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59200000109

第109章 止修学案(3)

有友主保守灵明之说者,予曰:“兄既主灵明,必令无时不明,无事不灵。未论爪生发长,筋转脉摇,为兄不明。兄纯孝人也,即兄母死初哀一段,果祇激於一恸,而不容自已乎?将主以灵明,而必为之加减剂量,使之适协乎?若不照则是灵有不保,若必照则恐孝有未至。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是兄用情,反恒人之情之不若矣。”其友为之蹙然,请质。予曰:“兄毋讶,亦毋惊,此盖孔圣人之所不能与以知者也,而兄必欲与之,此其所以异於孔子之学。”其友曰:“然则将奈何?”予曰:“颜渊死,子哭之恸矣。孔子全然不知,因人唤醒,恰好回头照出自中之则,乃曰:‘有恸乎!非夫人之恸而谁为?’惟不识知,乃能顺则,若必识知,去则远矣。”其友为之豁然,乃尽弃从前之学。(《答周三泉》)

孔子以知止入门,而后之儒者却先格物,不知止。不知,则身心尚无归宿,而所谓格物者,安得不病於支离?本不悟,则意绪尚不免於二三,而所谓致知者,安得不流为意见?(《与张洪阳》)

止此则自虚,然却不肯揭虚为本;修此则自寂,然却不可执寂为宗。(《答涂清甫》)

学之以修身为本也尚矣,复以为必先知本者,岂修身为本之外,又别有所谓知本乎?曰:“非然也。盖必知本,而后有以知家国天下之举非身外物也,知均平齐治之举非修外事也。知本者,知修身为本也,非知修身为本之外,又别有所谓知本也。”(《答李汝潜》)

知本一脉,当官尤为日着之效,只一点念头,上向监司处迎揣,下向百姓处猜防,自谓之用明,即所谓能疑为明,何啻千里矣!与本风光毫发不相蒙涉,端拱垂裳,岂无照智?只其所注宿者,不於人,必於己耳。(《答刘良弼》)

大学约言

《大学》首节何谓也?以揭言学之大纲也。盖三者备,而后学之道全也,而即倒归於知止。谓“定静安虑之必自於知止”,何谓也?以申言止之为要也。继之曰“物之本末”云云者,何谓也?以教人知止之法也。经世之人,无一刻离得物,如何止?经世之人,无一刻离得事,如何止?盖物虽有万矣,本末分焉;事虽有万矣,始终判焉。知本始在所当先,即当下可讨归宿,直於攘攘纷纷之中,示以归宿至止之窍,故曰“是教人以知止之法也。”古之欲明明德,至修身为本,何谓也?盖详数事物,各分先后,而归本於修身也。本在此,止在此矣,岂有更别驰求之理?故曰:“其本乱,至未之有也。”盖决言之也,结归知本,若曰“知修身为本,斯知本矣,知修身为本,斯知至矣。”

至善其体,而明德其用也,止至善其归宿,而明新其流行也。

定而后能静,非静生於定也;静而后能安,非安生于静也。要以见必自知止始也。旧有语“定静安总是止,但渐入佳境耳”,最得立言之意。非止则如人之未有家,非止则如种之未得地,而虑乌从出乎!

止为主意,修为工夫。

身外无有家国天下,修外无有格致诚正。均平齐治,但一事而不本诸身者,即是五霸功利之学。格致诚正,但一念而不本诸身者,即是佛老虚玄之学。故身即本也,即始也,即所当先者也。知修身为本,即知本也,知止也,知所当先者也。精神凝聚,意端融结,一毫荧惑不及其他,浩然一身,通乎天地万物,直与上下同流,而通体浑然,一至善矣。故止於至善者,命脉也,修身为本者,归宿也。家此齐焉,国此治焉,天下此平焉,所谓笃恭而平,垂衣而理,无为而治者,用此道也。(《知本义》)

善一也,有自主宰言者,有自流行言者。故止一也,有自归宿言者,有自应感言者。君臣父子朋友之交,所谓止之应感者也,故仁敬孝慈信,所谓善之流行者也。归宿不明,而直於应感之上讨止,犹主宰不悟,而直於流行之际看善也。“止将得乎听讼”云云,则正所谓止之归宿者也。止有归宿,随其身之所接,於为君也而止仁,於为臣也而止敬,於为子也而止孝,於为父也而止慈,於与国人交也而止信,则无适而非止也。旧答某人书,谓随事计止,正与后人随事求中意同,未必非中,只恐非允执厥中之消息也。

至善两字,盖孔子摹性本色,就虞渊底揭出示人,犹恐杳杳冥冥,无可据以循入,故又就经事宰物中,分别本末始终先后,指定修身为本,使人当地有可归宿。故止于至善者命脉也,修身为本者诀窍也,知本乎身,即知止乎善。

