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80700000009

第9章 四大洋概况

太平洋概况

太平洋

太平洋的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南北距离的宽度为15500公里。太平洋最南端的濒临南极洲,最北端可延伸到白令海峡,跨越的纬度是135°,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主要的河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太平洋东西最长的距离是21300公里,体积约为71441万平方千米,其中不包括海洋的面积69618.9米万立方千米。在太平洋海域中,海洋的平均深度是4187.8米,最大的深度为11034米。

在太平洋的北端是以白令海峡为界,海岭海峡宽仅为102公里;东南部经北美洲的火地岛和南极洲的德雷克海峡与大西洋沟通;从苏门答腊岛经爪哇岛,然后至帝汶岛,再经帝汶岛至澳大利亚的伦敦德里角,在经澳大利亚南部的巴斯海峡,最后经塔斯马尼亚至南极大陆是太平洋的西南部与印度洋的分界线。

由于太平洋特备的地理位置,地球上主要山系的布局,注入到太平洋河流的水量仅占到了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七分之一。

太平洋北到北极,南到南极,西到亚洲和按、澳洲,东到南北美洲。如果不包括邻近的海,它的面积约为165200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人们经常习惯性的将太平洋按照东、南、西、北是个方面来划分太平洋。西太平洋有许多属海,由北向南依次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东亚大河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经属海注入太平洋。西经150°以东的洋底较西部平缓。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雅浦和帕劳;自帕劳向东延伸至俾斯麦、所罗门群岛和圣克鲁斯;最后由萨摩亚群岛向南至汤加、克马德克、查塔姆和麦夸里。由于北极洲的常年被冰川覆盖的缘故,北太平洋的水温要高于南太平洋。对太平洋的垂直海流影响最大的就是南极大陆附近生成的冷水,在极低周围下沉后就深入向北蔓延,逐渐构成了太平洋的底层。

大西洋概况

大西洋风光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也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洋。大西洋古称阿特拉斯海,它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名叫阿特拉斯大力士神。

从地理位置来看,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北美、南美之间。大西洋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极洲,西南以通过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7°)与太平洋为界,东南以通过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与印度洋为界。大西洋包括属海的面积为9431.4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8655.7万平方公里;包括属海的体积为33271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为32336.9万立方千米;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575.4米,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735.9米。目前,已知大西洋最大深处为9218米。

英语中大西洋“Atlantic”一词源于希腊语词,意思是希腊神话中擎天巨神阿特拉斯之海。按拉丁语,大西洋称为Mare Atlanticum,希腊语的拉丁化形式为Atlantis。原指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至加那利群岛之间的海域,以后泛指整个海域。据有些拉丁语的文献资料显示,大西洋也称为Oceanus Occidentalis,意思是指西方大洋。

古时候,关于大西洋的知识均被记载于托勒密地图里。1440~1540年间,大西洋上的几乎全部岛屿以及大洋的陆界基本测绘清楚。1819~1821年间,发现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1770年,B。富兰克林组织编绘的北大西洋海流图(主要描述了湾流的路径)制版付印。此时,大西洋的岛屿及陆界、海流图都已经被确定下来。

自19世纪以后,人类已经开始进入对海洋学调查研究阶段。在各国组织的调查中,较重要的有英国的“挑战者”号(1872~1876)、“发现”号(1925~1927和1929~1938)、俄国的“勇士”号(1886~1889)、德国的“羚羊”号(1874~1876)和“流星”号(1925~1927)等考察活动,以及美国海岸及大地测量局对湾流的调查等。这些海洋学调查研究对大西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大西洋,人们开始着手于联合研究、实验等多方面。比如,人们对大西洋进行了海-气相互作用联合研究、多边形-中大洋动力学实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大西洋热带实验和法摩斯计划等专题调查和海上现场试验。这样以来,人们对大西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在大西洋自然环境中,大陆棚面积较大是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沿岸。此外,大西洋自然环境还包括气候特征。

大西洋地处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以冰岛-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北冰洋分界,南临南极洲并与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过南、北美洲之间的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沟通;东部经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地中海,以及苏伊士运河与红海沟通。

从整体来看,大洋东西狭窄、南北延伸,轮廓略呈S形,自北至南全长约1.6万公里。大西洋在赤道区域,其宽度最窄,最短距离仅有2400多公里。

大西洋东西两侧的岸线大致平行。南部岸线平直,内海、海湾较少;北部岸线曲折,沿岸岛屿众多,海湾、内海、边缘海较多。岛屿和群岛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多为大陆岛。因此,大西洋在开阔洋面上的岛屿比较少。

