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73700000046

第46章 宋诗篇(14)

颔联写出游时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地吟颂和引用。读了这两句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作者在青苍重叠的山峦中漫步,那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路径也愈难辨认,前面好像看不到路了。正在迷惘之际,突然间前面柳树成阴,花木扶疏,几间农家茅舍构成的村落顿时使人豁然开朗。诗人此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诗句对这种景界的描摹,格外委婉别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的哲理性在于: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有扑朔迷离、茫茫无出路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追寻,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光亮,山回路转,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读了这一联人人都会感到,在人生的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描写的情景有着惊人的契合,因而更觉亲切。因此,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远远超越了自然景物描写的范围,而具有了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由自然风景进入人事描写,概括了南宋年间农村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作者的情感相融汇。然而作者意犹未尽,尾联笔锋一转,流露出自己的心愿:如果从今以后时间允许的话,老乡们不嫌弃的话,我将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老乡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故土、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

注释:[1]瓜洲:在今镇江与南京之间。[2]伯仲间:兄弟之间,比喻不相上下。

鉴赏:诗的前四句是回首往事。首联追忆了他年轻时代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恢复失地故土的豪情壮志,虽有坚定如山的气魄和决心,但却不知道世事(主要是朝廷内投降派和享乐派当政)的艰难。颔联分叙了诗人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 ,抗金名相张浚都督江淮各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今南京、镇江之间,军容雄壮。诗人当年三十九岁,任镇江府通判,积极支持张浚北伐。但不久张浚在符离大败,被迫南撤,诗人的愿望随之成了泡影。乾道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积极策划进兵关中收复中原,并跟金兵屡有战事。诗人当年四十八岁,在南郑前线任王炎幕僚,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御敌,有一次甚至夜间骑马渡渭水袭击金兵,有着“铁衣马上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的惊险经历。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因投降派捣鬼,这年九月王炎以枢密使之职被调回临安,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二十八个字的追忆,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愤激和多么辛酸的感情啊颈联诗人自许为“塞上长城”,有着抗御金兵、收复失地的毕生抱负,但却多年被贬谪,被排斥,“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眼前对镜一照,诗人已两鬓斑白,呈衰老之态,怎不令人忧心如焚呢末联表明诗人以战略家自负,渴望效法诸葛亮作《出师表》的泣血之情,在再次被起用时要为朝廷“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管、乐相伯仲的报国大业,并且留名千载。

临安春雨初霁[1]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2]。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3]。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4]。

注释:[1]霁:雨后转晴。[2]世昧:对当时世态的体会。[3]矮纸:短纸、小纸,指写诗用的稿纸。草:指草书这种字体。细乳分茶:按沏茶时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来区分茶的等级,即品茶的意思。[4]素衣:白色的衣服。

鉴赏:这是一个夜雨初晴的早晨,诗人少年时的意气已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他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的软弱与黑暗日益见得明白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和世态炎凉也体会得更加深刻了。所以,一开头作者就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巧妙比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透明的轻纱。既然知道世情如此浇薄,何必复出为官,又为什么骑马来到京城客居,过着这无聊的日子呢?下一句是一个疑问句,实际上反映出诗人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还想为朝廷出一把力的思想。

颔联是诗人的又一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听着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的春雨。次日清晨,雨过天晴,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泻出;而明媚的春光,则在卖花声中透出。这一联写得极形象而有深蕴。传说这首诗后来传人了宫中,孝宗皇帝对这两句也极为称赞。历来的诗评家也把这两句评论为“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其实,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如丝的春雨如愁人的万端思绪。读者不可将句中“一夜”两字轻轻放过,它暗示了诗人整夜未曾入H眠,国愁家事伴随着淅沥的雨声一齐涌上了心头。诗人在这一联中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小楼窗外明媚的春光正与作者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既细致,又贴切。