僭谓学急明宗,不在辨体。宗者何?则旨意之所归宿者是也。从古论学,必以格致为先,即阳明天启聪明,亦祇以致知为奥。《大学》之旨意归宿,果在知乎?止于至善,恐不可以知名之也。不可以知名善,则止之主意,不以知为归宿也决矣。故曰:“知止而后有定。”盖是要将知归於止,不是直以止归於知,此宗之辨也。此摄知归止,鄙人之所以敢力提撕也。

至善两字,原是直挈性命之宗。止于至善者,如根之必归土,如水之必浚源。极则者,何尝不是善,是就流行言也。极致者,何尝不是善,是以造诣言也。落根有地,而后可以取勘於流行,造诣有基,而后可以要归於极致。后之学者,大率知有流行而不知有归复,图为造极,而不知有归宿之根源者也。学先知止,盖斩关第一义也。

每谓修身为本之学,允执厥中之学也。非知本,固不可以执中,而非厥中允执,亦未可以言知本也。左之非左,右之非右,前之非前,后之非后,停停当当,直上直下,乃成位其中,天下之大本立矣。格致诚正,不过就其中缺漏处,检点提撕,使之常止於中耳。常止即常修,心常正,意常诚,知常致,而物自格矣。

止不得者,只是不知本,知修身为本,斯止矣。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岂有更别驰求之理?故止不得者,病在本也。友朋中有苦知本难者,予曰:“本即至善,有何形声?故圣人只以修身为本,不肯悬空说本,正恐世人遗落寻常,揣之不可测知之地,以致虚縻意解,耽误光阴。只揭出修身为本,使人实止实修,止得深一分,则本之见处透一分,止得深两分,则本之见处深两分。定则本有立而不摇,静则本体虚而能固,安则本境融而常寂。只是一个止的做手,随止浅深,本地风光,自渐见佳境也。切不可悬空捞摸,作空头想也。故本不知,又是病在止也。此予所谓交互法也。”其实知本者,知修身为本而本之也,知止者,知修身为本而止之也,总是一事,有何交互之有?但因病立方,不得不如此提掇,令人有做手耳。换作法,不换主脑,且不因药发病也。

齐家不是兜揽家,盖在家身,家即是修之事矣。治国不是兜揽国,盖在国身,国即是修之事矣。平天下不是兜揽天下,盖在天下身,天下即是修之事矣。故家国天下者,分量也,齐治均平者,事绪也。余尝云家国天下者,修身地头也,此所以天子与庶人一也。说到性分上所以学无差等,说到性分上如何分得物我,真所谓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矣,无二本也。

或问:“致知格物,学问之功,莫要於此也。独无传者,何与?”曰:“知非他也,即意之分别者是也。物非他也,即知之感触者是也。除却家国天下身心意知,无别有物矣。除却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无别有知矣。故格致无传者,一部之全书,即所以传格致也。如传诚意,则意物也,而所以诚之者,即知也。传正心,则心物也,而所以正之者,即知也。传修身,则身物也,而所以修之者,即知也。传齐家,传治国平天下,则家国天下者物也,而所以齐之治之平之者即知也。则格致奚庸传哉?”曰:“然则所以格之致之者,何如以用其力耶?”曰:“此不攷於经者之过也。如戒自欺,求自慊,慎其独,必其意之所发,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而无有不诚,而所以格诚意之物,而致其知者可知也。身之有所忿懥四者,所以使心之失其正者此也,心不在焉,所以使身之失其修者此也,而所以格修正之物,而致其知者可知也。之其所而辟焉,身之所以不修者此也,家之所以不齐者此也,而必由其好恶之正,而所以格修齐之物,而致其知者可知也。正其身以刑家,不出家而成教於国,而所以格齐治之物,而致其知者可知也。絜矩以同好恶,而所以格治乎之物,而致其知者可知也。故曰:‘不攷於经者之过也。’”(《格致义》)

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易》言之矣,皆灼然本末始终之序,而学者不悟也。只於此不能知所先后,即步步离根,到处无可着脚,直以其身为万物之役,如牛马然,听其驱策而驰走矣。故就一事一物言,固自有个本末终始,总事物言,又只有个本末终始。下条备举事物,各分先后,断以修身为本,正为此也。悟得此,真如走盘之珠,到处圆成,无有定体,亦无定方,而本常在我。此其所以为经世之窍,即悟不彻,只捉定修身为本,如立表建极相似,亦自随事随物,就此取衷,而本常保其不乱。

