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43000000026

第26章 第26招 对孩子的没一点进步都要鼓励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激励是培养孩子求知欲的营养剂。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时候一定要鼓励。要用心观察孩子的进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随时都在关心他的成长。只要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

珍视孩子的进步

丽贝卡是少年宫的钢琴老师,这段时间,她正在教一批新学生学钢琴。在这批孩子中,有一个叫阿尔瓦的小男孩,他学钢琴非常刻苦,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入门比较慢,但后来慢慢地进入了状态,弹得越来越好,她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潜力。

可是,丽贝卡发现阿尔瓦已经两个周末没有来学琴了。她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她拨通了阿尔瓦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阿尔瓦。

“阿尔瓦,这两个周末怎么没有来学琴呢?”

“妈妈不让我去了。”阿尔瓦小声地说。

“为什么不让你来了呢?家里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因为妈妈认为我学不好,再学下去也是耽误时间。”

“怎么会呢,你学得很努力,进步也很快,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每次学完琴回家,妈妈总让我弹给她听。每次弹完,她都说弹得不好,一点进步都没有,就不让我学了。”

挂上电话,丽贝卡为阿尔瓦的妈妈感到悲哀。

无视孩子的进步,仅仅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最佳”或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标准,就全盘抹煞孩子的成绩,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也许在无意中,会因为父母过高的期望而葬送掉一个科学家或艺术家。

孩子在学习中总会有一些让父母不满意的地方:成绩没有别人好、脑筋没有别人聪明……但是,孩子一直都在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应该珍视孩子的进步,在孩子看来,只要自己取得一点点进步,父母就应该是高兴的,就应该表扬自己。可是有的父母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总是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因而孩子很多时候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这样一来,孩子就很难看见自己的进步。就会产生自己没有用的想法。从而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因此,随时都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尤其是在孩子表现不好或者成效不明显的时候,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对孩子的表现给予宽容,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赏识,这将会让孩子建立或者重新建立做好事情的勇气和信心。

期末考试的成绩下来了,艾德文只考了第二十名,而他的同桌考了第一名。回到家,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同桌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考第二十名,而她考第一名?”

妈妈抚摸着艾德文的头,温柔地说:“你已经比以前进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艾德文考了第十五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艾德文还是想不通,又向妈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还是说:“你比上学期又进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艾德文小学毕业了,虽然他还是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已经进入前十名了。

暑假里,妈妈带着艾德文去看大海。母子俩坐在海滩上,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海鸟。他们发现,越是体型比较小的海鸟越能迅速地起飞;而那些体型比较大的鸟比如海鸥却显得非常笨拙,起飞很慢。这时,妈妈对艾德文说:“儿子,海鸥虽然起飞慢,但是真正能飞越大海、横穿大洋的还是它们。”

初中的时候,艾德文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到了高中,他成了全校著名的尖子生,最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人了哈佛大学。

这个故事是耐人寻味的。发现并赏识孩子的进步,不仅影响到孩子学习和做事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学习和做事的态度。事实证明:孩子喜欢某一门课程。很多时候是因为放学回家后有人愿意了解他们这门功课的学习情况,并肯定他们的进步。有的孩子说:“我喜欢音乐课,因为回家后可以唱歌给爸爸妈妈听,他们可喜欢听了。”也有的孩子说:“我喜欢数学课,因为回家后算数学经常得到妈妈的赞扬。”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进步不听、不看、不肯定、不赞扬,孩子的学习态度肯定会受到打击。

有这样一段很精彩的话: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片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位名人,那就让他做一个平凡的人,无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无论是一名军人还是一位商人,只要他诚实、正直、善良、上进,为父母者都应感到骄傲,因为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足够了。

当孩子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作为父母,你都应该说:“你比以前进步多了,继续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当孩子取得的成效不明显时,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要对他说:“你每天都在进步,别着急,会好起来的!”