大西洋是几个大洋中入海河流域面积最广的,其流域面积达4742.3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圣劳伦斯河、密西西比河、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刚果河(扎伊尔河)、尼日尔河、卢瓦尔河、莱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罗河等。由此可见,大西洋的入海河流域面积较为广泛。

从大西洋的风向、洋流、气温等方面来看,通常以北纬5°作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此外,大西洋的北半球陆界要比南半球陆界长得多,而且海岸曲折,有许多属海和海湾。

大西洋的平均深度为3300公尺,其最深的地方是波多黎各海沟为8380公尺。洋底地貌的突出特征是有一条纵贯南北呈S形的海岭,宽达1610公里,称为大西洋中脊,它是环球海岭(72450公里)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脊两侧海盆平均深度在4200~6300公尺之间。北大西洋有北亚美利加海盆、圭亚那海盆(西侧)和加那利海盆、维德角海盆(东侧)。南大西洋有巴西海盆、阿根廷海盆(西侧)和安哥拉海盆、开普海盆(东侧)。这些海盆充分说明了大西洋海底地形。

大陆棚面积比较大是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沿岸。超过2000米的深水域占80.2%,200~2000米之间的水域占11.1%,大陆棚占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大西洋海底地形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洋底中部有一条从冰岛到布韦岛,南北延伸约15000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岭,在赤道地区被狭窄分水鞍所切断,一般距水面3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岛屿。由此可以看出,整条海岭蜿蜒呈S形,将大西洋分隔成与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

从东西海盆来看,东海盆要比西海盆浅,一般深度不超过6000米。我们知道,西海盆较深,其深海沟大部分在西海盆内。在南半球,中大西洋海岭主体向东、向西还伸出许多横的山脊支脉,如伸向非洲西南海岸的沃尔维斯海岭(鲸海岭),伸向南美洲东海岸的里奥格兰德海丘。在中大西洋海岭南端,布韦岛以南是一片水深达5000米的地区,被称为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南大西洋最深的地方是南桑威奇海沟,其深度达8428米。然而,中大西洋海岭的北端则相反,海底逐渐向上隆起,在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和设得兰群岛之间,海深不到600米。在大西洋东部地区,特别是在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有许多水下浅滩。

由于大西洋向南北伸延、赤道横贯中部,所以气候南北对称、气候带齐全是大西洋比较显著的气候特征。同时受洋流、大气环流、海陆轮廓等因素影响,各海区间气候又有差别。大西洋赤道带属于低气压带,又是南北信风的辐合带,在这个地区,风力微弱、风向不定,因而称无风带。

由于大西洋赤道带是低气压带,所以上升气流较强盛,多发生对流性云系降水。此地带年降水量多达2000毫米,是大西洋中的多雨带。副热带是高压带,气流以下沉辐散为主,云雨稀少,天气晴朗,蒸发旺盛。一般降水量500~1000毫米。在大西洋高压中心,即大洋东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年降水量只有100~250毫米,远远小于蒸发量,因而此地带为大西洋中的干燥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称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信风风向稳定、风力较大(3~4级),成为大西洋中重要风带,也是大洋表层洋流形成和维持的动力。从副热带高压下沉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称盛行西风带,是中高纬度强大的行星风带,也是南北纬40°~60°西风漂流形成的动力。此外,西风带还经常与来自极地的冷空气相汇,形成锋面和气旋。在这种锋面和气旋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多变天气和较多降水,尤其冬季常常带来暴风雪,给高纬海区造成狂风巨浪,严重影响航运和海上渔业、石油工业生产。北半球60°以北的高纬海区(主要是东部)受暖流和气旋影响,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相反,在南半球60°以南的海域,由于受干冷的空气和没有暖流调剂的影响,其降水量就很少,一般在100~250毫米。

大西洋与太平洋上的气温分布基本相似,都是沿纬度方向延伸,从赤道地区向高纬递减。赤道地区气温最高。年均温25~26℃,气温年变幅很小(一般不超过3℃)。南北纬20°附近,最热月气温达25℃左右,最冷月为20℃左右。南北纬40°附近,北大西洋因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于南大西洋,最热月为20℃,南大西洋只有15℃,最冷月分别为13℃和10℃。南北纬60°附近,北大西洋的暖流增温效应更为明显,最热月气温达10℃,南大西洋则为0℃,最冷月分别为0℃和——10℃。由此可知,北大西洋上的气温要比南大西洋上的气温高。

