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47300000011

第11章

论。二智于境各由无知所覆蔽故。不知如佛净智所行不可言境

述曰。下显总成他自心智。不如实知。一无知言。通答上问。及释下因。若菩萨等。能知他心。及知自心。二种诸智。名为二智。或现行法执。俱无明所覆。或法执种子。俱无明所蔽。故言无知所覆蔽也。覆谓覆障。蔽谓隐蔽。覆障所知离言法性。隐蔽自心。不称实故。如来净智。断法执故。所行真俗。依他圆成二种。诸境体性。离言超思议道。名有为等。皆假强名故。佛他心智。缘他心时既称彼境。如实离言。名如实知。诸菩萨等。他心智等。不知彼境性离言等。不称彼缘。虽缘他心。及缘自心。名不如实。故此说言诸菩萨等二智。于境无知所覆。不能了知。如佛所行。有为无为。性离言境。故说彼智。名不如实

论。此二于境不如实知由似外境虚妄显现故

述曰。此重释前不如实义。除佛智外。余他心智。及自心智。由有法执。似外境相。虚妄现故。虚者不实。妄者颠倒。是故于境。不如实知此第一义。故不如实

论。所取能取分别未断故

述曰。此第二释不如实义。由自身中法执。能取所取。分别种子。犹未断故。此二于境。不如实知。此则总说。若别说者。此他心智。通有无漏。若有漏者。略有二说。安慧等云。诸有漏心。唯有自体。无相见分。如此卷初。唯识中说。所说见相。皆是所执。谓此识体转。似他心相貌生起。他本质心。实不缘着。亦自心内。不变相分。似于他心。由善等心有法执故。自证分上。似他相生。此似彼相。遍计所执。体性非有。其自体分。依他起摄。即说此为他心智也。然护法等。此唯识释。亦无异解。如成唯识。护法等云。谓诸有漏心。依他性中。亦有三分。遂作难言。外色实无。可非内识境。他心实有。宁非自所缘。谁说他心。非自识境。但不说彼是亲所缘。谓识生时。无实作用。非如手等。亲执外物。日等舒光。亲照外境。但如镜等。似外境现。名了他心。非亲能了。亲所了者。谓自所变。故契经言。无有小法能取少法。但识生时。似彼相现。名取彼物。即自心等。以他实心。为增上缘。所取本质。自心别变。作相分心。似他本物。说此见分。为了他心。名他心智。此前二说。皆有漏智。若是无漏他心智者。如成唯识。略有三说。诸后得智。有二分耶。有义俱无。离二取故。同有漏心初师所说。然佛地论。虽无漏心。有相无相。略有三说。约后得智。既无此义。此师菩萨。及二乘等。诸无漏心。皆有法执。佛地论中。亦有此义。似二取现。说有见相。见相即是遍计所执。体是无法。说能所取是所执故。无处正说依他起故。唯二等者。但自证分。似于二现。说之为二。依他性中。实无有二。说为他心智。如有漏心说 问然佛此智。有相见不 答有见无相。不同二乘等。诸无漏心。佛之见分。亲了他心。名他心智。释此理妨。如次下师。故此论说除佛以外。知自他心智。虚妄显现。二取分别。犹未断等。与佛有异。佛无执故。不知如佛净智行境。有义。后得智见有相无。说此智品。有分别故。圣智皆能亲照境故。不执着故。说离二取。此第二说佛地论中。更有证文。不能繁引。释此文者。若有漏心。便变相分。二取未除。不知如佛净智所行性离言。境都无相分。名不如实。若除佛外。诸无漏智。虽能亲取。然自身中。有法执种犹未断故。出观已后。诸法可言。或犹起执。名不如实。佛则不尔。故除佛外。无漏此智。不知如佛净智所行不可言境。与佛有异 若尔此智。既不变相。亲取外境。何名唯识 答唯识者。据有漏心所起妄执境非实有。由此理故。唯识但遮所执外法。识能亲取。非执外法。何妨亲取。故唯识理。此师亦成。或唯识言。据妄心说。无漏心等。即非唯识。经中但说三界唯心。不说无漏亦唯心故。此违比量。解深密等如前引教。通无漏故。今此二义。前解为胜 有义。后得智二分俱有。说此思惟似真如相。不见真实真如性故。乃至广说。又若此智。不变似境。离自体法。应非所缘。缘色等智。应缘声等。又缘无等。应无所缘缘。彼体非实。无缘用故。佛地论中。亦作是说。后得智品。有分别故。所缘境界。或离体故。如有漏心。似境相现。分明缘照如是境相。