未尝不是逐事逐件着功,而运量精神,只是常在一处。未尝不是要得检束此身,俾无败缺,而主脑皈依,只是收拾一副当精神,使其返本还元,无有渗漏。此其所以为尽性之学。

修身为本,只是一个本,随身所接,无非末者。延平曰:“事虽纷纭,还须我处置。毕竟宰天宰地宰人宰物,运转枢机,皆是於我。离身之外,无别有本。虽天地君亲师,亦末也。”

问:“致知两字,不但阳明挈之,有宋诸儒,无不以为学之始事。先生独以为必先知止者,何也?”曰:“至小经纶也,须定个主意,岂有归宿茫然,可望集事之理。运斤者操柄,测景者取中,若无知止这一步,真所谓无主意的文章。正诚格致,将一切涣而无统矣。更有一说,心有不正,故用正之之功,意有不诚,故用诚之之功,知有不致,物有不格,故用致之格之之功。今此一时,尔试反观,觉心尚有不正否?”曰:“无有。”“意有不诚否?”曰:“无有。”“知有不致,物有不格否?”曰:“此中祇对,历历分明,亦似无有不致不格。”曰:“如此,则学问工夫一时间便为空缺矣。”问者跃然有悟,曰:“允若先生之言,复命归根,全在一止,格致诚正,不过就其中缺漏处检照提撕,使之常归于止耳。”

必有以信身外之无有家国天下也,而后本体一。必有以信修外之无有格致诚正也,而后工夫一。本体一,则精神不至外有渗漏;工夫一,则意念不复他有驰求,而知止矣。

道性善编

孟子说个入井,又说个孺子入井,又说个乍见入井。盖入井者,事之最可矜怜者也;孺子於人,最无冤亲者也;而又得於乍见,是又最不容於打点者也。不知不觉发出怵惕恻隐,苦口苦心,只要形容一个顺字。盖不顺,则外面的便有打点粧饰,不与里面的相为对证矣。此正所谓以故言性也,以利为本也,以见非如此不容打点,则情之所发,便未必能顺,岂可便道情善?故信得性,而后学有归宿。若以为道情善,直於情上归宗,则有恻隐者,亦容有不恻隐者矣,有羞恶者,亦容有不羞恶者矣。善不善杂出,教人如何驻脚!

性有定体,故言性者无不是体;情意知能有定用,故言情意知能者无不是用。惟心为不然,以心统性情者也。故程子曰:“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指体而言者,孰为之体?性其体也。指用而言者,孰为之用?情意知能其用也。”虞廷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岂有二心?此亦所谓指用而言者也。孔子“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心岂有出入?此亦所谓指用而言者也。孟子曰:“仁,人心也。”此则所谓指体而言者也,而用在其中矣。他章之言仁,必以属性,惟此章之言仁,直以属心。求放心,人只漫说,毕竟向何方求?前念不管后念,后念不续前念,阳明先生为转一语甚好,曰:“学问之道,无他求,仁而已矣。”亦是见得放之不可为方所也,求之无可为依据也,惟仁可求。惟仁可求者,则性之有常善也。所谓“夫道一而已矣”。不就一上认取,何处归宗!

性者生之理也,知生之为性,而不知所以生者,非知性者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谓两仪外别有太极,固不可,指两仪而即谓之太极,亦未可。故《中庸》只说隐微,只说未发,只说不可睹闻。大率显见睹闻,皆所谓发也,正告子之所谓生者也。凡有知觉运动者,孰非生乎?若不失其生之由,而惟据其迹之所可见,则知礼知义者,固知觉也,而知食知色,亦知觉也,以至于知有食色,而不知有礼义,亦知觉也。同一知觉,同一运动,可云何者非生生?既是同,可云何者非性?噫!孟子之不以生之谓性,则知孟子之以利求,故而必求其善之所自来矣。

同类推荐
  • 入众日用

    入众日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饮流斋说瓷

    饮流斋说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环谷集

    环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案中冤案

    案中冤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超凡之武者序列

    超凡之武者序列

    科技和超凡修行并举的大荒星!灵气复苏,神魔降临,凶兽横行,生灵涂炭!超凡者仗剑而起,守护世界!
  • 生活随想

    生活随想

    时间仿佛被疯狗追咬着,我们的生活节奏被迫越来越快,心灵赶不上身躯的步伐,我们是否应该停一停,思考我们前进的意义?
  • 夜读百年中国

    夜读百年中国

    本书遴选有关近现代100年间中国历史变迁的新浪博文,分帝国晚钟、甲午/辛丑、立宪/共和、民国旧事、思想文化、人物春秋几个部分,大致勾勒出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的景况,同时,也从文化、思想等方面显示了近现代一批仁人志士拯救民族危亡、探索民族觉醒的道路的努力。
  • 我的徒弟是男主