在这明媚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这就引出了第三联。客居京华,闲极无聊,就以作诗写字权作消遣,以窗上品茶看风景打发时光吧!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和心态,然而细品其寓意,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为民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又与他的素志不合。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人民正在遭受苦难,而诗人却只能以写字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叹尾联是诗人对自己前途游移不定的激愤之言和自我解嘲。羁旅京中,既有风霜奔波之苦,更多风尘染衣,白衣服也将会变成黑衣服。在这里等待朝见皇帝,不知还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啊!京中政界污秽恶浊,世风不良,住久了恐怕自己也会像衣服一样被污染蜕化呢。不过,衣服啊衣服,你不要有怕被风尘污染的感叹,说不定等到清明时节我就可以回家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二首(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2]。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3]。

注释:[1]十一月四日:指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时陆游居山阴(今浙江绍兴)。[2]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3]夜阑:夜深。冰河:泛指北方严寒之地,以此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斗志。

鉴赏:首两句是虚写。诗人以“僵卧孤村”起笔,刻画出诗人穷居孤村、无所作为的艰难处境。“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朽;“村”而“孤”,处境亦属艰难,但是“不自哀”三字颇有力量,显示出崇高的气节与情操。惟其“尚思为国戍轮台”,才能有“不自哀”之壮志。“尚思”是针对“僵卧孤村”而言,年近古稀,而又卧病,犹不失其当初渴望马革裹尸的“平胡壮士心”,其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是何等感人第三句转入实写。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忽听到窗外“风如拨山怒,雨如决河倾”,岂能不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心似翻江,夜虽深而难寐,有所思,才有所梦。激动之余,入梦的是“铁马冰河”,诗人的感情至此推向高潮。“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化宾为主,写“铁马冰河”直闯入梦境,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

沈园[1]二首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2]。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3]。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4]

注释:[1]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2]画角:一种刻有花纹的号角。非复旧池台:指沈园几度易主,变化很大,不像原先的水池楼台。[3]惊鸿:语出曹植《洛神赋》“翩如惊鸿”,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此代指唐琬。[4]稽山:会稽山,在绍兴东南。泫然:水滴下的样子。此指流泪。

鉴赏:据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惟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这里留下了他刹那间的喜与永久的悲,《钗头凤》这首摧人肺腑之词也题于此。他多么渴望旧事重现,尽管那是悲剧,但毕竟可一睹唐氏芳姿。这当然只能是幻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又希望沈园此时的一池一台仍保持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情景,以便旧梦重温,借以自慰。但现实太残酷了,今日不仅心上人早已作古,连景物也非复旧观。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自可想见。

但是诗人并不就此作罢,他仍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诗人赋《钗头凤》,抒写出“东风恶,欢情薄”的愤懑、“泪痕红渑鲛绡透”的悲哀、“错!错!错!”的悔恨。唐氏和词亦发出“世情薄,人情恶”的控诉、“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的哀怨。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

第二首抒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销”即指唐氏之死。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铭心刻骨之真情。

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美人终作土”,自己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并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饱含多少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1]。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2]。

注释:[1]坼:裂开。此处指梅花绽开。晓:天亮。晓风指早上的风。[2]方:方法、办法。化:变化、变成。放翁:陆游字放翁。

鉴赏:上联写梅花不畏严寒,笑迎晨风绽放,开得漫山遍野都是,纷繁堆砌得仿佛昨夜下了一场大雪。下联里作者用了一个极奇特的设想,深表其爱梅之心:有什么办法能变化成千千万万个自己,让每一株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放翁呢!上联写梅,下联写人的陪衬。

文人学士志趣不同,有人爱梅花、有人爱牡丹。爱梅者有的重其韵味,有的重其品格。陆游所重的是后者,是其品格高尚。梅花的清风亮节,与放翁实为同气,故作者借梅花抒写胸臆。化身千亿,长在梅前。能与雪洁冰清的梅花心相印、意相通、语相接,则诗人之高标绝俗,尽跃然纸上。进一程想,在百花园中,又有哪种名花,能与时穷见节之士心迹相通,能无愧骨沁幽香、气傲寒雪之美?也许此誉非梅莫属了。示儿[1]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

