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61200000016

第16章

太白散白石膏火 为末。新汲水调下方寸匙。以身无热为度。

内伤

东垣曰。右手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过在少阴则二倍。太阴则三倍。右手三部属三阴少阴在关者属脾。太阴在寸主肺肌肤大热。故脾肺二脏之脉皆紧盛。

右寸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涩者肺之本脉。代者元气不相接续。此饮食失节劳役过甚大虚之脉也。)右关脾脉大而数。(谓独大于五脉也) 数中显缓。时一代也。(此不甚劳役之脉也)右关胃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但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此饮食不节寒温失所之脉也)右关脉沉而滑。(此宿食不消之脉也)

内伤

内外伤辨

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外伤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伤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伤恶寒。乃不禁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恐些小贼风。外伤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拥盛有力。内伤者不然。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伤者无此。外伤则邪气有余。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内伤则元气不足。出言懒怯。且先重而后轻。外伤手背热而手心不热。内伤则手心热而手背不热。外伤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里方罢。内伤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若显内症多者。则是内伤重而外感轻。宜以补养为先。

若显外症多者。则是外感重而内伤轻。宜以发散为急。

一论饮食劳倦伤脾。则不能生血。故血虚则发热。热则气散血耗而无力。或时易饥。或时饱闷。不思饮食。变病百端。如遇外感重者。则先理外感六分。而治内伤四分。见效即住。如外感轻则内伤药用六分矣。能治万病。其效如神。

东垣曰。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减少。气不足以息。言语怯弱。腹中不和。

口不知谷味。或胃当心而痛。或上肢两胁痛甚。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故亦从而病焉。若形体劳役而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食少。小便黄赤。

大便或闭或泄。或虚坐。只见些白浓。或泄黄糜。无气以动。而懒倦嗜卧。脾既病则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若外感风寒。俱无此症。故易分别耳。

虚实之症。不可不知。因往往以内伤不足之病。误作外感有余之症。汗之吐之。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实实虚虚。医杀之耳。

夫为六淫之病。风寒始于表。而渐传于里。则初病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身疼。当汗之。及其邪入于里。热盛内实。谵语狂妄。当下之。不愈即发斑黄厥逆。变生诸症矣。

夫内伤因七情郁结。饮食劳役。为不足之病。始生于里。而发于表也。其病倦怠。四肢不收头疼时作时止。其热始发于心膈间。次发于肢体。稍遇风寒。时时畏惧。气短喘促。懒于言语。脉必微细。或弦而数。或虚而大。只此分别。则内外易见矣。

一论中气不足。或误用克伐。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洪大无力。或头痛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微细软弱。自汗身倦目合。或中气虚弱。而不能摄血。或饮食劳倦。而患疟痢等症。因脾胃虚而不能愈者。或元气虚弱。风寒而不胜发表。用此代之。或入房而后劳役。或劳役而后入房者。急加附子。

愚谓人之一身。以脾胃为主。脾胃气实。则肺得其所养。肺气既盛。水气生焉。水升则火降。水火既济。而全天地交泰之令矣。脾胃既虚。四脏俱无生气。故东垣先生着脾胃内外伤等论。

谆谆然皆以固脾胃为本。所制补中益气。又冠诸方之首。观其立方本旨可知矣。故曰补肾不若补脾。正此谓也。前所治症。概举其略。余当仿此而类推之。是方之妙。并注以表明之补中益气汤黄 (蜜炒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白术(去芦炒一钱五分) 当归(酒洗一钱五分) 陈皮(七分) 柴胡(六分) 升麻(八分) 甘草(炙五分)上锉一剂。姜、枣煎服。如感风寒。头痛发热。加川芎、防风、白芷各一钱。羌活七分汗多。加黄 五分。如汗多。去升麻、柴胡。加炒酸枣仁一钱。夜间不睡亦加之。如虚火炎上。加玄参一钱。如阴虚生火。加酒炒黄柏、知母各七分。夏月亦可常用。如阴虚痰多。加贝母一钱。如泄泻。去当归。加白茯苓一钱。泽泻一钱。白芍煨一钱。如气虚甚者。必少加大附子制过。以行参 之力也。手足冷。或腹痛。亦如之。如心刺痛者。乃血涩不足。加当归五分。白豆蔻七分研。如用心太过。神思不宁。怔忡惊悸。加参、苓、酸枣仁炒、柏子仁各一钱。远志、石菖蒲各七分。如咽干及渴者。加干葛七分。天花粉一钱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各一钱。如精神短少者。倍加人参。夏。