同无漏心。无漏种起。虽有相似有漏法者。体非有漏。如有漏心。似无漏相。非无漏故。成唯识中。又作是说。现在彼聚心心所法。非此聚识亲所缘缘。他聚摄摄故。如非所缘。然真如等。与能缘心。不异不一。非他所摄。不可为例。余所引证。如有漏中。由斯教理。若佛非佛。诸后得智无漏心者。定有相分。亦有见分。然除佛外。余无漏他心智。法执未断。有漏此智。虚妄现故。不知如佛净智所行不可言境。与佛无漏他心智异。佛他心智。虽变为境。亲似他心。名为如实。以无执故。知性离言。余他心智。亦变为境。未断执故。疏似他心。名不如实。以有执故。不知诸法体性离言。故说有异。此中通说除佛以外诸他心智。说不如实。非佛此智。亲能照了他心等故。名为如实。成唯识说。谁说他心。非自识境。但不说彼是亲所缘。故佛亦变。若说佛心。亲能了者。便与上说理教相违。故佛之心。亦名唯识。于此义中。略为褒贬。初说无漏心。亦无相见。亦有法执。此不须说。如成唯识。破无二分。佛地论中广破。相分亦有。缘无之心。非所缘缘故。然后二师。或说无漏。亲所取缘。或说佛心。亦变影像。若许亲取。云何应取无法无法无体。非所缘缘。观所缘说。要具二支。是所缘义。此师意说。此心不具所缘缘。余具所缘。心必具二支故。若许无法得为缘者。破经部师。量有不定。自许无法得成缘故。若破他为量。非述自宗故。无不定者。又唯识理。亦复相违。亲取心外法。何得名唯识。破他心等。取心外法。比量相违。及不定过。此师意说。如下当知。其第三师。若佛之心。亦变影像。不亲取者。应不知无。心内相分。是有法故。又应不说遍计所执。是凡夫境。由此故知。二说皆是。二说并非。此则双贬。若别褒者。护法等说。除无分别。必有影像。其理稍胜。所以者何。既说诸心。同镜照物必有影生。理无乖返。若无影像。违亲所缘。如佛地论。成唯识。瑜伽论说。心心所法。从四缘生。说缘于无。无漏之心。无此缘者。便违圣教。及违比量。遍计所执。说凡夫境。意说。凡夫若心起执。必变为依他内影像相分。此性离言。及离假智识有执故。执此以为色声法等。不称所变离言影像。说能执心。名为遍计。遍计所取。名为所执。此是无法。不能与识作所缘缘。所变影像。体是有法。与能遍计。作所缘缘。亦不违理。但是凡夫起能执心。当体显现。名凡夫境。非说为境故。即是所缘缘。但作所缘。不能作缘。当情现故。无体性故。如见于绳眼识无执。是现量摄。得法自相。但见青等离言之境。意识于此。亦自变为离言影像。不知此影像。非绳。非非绳。非蛇。非非蛇。遂执为蛇。不称影像。说此执心。名能遍计。体是有法。所变影像。体亦有法。名所遍计。遍计所取。当情所现。情有理无。说为所执。遍计性成。此唯凡夫所行之境。名非圣境。非许无法。作所缘缘。若说不称本质。名所执无。应五识等中。亦有法执。有缘顺境。亦生嗔故 因论生论。圆成实性。圣能亲证。凡夫心缘。但可心变。不能亲取。圣人若知遍计无时。亦心变作无之影像。有似于无。非即亲缘遍计所执。依他起性。凡圣之心。俱能亲变。亦亲缘之。约亲所缘。遍计所执。唯凡夫境。圆成实性。唯圣人境。若疏所缘。遍计所执。亦通圣境。圆成实性。亦通凡境。不尔凡夫加行智等。或遍计心。闻说圆成。应不缘执。圣应不知所执非有。各据差别。亦不相违。依他亲疏缘皆通二。又前有难。若无漏心。不能亲取境。应不知无者。此亦不然。佛知诸法皆性离言。非无非有。疏所缘中。以所执境。为其本质。增上力故。心变为无。体实是有。相似无法。知此离言法。非如凡夫假智。及言二法所取。对凡夫说此离言法上。凡境为无。名为知无。非是亲以无为相分。佛地论云。心所变无。依他起摄。真如理无。圆成实摄。遍计所执。体既非有。若非前二摄。智何所知。由如是等所说理趣。护法为胜。此中但说。除佛无漏智。犹自身中。有法执种。凡夫之身。或有现行。并言不如佛。非佛此智。亲取他心。说缘过去诸无法等。皆准此知。此前七段。一四事难议境无。却征境实执。二释现量证境有。返破忆持执。三释以梦例觉时。应知境无失。四释二识成决定。外境非无失。五释难梦觉心不异。无造行果差失。六释无境杀无罪。返诘他宗失。七释不照他心。智识不成失

