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27800000006

第6章 语文教学(3)

生:有的慌得叫喊着跑了,有的吓呆了,有的慌得去找大人……师:好,现在大家把这个“慌”字再读一读写一遍,还要想一想,司马光又是怎么“没有慌”的……这一教例,说明了把识字训练的部分目标,深入到读解课文中去,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应当是识字训练艺术的追求。一方面借生字的形、音、义去深化理解课文;一方面又凭借课文的语境,提高识字训练质量,也是完全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词语的课堂训练艺术

词语作为语言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在语文训练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词语在课堂训练运作中,力度和效度明显不足,原因之一是对词语教学个性的研究尚嫌不足,造成词语训练的目标比较模糊,方法比较单调,渠道也比较狭隘。

词语训练的基本任务包括了词语的正音、辨形、释义、运用和积累。如何使这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进入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词语课训练的难点所在。本文介绍和赏析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组织词语课堂训练的成功教例,目的是为了探讨词语课堂训练艺术的特色和规律。

一、在语境中悟意

“语境”是一种言语的背景,是制约语文的“场”。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词语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语境不仅存在词语的解释功能,还具有判断功能。离开了语境,便很难鉴赏词语运用的审美价值。一位老师教《赤壁之战》中的一个成语“自不量力”,没有要学生背出现成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一成语前、后的句子,来揣摩其含意。学生边读边思,纷纷举手发言:

“‘自不量力’前面的句子是‘东吴兵少,抵挡不住80万大军’,说明周瑜想用东吴很少的兵力去抵挡曹操的80万大军是自己不去衡量衡量有多少力量。所以我体会‘自不量力’的意思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自不量力’后面的句子是‘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这是比喻周瑜像鸡蛋碰石头。这生动地说明了周瑜不想想自己有多少力量,硬要去做办不到的事。”

……

显然,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自不量力”不仅把词语训练和阅读联系起来,而且在涵泳中培养了语感,由此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具有整体性和审美性的特征。

二、在比较中辨析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比较”是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在词语训练中,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依据侧重点的不同,可以有词语的含义比较、搭配比较、功能比较、情味比较、属性比较等等。如教学《书的故事》时,教师从课文中找出4个带“就”的句子,要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在含义上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什么相应词代替,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鲁迅先生听了他们的话,就()离开座位走过去”。

2.“卖票工人接过书,只见封面上题着‘铁流’两个字,版式跟《毁灭》一模一样,就()是厚一点儿”。

3.“你就()付一块钱,把两本书拿去吧。”

4.“……他惊叫起来,‘哦,你就()是鲁……’”

上述例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同一个词,随着语境不同而含义也有所不同,显然是极富训练价值的。学生经过思考、读解,在讨论中获得了共识:第一个“就”是“立即”的意思;第二个是“只不过”的意思;第三个是“只要”的意思;第四个是“一定”的意思。四种含义,共同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正直、慈爱、热情、关怀的高尚品质。

三、在归谬中发现

对词语含意的解释,是教师进行词语训练的必用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词语学习方法。

而定义法是解词训练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问题是从训练的效度着眼,词义不应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灌输传授,而必须让学生通过思维、读解语境去发现。在这方面,教师的训练艺术之一便是善于把握过程,让学生下的定义逐步由片面到准确,由模糊到清晰,在搞懂词义的同时也获得下定义的方法。而学生解释的逐步修正,则要靠教师揭示矛盾,展现谬误的导向指引。如一位老师在教“赛跑”这个词时问学生“什么叫赛跑?”有个学生很有把握地回答:“赛跑就是拼命跑。”老师接着问:“一个人拼命跑能叫赛跑吗?”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不确切,补充说:“几个人一起跑才叫赛跑。”老师紧追不舍:“那么几个人一起慢慢跑能叫赛跑吗?”这时,这生争着说:“几个人一齐跑,看谁跑得最快,才叫赛跑。”在老师不断地归结谬误、揭示矛盾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监控、调正,终于自我发现了正确的结论。这项训练,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正确理解“赛跑”这一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借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去自我探索、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现。这才真正体现了训练的艺术匠心。

