和人口的关系

人口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范畴,它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切方面都发生关系,所以西斯蒙第在分析财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诸平衡关系时,都归结为与人口的关系。在西斯蒙第看来,这些平衡关系构成一个互为因果的“圆圈循环”的有机整体。因此,他把《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概括为“论财富和人口的关系”:

首先,人口和财富的关系。西斯蒙第认为,人口和财富的关系应该是使财富的增长跟人口的增加相互一致。在他看来,一个国家是否富裕,不能只看财富的增长,而要看增长的人口能享受的财富。他提出财富和人口不是国家繁荣的绝对标志,国家繁荣的标志在于财富和人口的比例。所以,他主张如果财富对人口有利,立法者就应该设法谋求财富,如果人口可以分享财富,立法者就应该设法增加人口,立法者只有能够普遍提高所属人民的福利,他才能寻求财富和人口。

第二,人口和收入的关系。西斯蒙第认为,人口不得超过他们赖以生活的收入。为了使人们获得幸福,最主要的是使人口随收入的变化而增减,如果由于社会组织有某种缺陷,某些阶层公民不能了解自己的收入,立法者至少应该关心这些变化,不能刺激应该停止不动或应该减少的人口,不要使人口在国内引起人们所经常看到而且最害怕的灾难。他的结论是:人口只能由收入来调节。

第三,人口和消费的关系。西斯蒙第提出:消费者的人数对于消费的范围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增加人口就要增加消费,反之,消费资料不足就限制人口的增长。但是,他却不同意马尔萨斯的观点。他认为限制人口增加的决不是土地所能生产的生活资料,人口从未达到过生活资料的最大限度,而且它可能永远不能达到这种限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早在一个国家不能生产更多的生活资料使人口停止增加以前,人口的增加就由于人们无力购买生活资料或者不能进行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而停止了。在西斯蒙第看来,马尔萨斯的理论只有抽象的正确性,不能适用于政治经济学。不过,他仍坚持消费必须和人口一同增长的观点。

第四,人口和资本、劳动的关系。西斯蒙第认为,人口和财富、消费、收入之间的平衡,都与资本及其对劳动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他指出人口紧紧随着应该养活他们的资本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收入必须和资本一同增长,而再生产同进行再生产的资本之间以及消费它的人口之间必须成相等的比例。人口永远是按照劳动的需求来调节的,如果再生产只按照投入的资本比例,而不按照需要它的人口比例进行,就会造成过剩人口,因为各国人口过剩的原因,正是由于劳动需求变化和贫穷手工业者的生活经常动荡不定。因此,他反对造成人口过剩的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和土地的资本主义规模经营。

最后,西斯蒙第对上述诸关系做了这样的概括:劳动的需求是生产的动力,必须和供应消费的收入相适应;收入则是由国民财富产生;而国民财富又是通过劳动才形成和增加。这样,一个行动和另一个行动配合得好,各方面就能前进,只要有一个运动落后,它本来应该和其他动作相互配合却脱离了正轨,那时一切就要停顿。根据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增加一份财富,就应增加一份收入,增加一份收入,就应增加一份消费,随后是应该增加一份再生产的劳动和增加一定的人口,最后,这种新劳动反过来又增加财富。

五、增加财富的关键――处理好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为了增加社会财富,西斯蒙第最后探讨了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关系。西斯蒙第并不否认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他认为,社会人是为市场而劳动的,生产必须了解市场的需要,也必须了解市场的范围。他的市场观念不是小商品经济的市场观念,而是无限扩大的市场观念。他指出生产决不受自己附近和本国人民消费的限制,而是要和一切人的需要发生关系,不管这些人住在什么地方,只要他们认为购买的商品对自己有利,或者他们认为生产者的价格不超过购买价格就行,这是构成真正市场范围的条件。他不反对扩大市场,因为生产者最迫切的要求莫过于扩大市场,生产者的财产的整个发展完全依靠市场的扩大。