与此同时,由于大西洋东西沿岸受寒、暖流的不同影响,就会造成南北纬30°间的大洋西部气温高于东部约5℃左右。北纬30°以北的大洋东部气温高于西部约5~10℃,而南纬30°以南,因陆地变窄、海域宽阔以及西风漂流影响。因此,大西洋东部和西部之间的气温差并不是太明显。

大西洋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别,东西两侧也有差异。气温年较差不大,赤道地区不到1℃,亚热带纬区为5℃,北纬和南纬60°地区为10℃,仅大洋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5℃。大西洋北部盛行东北信风,南部盛行东南信风。温带纬区地处寒暖流交接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风力最大。因此,在南北纬40~60°之间多有暴风,在北半球的热带纬区5~10月常有飓风。大西洋地区的降水量,高纬区为500~1000毫米,中纬区大部分为1000~1500毫米,亚热带和热带纬区从东往西为100~1000毫米以上,赤道地区超过2000毫米。大西洋水面气温在赤道附近平均约为25~27℃,在南北纬30°之间东部比西部冷,在北纬30°以北则相反。由此可知,在大西洋范围内,南、北两半球夏季浮冰可分别达南、北纬40°左右。

大西洋全年气温变化都不是很大,赤道地区年温差不到1℃。此外,副热带年温差为5℃,中纬地带年温差为10℃,但仅在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0℃。海水平均温度为17℃,稍低于太平洋。大西洋的含盐度要高于太平洋,平均为35.4.

在北大西洋中,北纬15°~30°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向南为东北信风带。北纬4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在南大西洋,到热带高压带位于南纬30°附近,盛行西风带从南纬40°几乎延伸到南极洲。在南北纬度5°~20°的大西洋面上,每年7~10月多飓风。夏季在纽芬兰沿海常有海雾;冬季在欧洲大西洋沿岸多海雾;非洲西南沿海四季多雾。由此可见,大西洋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

大西洋的北部环流主要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南部环流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吉拉洋流组成。此外,由于墨西哥湾流是大西洋中最强盛的暖流,所以对欧洲西北部的气候起着明显的调剂作用。

大西洋中的海洋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有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可供人们利用。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其海洋资源也相当丰富。

在大西洋中,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重砂矿和锰结核等。大西洋两岸边缘的海盆中有两个油气带,就是东大西洋带和西大西洋带。

大西洋中的西大西洋油气带主要包括如下:

1.在委内瑞拉有两个油田,即马拉开波湖海底油田和特立尼达岛之间的帕里亚湾油田。已探明储量40.2亿吨,天然气8624亿立方米。近几年,油田的年开采量近1亿吨,天然气高达50亿立方米。

2.墨西哥湾海底油田。这个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湾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据有关人员探明坎佩切湾石油储量近50亿吨(1978),而美国的墨西哥湾大陆架区石油储量为20亿吨,天然气储量3600亿立方米。

大西洋中的东大西洋油气带包括如下:

1.北海大陆架油田,据探明它的储油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为3万亿立方米(1977)。近年来石油年产量达1亿多吨,天然气年产量近1000亿立方米。北海油田的开采极大地改善了北欧国家的能源条件。然而,由于北海海域秋、冬季多风暴,而且多阴雨,从而给海上钻探、开采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提高了采油成本。

2.几内亚湾一带的海洋油区主要是尼日利亚,探明储油量约为26亿吨。此外,在大西洋西岸的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的近海大陆架也相继发现油气资源。同时,在近海陆架油田的部分已经投产。

海底煤炭也是大西洋的重要海洋资源。海底煤炭主要分布在英国东北部苏格兰的近海和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外侧的大陆架。英国的海底煤藏量不少于5.5亿吨,每年采煤量达2000~2500万吨。此外,在西班牙、土耳其、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沿海海底也发现有煤的储藏。在北美加拿大的纽芬兰岛东侧,人们发现了世界是最大海底铁矿,估计储量超过20亿吨,现已开采。波罗的海、芬兰湾也有海底铁矿。大西洋还有重砂矿,美国、巴西、阿根廷、挪威、丹麦、西班牙、葡萄牙、塞内加尔等海岸外都有发现。大西洋深4000~5000米海底广泛分布着锰结核,总储量约1万亿吨,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底部。大西洋的矿产资源的富集程度和品位都比不上太平洋和印度洋。