四、在形象中意会

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具、实物、表情或动作的配合,帮助学生体味词语的含意和情愫,是词语训练艺术的重要手段。课文《乡村的傍晚》末句:“整个乡村沉浸在一片恬静的气氛中。”怎样体味“沉浸”一词的含义?教师先问学生“沉浸”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浸入水中,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教师没有满足于这一搬来的答案,而是顺手将盛水的面盆和一块揩布放在讲台上,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沉浸”。学生将揩布浸入水中说:“这就叫‘沉浸’。”于是,教师乘机启发说:“请大家再默读一下末一句,是不是整个乡村都浸入水中了?”学生哄笑,一学生举手说“这里的‘水’应当是指‘恬静’。乡村不是浸在水里,而是浸在恬静的气氛之中。也就是说,整个乡村这时候是处在非常安静的境界里。”至此,教师才觉得训练已经到位,肯定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言语作出的回答。

五、在错导中匡正

在词语训练中,教师的引导无疑十分重要。训练前,引导是为了形成训练的契机;训练中,引导是为了不断指点、扶持学生在参与训练中获得最大效益;训练后,引导又是为了不断扩大训练效果。引导多数是从正面、侧面入手,但为了优化训练效果,有时也不妨从负面切入,实行“错导”,以让学生获得“匡正”的训练机会。如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时,在导读到“陈赓被小红军说服,只好爬上马背往前走”这部分时,要学生仔细听他读这一小节。教师读完,学生便纷纷指出他把“爬上马背”错读成了“跨上马背”,,把“陈赓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的“终于”也漏掉了。教师表扬学生听得认真之后,便扣紧读错之处做开了文章——师:“跨上马背”不是也很通顺吗?在这儿能不能将“爬上马背”换成“跨上马背”呢?

生:不能。“跨”是人很有精神的,可当时陈赓已经精疲力尽,只能“爬上去”,换成“跨”就不准确了。

师:那么,“终于”漏掉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读课文,想一想陈赓是怎么被小红军说服的?

生:我认为这“终于”不能漏。因为陈赓一直对小红军半信半疑,可以看出这个小红军很机灵,很会“骗”陈赓。

师:小红军为什么要费这么多口舌去“骗”陈赓呢?

生:他知道陈赓干粮不多,而且疲惫不堪。小红军宁可把困难留给自己,也不愿去拖累别人。

师:陈赓为什么坚持要小红军骑他的马?

生:他看到小红军很瘦弱,担心他走不动。陈赓自己又累又饿,但还想方设法照顾战士,真是位好首长。

师:是啊!看来这“终于”千万丢不得。“终于”一词,生动、集中地体现出革命队伍内个个舍己为人,官兵之间互相爱护的高尚情怀。这个词含意丰富,确实不能少。

六、在阅读中自解

词语的课堂训练,绝大多数是在阅读课中的,这就要求词语训练必须渗透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学生读解课文的重要技巧,又总是抓关键词语的含意,来烛照全文,警策始末。这便为词语训练与阅读的密切结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大连市特级教师王玉英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启发学生自选关键词语读懂课文,正体现了这样的特色:

师:这一节课文中,你重点抓了哪些词语?是怎样读懂的?

生:我觉得“眼睁睁”这个词很重要,目不转睛地盯着总理的灵车。

师:说得有道理。“眼睁睁”在一般情况下不可以理解为“目不转睛”,但在课文中还另有意思。再仔细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

生:“眼睁睁”比“目不转睛”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

师:体会得很好。那么这里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呢?

