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54800000026

第26章 华枝春满悟人生(11)

刘质平没有想到,就是这次莫名其妙的经历,把他的命运与他的音乐教师李叔同、后来的佛教大德弘一法师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那日看过刘质平曲谱,李叔同感到眼前的孩子颇有天赋,是个可造之材。可是在他的观念里,人格比天赋更重要,一个缺乏虔敬之心又怕吃苦的人,即使天赋再好也不过庸人一个,是不值得培养的。

在李叔同的案头,放着一本明代刘宗周所著的《人谱》,封面上有他亲笔题写的“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边圈了一个红圈,以示重要。李叔同曾专门给学生们讲解书中“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他告诉学生们,对于做学问来说,要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要做一个艺术家,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倘若没有器识,无论技术是何等精通娴熟,亦不足道。所以当他发现对音乐颇有天分的刘质平时,并不急着培养,而是先考验他有没有“器识”。

刘质平在人品方面显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之后李叔同对他悉心指导,甚至在家境败落之后还省吃俭用挤出生活费供出身贫寒的刘质平留学日本,刘质平也不负老师所望,学有所成。

弘一法师出家后,与刘质平一直保持着很密切的关系。刘质平在法师生活上给予了法师很多照顾,虔心为法师护法,与法师虽为师徒,情同父子。

刘质平对弘一法师的感情是真诚而朴实的。

法师在浙江镇海伏龙寺时,刘质平曾前后侍奉一个多月,他每天起早,把砚池用清水洗净,耗用两个小时用心磨墨,备足法师一天所需的新鲜墨汁。

出于对法师的崇敬,所有法师的来信,甚至片纸只字无他都细细收藏,法师所赐墨宝则更为珍惜,一直小心地收藏了了三十多年。

法师生前曾对刘质平说:“你知我历来把一部分字件给你的用意否?我知你教书以来没有积蓄,这批字件,将来信佛居士们中,必有有缘人出资收藏,你可将此留作养老及子女留学费用。”但是刘质平将老师的遗墨保留了一生。时逢乱世,经历了无数****,他始终没有与老师的遗墨分离,并且日子再贫困,也没有产生过出卖墨宝的念头。

战争年代,他置全部家财于日寇炮火而不顾,唯独将弘一法师的书法精品随身携带,使这些宝贵的艺术品无一缺损。抗战胜利后,时任国民党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出三百六十两黄金的惊人高价收购法师的墨宝《佛说阿弥陀佛经》,想买去送给美国博物馆,被刘质平断然拒绝。而当时,他全家的生活连温饱都不能维持。后来忆及此事,他说:“我受先师几十年艺术教育的深恩,意志坚定,认识清楚,应取的分文必取,不应得的,巨万不收。宁愿穷死、饿死,不愿做我国艺术界一个败类。”

刘质平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法师当年“先器识而后文艺”有多么成功。

一个对无亲无故的学生给予了如父亲般的教导和照顾,一个在苦难与诱惑交织的世界中维持了艺术家的品格——能有这样的老师,是刘质平一生的幸运;能有这样的弟子,法师黄泉之下亦当无憾矣。

滴水佛音

1、刘质平刘质平(1894-1978),原名毅,海宁盐官人。音乐教育家。1912―1917年刘质平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跟随李叔同学习美术、和声、作曲及钢琴.,毕业后留学日本。1918年回国,在上海任教。1919年与吴梦非共同创办上海艺专,为中国首家培养音乐、美术、手工师资的专门学校。编著有《开明音乐教材》、《音乐教程》等书籍。

2、佛陀耕耘

秋风吹过土地,大地一片金黄,农人们欢聚一起庆祝丰收,四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佛陀来到农庄,农人们都恭敬地供养他。只有一个老汉拒绝供养佛陀,生气地说:“我们平时勤力耕种,才有今天的收获,凭什么接受我们的供养?”

佛陀和气地回答:“长者!我也是耕耘的。”

“那你的牛、种子和田地在那里呀?”