此外,大西洋还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最主要的是鱼类。大西洋鱼类捕获量约占大西洋中海洋生物捕获量的90%左右。大西洋的渔获量曾居世界各大洋第一位。60年代以后,低于太平洋,退居第二位。但是,在单位面积上,其渔获量达250千克/平方千米,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捕获量最多的是东北诸海域,即北海、挪威海、冰岛周围,年渔获量约占大西洋总渔获量的45%,单位面积产量平均达830千克/平方千米,大陆架区域约1200千克/平方千米。其次是大西洋西北海域,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0%,单位面积平均渔获量690千克/平方千米。在纽芬兰、美国、加拿大东侧的大陆架海域,是世界大洋中单产量最高的渔场,单位面积产量平均达1500千克/平方千米。

此外,加勒比海、比斯开湾、安哥拉、纳米比亚的沿海地区也是重要的捕渔区。大西洋靠近南极洲的海域是磷虾和鲸的重要捕获区。大西洋海域捕获的主要鱼类有鲱鱼、北鳕鱼、毛鳞鱼、长尾鳕鱼、比目鱼、金枪鱼、鲑鱼、马古鲽鱼、海鲈鱼等。这些鱼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岛屿附近陆架区。开阔水域特别是热带海域尚有帆鱼和飞鱼。西欧和北美沿岸区盛产牡蛎、贻贝、海扇、螯虾和蟹类。目前,大西洋沿海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发展人工养殖贻贝、沙噀等软体动物。

在大西洋中,生物带形成了5个水层,自洋面至洋底分别为:

1.海滨底栖带,它的最大深度在60公尺以内,包括各种近岸的动物和大部分海藻;

2.亮带,它的最大深度在180公尺以内,属于阳光能够照亮的部分,栖息在该带的生物包括大量浮游动植物,提供海洋中营养物质的90%;

3.中深带,它的深度在200~900公尺,是抹香鲸和乌贼的生活带;

4.深洋带,它的深度在900~4000公尺,为黑暗带,是发光动物栖息带;

5.底栖带,它的深度在4000公尺以下,栖息著结构原始的动物。

印度洋概况

印度洋

印度洋为地球上第三大洋,被亚洲、非洲和、南极洲和大洋洲的大陆所包围。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是东南部从塔斯马尼亚岛的东南角向南,沿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由此,位于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巴斯海峡是两大洋的分界处。然而,巴斯海峡究竟是划归为太平洋还是印度洋,学者的意见不一。

此外,印度洋东北部的分界线也较难划定。有一些学者认为,它经过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托雷斯海峡,再由阿迪岛经小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和爪哇岛的南部,越巽他海峡至苏门答腊岛;但有的学者认为,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应属太平洋,不应划入印度洋。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有的主张以新加坡为界,有的主张以佩德罗角向东北延伸划界,将马六甲海峡划入太平洋。由此可见,印度洋要东北部的分界线较难划定,而且还较为复杂。

印度洋最深的地方位于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深为9074m。印度洋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而平直,没有突出的边缘海和内海。与亚洲相濒临的印度洋北部,因受亚洲西部和南部岛屿、半岛的分隔,形成许多边缘海、内海、海湾和海峡。安达曼海、阿拉伯海是印度洋中的主要边缘海;孟加拉湾、阿曼湾、亚丁湾是印度洋中主要的海湾;其中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是印度洋上主要海峡。

印度洋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全部水域都在东半球上,是世界上第三大洋。由于印度洋位于印度半岛南面,所以称为印度洋。

在古时候,印度洋称为“厄立特里亚海”。这个名称最早在古希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年)所著《历史》一书及其编绘的世界地图中。“厄里特里亚”在希腊文中的意原意就是红色,全名意为红海。

“印度洋”这个名称出现的相当晚一些。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有一位地理学家叫彭波尼乌斯·梅拉的人,他最早使用印度洋这个名称。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伊本·豪卡勒编绘的世界地图上也使用了这个名字。近代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则是在1515年左右,当时中欧地图学家舍纳尔编绘的地图上,把这片大洋标注为“东方的印度洋”。在这里,“东方”一词是与大西洋相对而言的。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东航寻找印度,便将沿途所经过的洋面统称为印度洋。1570年奥尔太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中,把“东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东方的”,简化为“印度洋”。因此,这个名字就逐渐被人们接受了,而且还成为通用的称呼。

印度洋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特征、海底貌。

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下:

第一,印度洋呈水平轮廓,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印度洋北部的海岸线较为曲折,而且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第二,在印度洋底,展布着较为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而且有着特殊的东经90°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主要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因而称被为热带海洋。