生:用“眼睁睁”和“目不转晴”都能表达人们想多看几眼总理的思想感情,用“眼睁睁”

还可以表达人们不忍心与总理分别,想把总理永远留住的思想感情。

师:说得真好!“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对总理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我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

七、在作业中穿插

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一位优秀教师在结课阶段时设计的一道训练题——选择填空:

主人的含意——

①表示接待客人的人。

②表示财物或权力的所有人

③引申为动脑筋,主动、积极、努力去做。

①“我到外婆家作客,主人正在家。”意思应该选()项②“这支钢笔的主人是孙小红。”意思应该选()项③“在大森林时,你不能像个客人,要像个主人。”意思应该选()项④“我们每个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将来做国家的主人。”意思应该选()上述这道课堂书面训练题,把词语训练设计成书面作业,在课堂导读中穿插进行,有助于学生动口、动脑、动眼、动手的全面训练,对克服语文课堂训练“动口不动手”的积弊,很有好处。当然穿插的书面训练,设计要精,能体现训练的强度,内容要紧扣阅读课文,突出课文的整体性;训练题的解答距要短,不要影响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

八、在随机中积累

在词语训练中,词汇的积累是重要内容,应当在阅读过程中巧妙地随机进行。教师指导积词训练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从而调动他们盎然的情趣。请看特级教师霍懋征随机穿插积词训练的课堂实录片断:

师:“说”是人们常用到的动作,课文中对不同的“说”形容得多好,你们也会吗?如果用一个字怎么形容?

生:(争先恐后)“胡说”、“乱说”、“瞎说”……师:那么用两个字呢?

生:“笑着说”、“哭着说”、“跑着说”、“大声说”、“点头说”……师:真能干,用三个字呢?

生:“高兴地说”、“难过地说”、“轻声地说”、“瞅了瞅说”……师:用五个字能形容吗?

生:“斩钉截铁地说”、“兴高采烈地说”、“有气无力地说”、“哭哭啼啼地说”……(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个没完,整个课堂都沸腾起来了)低年级抽象词解释法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词义教学,大多遵循汉字构造规律,依据汉字本身字形特点来进行。但有一些词无法从字形本身特点来解释,如有些动词、形容词、方位词、代词以及大量的虚词。这些抽象词语的教学,可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贯彻直观性原则,利用一定形象来深化孩子对词义的理解。

一、借助实物理解词语

当孩子们逐渐长大,迈进生活、社会、大自然时,世界上的万物便以千姿百态跃入他们的眼帘,并贮存在他们幼小好奇的心灵之中。他们对许多事物的形态都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例如学习《画鸡蛋》、(小语第三册)这篇课文,重点是理解老师讲的话。老师讲了三句话,第三句讲到“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这句话是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先懂得什么是“角度”。生活中小朋友看事物是从一定角度去看的,但他们未必知道,“角度”对他们来说仍是个抽象的词语。这时我们可以凭借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角度”这个词。老师把一个鸡蛋放在讲台上。要求一个学生先站在讲台前观察鸡蛋的形状,同时告诉学生,你站在这个位置就代表从正面的角度去观察鸡蛋。再要求学生分别站在讲台后面,讲台左边,讲台右边观察,使学生体会到观察鸡蛋时站的地方不同,角度也就不同。

“角度”所指的就是观察事物时的方向和位置。这样,他们就明白了,他们平时看到的事物的样子只是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样子,换一个角度看,这些事物的样子会有所改变。从而更深一层地理解了“角度”一词,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借助彩图理解词语

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插图的认知功能,形象地理解一些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例如:小学语文第一册《小猫种鱼》中的这句话“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要理解这句,就要抓住“很多”这个重点词来突破。“很多”是个抽象的词语,如何来理解呢?在教学时,就可充分利用文中的第二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先看筐里的、再看地里:

筐里装满了玉米,地里一大片玉米庄稼上还结着一个个玉米,认识到“很多玉米”不只一个玉米,也不只十个,也许有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个玉米,这么多的玉米,是“很多”玉米。

利用文中插图,变抽象为直观,不但轻松地理解掌握了“很多”一词,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借助动作理解词语

