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14500000008

第8章 中型器乐曲(2)

吕其明主要作品有:

为《铁道游击队》、《家》、《红日》、《白求恩大夫》、《庐山恋》、《雷雨》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为《秦王李世民》、《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作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他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十余部。创作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

李焕之(1919—2000)

李焕之,中国作曲家。1919年1月2日出生于香港,原籍福建晋江县。从小接触广东、福建的民间音乐,并在基督教会唱诗班习唱圣咏、习奏风琴。曾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萧友梅学习和声,并选修钢琴、合唱等课。1938年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同时在校任教员。抗战胜利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1949年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李焕之于1935年开始创作歌曲,共创作了3000余首声乐作品。其中广为流传的有《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他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编配合唱、钢琴伴奏与管弦乐总谱等。鉴于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遗产极其丰富,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它们进行挖掘、整理并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精神而又保持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传统的作品,几十年一直是李焕之关注并为之勤奋探索的领域。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著述方面也有很深造诣,他的文字著述有:《作曲教程》、《怎样学习作曲》、《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散论》、《论作曲的技术》等。2000年3月19日,81岁的李焕之因病在北京逝世。

二、交响诗(Symphonic poem)

交响诗创始于19世纪中叶,创始者便是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李斯特首先称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为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它的直接前身为音乐会序曲,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李斯特的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不用规范的奏鸣曲式,而是比较灵活地处理主题素材。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的题材很丰富,一般采用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另外,交响音画、交响音诗、交响幻想曲、交响童画、交响练习曲、交响素描等都可列为交响诗的体裁范畴。

1.李斯特之交响诗《人生》

交响诗《人生》是李斯特在1848年创作的,为所作十二首交响诗中的一首。1854年修订,同年2月23日在魏玛宫廷管弦乐团基金募集音乐会上首次演出,作者亲自指挥。乐曲曲名源自法国诗人拉马丁所作《诗的冥想录》。乐曲发表时,作者以原诗中的一节作为乐曲的序言,大意为:一首不可知的歌,它的第一个庄严的音就是“死亡”,人生不正是这首歌的前奏曲么?故本曲曲名并非体裁名称,乐曲表达的思想情绪与拉马丁原诗的消极、悲观情绪迥然不同。在李斯特看来,人生道路的各个阶段就是“一系列的前奏曲”,尽管遭受打击、挫折,但最终还是肯定生活,并满腔热情、活力充沛地投入生活之中,乐曲充满了对人生的赞美和肯定。

全曲由主题及自由变奏组成,包括四个部分。乐曲一开始弦乐器的拨弦声引出小提琴演奏的引子主题,带有哲理特有的那种严肃冷峻的色彩,这一主题在乐曲后面各个段落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子主题以不同的调性变化重复后,低音弦乐器、大号、大管奏出乐曲的主题。这一主题沉着而有力,带有宣叙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坚定而积极的态度。接下来,大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奏出优美柔和的旋律,随后,第一小提琴用分解和弦音型使这一旋律更为动人。接着,乐曲转入快板,急促不安的弦乐器震音以及各种调性的交替,使乐曲显得狂躁而激烈,紧接着,响起的号角声坚定而有力,仿佛人在与厄运的惊涛骇浪的搏斗中发出的呐喊声。最后,乐曲仿佛再一次肯定关于人生的哲学命题,强有力地再现宣叙调风格的主题,在激昂而辉煌的情绪色彩中结束。让我们对人生的哲学认识中在音乐中得到了升华。演奏时间约十五分钟。

2.德彪西之《牧神午后》

《牧神午后》这首梦幻一般的交响诗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这样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音诗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而此曲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从这个标题可以知道,他的音乐是受他的朋友法国象征派诗人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牧神午后》的启发而写的。虽然这首短小的音诗以其异国情调的旋律和难以捉摸的和声使许多听众困惑不解,但是,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它获得了普遍的赞赏,始终是作者最脍炙人口的管弦乐作品之一,而且,普遍认为这部作品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杰作,是印象主义的最早作品。德彪西的世界充满了朦胧的月光、水中的倒影、无言的激情、发人深省的象征、含而不露的思想以及欲语还休的言词,他的印象派音乐正如同一时代的印象派绘画一样,用鲜艳的色彩玩着光与影的游戏,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乐曲开始,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仿佛是画布上刻画得十分分明的线条,它显然是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第二部分是由双簧管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接下来弦乐被划分成几个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并将晶莹透明的竖琴声音渗透其中,仿佛牧神的“白日梦”和欲望都达到了顶点。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经过对第一主题的再现和自由变奏后,乐曲又回到午后令人困倦的闷热气氛中,梦境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只有笛声远远地在空中回响。德彪西曾在首演这部作品时的“乐曲介绍”中亲笔写道:“这首乐曲,是对马拉美诗歌自由的图解,当然,我丝毫无意说它是这首诗的总结。这里的音乐只是这首诗的一连串的背景”。但马拉美听了该曲后大受感动,说德彪西的音乐已经大大超越了他的诗。后来还写了四行赞美的诗句连同诗篇《牧神午后》一并题赠给了德彪西。本曲还被独幕舞剧用作配乐。

