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73700000017

第17章 唐诗篇(16)

鉴赏:首联:“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写战时边地秋天凄凉的境况。这个时候史思明叛军已经进犯黄河南北,西南的吐蕃又不时侵扰,秦州战事也显得紧张。报警的戍鼓响起,城里实行夜禁,人行断绝。接着诗人听到一孤雁的叫声,气氛显得更为凄凉。“雁声”既点明秋季,又暗喻“兄弟雁行”、孤雁失群,联想起兄弟失散,引发忆弟的情怀。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思乡之情。意谓在这白露时节的夜晚,诗人在夜深夜久立,霜繁露重,望月思乡。故乡的月色一定是更加清丽明朗。这种幻中之感更加突出他浓重的思乡之情。“白露”和“明月”增添了诗意的健峻和深稳。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前两联写“月夜”的基础上,紧扣题目,写“忆舍弟”。由上联的“思乡”过渡到这联的“忆弟”,十分自然贴切。杜甫兄弟五人,分散在河南、山东,正是战乱之地。故说兄弟分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料,大有“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境况,令人伤心断肠。此联概括了安史之乱中广大人民饱经忧患、骨肉分离的痛苦遭遇。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上联“忆弟”,进一步抒写内心忧虑的感情。兄弟离散,寄书常常不到不了,何况现在战事仍然频繁,生死两茫茫,更难有骨肉的消息。既是写深沉的“忆”,更是对“未休兵”的“愤”

全诗平易自然,语从口出,亲切感人。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

注释:[1]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锦官城:今四川成都,蜀汉故都,城外有锦江,故名。又说成都城的西南部,为古时主管织锦官的居所,故称锦官城。[2]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于草庐之中。频烦:屡次劳烦。两朝:指刘备(先主)、刘禅(后主)两朝。开济:开创大业,匡危济时。[3]出师:蜀汉刘禅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师伐魏,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不幸病死军中。英雄:指后代的仁人志士。

鉴赏: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点出武侯祠所在地是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形容祠堂之蓊蓊郁郁。这是写远望之景。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的塑像,也不写楹联的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经作古,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了。“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的感情。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可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统一天下的大计。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发出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都为他感到惋惜。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开[1]。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2]。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3]。

注释:[1]缘客扫: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打扫干净。****:茅草屋门。[2]盘飧:盘中之熟食,指菜肴。兼味:菜肴品类多。旧醅:原来的没有过滤的浊酒。[3]肯与:如果愿意。邻翁:田父野老。呼取:呼唤。余杯:剩余之酒。

鉴赏:这首诗的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草堂四周的景色及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草堂四周,春水荡漾、群鸥翩飞,境闲景幽。“皆”字展现了川西平原因都江堰自流灌溉,四周稻田蓄满水的情景。“群鸥”写鸥鸟很多,在古人笔下鸥鸟常作为水边隐士的伴侣。“日日来”显示草堂之清幽闲静,没有人打搅,只有群鸥来访。客人正是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到草堂来访诗人。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开。”正写客到。由上联的“鸥来”兴起,引来“客至”。诗人以与客谈话的口吻表白道:庭中院落里长满花草的小路没有因为客来而打扫过,言外之意是过去很少有人来,自己也不轻易的迎客。今天,一向紧闭的家门才特地为崔明府打开,欢迎你的到来。表明了诗人对客人的敬重。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正写诗人殷勤待客。诗人仍以自谦的口吻一边劝酒一边对客人说:“草堂离市街远,买东西不便,盘中的菜肴简单,品类少;因为家穷,买不起好酒,只有用家酿的陈酒来招待你!”家常话语,人间的真情,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困窘,又表现了主客之间的亲密、真诚相待的情谊。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诗人笔锋陡转,以征求客人意见的口吻:如果愿与邻居老翁饮酒,立刻就请他们过来陪你喝酒。在文字上是峰回路转,在意境上是别开生面。诗人居草堂常与农民交,情谊笃厚。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