词汇教学中有些动词的理解,可以只用直观感知,通过动作演示来形象理解词义,而不作机械的文字解释。例如第二册《三只白鹤》课文中“太阳刚刚升起”,老师讲到这里,可以先出现“升起”这个词,同学们齐读正音。再问:“升起”什么意思?老师不进行无效的口头回答,而是利用一太阳教具进行动作演示:拿着太阳教具由低往高移动。把太阳升起的过程,一个深奥的天文学知识,通过动作予以儿童化。从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但看到“太阳是这样升起的”,还明白“升”就是“从下往上,由低往高移动”的意思。教师用动作演示解词的同时,要求学生也通过模仿动作来体验词语所表达的意思。这种解词方法既简便易懂又活跃了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四、借助电教手段理解词语

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动词,只用动作演示,学生还无法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时,可以借助有形有声有色的录像,把有关场面、有关事物变化的过程一一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从形象直观的画面上理解词的意思,并体会它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例如《笋芽儿》

这篇课文,老师讲到“笋芽儿终于钻出地面来”时,就恰当地利用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钻”的含义。画面上,笋芽儿用力地、慢慢地顶开顶上的石头,破土而出。学生从生动的画面上懂得了笋芽儿从石头缝中穿出来就是“钻”。从这画面也看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从“钻”字感受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顶开层层阻力,勇敢向上的精神。

五、借助表演理解词语

表演这种形式生动、形象、活泼,很容易激发学生理解的意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解词中应用表演这种形式可以变“死”为“活”,变抽象为直观,从而解决他们认知生活体验、年龄特点之间的“空白”。例如在教学“高兴”一词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什么是高兴”,这位同学“笑了,又蹦又跳”,把有关“高兴”的体验具体化、形象化了。在此基础上,让所有的同学也来表演,让他们笑,让他们跳,在“笑,又蹦又跳”的情境中体验“高兴”这种情绪,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紧扣一个词语教活一则寓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帝仙尊者帅到炸

    帝仙尊者帅到炸

    她,唤墨泉。本命武器墨花,杀人于无形之中。五大守护,唯尊尚为主。伤他们可以,动尊尚,试试看!
  • 葬雪者

    葬雪者

    云雾霜寒阑月冷,熙来攘往皆浮华。雪满山河寒鸦渡,渺渺世间孤影人。
  • 原来你早就在

    原来你早就在

    “别在跟着我了,你不忙的吗?”“不忙不忙…”“你不忙,我忙的好吗?”说着女人就不再理后面像粘皮糖一样已经跟了她好几天的男人,径直走进了公司,真不知道这男人是干什么的,居然一点都不忙,像个愣头青一般老是跟着她。身后的‘愣头青’不以为意,看见女人确实去工作了,早已习惯似的给秘书打了个电话,“把我今天需要看的文件拿到她公司对面的咖啡厅里来,对,还是那家!”‘一点都不忙’的男人深情的看了看女人走向的公司,一如往常地走向了咖啡厅,顺便还想了下怎么样才能更近距离的跟着女人……
  • 莫不孤单

    莫不孤单

    一个花季的温馨故事,治愈系,也许有些枯燥却不烦躁一个天然宅女一个温柔骑士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
  • 宠物小精灵之飞龙使者

    宠物小精灵之飞龙使者

    通过全新的游戏来到神奇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顽妃不好惹

    顽妃不好惹

    一代天骄桃夭夭,自诩偷|拍技术无人能敌,却不想阴沟里翻船被人发现生生撞飞,穿越到了丞相府四小姐的身上,这位四小姐国色天香,却因为与自己自幼订婚的太子于别人成婚而一怒一下撞柱自尽!该死的猪头太子,明明与我订立了婚约,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竟然立了别人做正妃,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欺负到老娘头上来了,老娘就让你的春宫图满天飞!悔婚就悔婚了,竟然还想坐享齐人之福,改娶我和路家小姐为平妻?老娘不休你不足以平民愤,不休你不足以振妻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荔枝

    荔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人禾的诗集

    三人禾的诗集

    自己写的诗,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