问题是生产者怎样扩大市场?西斯蒙第认为,社会一定要根据需要来调整生产,以使市场扩大,使任何生产都不陷于困境,生产要随需要的比例而增减,这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项定理。但是,每个生产者并不是根据普遍的需求而是按他所掌握的资本来安排他的生产的,每一个商人都不顾同行的利益而积极扩大自己的市场。因此,如果按照亚当?斯密等人的主张,让个人利益在社会上自由活动,一切听任“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就会挑起每一个人反对所有人的不可告人的竞争,就会把一个工厂主的繁荣建筑在同行破产的基础上,这样,最强有力的人就会取得自己所要得到的利益,而弱者的利益将失去保障。其最终结果不是市场的扩大而是市场的缩小,因为消费上的平等要依靠生产者市场的平等,由于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国内市场也必定要日益缩小。因此,为了使这种分配更为合理,更为均衡,应该始终呼吁斯密所摈弃的政府干预,而不使政治经济学遵循一个最简单的在表面上看好像最自由的所谓“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方针,以便使财富的进步正常化。

在政府应该根据什么目标来干预经济的问题上,西斯蒙第声明,他不赞成欧文先生“以合作的名义提出”的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的主张。他主张在保存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以消除生产者之间的对立,实现他们之间的联合为目标的改革。其具体设想是:把城市的作业拿来和田间的作业一样,分给为数众多的独立作坊,而不是只把它汇集在领导成百上千工人的一个首领手中;把工场的财产分给为数众多的资本家,而不是把它汇集在一个拥有亿万财产的人手中;明智的工人有机会,并且差不多是肯定能与他的老板进行联合,以便使工人当自己在商业中享有一个股份的时候就去结婚,而不是要到老的时候才结婚。但是,为了进行这些改革,只能采用法律上的缓慢的、间接的方法,只要求在老板和工人之间实行一种完全合理的裁判,要老板对他给工人所造成的危害负完全责任。希望法律不断促进遗产的分散,而不推动财产的积累,希望法律能使老板与工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以与日俱增的时间雇佣工人,使工人分享他的利润,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这样,具有正确方向的私人利益可能会弥补私人利益给社会造成的不幸。

【简要评述】

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或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西斯蒙第在经济学史上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他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经济思想史上消费不足危机论的首倡者。但是,他的思想却是从继承斯密的思想开始通过不断演变而形成:

1803年,西斯蒙第出版了第一部经济学著作《论商业财富――政治经济学及其在商业立法中的应用》。在这一著作中,他向法国人介绍了斯密的经济学说,表明了他是斯密经济学说的忠实信徒。

19世纪初,法国革命和英国产业革命都在深入发展,西斯蒙第亲眼看到了19世纪最初几次经济危机,看到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所以,在1819年发表的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中,他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信徒转而成为激烈的反对者。

1837―1838年,他又出版了两卷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这部著作以大量的历史和现状材料论证了《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提出的理论。

可见,西斯蒙第是第一个与经济自由主义决裂的经济学家。他批评只把财富作为研究对象的英国古典经济学,提出研究人的物质福利或幸福,反对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不过他也继承与发展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学说、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在批评、继承和发展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西斯蒙第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其主要贡献在于他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他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分析资本和收入的关系;根据收入决定生产的观点,他指出年收入的总量必须用来交换年生产的总量,如果年收入的总量不能购买全部年生产的总量,生产超过收入或消费,就会导致经济危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小生产者、工人收入和消费的萎缩;追求利润的生产的无限扩张;不公平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出现。

(吴云勇、纪流河)

参考文献:

[1]王亚楠主编,吴斐丹修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陈良璧,西斯蒙第的经济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陈岱孙,政治经济学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6]〔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7]〔英〕约?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M],赵荣潜,桑炳彦,朱映,胡企林译,商务印书馆,1991.