总是第二。释外所征。广破外执。从斯论首已有二文。初立论宗唯识无境。及此所说。释外征等。总是第一。正辨本宗。破执释难。自下第二。结己所造。叹深推佛

论。唯识理趣无边决择品类差别难度甚深

述曰。此下有二。初略。总举叹深推佛。后广别显结造推深。就初之中。先叹深。后推佛。此即初也。理者道理。趣者趣况所趣处也。无边者。无际也。决择者。以觉慧决了简择也。决简染疑。择简邪见。邪见决而不择。疑择而不决。今显智慧所证量法。异邪见疑所行境界。故言决择。品类者。同此等流也。差别者。体有异也。宽广故难度。无底故甚深。此中意说。唯识理趣。若决择品类。有无边差别。弘广难度。无底甚深。叹有无边深广理趣

论。非佛谁能具广决择

述曰。此推于佛。如是所说。唯识理趣。无边深广。非佛以外。谁能于此。具广决择。显己决择非具广也

论。颂曰我已随自能略成唯识义此中一切种难思佛所行

述曰。下广。别显结推深。颂中初半。显己随能略已成立唯识义理。后半。别显唯识之理。除此所明。以外诸义。一切种别。难可思议。唯佛所知。非己能说。故应止也

论。唯识理趣品类无边我随自能已略成立

述曰。释上半颂。然其唯识所有理趣。品类差别。无量无边。叹甚深广。今我随自所见之能。已略成立少分之义。结所明也

论。余一切种非所思议

述曰。释下半颂。其唯识理。我所明外。余一切种。甚深之义。非是我意。之所思惟。亦非我语。所言议也。一切种者。差别理也

所以者何

论。超诸寻思所行境故

述曰。此释非已所能思议。寻思者。有分别有漏心等。或四寻伺。其唯识理。要得无漏真智觉时。方能少证。若在佛位。证乃圆明。然我世亲。处在地前。住寻思位。不能如实证唯识理。故非是我之所思议。其唯识理。超寻思境。以上总释颂难思字