[作曲家简介]

李斯特(Liszt,Franz 1811—1886)

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的雷丁市。自幼从其父学习钢琴,九岁举行第一次钢琴独奏会,获得匈牙利富豪们的青睐,其后六年中在他们的资助下继续深造,钢琴技艺突飞猛进。1823年父亲送他去维也纳拜车尔尼与萨列里为师,据说贝多芬曾出席聆听他的一次独奏会,对他的才能大加赞赏。1823~1835年李斯特旅居巴黎,成为知名钢琴家,并博采当地各家之长,包括肖邦、柏辽兹和帕格尼尼等人,苦练钢琴技巧,每天的练习时间不少于4、5个小时。1833年,李斯特与28岁的达古尔伯爵夫人(即后来的小说家丹尼尔·斯特恩)私奔至瑞士的日内瓦,他们在一起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二女儿科西玛先后嫁给大指挥家冯·彪罗及瓦格纳成为乐坛名人,他们的儿子老三丹尼尔不幸于18岁时夭折。李斯特与达古尔之间的爱情维持了六年,而终告分离。1838~1847年他在欧洲各地举行音乐会,成为公认的一代巨匠,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其狂热程度不亚于今天的任何一名当红艺人。1847年李斯特在基辅与卡罗琳·塞恩邂逅,这是一位俄国大地主的妻子(当时已分居),她对李斯特一见钟情,李斯特也为她暂时放弃以钢琴大师身份到各地旅行演出的生活,宁愿接受一个比较安定的工作。他在魏玛应聘担任宫廷乐队指挥和音乐总监后,大力扶持同行中的青年进步作曲家,演奏他们的最新作品。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就是在魏玛首演的。由于李斯特的出现,这个城市重新确立了它在歌德时代的伟大文化中心的地位。李斯特本人的音乐创作在此期间也十分繁荣,他的交响诗和匈牙利狂想曲都作于魏玛。

李斯特的外形高而瘦,双眼深陷,眉毛粗浓,长发披肩呈银灰色,由中间分开。他给人的印象是文雅而安逸,举止十分得体。他的双手细长,骨节似乎较一般人长出一倍。他脸上的表情变化莫测,是他最大的特色。李斯特的个性是一个一直被人争论的问题,他对宗教极其虔诚,但却不能使他减少肉欲的放纵。他的绯闻极多,有案可查的就有二十六件。他一方面宽宏大量,但另一方面又颇为势力,喜欢遁世隐居,又不甘寂寞,喜欢别人的阿胰奉承,总之,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不管怎么说,作为19世纪音乐界最激动人心的人物之一,李斯特是伟大钢琴独奏家行列中的第一人,在纯技术表演方面无人能敌。他的交响曲、交响诗(这是他创作的术语)、协奏曲和钢琴音乐(虽然有时失之于风格过于华丽),由于采用和发展了“固定乐思”和主题变形的构思,在标题音乐的历史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886年李斯特在去拜罗伊特探望女儿科西玛时,因连夜赶路以至途中受寒,感染肺炎,不幸去世,葬于该地,终年75岁,在他那个年代的著名音乐家中是算长寿的了。

德彪西(Debussy,Claude Achille 1862—1918)

德彪西于1862年生于巴黎近郊。八岁起随肖邦的学生德·弗勒维耶夫人学习钢琴,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及音乐理论。在学校其间,他对所学的音乐理论产生怀疑,极力寻找新的和声语言及旋律,因此被视为传统音乐的叛徒。他到过俄罗斯,曾担任柴可夫斯基的前赞助人冯·梅克夫人的家庭音乐教师两年。俄罗斯民族的音乐和吉卜赛音乐的色彩大大地吸引了他的兴趣,回到法国后,同学们都认为他的前进已经远离了音乐创作的园地了。在此期间,他虽多次获奖,但都是以钢琴而非作曲得奖。1884年他终以康塔塔《浪子》获罗马大奖后去意大利留学三年,1887年回国。

德彪西深受印象派画家和象征主义诗人的令人难以琢磨的风格的影响,成为了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在德彪西的音乐中,他发现了过去作曲家很少注意或根本不注意的音响。他的音乐具有勾起人们联想的力量,但却并非完全模糊不清,而是显示出最大可能的精确、严谨和冼练的技法。虽曾一度流行把他的乐曲演奏得一片朦胧,但今天的许多演奏家证明,他的音乐要表现得极其清晰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

1918年,德彪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火声中在巴黎去世,死于癌症。

罗马大奖(Prix de Rome)

罗马大奖是指法国巴黎艺术院每年颁发给最优秀的学生去罗马法兰西学院公费学习四年的奖学金。罗马大奖是一种著名的法国国家艺术奖学金,旨在提高法国的艺术水平。1803年起,增加了音乐奖项。这一名额仅限于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系的30岁以下的学生。历史上获得过此奖的作曲家有:柏辽兹、德彪西、古诺、比才等人。1968年,该奖进行了最后一次评选。此后,法国文化部不定期举行一些选拔竞赛,获奖者可以前往罗马法国学院进行为期18个月左右的留学。