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看。[2]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以之代指全国。同:大司、一统。这里指祖国统一。[3]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这首诗写于他临终前,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于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而诗人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与之相比?从他的大量诗篇,尤其这首《示儿》诗中,我们都会感受到其悲壮的情怀,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强烈感染。

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含和蓄积的感情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地达至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不畏强暴,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1]。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释:[1]南浦:浦是水边,南浦本泛指水边送别的地方。这里借指横塘渡口。[2]依然:这里指依依难舍的样子,而非“依旧”、“仍然如故”之意。

鉴赏:诗的上联紧扣送别之情来写景。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横塘南渡口,孟春阴雨天。你看,在如油的春雨浇灌下,开阔的平川上已经披上了一层绿装。那低低的石桥和高高的红塔上下相望,显示出依依难舍的样子。在这样的客观景色描写中,隐含了诗人“览物思情”的主观意图,以关合后文。

下联直抒别情。“年年”二字,表示送别的次数很多。虽然依旧是这个客人,依旧是这条道路,依旧是这个渡口,但每次都是这样留恋难舍。结句则把离恨相思之情直接联系到具体的近景物体上来:那蒙蒙的细雨,那系于垂杨下的画船,使人深切地感触到惜别双方那种“轻舟催发,何日重逢”的留恋之情。作者以风丝雨片、垂柳轻舟作结,不仅具有“依依惜别”的象征意义,而且与上联的景物描绘融为一体,颇具风情神韵之美。

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1]。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2]

注释:[1]天街:京城的大街。此处指旧汴京天汉桥南北的大街。驾:本意是车驾,特指帝王的车驾,引申为帝王。[2]失声:禁不住发出的声音。六军:古代天子有六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左右。这里指宋朝的抗金大军。

同类推荐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5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5

    本书收录了《血字之谜》、《四签名》、《冒险史》、《回忆录》、《归来记》、《恐怖谷》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的经典作品。
  • 蛙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品以一个乡村女医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反思中国六十年计划生育史,传达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呈现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矛盾与伤痛,完整展现莫言文学王国的丰富与奥义。
  • 醒名花

    醒名花

    《醒名花》十六回,系清初小说。书叙才子湛翌王与梅杏娘婚姻事:已故梅御史之女杏娘,自号醒名花,独居别墅园中,湛翌王慕其名而欲结情缘,因杏娘之兄妒害,颠沛流离。因大盗贾龙的救助,梅杏娘得于尼庵避居;湛翌王被淫尼匿藏庵中经年。后湛翌王随陶药侯平寇立功,终与梅杏娘成为夫妻。
  • 一只绣花鞋(II)

    一只绣花鞋(II)

    这部手抄本写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秘密成立了梅花党,使命是打入中共内部,伺机配合反攻大陆。梅花党人的党规是单线联系,每个梅花党人身上都有梅花标志,用药水才能显现,一只绣花鞋是梅花党人接头的信物。“五朵梅花”是5个如花似玉手段高强的冷血佳人。我党地下工作者龙飞与梅花党主席白敬斋的二女儿白薇同窗相恋,以后知道她的身份,于是潜入南京紫金山梅花党总部,企图偷取记载梅花党人名单的梅花图,失败以后逃遁;从此,梅花图音信杳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潜伏在大陆的梅花党蠢蠢欲动。虹市潜艇设计图纸外泄,老虎滩出现一个伪装的女奸尸;火葬场“闹鬼”,看门老头的假腿里发现发报机。
  • 婚后七年之痒:离婚战争

    婚后七年之痒:离婚战争

    男女主人公简南和盘菁菁是一对校友,后来发展为一对很相爱的夫妻,共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菁菁做了全职太太,本来平静幸福的生活却被一条短信打破,丈夫有了外遇。之后,丈夫的婚外“妻子”和私生子以及丈夫很多她所不知的一面被一一拨开,她痛苦也彷徨,但最终再重新获得了事业的同时,选择了离婚,找回了自信和自我,也找回了幸福。
热门推荐
  • 至尊天帝