“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释说:“我在众生的心地撤下八正道的种子。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

农人听了,明白过来,立刻忏悔,用上好的奶饭供养佛陀。

李芳远——从“不做应酬和尚”说起

1938年、39年前后,弘一法师忙于法事,频频参加社会活动,朋友说他由闲云野鹤变成为了一位“应酬和尚”,法师听到这种说法立刻警醒了。1939年1月4日,法师在泉州承天寺佛教养演讲时,对之前的作为进行反省:“……日常生活,总不在名闻利养之处。虽在瑞竹岩住了两个月稍稍闲静,但是不久,又到祁保亭冒充善知识,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应,可以说是惭愧已极了。”?永春一位15岁小孩的来信让法师更加惭愧:“我近来得永春十五岁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劝我以后不可常常宴会,要养静用功。信中又说起他近来的生活,如吟诗、赏月、看花、静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啊!他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我看到他这一封信,真是惭愧万分了。”?”

发表这番言论后,弘一法师到泉州城郊清源山一个山洞中静居了一个多月,才回到承天寺。一位年近半百、修为有成的法师,与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相交,并且听从少年的劝告闭门谢客、潜心修行,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这永春少年,就是被法师亲切地称为“芳远童子”的俗家弟子李芳远。

1936年夏天,弘一法师驻锡于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寺,时年十三岁的李芳远随父到日光岩寺拜谒弘一法师,甚是虔诚,并赠送给了弘一法师一只水仙花头。弘一法师十分喜爱这个清秀好学的童子,自此建立深厚道缘。第二年1月,法师从日光岩寺移居南普陀山后室,李芳远所赠水仙花犹含蕊未吐,法师特地将水仙花头取出一同带去,法师对李芳远的喜爱,可见一斑。

李芳远自结识弘一法师后,追随他学习古诗、训诂、史记、书法、篆刻、绘画、佛典,并接触中外文学名著,获益匪浅。法师亦对这位弟子非常欣赏到近乎赞叹。1942年2月,弘一法师写给著名教育家蒋维乔居士一封信,向他推荐李芳远说:“芳远童子,十三岁时,即与朽人相识,尔后常致讯问,颇于朽人有所规导。……请求仁者有所诏教,当来所造,宁可量哉?!”对于李芳远,法师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在信中夸赞他“生于富贵之家,而不沉溺晏安,犹如莲华不著于水。”

身在富贵之家而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不为华服美食、软玉温香所迷惑,有理想、有追求,并且颇具才华……这些,都让我们在李芳远身上看到了弘一法师的影子。试看弘一法师的俗家弟子们,虽然才华出众,品性敦厚,但是于灵魂的自我追求都不是很热心。唯有李芳远,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过着“吟诗、赏月、看花、静坐”这些在法师心目中非常高尚的生活,并且,他将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活追求坚持了一生——他终生未娶,始终沉浸在佛的清凉世界中。

我们可以这样说,李芳远在实践着弘一法师理想中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弘一法师的弟子中,至少在艺术上,李芳远是深得法师真传的一位。看李芳远的书法,意境空灵、超尘绝俗,与法师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法师的字“敛神藏锋、凝炼绝俗”,而李芳远的字相比之下飘逸而舒放。

法师与李芳远,亦师亦友,还间杂着父子的情谊。弘一法师是李芳远人生的楷模,精神上的父亲。1940年,在永春僧俗欢送下,弘一法师离开永春,前往南安灵应寺。

同类推荐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本书汇集了众多丰富内容的文章,不仅是作者不同阶段、不同场所亲身经历的人生旅程的记录,也是撰写我国新时期伊斯兰教断代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全书分为“朝觐盛典”、“探索·论述”、“译著举要”、“出访纪实”、“祝贺·企望”、“缅怀前贤”、“序言和韪记”和“接待访谈”等八个板块,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作者把竺法护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彰显于世,目的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惠能以白丁之身,彻悟万法皆空。承继禅宗衣钵,开枝散叶,独创南禅法门,又锐意革新,将佛禅义理撷其精要,去其冗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这一外来宗教彻底中国化和平民化。《六祖坛经》曾被列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学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
热门推荐
  • 怪谈学院