同类推荐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 崛起之路:庆阳发展战略研究

    崛起之路:庆阳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中包括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经济发展现状评价、中长期经济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煤炭资源开采和发展战略、其他主要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以及优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等内容。
  •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本书精选了50多部堪称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名著,对于每一部都设置了“华文导读”、“趣味延展”、“理论精读”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华文导读”对作者的生平、成就、主要著作等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是读者对所选取的著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趣味延展”介绍了与名著或作者相关的一些逸闻趣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理论精读”部分精粹阐述了名著的理论要点,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想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 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提出了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思路、整合格局和整合路径,重点对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强海洋科技合作、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完善海洋区域协调体制机制等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为长三角各地方政府加强海洋区域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 农民一定要知道的365个经济常识

    农民一定要知道的365个经济常识

    本书为农民编辑整理出适用于经济生活的365个经济常识,为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本书以通俗、简明而生动的文字向农民介绍储蓄、消费、投资等日常经济学知识,让他们学习致富之道和理财诀窍,以宏观的经济头脑和实用的理财方法对个人、家庭经济进行有效规划。
热门推荐
  • 谁话尘烟绮年事

    谁话尘烟绮年事

    梨花飘香春初始,梨花雨落春阑珊。落红入土魂依然,奈何无人觉土香。谁话尘烟绮年事,半生风雪孰知否。独倚窗阑忆曾经,泪湿双袖唯风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若烟雨初霁色

    梦若烟雨初霁色

    她,巧笑焉兮,??在乱世中顶着卑贱的身份,??苟且偷生;??他,英姿飒爽,??在枪声与炮火中书写家国情怀。??当她遇上了他,??一朵娴静质朴的莲在他的磨练下,??变得愈发坚韧。??可是,世事纷扰,在乱世中,??在爱与不爱的边缘,他们又会作何选择?
  • 废材逆天小姐:妖孽王爷欺上身

    废材逆天小姐:妖孽王爷欺上身

    传闻帝凌国八皇子俊美无双冷漠无情厌恶女人,可是他却对一个女子动了情。小剧场管家:皇子妃她把府里的珍宝都拿走了。八皇子:哦,让她拿,顺便叫些人去帮她搬东西。管家:皇子妃拿走了府里所有的银票。八皇子:哦,让她拿,再从钱庄里取些钱。管家:皇子妃带走了府里所有的男仆。八皇子:哦,让她带。什么!她怎么不把我带上!
  • 嗜魂刀

    嗜魂刀

    一位身穿白色衣服、黑亮垂直的头发,斜飞英挺的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正面对着大海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说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回家的时候了,这人就是在十年前最有名气最年轻的金牌猎人桑青~~~~·
  • 赤道王剑

    赤道王剑

    简介: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天外陨石坠落地球,毁灭了当时的霸主——恐龙。时过变迁,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2036年,又一颗天外陨石坠落地球,在毁灭大部分人类的同时,促使了人类的进化。在那场浩劫中存活下来的人类,子代诞生了可以将自身精气神具现成武器的能力,世人称之为“终结者”。世界由此发生变革,少年少女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是人类进化的先锋,是新时代的缔造者!PS:是不是感觉到了一股中二的气息扑面而来?咳咳,还是不要在意细节好。这是一篇报复嫁人党的变身文,入坑需谨慎?_?
  • 快穿魔女想害你

    快穿魔女想害你

    游历三千浮华世界,最终竟然只为见那独一无二的你。茫茫星海,其实每一个人都会变成一颗星,我也希望是离你最近的那一颗。亓白冷冷一笑,这才不是宿主正确的打开方式。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三千浮华世界,竟然只发现了那么一个独一无二的纯粹灵魂。茫茫人海,我只想把你拽入地狱。某仙君邪肆一笑,为你入魔入地狱又如何?大不了为你打下整片江山养你一个祸水。
  •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都是“仿日记”的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