让孩子在鼓动中不断成长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在这个年龄的角色,注定在很多方面没有大人想像得那么聪明。因此,做父母的无论如何要记得避免在孩子身上运用“你真笨”这句话,它是非常伤害感情的一句话,比你能够想像到的后果还要严重。

有的家长总是抱怨说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不能给孩子以必要的辅导,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了;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上的不是重点学校而是普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希望了;有的家长只要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哪怕只是一两次不如别的孩子就觉得孩子有大问题了……

孩子学习是很累的,负担是很重的。做家长的有时不但没能给孩子松绑,而且还“投石下井”,做出适得其反的事情来。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就是,给孩子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孩子身上的潜能。这就需要做家长的能正确对待孩子。

美国的安,古德里斯曾经写过一篇《妹妹的角色》的文章。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

《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

“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一条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出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但他们不肯透露谈话的内容。

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危险”。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然而,直到看了演出,我才真正了解那光芒的含义。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危险(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节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这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但这不是简单地爬,“危险(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他刚说到“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

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因为“危险”的位置靠后,其他演员又都是面向观众坐着,所以观众能够看见妹妹,其他演员却无法看到她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对话还在继续,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这位爸爸的智慧就在于,他没有责怪老师为什么没能给自己的女儿安排一个好角色,他更没有撒气让女儿不要去演这个不太雅观的角色,而是适时鼓励女儿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并让她全力以赴去演好自己的角色,只要态度端正,用心去做,就能取得成功。

家长们应该能明白这个道理: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设法帮他们找到解决的途径和办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训斥孩子,责怪孩子。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会在某种环境里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角色都是一种需要,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演”它。

爱泼斯坦在他的回忆录《我曾是智障者》一文中,讲述了自己求学的经历。他最不能忘记的是他上五年级时遇到的一名叫赫伯特·默菲的老师。

由于生理原因,爱泼斯坦遭遇了严重的学习障碍,尽管他尽了最大努力,可仍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他自认比别人“笨”,就退却消沉,并开始装病逃学。默菲老师没有因他的“笨”而轻视他,相反,还满腔热忱地鼓励他。有一天课后,老师把爱泼斯坦叫到一边。将他的一张考卷递给他。那上面,爱泼斯坦的答案全错了。“我知道你懂得这些题目,为什么我们不再来一次呢?”老师挨个问考卷上的原题让爱泼斯坦回答。爱泼斯坦每答完一道题,老师都微笑着说:“答得对!你真聪明,我知道你其实懂得这些题目,我相信你的成绩会好起来的。”他还一边说一边把每一道题都打上钩。

可以想见的是,默菲老师的适时鼓励和帮助,使得爱泼斯坦战胜了自卑。假如老师对爱泼斯坦只是冷眼相对,骂几句“笨”,爱泼斯坦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医学博士吗?所以说,我们要相信孩子,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用激励引导他们战胜眼前的困难,向成功大踏步迈进。

用积极的方法对待孩子

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嘉许、奖励,而不喜欢禁止、抑阻和消极的刺激。因此他主张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如果家长总是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孩子,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要有一点不喜欢父母了……慢慢就不以父母之言为意……慢慢养成顽皮的恶习了。

正面的激励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1.有效的赞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和批评、责备相比,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的肯定别人的方式,透过恰当的赞美之词,给人以无比信任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赞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但它却可以替代很多。

一个处在涂鸦年龄的小孩,当他画画时,妈妈认真地看着,并赞美他:“哇,这个人是谁啊?怎么画得这么漂亮!”不管他画的是谁,孩子一定都会很满意地笑一笑,然后画一些更漂亮的拿给妈妈看。

懂得欣赏孩子的父母,是天下最幸运的人。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无限的潜能,头脑里充满创造的火花,只要父母给予赞美和肯定,孩子将踏上成功之路。

2.有效奖励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深层次的需要。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一天,李芳菲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张数学试卷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我今天数学得100分了。”

妈妈正在忙着洗菜,准备做饭。她说:“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再说,有什么好看的,你早该得满分了,别的小朋友不是经常得100分吗?你要注意保持成绩,别骄傲啊!下次测验时还应该得100分。”

李芳菲本来是想让妈妈夸奖自己一番,想和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没想到,妈妈的一瓢凉水泼得她一点兴致都没有了。李芳菲可能并不是一个在学习上十分聪明的孩子,但她对自己的学习很在意,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她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她是那类在学习上努力、勤奋的孩子,她的自尊心很强。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李芳菲妈妈的态度是有缺陷的。

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而得来的。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稳定评价。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然而,许多父母却不愿把表扬、赞赏带给孩子。他们以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他们甚至可能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这就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没有认识到表扬、赞赏的独特魅力。孩子是多么希望父母的鼓励、奖励和表扬!