    我的徒弟是男主

    “终有一天,你会登上那万人之上的皇位,享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另无数人垂涎的无尽财富。万里疆土将会归于你一人掌中,天下万千百姓都将会是你的子民。无论是你曾经对手亦或是你的至交,都将会跪拜在你的膝下。”“终有一天,你将会抛弃自己一切对你来说多余的情感,你将没有亲人或是朋友。因为你是帝王,你要舍弃所有对于弱者的怜悯。”“终有一天,你将会成为那盘旋于万丈高山之巅的孤鹰,俯瞰天下芸芸众生。这个世间将不再会有你所信赖的人,因为你是帝王,你手握至高的权力,你掌控这世界万物。你处于风暴的中心,任何交心之人最终只可能成为你的心腹大患。”“终有一天,你将只能不断地向前冲去,因为你足下的土地塌陷的速度远比你所停留的时间要快。你将不能回头,因为回头代表着后退,而那时哪怕是后退半分,你也将坠入万丈深渊。”“愿你,最终能够作用万里江山,享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无尽的财富,品味那只有‘寡人’才能尝到的无尽孤独。”
  • 人间夜色应如许

    人间夜色应如许

    ???俞茶是妖界少有的一只白虎妖,为那懵懂之情修仙炼道,历尽劫难如愿成仙,上天来寻她那小道士。终于寻着的小道士此时已经是个大仙官,他言:“我知晓你的情谊,可我也有钟意的人,不知该如何给你答复。”??她未说些什么,那情谊就被扼杀了,她低着头,不敢看他,嗫嚅道:“我知道了。”后着紧夹着尾巴逃离他的视线。???这八百年的情算了断了。???还有一段是五百年前劫,却不知怎的又找上门来……
  • 通灵小萌妻:老公,别心急

    通灵小萌妻:老公,别心急

    他们的婚礼轰动全城,却也闹得满城风雨……若干年后。“妈咪,网上又有人说你坏话。”萌宝抱着平板,低头刷新,小小眉头皱起。“他们想说就说吧,妈咪想让他们闭嘴,那是分分钟的事情。”某女毫不在意。“那妈咪怎么不出面呢?”萌宝嘟起小嘴。“小宝贝,想看妈咪出面吗?”某女的嘴角勾起浅笑。“想!我妈咪才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呢!哼!”萌宝不满地冷哼,妈咪不出手,他都要出手了。“好。妈咪明天就让他们全部闭嘴。”某女霸气地开口。“怎么能少了我呢?”不甘被遗忘的某男阴测测的插嘴。
  • 慢慢抬头望向你

    慢慢抬头望向你

    【青春暖伤】吴漫与李默、高玫、蒋烨有着很真的同窗情,与程臻有着很深的爱慕情。在一切未知时,以为爱情不是唯一,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随着程臻离开而结束,吴漫的精彩再与他无关。只寄希望于时间来抚平那谁都有过的关于年少时光的记忆。可“忘”本就是“亡”与“心”的博弈,若非心死,怎舍得忘。命运这只专为捉弄人而生的大手,在反复拨弄了各自的人生后,却不负责任地任其自生自灭,在那不为人知的原因浮出水面时,真情与深情终究面临了抉择,除了“忍”和“滚”,是否还有第三个选择?谅解是背叛过去,还是期盼未来?
  • 不要过来哦

    不要过来哦

    我,陈梓凌都市中虽然不起眼,但自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小受。因为小攻跳巢外带卷走我所有的积蓄,最终承受不住残酷的事实而去买醉,却因为目睹11血拼而被灭口,(我那个悔啊!)而穿越到架空的朝代,而且还是一个白痴的身上。我决定挑战自我做一名小攻,偏偏天不遂人愿,我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啊,天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啊……(此文为np)
  • 掌尘

    掌尘

    当天地化为熔炉,万道层层封锁,凡尘浸浴水火,在生死中争渡,谁燃尽血骨守一方安宁,换得清泪两行。当求仙问道的面具被掀开,露出遍地尸骨,谁在人世的尽头独奏悼歌,亲手将荣辱葬下。少年白枫,生于凡尘,当末世的浩劫来临之际,当背负苍生而战,于生死之间见轮回,登极道之巅问无极,不为天生,不为道活,以一介尘微,斩天道而行。
  • 潇爷您在吗

    潇爷您在吗

    (女扮男装·男强女更强)这是一个不能只看外表的世界,因为你根本分不清他们到底是男是女。这个世界充满了性别骗局。一切详情,请看本文。幼儿园文笔,不喜勿喷,不喜勿入。架空,不要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