注释:[1]潜:秘密的、悄悄的、偷偷的。润:浸润、滋润。[2]锦官城:指成都。

鉴赏:这是杜甫的名作。

首联开头赞美“雨”,可以唤起人们对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人格化,说它知道时令,懂得满足万物的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正需要雨水,雨就应时而下了,你看它多么“好”啊颔联承首联进一步表现“雨”“好”在哪里。春雨一般都是伴随着春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的,狂风暴雨甚至夹杂风雪的“倒春寒”,这种雨只会损坏事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是什么“好雨”。所以,只有伴随着和风的细雨,才使这个“好”字得到了落实,才会令人感到欣喜。全联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明今夜的春雨是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白天下,并且下得声势很大,甚至雷鸣电闪,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首联和颔联写在室内听到的情况,第三联写在门庭外看到的情况。雨这样的“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了。那“润物”的就很不彻底,“好事”就没有做到底。由于好雨是没有声息地润物,诗人听的不真切,生怕它停了,所以出门去看看。若在不太阴沉的夜里,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的清。如今放眼望去,小路因为黑云沉重而看不清了,江面也烟雾茫茫的,只有那船上的灯火忽明忽暗的还看得见一点点光明。诗人放心了: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了。

尾联诗人驰骋想象,如果“好雨”下上一整夜,万物都得到足够的水分滋长繁荣起来。万物之一的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可以带雨开放,红艳欲滴。不信,你等到天亮的时候出去看看吧!整个成都市到处是花的海洋,一片“红湿”,那一朵朵、一枝枝,红艳艳、沉甸甸的,多美多壮观呀!而田里的禾苗,山上的树木,一切的一切,都可想而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罱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4]。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5]。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6]。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7]。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8]。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0]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B11]

注释:[1]歌:古代诗歌的一种。这首诗写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暂居。诗成于公元761年,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茅屋即指成都草堂。[2]秋高:秋深。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概指多数。[3]洒:散落。罱:挂着、挂住。长林:高高的树林。沉塘:深塘。坳:水边地。[4]忍能:竟然能。对面:在我对面(当面)。为盗贼:跟做盗贼一样。[5]竹:竹林。“唇焦”句:意思是自己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不得,没有结果。[6]俄顷:一会儿。漠漠:灰蒙蒙的颜色,指天空。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渐近。[7]布衾:布做的被子。为穷人所用。富人用绸绸做被。“骄儿”句:可爱的小儿子不会睡觉,把被单子蹬破了。恶卧,睡相不好。[8]雨脚:雨点。[9]丧乱:战乱使冢破人亡。指公兀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长夜”句:指一整夜的漏雨打湿了布被,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彻,彻晓,到天亮。[10]广厦:高大的房屋称厦。广厦指又宽又高的房屋。庇:遮蔽、掩护。寒士:贫寒的人。[B11]突兀:高耸的样子。庐:简陋的房屋。

鉴赏:这是一首古体诗。

全诗可分为四个段落。

前五句为第一段,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首句点明时间为“八月”,然后写“秋风怒号”,音响宏大,读之有如闻秋风咆哮。“怒”字则把秋风拟人化,不仅使前二句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极重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起这个茅屋,刚刚住下来,秋风却故意作对怒吼而来,卷走了屋顶的层层茅草,怎么不令人万分焦急呢被卷起来的茅草到哪儿去了?没有落到屋旁,而是随风飞过江去。有的分散地飘洒在江边,有的高高地挂在树枝上,有的低低地散落在深水塘边。一连串的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紧紧地牵动读者的视线,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这些茅草是很再难弄回来了。诗人该怎么办呢?读了这几句诗,我们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瘦老人拄着拐杖站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顶的茅草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岸边,散落各处。而他对大风吹破屋的焦灼和怒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下五句为第二段,写“群童抱茅”的感叹。

远处、高处、低处的茅草无法收回,那是不是还有落在附近平地上能收回的呢?有,然而却被南村来的小孩抱跑了。全段以“群童欺我老无力”为着眼点,如果不是“我老无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现在这些顽童竟然敢当着我的面这样地胆大妄为,公然抱起我的茅草往竹林里跑。为了表明自己受欺侮的愤懑,诗人说这些顽童就像盗贼一样。诗人只能无可奈何地喊他们不要“抱”,喊得唇焦舌干不能再喊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只好回到破屋中拄着拐杖长久地叹息。

细品诗意,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小孩子们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不听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钱的茅草。不因穷困,何至有此!正因为“四海穷困”的现实,才产生“广厦万千庇寒士”的愿望。