我们的许多家长真是太深沉、太严肃了。他们发现了孩子的优点,也为孩子高兴,但他们宁可压抑着这种感情,表现出对孩子的漠不关心或者是严厉。家长害怕过多的表扬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孩子需要家长的鼓励,更希望自己能得到家长以外的其他人的肯定。家长应当采用“特殊的称誉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表扬。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孩子所敬重的人,说孩子懂得了什么知识,取得了什么进步。还可以给孩子机会让他显示自己的才能,向孩子请教他能够解答的问题,让孩子帮助解决某些家庭事务,等等。

哥伦比亚大学的盖茨和匹斯兰德两位教授,曾经针对“奖惩在学习上的效果”做了一项心理实验。他们两人随机取样,在某校挑选了一些学生进行测验。他们先把这些学生分成A、B、C三组,然后举行考试。隔了三天之后,再举行同样的考试。不同的是,在第二次考试之前,先对A组学生加以奖励,称赞他们考得很好;而给予B组惩罚。责怪他们没有考好;至于C组学生,则不给予奖励,也不给予惩罚。实验结果发现,受到奖励的A组,第二次考试的成绩最好,其次是受到惩罚的B组,没有受到奖惩的C组反而考得最糟。这项心理实验的结果虽然不能断定奖励的效果必定优于惩罚,但至少证明了奖惩对孩子的影响,比“不闻不问”来得大。至于是奖赏好还是惩罚好,则必须视孩子的个别差异而做适度的调整。父母尤须注意的是,不论采用奖励还是惩罚的方式,都应特别小心,千万不可用成人的尺度去衡量或要求孩子,以免在无意间伤害孩子,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无法抹掉的阴影。

赏识你的孩子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时,祖母常把他抱在膝上对他说:“你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的。”后来他当了小学教师”偶尔唱唱歌。但他的父亲不断鼓励他,说他唱歌很有潜力,终于他在22岁那年从事保险业,从而争取到比较充裕的时间发展唱歌的天赋。成名之后他说:“如果没有父亲的激励,我就永远不会站在舞台上。老师培养训练了我,但是祖母的那句话让我用勇气和信心走向成功。”

优秀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每当他取得了好成绩,或者做了一件让他自己感觉很自豪的事情,或者让家长感觉很骄傲的事情,家长都是像开新闻发布会一样,向所有亲友炫耀他的“成功”。这就像拿着放大镜一样,去放大他的优点,而且夸赞时一定要当着他的面,是有意识的表扬。

赏识可以鼓舞人的勇气,激发他的自信。我国著名教育家周弘的女儿周婷婷一岁半时因注射庆大霉素造成双耳失聪,然而婷婷却取得了以下正常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6岁多便能认很多汉字;10岁出版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11岁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她先后3次跳级,仅用9年便学完了中小学12年的全部课程: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17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后来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后来又被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再后来周婷婷在哈佛大学读博士学位。

周弘说,他给女儿测过几次智商,都处于正常人的范围,丝毫没有“天才…‘神童’”的迹象,但他就是通过一次次的鼓励、赏识,使女儿达到了常人达不到,甚至都不敢想像的人生境界。周弘像欣赏婴儿说话一样,欣赏着女儿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在欣赏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赏。他终于领悟到:在教育女儿的同时,女儿也教会了他很多,他正是通过女儿那颗纯洁的童心,在读一本充满真善美、充满良知的书,使他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找到了新的自我。

对孩子的赏识教育是一种艺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心理,要遵循以下几个赏识原则:

(1)及时激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一经发生,就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就像批评教育孩子一样,一定在孩子有体验的时候进行,这样就能强化他对被赏识的记忆和感受。

(2)表扬要具体,切忌说些不符合孩子心理的空话。比如,孩子和小朋友一起摔倒了,孩子把小朋友扶起来,家长就不能只说:“今天你真乖啊!”指向性不强,你可以说:“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做得很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就要这样,和小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孩子明白因为什么而受到奖励。

(3)注意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让孩子有满足感。“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这件事,真好!”“这孩子还真行,这么难的问题他竟然解决了。真不错!”“你很有潜力啊,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孩子的心灵其实是很敏感的,态度真诚的激励,才会让孩子接受。不能习惯性地在激励的时候,再加上消极的评语。

(4)激励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外向型的孩子不宜过多地激励,恰当表达出赏识,以防止他滋长骄傲和虚荣;而对内向型的孩子,则应及时并充分地进行激励,以激发他的自信心。

(5)奖励可以有精神的,也可以有物质的,要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

(6)不能仅仅是赏识而没有教育,赏识一定是和教育引导连在一起的。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孩子深信他是什么样的人。”赏识教育如同阳光育苗,多给孩子阳光吧;在阳光下长大的孩子,心智一定是健康快乐的。