第四,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交互作用,就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在印度洋上,属海较少。主要内海有红海和波斯湾;边缘海有西北部的阿拉伯海,东北部的安达曼海,东部的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大海湾有西北部的亚丁湾和阿曼湾,东北部的孟加拉湾,澳大利亚北面的卡奔塔利亚湾、南面的大澳大利亚湾。此外,南极洲海域也有一部分属海。

印度洋上的海岸线除了北部比较曲折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平直,少岛屿的。大岛有马达加斯加岛、索科特拉岛、斯里兰卡岛,还有塞席尔群岛;火山岛有科摩罗群岛、马斯克林群岛和凯尔盖朗群岛;珊瑚岛有马尔地夫群岛。大陆边缘地带包括大陆棚和大陆坡。大陆棚一般比较狭窄,大陆棚较宽的海域有阿拉伯海、安达曼海、孟加拉湾和大澳大利亚湾,最宽处在澳大利亚至新几内亚岛之间约965公里。大陆坡陡峻的地方其坡度大约在10°~30°间,一般坡度都较小。在印度河、恒河的入海口处,有面积宽广的水下冲积扇,被水下峡谷所切割。

印度洋的岛弧带,是从缅甸直到澳大利亚延伸达5150公里。印度洋的岛弧带可分为两列平行的岛链:内弧属火山岛,有大、小巽他群岛(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帝汶岛等);外弧为非火山岛,有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明打威群岛等。在印度洋的岛弧外缘,其中爪哇海沟是印度洋最深的水域,最深点为7450公尺。

印度洋中央的海岭可分为3支:其一,北支的阿拉伯-印度海岭;其二,西南支的印度洋西南海岭,它与大西洋-印度洋海岭相连;其三,东南支的中印度洋海岭,它与印度洋东南海岭相接。北支海岭和西南支海岭是结构复杂的海底山脉,宽度400~970公里,相对高度1830~3050公尺,海岭的中脊为裂谷带,地貌极为崎岖险峻;东南支海岭从中印度洋海岭至阿姆斯特丹岛的宽度达1450公里,裂谷很少。然而,印度洋中央的这些海岭总被大小不一的断裂带所切割。

那么,在印度洋中,海岭被哪些断裂带切割呢?比如欧文断裂带,即延伸至阿拉伯海盆和索马利海盆,海底岩层位移达320公里。印度洋东部海域1962年发现的东印度洋海岭(或称“东经九十度海岭”),南北直线延伸约4990公里,为印度洋中最长最直的海岭。由于海岭被断裂带所切割,进而形成一系列海盆。

印度洋上一系列的海盆有:北部和西北部有阿拉伯海盆、索马利海盆;中部自西而东,有马达加斯加海盆、中印度洋海盆、科科斯海盆和北澳大利亚海盆;南部最重要的是克罗泽海盆。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印度洋是在中生代(距今6500万~22500万年前)南半球贡德瓦纳古陆解体的。正在此时,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发生了漂移现象,进而形成了现在的第三大洋——印度洋。

由于印度洋海底地貌的错综复杂,所以除了洋底中部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东部东印度洋海岭和岛弧、海沟带,在海岭、海丘、海台之间分布着许多海盆。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一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向北延伸,一般高于两侧海盆1300~2500m,平均宽度达800km左右。在印度洋海底,由于被一些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带切断,就形成了中脊裂谷表现为时断时续。所以,印度洋海岭看上去形态崎岖破碎。

此外,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地区延伸,进而形成阿拉伯一印度海岭,高度较大,继续向西北延伸,进入亚丁湾和红海。中印度洋海岭从罗德里格斯岛向西南分出西南印度洋海岭,经爱德华太子群岛,接大西洋一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至圣波尔岛向东南连接东南印度洋海岭,再向东连接太平洋一南极海岭和东太平洋海岭。因此,印度洋海岭是海底地貌显著的特征之一。

构造带是印度洋海底除了中脊海岭外,另一种地貌形式。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0线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它北起北纬10°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南至南纬31°的断裂海岭,长约5000km,东西宽约150~250km。由于它沿着东经90°分布,故又叫东经90°海岭(或卡彭特海岭)。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为下列三个海域:

第一,东部海域区。这个海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连接着深海沟,而东南部则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形成复杂的海底地貌。

第二,西部海域区。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最为复杂,海岭和岛屿将其分割,主要分为索马里海盆、莫桑比克海盆和马达加斯加海盆。

第三,南部海域区。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一东印度洋海盆。

印度洋大陆的地貌特征是大陆架的平均宽度比大西洋狭窄,大陆坡的坡度也较小。此外,大陆隆或海台较多且分布较广也是印度洋大陆边缘地貌的突出特点。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桑比克海台,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有马达加斯加海台。在澳大利亚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纳彻腊利斯特海台。在印度半岛的西侧有查戈斯一拉克代夫海台。正是因为这些海台形成印度洋大陆地貌有着显著的特点。