加五味子十粒。麦门冬去心一钱。如梦遗。加牡蛎、龙骨 各一钱。如头痛。加蔓荆子七分。痛甚。加川芎七分。如头顶痛者。加 本一钱。细辛三分。如腰痛。加牛膝、杜仲、姜炒各一钱。如脚弱。加木瓜一钱。汉防己五分。如有痰加半夏姜制七分。贝母一钱。如咳嗽。夏加片芩、知母、麦门冬各一钱。如久嗽。肺中有伏火者。减人参。加片芩、紫菀各一钱。如食不下。胸中有寒。或塞滞。加青皮五分。木香三分。如脚软乏力或痛。加酒炒黄柏一钱。牛膝、五加皮各一钱。如五心烦躁。加生地黄。若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方见怔忡)一论中气虚而胃弱。不爱食。及食不生肉。不长力。或常微热怯冷。神疲倦怠。或带痰嗽。

加味六君子汤人参(一钱) 白术(去芦一钱五分) 陈皮(八分) 白茯苓(去皮一钱) 半夏(姜制八分)干葛(七分) 山楂肉(一钱) 甘草(炙五分) 砂仁(五分)上锉一剂。姜煎服。

一论此方。药性中和。专理心脾。气弱神昏。体倦多困少力。饮食不进。中满痞噎。心忪上喘。呕痢等症。久服养气育神。醒脾益胃。扶正辟邪。

参苓白术散人参(一钱) 白术(去芦一钱) 白茯苓(去皮七分) 白扁豆(炒一钱) 山药(一钱)莲肉(去心皮七粒) 桔梗(去芦七分) 薏苡仁(一钱) 砂仁(五个) 甘草(炙四分)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一论凡遇劳行辛苦。用力过多。即服此二三剂。免生内伤发热之病。

补气汤嫩黄 (****炒一钱半) 人参 白术(去芦炒) 陈皮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 五味子(十粒) 甘草(炙七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劳倦甚者。加附子五分。

一论凡遇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目昏眩。心虚气短。惊悸烦热等症。

补血汤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白茯苓(去皮木) 酸枣仁(炒) 麦门冬(去心各一钱) 人参(一钱二分) 川芎(六分) 怀熟地黄(二钱) 陈皮 栀子(炒各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甘草(炙五分)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沉。怠于动作。嗜卧无力。

补胃汤黄 (蜜炒二钱) 人参(五分) 甘草(炙二钱) 当归(五分) 神曲(炒七分) 柴胡(三分) 升麻(二分) 苍术(米泔浸一钱) 青皮(去穣五分) 黄柏(酒炒三分)上锉一剂。水煎。食后服。

一论病后元气虚弱。脾胃亏损。此药补气和血。健脾理胃。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顺气。

参苓白术丸人参(一两) 白术(去芦土炒一两半) 白茯苓(去皮一两) 怀山药(炒一两) 白扁豆(姜汁炒一两) 桔梗(去芦一两) 薏苡仁(炒一两) 莲肉(去心皮二两) 陈皮(一两)半夏(汤泡姜汁炒一两) 砂仁(五钱) 黄连(姜汁炒一两) 神曲(炒一两) 香附(童便炒一两) 白芍(酒炒一两) 当归(酒炒二两) 甘草(炙五钱)上为末。姜、枣煎服。打神曲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后。米汤下。加远志去心一两亦妙。