    怪谈学院

    神秘的怪谈,迷离的校园,一段段前程往事……
  • 牵手青春

    牵手青春

    这是一部个用爱情与青春的作品。在青春,我们笑过,哭过,爱过。这本书将用真实,感人的语言带你度过青春,回忆青春。
  • 隔壁青梅超甜

    隔壁青梅超甜

    幸福,就像大浪里的沙,必须洗礼一番,才能闪亮海滩;幸福,亦或是石中玉,没有仔细雕琢,怎能成爱不释手的器?它还没来时,请耐心等待,或许它已经在来的路上,马上和你擦肩!
  • 诡异之森

    诡异之森

    冒险者协会,邪神教会,帝国主义,圣遗物的加持,一切从偏远的孤岛开始
  • 荒古至今我为尊

    荒古至今我为尊

    几万年来的大陆,人类同一些巨物共存,人类这种弱小的种族经历百年洗礼…… 在大陆的黑暗年间三神争霸,开启了战争的时代…… 一个属于宿主的世界,名叫虚无之地。这里没有所谓魔法,没有所谓斗气,没有所谓武魂,却有着掌握巨物能力的宿体。而这个世界最大的秘密就在虚无之地外面的世界“界外”。至今无人可以越界。 宿主是虚无之地上最强大的称号。渺小的孩童是灭门的遗孤,在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里活着,一次偶然的相遇,遇到了沉睡在冰层中的少女,开启新时代的响声。
  • 异囚

    异囚

    眼前总有淡淡黑影掠过,这大概是两人意见最统一的地方……哦不对!其实两人在讨论整人的时候默契度也高的吓人。“木乃伊。”“丑女人。”“智障。”“半个小师妹。”“……你能哪天换个正经点的称呼吗?”“哦,当然!叫你宝贝好不好?”于是乎,很快,两人非常默契的失忆了,于是乎,两人开启了非常“和谐”的模式。某女:“你为什么老出现在我面前?”某男:非常认真的思考片刻,“大概是因为你特别好玩点。”某女:“……”很好,彻底没办法继续交流了!
  • 王爷家的小厨娘

    王爷家的小厨娘

    现世大厨林清颜不幸穿越异世,没爹没娘还没钱。在这个什么都不知道吃的世界,她卖小吃,做新菜,连锁酒楼开的风生水起。什么?蝗虫过境?吃啊!什么?外来物种入侵?吃啊!什么?幸福指数不高?你吃啊!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这位王爷,在我这儿蹭吃蹭喝这么久,也该让本大厨回回本了。正巧,你是我的菜!
  • 阴符天师

    阴符天师

    艳阳落雨、七星连珠、晴空霹雳,这些异象本是能用科学来解释的,前两种还还说,毕竟再怎么着对个人也没什么危险是吧!晴空霹雳,一个人倘若被晴空霹雳劈中又该有多么倒霉,算算概率,得,少年买张彩票吧!小痞子打扮的少年牛仔裤洞洞装,头上染得东一撮西一缕的五彩嫔纷的长发,就是这个倒霉者,当那一道突兀的霹雳击中他的时候灵魂离体,酷爱看穿越玄幻小说的他大喊一声,“穿越,我穿越了。”消弭的雷弧把这个灵魂带向未知的世界......。事情还没结束,另一道灵魂顺着这霹雳降临,然后附在了这具身体上。对的,他才是主角。
  • 那些年遇到的渣男

    那些年遇到的渣男

    爱情中我扮演过多种角色,终究有去有还,伤心过流泪过痛苦过多于开心果
  • 少爷夫人又去找前任了

    少爷夫人又去找前任了

    从小生活在盐城的左梦苒阴差阳错与帝都大魔王相遇发生的故事徐州:少爷不好了,夫人说这里不好玩要回盐城找初恋ヽ(≧Д≦)ノ某魔王:什么?跑回家夫人夫人本初恋来了怎么能劳烦夫人呢!徐晔:少爷少爷不好了,小少爷把夫人带出国了┗(`ー?)┓某魔王恼怒:来人赶紧给我准备飞机,本少爷要亲自把这小兔崽子抓回来继承家产(?^?╬)M国,夫人夫人,为夫来接你回家了,某大魔王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求抱抱(★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