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是印度洋气候的明显特征。我们知道,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因而广阔的海域受气温的影响而变化,气温的分布也随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形成印度洋明显的气候特征。

印度洋的气候受温度的分布而改变的。印度洋南纬40°以北的广大海域全年的平均气温为15~28℃。而赤道地带全年气温为28℃,有的海域高达30℃。印度洋气温要比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气温高,因而被称为热带海洋。

在印度洋上,气温的分布是随纬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赤道地区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气温为25~27℃,冬季气温为22~23℃,全年平均气温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岛东西两侧的波斯湾和红海一带,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前者与周围干热陆地的烘烤有很大关系。对于后者而言,由于西南风吹走表层海水使得深层冷水上泛,进而使气温下降。

在印度洋南部,气温也随着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气温在南纬20°附近为25~27℃,南纬30°附近为20~22℃,南纬40°附近约15℃,南纬60°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气温在南纬20°附近22~23℃,南纬30°附近15~17℃,南纬40°附近为12~13℃,南纬60°附近低达——10℃。由于温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气候也有关着很大的变化。

印度洋气候特征还表现在降水量上。赤道带的降水量最丰富,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此外,降水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风盛行的夏季,而东北风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较少,是热带季风分布区。红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约100~200mm,为热带荒漠气候区。在南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1000mm左右。可见,印度洋除了赤道带较为丰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较为均匀。

北冰洋概况

北冰洋

德国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在1650年将大熊星座正对着的海洋划成了独立的海洋,并将其称作北冰洋。北冰洋是四大洋中位置最往被的海洋,因为这个地区的气候严寒,海洋表面常年覆盖着冰层,所以人们经常将其称为北冰洋。

北冰洋的形成和北半球劳亚古陆的破裂和解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海底的过程最早起源于古生代晚起,但是它的形成时期却是在新生代实现的。

北冰洋的以地球的北极为中心,通过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的洋底扩张,从而产生了北冰洋的海盆。现在在北冰洋中所发现的北冰洋的“中脊”,也就是产生北冰洋洋底地壳的中心线。北冰洋出处在不断的扩张运动中,而且在北冰洋的生成期间,它不仅只是进行过一次扩张。

北冰洋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平方千米,是地球海洋中最小,同时也是最浅的海洋,它的总面积约是太平洋面积的十分之一,是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1%。

北冰洋处于半封闭状态,因为它被陆地所包围着。它是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的巴芬湾连接,以狭窄的白令海峡连接着太平洋,通过冰岛——法罗海槛和汤姆逊海岭同大西洋分隔开来。

北冰洋的平均深度约为1200米,在北冰洋中最深点就是南森海盆。北冰洋的海盆可以分为欧亚海盆和美亚海盆,欧亚海盆被一条从大西洋延伸过来的南森海底山脉分为南森海盆和非拉姆海盆。美亚海盆被阿尔法山脉分为马卡罗夫海盆和加拿大海北冰洋上空盆。

由于北冰洋独特的气候条件,因此,可以将北冰洋的海水分为三层:表层200公尺,由于降水和冰冻等因素,大洋表层的温度变化比较大,高温和低温之间相差4℃;中层200公尺~900公尺,在中层之间有大西洋流入的海水,温度在1℃~3℃之间;底层的温度最低,在0℃以下。

因为在北冰洋的海平面覆盖着的冰层反射的阳光,海水的温度也比较低,所以北冰洋的浮游生物只有其他海洋的十分之一。在北冰洋生活的鱼类只有北极鲑和北极鳕,哺乳动物有海豹和各种鲸鱼,栖息在陆地上的有北极熊和北极狐。这些动物都是生活在那里的爱斯基摩人的狩猎的对象。

根据北冰洋的自然的地理特点,北冰洋可以被划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属于北极海区的海峡有:喀啦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及加拿大北极群岛各海峡;属于北欧海区的海峡有: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属北欧海区。

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极地区,它主要包括北冰洋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的许多岛屿。北极地区分布着几十种不同的民族,但分布最广的就是因纽特人。