“自叹息”一句是说诗人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会发生危险,于是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时候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中。“倚杖”,当然又照应了前面的“老无力”;“自叹息”表明遇到这种遭遇只能自己叹息,未能引起别人的同情和求得官府的帮助,当时世风的浅薄,就意在言外了。而“叹息”的内容,这里没有明言。但当诗人自己在无处安身又得不到帮助时,就会联想到处境类似的无数穷人。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再下八句为第三段,这是全诗的高潮。

正应了“屋漏偏遭连夜雨”的古话。狂风过后,必有大雨。这场大雨把杜甫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他先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昏暗而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自己黯淡愁苦的心境。那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昏暗的天穹洒向地面,已经在诗人的预料之中。气温也骤然降下来了。盖了多年的破布被子冷得像铁块一样,那些不懂事的孩子横躺竖卧,早把被里蹬破了。这样写,也是为下两句屋破雨漏及其后果蓄势。照理说八月的天气并不算很冷。但由于气温骤降,被子破旧,大雨漏得床头没有一点干的地方,雨又连续不断地下了一夜,漏了一夜。所以,杜甫感觉特别冷。“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明了诗人盼雨停天亮的迫切心情。这种心情,是“床头屋漏”、“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他将自己的困境推己及人,表现了博大的襟怀。怎样才能盖出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所有的穷苦百姓,使他们欢天喜地的住在里面呢?唉!眼前何时才能耸现这么多房屋,到那个时候即使我一家人的陋室破了受冻而死也,我也心甘情愿、感到无限的满足。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1]。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

注释:[1]娘:或称“娘子”,是唐代习惯上对妇女的美称。此处“黄四娘”是任意拟人名人诗,非实指。蹊:小路、小径。[2]留连:留恋、难分难舍。恰恰:象声词,莺的叫声。

鉴赏:这是一首赏景诗。上联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花圃小路上。在这个花圃里,鲜花把路都遮断了。次句承首句用“千朵万朵”来令“满”字具体化,并用“压枝低”来进一步充实这个“满”字。这千朵万朵沉甸甸的花把枝条都给压弯了,美妙的景色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下联是一个“对结”,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前句描绘花枝上的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展示出花的芬芳。花可爱,蝶的舞姿也可爱,这不由得使漫步于花径上的人也“留连”起来。但杜甫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美景还很多。一个“戏”字,将蝴蝶拟人化了;“时时”显示风光无限,不是偶尔一见,这样就将花蝶闹春的情趣渲染出来了。后句描绘诗人正在赏心悦目之际,刚好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于花丛的诗人唤醒。一个“娇”字,写出了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二字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达出它给读者心理上轻松愉快的感觉。全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显得饶有余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3]。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

注释:[1]剑外:剑门关以南之地,也称剑南,代指蜀地。蓟北:河北蓟州之北,泛指河北北部,安史之乱的老巢所在。[2]却看:再看。漫卷:随便地卷起来。[3]白日:指阳光明媚。青春作伴:指焕发青春及沿途春色作伴。[4]巴峡:指四川东北部巴江(嘉陵江)中的峡。杜甫此时在梓州(四川三台),须由涪江人嘉陵江再人长江出川。巫峡: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中长而秀丽之峡。襄阳洛阳:杜甫原注:“余田园在东京(洛阳),又出峡东北向,便由襄阳入洛阳。”顾注:“公先世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徙河南。父闲为奉天令,徙杜陵。”

鉴赏:

同类推荐
  • 裸居

    裸居

    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要面包,还是要理想?要房子,还是要爱情?要事业,还是要尊严?没有任何背景的“民二代”韩飞和“工二代”苏小米,为了梦想和爱情,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漂在北京,为了在北京更有尊严地生活,他们苦苦挣扎,然而房子有了,职位升了,钱多了,生活却没有想象得那么幸福……
  • 龟背上的世界

    龟背上的世界

    本书为畅销书《无比美妙的痛苦》的作者约翰·格林最新力作。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饱受心理折磨之苦的人,虽然没有小说中的男女主角阿扎和戴维斯那样痛失至亲的刻骨铭心之伤,但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外人简单粗暴地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伤痛者本人而言却是长期无法摆脱的折磨。本书讲述了孤独、生命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每一位心思敏感的人细细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比尔·盖茨必读书单中强力推荐的作品。
  • 鹿眼