一论此方养元气。健脾胃。生肌肉。润肌肤。益血秘精。安神定志。壮筋力。养精神。

进饮食之上品也。又治虚劳瘦怯。泄泻腹胀。肿满喘嗽等症。

阳春白雪糕白茯苓(去皮) 怀山药 芡实仁 莲肉(去心皮各四两共为细末) 陈仓米(半升) 糯米(半升) 白砂糖(一斤半)上先将药米二味。用麻布袋盛放甑内。蒸极熟取出。放簸箕内。却入白砂糖同搅极匀。

揉作一块。用小木印印作饼子。晒干收贮。男妇小儿任意取食。妙不可言。

一秀才劳役失宜。饮食失节。肢体倦怠。发热作渴。头痛恶寒。误用人参败毒散。痰喘昏愦扬手掷足。胸膈发斑。如蚊所咬。余用补中益气汤。加姜、桂、麦门、五味补之而愈。

一男子发热烦渴。时或头痛。因服发散药。反加喘急腹痛。其汁如水。昼夜谵语。余意此劳伤元气。误汗所致。其腹必喜手按。询之果然。遂与十全大补汤。加附子一钱。服之熟睡唤而不醒。举家惊惶。及觉。诸病顿退。再剂而痊。凡人饮食劳役。起居失宜。见一切火症。悉属内真寒而外假热。故肚腹喜暖。口畏冷物。此乃形气病气。俱属不足。法当纯补元气为善。

一人因劳役失于调养。忽然昏愦。此元气虚火妄动夹痰而作。急令灌童便。神思渐爽。

更用参、 各五钱。芎、归各三钱。玄参、柴胡、山栀、炙草各一钱。服之稍定。察其形倦甚。

又以十全大补汤。加五味、麦门治之而安。凡人元气素弱。或因起居失宜。或因饮食劳倦。

或因用心太过。致遗精白浊。自汗盗汗。或面热晡热潮热发热。或口干作渴。喉痛舌裂。或胸乳膨胀。胁肋作痛。或头颈时痛。眩晕目花。或心神不宁。寤而不寐。或小便赤涩。茎中作痛。或便溺余滴。脐腹阴冷。或形容不充。肢体畏寒。或鼻气急促。或更有一切热症。皆是无根虚火。但服前汤。固其根本。诸症自息。若攻其风热。则误矣。一人面如血红发热。终日不食。沉困。相火冲上。予以补中益气汤煎半碗。童便半碗。合而服之。日进五服而愈。

一论大凡大病后。谷消水去。精散卫亡。多致便利枯竭。实当补中益气为主。盖为中州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者也。况大肠主津。小肠主液。亦皆禀受于胃。胃气一充。津液自行矣燥甚者。则当以辛润之。以苦泄之。

饮食

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虚。

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也。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伤也。

大抵饮食不进。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说焉。人之有生。不善摄养。房劳过度。

真阳衰败。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致饮食少。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便泄溏。此皆真火衰弱。不能蒸蕴脾土而然。古云。补肾不若补脾予谓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若壮。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则能饮食矣今饮食进少。且难消化。属脾胃虚寒。盖脾胃属土。乃命门火虚。不能生土而然。不宜补脾胃。当服八味丸。补火生土也。(方见补益)夫食者谓谷肉菜果之物也。经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谷肉菜果中嗜而欲食之。心自裁制。勿使过焉。则不伤其正矣。或有伤于食者。必先问其人。或因喜食而多食之耶。或因饥饿而急食之耶。或因人勉强劝而强食之耶。或因病后宜禁之物。而误食之耶。如因喜食得之。当先和其胃气。胃气素强。损谷自愈。消导耗气之药。不必服也。如因饥饿得之。当先益其胃气。胃气强。所伤之物自消导矣。宜香砂养胃汤主之。如因勉强劝而得之。宜行消导之剂。百消丸主之。若因病后得之。当以补养为主。宜参苓白术散主之。

其所伤之物有寒热之不同。所伤之人。有强弱之各异。主治之法。无一定也。所谓热物者。

如膏粱辛辣浓味之物是也。谷肉多有之。寒物者。水果瓜桃生冷之物是也。菜果多有之。治热以寒。大黄、牵牛是也。治寒以热。丁香、巴豆是也。如以热攻热。以寒攻寒。则食虽去药毒犹存。胃气重伤。祸不旋踵矣。故伤热物者。三黄枳术丸。甚则利气丸导之。伤冷物者。香砂养胃汤。甚则万亿丸通之。如冷热不调者。备急丹主之。