北冰洋地区的大陆和岛屿的海岸线曲折,沿亚洲和北美洲的海岸都有较宽的大陆架。北冰洋的陆棚很发达,最宽的在1200千米以上。

北冰洋的中央横亘罗蒙诺索夫海岭,从亚洲的新西伯利亚群岛横穿北极直抵北极洲的格陵兰岛北岸。在北冰洋,峰顶一般距水面1000米~2000米,但也有个别的峰顶距水面仅有900多米。在北冰洋地区经常会有火山和地震活动。在北欧海区的东北部为大陆架,西北部为深水区,以格陵兰岛海最深,最深可达5.527米。

北冰洋的气候非常的寒冷,海洋表面常年被一层厚厚的冰所覆盖。在北极地区海区最寒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可达零下20℃到零下40℃,即使是在暖季,气温也只是在8℃以下。北冰洋的降水量特别的少,年平均降水量仅是75毫米~200毫米,但是格陵兰海的降水量相对要高一些,可达到500毫米。

在北欧海区,寒季经常会有暴风,因为经常受到北冰洋暖流的影响,水温和气温都较高,降水也比较多,洋面结冰的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在暖季的时候,在海平面上经常会雾,有的时候甚至是几天几夜都是大雾不断。在北极海区,滨海地带的水面全年的变动很大,从1.5℃到8℃不等。北欧海区的水面全年都在2℃~12℃之间。

北冰洋的洋流系统是由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等组成。北冰洋洋流进入大西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而格陵兰岛南下的洋流,在地理学上被称为拉布拉多寒流。

由于北冰洋的气候寒冷,它最大的水文最大特点是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2/3左右。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就只有巴伦支海地区受北角暖流的影响,常年不受封冻。北冰洋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度可达数百米。

许多的探险家经常去北极点探险,因为那里每年近六个月都是黑夜,在这段时间,空中经常会有光彩夺目的激光出现。极光一般都是呈带状、弧状或者是放射状,极光最好的观测点就是北纬70°附近。相反,在北极点附近,除了漫长的黑夜则是白昼。

在北冰洋的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而和天然气,沿海岸地区的则有丰富的煤、铁、磷酸盐、泥炭和有色金属。比如:在伯朝拉河流域、斯瓦尔巴群岛与格陵兰岛上的煤田,科拉半岛上的磷酸盐,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矿等。所以说北冰洋是一个矿物质非常丰富的“宝地”。

世界上的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中东地区分布的比较多,但是,北冰洋海域也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科学家们在北冰洋的海底发现了锰结核,主要是在巴伦支海、白海和喀啦海海底。美国曾经以低价购买了阿拉斯加,现在已经在该海域的北海湾进行石油开采。虽然北冰洋的气温比较低,但是有暖流汇入的海域也是北冰洋重要的渔场,如:巴伦支海。

虽然北极地区的非常的寒冷,但是,那里海洋生物相当丰富,以靠近陆地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则越少。邻近大西洋边缘地区有范围辽阔的渔区,还有分布有茂密的藻类。海洋里动物有白熊、海象、海豹、鲸、鲱、鳕等。苔原中多皮毛贵重的雪兔、北极狐,除此之外还有驯鹿、极犬等。

北冰洋联系的亚、欧、美三个大洲的最短的航线,所以说,北冰洋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目前,在北冰洋地区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的航海线和航空线,主要的航线有从摩尔曼斯克至海参崴的北冰洋航线和摩尔曼斯克直达斯瓦尔巴群岛、雷克雅维克和伦敦航线。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进入北冰洋就需要乘坐破冰船进入大洋内。世界上惟一的一艘以商业性质运营的核动力破冰船就是俄罗斯的“五十年胜利号”。它有巨大的重量和动能,行驶起来很容易就能在洋面上开辟出一道路来,而且乘坐起来也不像南极那些小型的破冰船一样非常的颠簸,它是非常的平稳和舒适的。

俄罗斯北极考察团在2007年的时候,在北极点附近成功的下潜了两艘微型的潜艇,并将俄罗斯的国旗插在了北极点下的海床上。以此来证明了俄罗斯国家对该海域的拥有权。

俄罗斯北极考察团中的一位考察专家说“由于潜艇所能供应的氧气是有限的,他们必须在潜下之后立即返回,如果在返回过程中潜艇被海洋的冰层卡住,他们就无法找到他们下潜的通道,他们也会面临着危险。”所以,在潜艇在海底停留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他们就立即返回了。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飞机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飞机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飞机》以飞机的知识篇、家族篇、未来篇三大板块为架构,涵盖了飞机领域基础知识的诸多要点,在详尽介绍当今世界著名机种的同时,并对未来飞机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展望。《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飞机》语言生动,言简意赅,知识新颖,图文并茂,是一本青少年朋友梦想飞机、认识飞机、了解飞机必备的科普读物。
  • 站在巨人肩上-从伏打谈电化学