    至尊天帝

    万古第一人楚青天二十三岁成至尊,攻入仙界后,抢夺无上仙书,逃回九界,家族受到仙罚,九界其他至尊趁虚而入,屠尽亿亿族人,楚青天带着祖地‘神荒’逃到第七界,化名楚青。根基被毁,修为全废,重新修炼,重回至尊,最终发现天大秘密,杀回仙界。
  • 腐女修仙种田记

    腐女修仙种田记

    腐女李佳出门爬山,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掉到了异世的天玄星,由此开始了李佳的修仙之路……
  • 武侠世界之轮回者

    武侠世界之轮回者

    轮回每一个世界,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至强者。先天之后,有虚境。虚境以上,还有神境。当神境之门打开,他却转身而去。让我们跟着他改变每一个我们熟悉的世界。绝对完本,放心收藏。
  • 七恶

    七恶

    刚高考完的林雨为了缓解高三一年的压力,与朋友相约一起去A省著名景点——明峰。传说明峰山顶伫立着一座玲珑塔,玲珑塔里有仙人,能教人长生不老之术,但唯有有缘人才能见到。无神论者林雨跟随着朋友去爬上山顶,阴差阳错地发现了玲珑塔,又阴差阳错地进入玲珑塔,回答了问题……进入了一个莫名的世界。一心想要出去的林雨得知要闯过玲珑塔的七关才能出去,于是她撸起袖子,勇闯玲珑塔。林雨:塔主,我要出去。玲珑塔主:行,你闯过七关就放你出去。然后,林雨再次九死一生地躲开敌人的致命一击……林雨:……塔主,关卡难度系数太大,求攻略。玲珑塔主:你把脸伸过来,亲一口打上印记就好了。林雨:?
  • 沉沦:征途

    沉沦:征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味的懦弱,只会成为他人欺辱自己的根源。懦弱者,先天已败,何谈成功一说?从懦弱无能的败者,成长为铁血果断的成功者,究竟付出了多少?让曾经的懦弱无能者,张倾言来告诉你……
  • 遇见,在韩国

    遇见,在韩国

    辞去公务员的工作,远走他乡,仅仅是为了旅行和遇见旅途中的性感。这一次的决定,让我遇见了一直期待的人,也让我找到了曾经拥有却早已抛弃的感觉。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如青苹果般的酸涩爱情?还是只剩下一声叹息?请关注《遇见,在韩国》。
  • 殿下你的王妃掉了

    殿下你的王妃掉了

    商田出身将门,文武双全。纵然她十八般武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一朝嫁入侯门,这些别人一辈子都学不来的才艺好像都变得一文不值。追求无果,商田另辟蹊径,开始了她孔雀开屏,花枝招展的漫漫征程。
  • 一拳冲霄

    一拳冲霄

    身怀形意拳绝技的秘密组织成员苏定方,因为组织内部火并,阴差阳错穿越到一个奇异世界。这个世界没有魔法也没有武术,但是万物皆有灵。人可以觉醒自己的御灵,加以利用,而其中强大的灵御者力量堪比真神。世界分为两部分,御灵界与万灵界,一个是文明高度发达的旧世界,一个是资源丰沛的新世界。无数的强者与种族穿梭其间,战斗与掠夺,无数种族与势力遍布其间,统治与剥削,形成微妙的平衡。且看苏定方能不能将形意拳绝技与御灵修炼巧妙融合,闯出一片新天地。千般阻碍,我自“一”拳破之!万般坎坷,我自“意”拳破之!
  • 金色的黄昏

    金色的黄昏

    九年前,一场事故改变了她与他的生活仅仅只有一面之缘,但他却彻底记住了她她虽是某高校的尖子生,但有着为人不知的秘密
  • 史上最经典故事:越狱·宝藏·间谍

    史上最经典故事:越狱·宝藏·间谍

    每个越狱者都有自己的越狱理由,他们为自己辩解的说法各种各样,他们越狱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最终难避恢恢法网。这本《越狱传奇》,其中既有真实的典型案例,也有虚构的精彩故事。无论案例或故事,都跟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一样,展示给读者的也是高墙后的监狱和老谋深算的罪犯以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生死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