    鹿眼

    在小说主人公的童年时代,他与一个鹿眼女孩之间发生过一场奇异的感情,然而结局悲惨。稍长后他遇到同龄的姑娘,姑娘有一双鹿眼般纯真美丽的眼睛。再后来他成人后,在故园又遇到与他当年那般大小的孩子,男孩子女孩子,都长着那么美丽纯真的鹿眼。可是,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命案。一个最好的男孩莫名地肚子绞痛而死,另一个好男孩就此疯掉,他声称是自己和另一个孩子共同谋害了好朋友,起因是为一个鹿眼女孩……
  • 揭底

    揭底

    《揭底》是一本现代政治题材小说,描写的是一段知识分子的悲壮人生历程,也是一曲浪漫爱情的凄婉之歌。《北都日报》编辑冯子卿是个正直的人,他有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又过于理想化,同时,在私生活上的迷失又使他生活在一种矛盾和精神的困顿之中。他一方面研究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一方面又在现实生活中与种种腐败现象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经过他和一些有正义感的人的不懈努力,揭穿了腐败分子的老底,使许多扑朔迷离令人困惑的人与事现出真相,在跌宕起伏的复杂斗争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贯穿始终,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阳光驱散了乌云,但新的斗争又开始了。
  • 吊在窗上的魂

    吊在窗上的魂

    本书以预审员的独特视角,真实再现了发生在北京的二十多起案件。情节触目惊心,案情曲折离奇,故事凄楚哀怨,结局血泪交织,读来令人沉思。
热门推荐
  • 异能之贴身高手

    异能之贴身高手

    林海意外开启异能,从此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
  • 超常增长:中国驾驭资本的奇迹

    超常增长:中国驾驭资本的奇迹

    1978—2016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24%,同发达国家一般年均增长3%—5%相比,约有4%—5%的超常增长,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超常增长在驾驭资本上有五个因素:一是国有经济管控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保证了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神州飞船空间技术、军工核电等战略产业的发展;二是改革了国有企业体制,把一大批企业集团力推股份制改造与公司上市;三是抓大放小,国退民进,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四是城市政府掌控城市资本和基础设施资本,在招商引资上引导外来资本,发展了城市经济;五是中国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资本化”机制,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本。
  • 重生之我是阵法大神

    重生之我是阵法大神

    少年叶枫一块不知明的板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看叶枫手持板砖如何在另一个世界如何一步一步的登上顶峰,成为绝世强者。
  • 星月校园童话故事

    星月校园童话故事

    通过网友真实故事改编的微话故事小说《星月校园童话故事》一段最真实的校园故事。一个男孩等待一个女孩并且等待爱情的故事.或是今生或是永远,本体裁为校园故事
  • 位面穿越牌马桶

    位面穿越牌马桶

    自称老天爷私生子的叶天择,被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马桶冲到了各种奇怪的世界,电影,小说,游戏,野兽,美女,里番...生存或死亡,叶天择选择好死不如赖活着,诸多位面终于迎来了一个人不要脸的移动天灾
  • 盛放的蔷薇

    盛放的蔷薇

    命运多舛,泣血的蔷薇!酷男独爱,盼爱永生!
  • 野青梅

    野青梅

    [花雨授权]喜欢她的野蛮,还喜欢被她欺负,二十年不停追随,咬定青梅竹马的她。这死鬼真阴魂不散,怎么甩都甩不掉,自己虽然口头上说不在乎他,却又和他的未婚妻大打出手,在黑社会地盘上演争风吃醋爆笑版。
  • 我的通神之路

    我的通神之路

    一个穿越到了修真界的少年—白羽,虽然被狗血地穿越了,但是有着逆天的外挂,逆天的资质,还有逆天的气质…呃,这个不算,看白羽如何练级打怪,风流一生,通往成神之路…
  • 重生大玩家

    重生大玩家

    少年侠义,英雄史诗。让世界沉迷于中国风的电子游戏。王不负的穿越,带来的是所有玩家的重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玩家的狂想之作。如果你曾玩着《上古卷轴》,却感叹要是用《九州缥缈录》做背景该有多好……如果你曾玩着《刺客信条》,却憧憬想体验荆轲和专诸的事迹……如果你曾玩着《使命召唤》,却在脑中浮现《全频道阻塞干扰》的剧情……如果你曾玩着《全面战争》,却期望感受盛唐和大汉的荣光……那么,你应该能看得进这本书的吧。
  • ET3

    ET3

    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不同的男孩,为了家族的复兴,为了自己的爱,不顾一切阻碍,建立起自己的顶尖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