论。如是理趣唯佛所行

述曰。以下释颂佛所行也。如是所说。超寻思理。唯佛所行。圆满现证。非余所知

有何所以。非余所能。独佛圆证

论。诸佛世尊于一切境及一切种智无碍故

述曰。一切境者。诸法共相。即一切智境 一切种者。诸法自相一切种智境 智者。即是缘此如理如量二智。若依梵本。应言一切智。此中言略。二境所缘。一智能缘。由佛世尊。于此二境所有二智。断结种故。皆无障碍。故于唯识一切种理。皆能了知。二障尽故。无有漏故。长时修故。智圆满故。所以非佛。不能圆满行尽理趣。故我今时。且说少分。成唯识说。谓诸菩萨。于识性相。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断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如实通达。修习位中。如所见理。数数修习。伏断余障。至究竟位。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复令悟入唯识相性。辨中边论护月释云。无著菩萨。先住地前加行位中。增上忍时。闻慈氏尊。说此中边所有颂已。得入初地。为世亲说。世亲菩萨。先住地前顺解脱分回向终心。闻无著说此弥勒颂。令其造释。得入加行初暖位中。应是圣者。相传此说。所以护月。遂有此言。非无逗留。而为此义。真谛说。是十回向中。第二回向中。世亲既住地前位中如成唯识。未证唯识真实道理。仰推于佛。理不为疑。虽可推上入地菩萨未圆出障。故但推佛。已随执笔敢受指麾。略述斯疏。其间文义。有所亏拙。是已寡学。拙智穷思。幸诸学者。详而靡尤

二十唯识论述记第二

承久二(癸辰)七月二十八日一乘院长讲堂谈义料书之永恩(生年五十四)

同三年长讲会谈了宪幸得业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妖王啊饶命

    妖王啊饶命

    修仙的、渡劫的、取经的,都要从我家门口闯关。没错!我就是守关的妖王,天天被捶!但是!我有一颗龙珠!终于轮到我去捶他们!“妖王啊饶命!!”
  • 茗岚

    茗岚

    在十爱九悔的青春里,总有那么一个人,深藏在心底。它像颗毒药,浓烈的煎熬那守望的虚实。它像把钝刀,玩味的撩拨这时间能够往回跑。在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和她的欢笑,岁月知晓……
  • 万年妖夫逆天宠

    万年妖夫逆天宠

    他以为,只要她死了,他爱的人就能活。可真到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才知道,原来那么不舍,那么心痛......命运何其弄人,她的真命天子不是他,他只能选择默默守护,看着她与别的男人相亲相爱,漫长岁月里,第一次尝到酸涩的醋意,终于绝地反击,不顾反噬,逆天改命,只为这一世的相依相守......
  • 圣狱凌天

    圣狱凌天

    都市不yy,玄幻并非异界,看不一样的都市玄幻的传奇之路。我写的很认真,只希望大家能够抽空看一眼,每天更文———————九天之上,诸天掌控候选开始!两人的赌局,牵扯到谁?秘境之中,主角竟意外衍生出一代妖孽。看逗比的小龙一步步挑战主角的下限,刷着自己的节操底线!这里有炫酷的异能魔法,亦有传说中的修真世界!且看小龙能否成龙;主角能否成为掌控,凌驾九天!……非种马,不yy,够热血,阴谋诡计互算计!
  • 携手走在情字路上

    携手走在情字路上

    陈夏明和杨雪,相识一年,高考后开始恋爱,两人在不同的城市上大学,经历大学四年的考验,接受了异地工作的挑战,爱情路上,长跑7年,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一路走来,见证了爱情的伟大。
  • 少府

    少府

    万物起始,总有先后,人之一世总有先人,人们只知校尉,摸金二字却从未听闻少府一职。少府,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为皇陵之主,为墓之造者。想听听看我的故事吗?,哦不!想听听看造墓者的故事吗?
  • 九神幻想

    九神幻想

    一个普通人怀揣神的法术,穿越到斗气与异兽的世界。迷茫的他,如何开始新生。黄泉之海中得到寒冰圣龙的寒冰斗气,生命的奥义。那场远古之战中,为何众神陨落。至今却是异兽成圣,无人敢称神。
  • 净琉璃

    净琉璃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 斗罗大陆之剑豪

    斗罗大陆之剑豪

    斗罗小说魂兽会加入我自己编的,还有本人是个学生不会有太长时间写作,谅解。
  • 淡烟微雨双栖处

    淡烟微雨双栖处

    一个逃家的郡主,一个逍遥的公子,在远离了纷争的江南开始一场爱恋,简简单单,只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