推荐欣赏音乐作品

外国乐曲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俄)

《牧神午后》(德彪西,法)

《人生》(交响诗)(李斯特,匈)

《大海》(德彪西,法)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鲍罗廷,俄)

《仲夏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德)

《意大利随想曲》(柴可夫斯基,俄)

《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意)

《伊凡·苏萨宁序曲》(格林卡,俄)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瓦格纳,德)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莫扎特,奥)

《芬兰颂》(西贝柳斯,芬)

《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捷)

《骷髅之舞》(圣桑,法)

《学院节日序曲》(勃拉姆斯,德)

《荒山之夜》(穆索尔斯基,俄)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罗西尼,意)

《卡门序曲》(比才,法)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俄)

《彼佳与狼》(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俄)

《蓝色狂想曲》(格什文,美)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柴可夫斯基,俄)

《罗马的喷泉》

《罗马的松树》

《罗马的节日》(交响诗三部)(雷斯庇基,意)

《匈牙利舞曲第五首》(勃拉姆斯,德)

《青少年管弦乐指南》(布里顿,英)

《芬兰颂》(音诗)(西贝柳斯,芬)

《芬格尔的岩穴》(门德尔松,德)

《罗马狂欢节序曲》(柏辽兹,法)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格什文,美)

《伐木歌》(小山清茂,日)

中国乐曲

《红旗颂》(吕其明)

《春节序曲》(李焕之)

《北京喜讯到边寨》(马红业,郑路)

《二泉映月》(华彦均)

《白求恩》(吕其明)

《嘎达梅林》(辛沪光)

《人民英雄纪念碑》(瞿维)

《陕北组曲》(马可)

《北方森林》(张千一)

《黄鹤的故事》(施咏康)

《百鸟朝凤》(中国北方民间乐曲)

《十面埋伏》(琵琶曲)

《春江花月夜》(中国古曲)

《节日序曲》(朱践耳)

同类推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生行书字帖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生行书字帖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世界艺术欣赏(下)

    世界艺术欣赏(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是为播音员、主持人准备的一本手边常用的查询汉语字词读音释义的参考书,从文字、文学、文化、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多视角地对汉语字词加以剖析和诠释。本书共收录1900余个在播音主持实际工作中容易读错用错的字词,主要侧重于读音的正确使用和词义的基本解释。其中,读音的使用基本遵循历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成果和标准,同时也吸纳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最新版的标音,个别词语的读音还照应到了群众约定俗成的口语习惯,即使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也基本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热门推荐
  • 讨子人生

    讨子人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山村的小男孩在自己刚开始上幼稚园的年纪,突然被母亲带到了一个陌生的新城镇。之后把男孩交给了一个陌生的老婆婆,男孩上车子后却发现自己母亲没有一起,急的男孩哇哇大哭。
  • 王小胖的冒险旅程

    王小胖的冒险旅程

    鬼才知道这写的是什么…作者自己都不知道……
  • 三辅決录

    三辅決录

    本书所收二十三种书都是对三辅地区即金关中地区之都邑、人物山川、形胜等的记载,因性质相类,收为一集,对研究关中地区的地理等有一定意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鸿镜诀

    鸿镜诀

    想我云凌修自小天赋异禀聪明绝顶受人追捧,没想着一朝睡醒没绝顶却绝了金丹。修炼之途无金丹,那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但本天才就算才华陨落,那也绝无可能会四处受嘲。因为…我还可以靠脸嘛!我天生俊俏,回眸一笑千媚生,不必呼唤姑娘来。瞅瞅偷瞄我的姑娘,个个脸红耳赤。“云渊!是云渊!”“男神!”咳…此乃自家师弟,向来如影随形,这姑娘的崇拜自是不必分得太过清楚。所幸弱水三千,我也无意,只愿取一瓢好好谈个恋爱。我心上那人容颜绝色,初见便舍命救我—“无耻!”“登徒浪子!”“不必多言!”??虽情路坎坷,但我情商卓越,乃是师弟师妹皆膜拜至极的大师兄。“我还是问问云渊师兄吧!”“凌修师兄又被师尊吊着飞啦?”“你额前的碎发咋被烧焦了?又去后厨偷好吃的了?”…打开方式不对,重新来过—虽武力值不佳,但我不懈努力,成功加入苍垠大陆最令人艳羡的公司——鸿之修补厂,每位员工都会被授予专属修补工具。“不好意思,必须有金丹才有资格佩戴!”……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云凌修!终于怒了!是时候亮出身份了——你们不知道修补厂我家开的吗!不知道这修补工具我家独有供应的吗!不知道你们的偶像是我是老子是本人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师我喜欢您

    老师我喜欢您

    “老师,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你了,可是我觉得你根本就不在意我”“傻瓜,老师只是太忙了。”“可是……”
  • 都市醒龙

    都市醒龙

    龙入海,虎归山,一代龙王回归都市,本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哎,老子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可实力,真的不允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