同类推荐
  • 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家长为“不听话”的孩子大伤脑筋。家长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一心希望孩子好,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家长沟通的态度和技巧上。由于教育不得法,往往造成孩子不服管教,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总是和家长“对着干”。那么,究竟该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本书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引导家长们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一些科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另外,就如何对孩子加以赞美和批评、激励和惩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 胎教必修课

    胎教必修课

    对时下许多80后年轻的准妈妈来说,由于忙于工作,而缺少对每月胎教常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胎教必修课》精心地为职场准妈妈播报每月胎教健康方案和重点注意事项,使您在“职场上”和“孕场上”都更胜一筹。同时,还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法,贴心地为您奉献四季胎教养生方案和不同体质准妈妈的胎教方案,相信一定对您的孕期生活大有裨益。
  • 儿童急救手册

    儿童急救手册

    本书包括了婴幼儿至少儿阶段的各种常见疾病如发烧、腹泻、呕吐、鼻出血等的急救常识,也有生活中可能遭受到的意外事故如窒息、休克、烧伤、溺水、交通事故等的救护方法,还有各种常见中毒事故的家庭急救措施。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父母只有掌握了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才可以立即排除或减轻孩子的病痛,也可为医生的后续治疗提供帮助,甚至挽救孩子的生命。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老卡尔·威特在54岁时得子,没想到他的儿子却是一个智商低下的婴儿。但他没有放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小卡尔。威特在8岁时便能够自由运用6个国家的语言,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未满14岁便获取博士学位,16岁时被聘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 做孩子的私人医生

    做孩子的私人医生

    本书依据孩子成长的规律,针对许许多多困惑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从保健、心理、急诊、生理这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产生的原因,循循善诱,提出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帮助广大青少年解除困惑的方法。
热门推荐
  • 66号侦探社

    66号侦探社

    一个小小的侦探社迎来了一个个离奇的案子,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崩溃,一次次的感动……在第66个案子中,他们仿佛发现了一个大秘密……【本作品纯属虚构】
  • 潜隐行者

    潜隐行者

    陆仁,本将成为一代内功宗师的他,一次意外让他失去了一切,成了某县城的一个小侦探,又一次意外的采访让陆仁激活了未来的潜行者终端,从此陆仁开始了他的非凡人生。别人需要搞关系才能进去的门,陆仁有隐身能力。在枪林弹雨下要保证毫发无伤,陆仁有再生能力。当对局遇到劣势时,陆仁有极强的过载能力。终端在手,垃圾也能变成高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呆的回忆录

    小呆的回忆录

    本书主要回忆主人公小呆从小到大的一些往事,仅此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明

    神明

    用你的时间来购买你遗忘的记忆,生命因为记忆而变得美丽,变得丰富,遗忘是因为你自己不想记得,你真的要记起来吗?好了,至今为止,你已经用完一生来购买你的记忆,你的一辈子都属于我了。每个男人都是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神明,你卖给我的时间,从今往后的全部还给你,找回的记忆,是属于你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傲视苍穹

    傲视苍穹

    一次执行任务中的大爆炸,将海豹部队的精锐战士段一刀卷入了一个类似于武侠世界的异大陆。在目睹了山间小村遭人血腥屠杀之后,他毅然挥起了手中的黑色残刀,没想,至此却一发不可收拾。为了红颜,为了朋友,为了兄弟,为了敌人,他无数次的挥刀,无数次的杀戮,然而当这一切,全部回归到原点,走向了结束之后,他领悟到了。原来,刀存在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杀戮,而是……以武侠的手法来叙述已发生的事实……不一样的异大陆,不一样的搏杀经历,不一样的另类人生。
  • 共和国的村庄

    共和国的村庄

    本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具体的村落为切入点,反映新中国6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记述了新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五个村庄,间接反映了建国60年的历史风云。
  • 被BOSS欺负!!!

    被BOSS欺负!!!

    可爱的小绵羊,怎么就遇上了一只大灰狼呢!唉╯▂╰“你干什么呢你啊!脱衣服干什么?”“宝贝儿,这天色已晚我们不休息还作甚呢?”“你……”————————————————————————另一边:小骄傲遇小无赖“你能不能闭上嘴啊!”“我闭上嘴昨天晚上还不知道谁的嘴一直都在……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