    站在巨人肩上-从伏打谈电化学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
  • 人类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人类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心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本书真实再现了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断。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
  • 迎接近在咫尺的革命(科普知识大博览)

    迎接近在咫尺的革命(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高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高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本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高原动物辑录成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哺乳类动物,鸟类动物,爬行、两栖类动物和水生类动物等,将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贯穿始终,不仅可以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更能够激发读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热门推荐
  • 夫有尤物

    夫有尤物

    她,是现代赏金猎人,当过8年特种兵教官,专以高额悬殊犯为目标,口蜜腹剑,心狠手辣;他,是古代商人,拉拢各地商业大腕,未达目的不择手段,腹黑阴险,冷酷无情;妃一池:“你回去告诉凤仪葵,让他那八万两黄金的脑袋在脖子上好好呆着,小爷我迟早会来取走的。”求推荐!
  • 荒岛之世外乐园

    荒岛之世外乐园

    洛凡结束了在国外多年的生活,乘坐飞机准备回到华国,却不料在途中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大磁暴,导致飞机坠落在了太平洋上面;当洛凡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出现在了一个荒岛上面...............
  • 我就是剩女怎么地

    我就是剩女怎么地

    剩女?剩女怎么了,难道快30了就得把自己打发出去了?我偏不!我不是女王,但至少是公主。我要求不高,但至少是男人。so,不要拿着那无聊的镜子照耀我们,我们就是剩女怎么地?伟大的剩女万岁qq读者群:159027380欢迎各位亲们加入
  • 美人心祭

    美人心祭

    苏芷兰莫名其妙穿越来不知名的古代皇宫,开始了她不断弄清楚自己身份的旅程,在皇宫内不断有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她身中奇毒,神秘黑衣人一直出现在身边,皇帝心狠手辣,太后心思深沉,妃子们居心叵测。可是她过她自己的小日子,种种田,养养动物,皇上您别有事没事往这跑,我放狗咬你了啊!好不容易摆脱皇宫,以为可以重新开始了,可是为毛皇帝小子你还是阴魂不散?你大哥我摆平了,你就变了脸来接着勾引我?好吧,我想问,我是哪辈子欠了你的,你非要这辈子还啊?折腾到最后才发现,皇帝小子!原来你抢了我的位置!!
  • 歧途

    歧途

    [花雨授权]她要的是财富,他只能给清苦;她要的是妙语如珠,他只会付出默默关注。她将他拒之门外,哪管他情深似海;他对她敞开胸怀,哪怕她任性伤害。。到底是谁误入歧途?有没有归路?想要依靠的心找不找得回最初的幸福?
  • 郭沫若的女性情感世界

    郭沫若的女性情感世界

    蒋介石违背民意,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一九四0年九月,蒋介石免去了郭沫若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并强令三厅工作人员集体参加国民党,导致郭沫若和三厅进人士的总辞职。迫于无奈,国民党政府只好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仍由郭沫若任主任。
  • 异界十国传

    异界十国传

    “你是否觉得人生寂寞难耐,是否希望人生可以热血沸腾,如果是就来接受我的邀请吧,那么回答我YES还是NO?”于是就在几分钟后砰的一声巨响后,薛天希整个人成大字的拍在了地上,给你面砸出一个大大的深坑,那状态就好似被陨石撞击过的一般。良久烟尘散去……而薛天希也从深坑里爬了出来,一脸茫然的看着周围“我去……这是要闹几个意思啊?”一眼望去眼前是一片戈壁黄沙,而在远处好似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片深林,四周空无一人就连什么蜥蜴蝎子什么的都没有看到,孤零零的只有薛天希一人。
  • 小确幸不如大欢喜

    小确幸不如大欢喜

    那些被时光掩埋过的不努力,带着在旧时光里呼啸而过的恶意,狠狠一巴掌煽了过来,对准了你的脸,啪!嗡嗡作响。现实冷笑地站在一边,望着你默默蹲下去捡起被踩在地上,粘着灰尘和沙砾的那些颓废,一口又一口艰难地咽下去。不要再把梦想放逐天际遥不可及,小确幸是别人给的,而大欢喜才是自己博来的。
  • 暖阳时遇见你

    暖阳时遇见你

    阮馨与陆禹锡的初次见面,阮馨就对陆禹锡的印象就是,“凶狠”。后来陆禹锡不止一次后悔,当初咋就没在私底下休理那小子呢。(第一次写,有不足之处多包含????)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