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故能消息。使适其宜。是故贤哲防于未病。

同类推荐
  • 陈书

    陈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百佛名经

    佛说百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至分水戍

    至分水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许我千秋万代

    许我千秋万代

    当心黑毒舌女遇上叛逆不羁的少年,十七岁那年,黑暗的仓库门被踹开,光明袭来。他像天神降临般走过来,不同的是他的嘴角肿了一大块,头也破了,他走到她面前说:“宋小姐,若我毁了容,你可要包养我……”
  • 棋争龙凤斗

    棋争龙凤斗

    《棋争龙凤斗》一书,是第一部以棋争斗为主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的作品,本书以棋局变幻、男女主角的各种奇思异想、棋争场上、场下、场内、场外的描述,栩栩如生地将中国象棋、揭棋中所涵含的东方智慧、孕养出人的道德、品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四大城主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生相克更是将这棋局相斗上升到一个政治的层面来剖析社会现象种种的光怪陆离,而主人公庞浪与任真慧的爱恨情仇的成功描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真实写照!时事如棋局局新,棋争龙凤斗,不仅仅是一部棋类运动的小说,还是一部借己喻人的小说!
  • 定天纪

    定天纪

    宇宙初始,人族欲得永存,开创出修魂一脉,镇压鸿蒙万族,却因族内战乱,秩序濒临崩溃。少年身怀血色气运,机缘巧合踏入修炼一途,在这万险道路逆流之上,创势力,整顿秩序,开创地府神界,成为宇宙万族的信仰!注:故事背景为宇宙初期,较早的一批人族。
  • 梦幻古今

    梦幻古今

    一名帅气的大学生偶然结识了市委书记的女儿,无奈进入了官场。一次旅游,却意外遇到了外国间谍追杀。误入天坑,变身为二郎神,梦幻于古今之中,征战于沙场之上。救基督之灵魂,与上帝同坐于天堂谈经论道。纵横于千古历史之中,挥洒在三界之间,欲改变历史建立一代霸业,欲扫灭官场一切浊气恶习。其结果又会如何,敬请大家关注。
  • 破产名媛逆袭记

    破产名媛逆袭记

    什么?!家里破产了?本来是校花的她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得已之下,她只能离开贵族学校,打工还钱,却无意被大导演选中!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让她遇见了一个有严重洁癖的老板!“等等,你今天洗澡了吗?”某Boss问。“……”“哎!小学生,你喂我吃饭!”某Boss无耻道。“你自己不会吃吗……”“不会。”看破产公主如何咸鱼翻身,绑总裁,抱大腿……
  • 大荒魔主

    大荒魔主

    我是一个废物那又怎样,我有异宝开挂。你天赋出众又如何,异宝可以给我所有。外挂在手天下我有,神就要踩在脚下:魔全部贬下九幽,妖都给我看家护院。鬼族哈哈你没有人权,好好给我打工。这一生我为人,天能奈我何。
  • 绝世名医

    绝世名医

    因久婚不育失婚的医生苏澈,偶然遇到上古神兽青龙龟而穿越回古代。遇到超强、超霸道的美男师傅。
  • 女汉子的春天

    女汉子的春天

    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不爱化妆,不爱穿高跟鞋,力大如牛,大口吃饭,大口吃肉,被青梅竹马男友背叛以后,却找到了自己真正幸福的爱情和春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说戊戌变法

    再说戊戌变法

    本书力求从晚清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视角,重新审视戊戌变法。侧重点有三:一是当时的帝后政治二元结构;二是满人政治;三是变法的操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有什么意义。作者另辟蹊径地讲述了“旗下闲人政治”、士林的政治习惯、清朝政治的“补丁传统”等诸多因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对西太后及洋务派的表现、学习西方过程中政治操作的变形、老百姓对变法的观感等问题,也有独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