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63900000062

第62章 诗人研究(6)

久违了那种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式的诗歌,我实在很难进入《小离骚》这样的文本了。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捣腾批评理论和文学史料的东西,这使得我对那些诗性的和灵性的文字反应越来越迟钝。批评理论和文学批评实在是两码事,批评理论本身至多只是一种知识生活或者思想生活,而文学批评则是一种真刀真枪的实践。学院的训练着实让我渐渐失去这种实践的能力。面对《小离骚》这个文本中那些密集的意象和词语,我已无从下手,甚至无从说起。

古语尝言:“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长久地纠缠于那些“形而下”的文字和事物,我已耽于思考那些“形而上”的文字和语言。如此说来,反过来一想,也许《小离骚》正是那种浪漫主义式的、现代主义式的、诗性的或者灵性的“形而上”的文字吧。

说《小离骚》颇有些“形而上”的味道,是因为我觉得这首诗那些意象、词语和场景所涉及到的大多可能是诸如“生命”、“死亡”、“存在”、“虚无”、“色”、“空”之类的命题,颇为“玄虚”。而正是作者所借予的佛学的智慧背景,着实让我力所不逮。我只能撷取其中一些文字,试图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观感吧。

《骚之一:十二门,我的心脏是一粒尘埃》:“故乡在什么地方?它又以什么方式存在?/那里有十二门吗: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门,观三时门,观生门/这些门的机关在哪里?/它们是否也埋藏着许多暗道密室?”“心脏”与“故乡”是生命和人生出发的地方,然而“十二门”埋藏着无数暗道和密室,它们是要通往哪里呢?又隐藏着哪些生命的奥秘?

《骚之二:薄胎》:“水是空的,阳光是空的,氧气是空的/根,芽,以及后来的叶子都是空的/肥而美的花朵也是空的/它的花瓣、花蕊、花盘、花心/花瓤、花粉都是空的/由花而果,果子也是空的/果空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一切有形的生命皆为“空”,因果皆为“空”,最终“有为”抑或“无为”变成“法空”,“法空”本身即是“空”,“空”亦为“空”。或许,此谓“道”也。

《骚之三:地狱之门》:“什么人在疯狂大笑?什么人在争夺帝王宝座?/什么人在沿街乞讨?什么人在跑官/卖官?道没了,德没了,羞没了,耻没了/廉没了,脸没了,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都没了。”地狱中的“恶”正是世俗的“恶”,那么“恶”的本质是什么呢?“火诫”也许正寓示着“恶”的奥义。

《骚之五:火诫》:“竟由何而燃烧?/为****之火/为忿恨之火为色情之火/为投生,暮年,死亡,忧愁,哀伤,痛苦,懊闷,绝望而燃烧。”T.S.Eliot曾说:“所有的女人只是一个女人。”

作者则说:“一个女人其实是所有女人。”火是欲望的象征,一切痛苦皆源于这些欲望的燃烧。“一个女人”与“所有女人”正说明“一”与“多”的辩证法,从“一”可以窥见“所有”,从“所有”可以得出“一”的“道”。“一”和“所有”,“肉体”与“思想”,最终都是同一种“燃烧”而已。

《骚之八:天堂之门》:“此刻父亲在三十三天,此刻爷爷和奶奶也在三十三天,而三十三天/在须弥山巅,四方四峰各有八天,以辅佐居于中央的帝释天。”

《骚之九:十二因缘,我的坟墓是一粒尘埃》:“在一朵荷花床上,十二因缘的因果/被水遮蔽,也被水解蔽:从无明到行/从行到识,从识到名色,从名色到六处/从六处到触,从触到受,从受到爱/从爱到取,从取到有,从有到生,从生到老死。”

“坟墓”在我们世俗的生命观中,本是生命的结束,是生命的“归处”,然而最终也只是一粒“尘埃”。从“受”到“爱”,从“爱”到“取”,“给予”与“领受”,再到生死和有无,这一切,都暗含着十二因缘的因果。文字的递进,正隐藏着“悟”的延伸。

总体观之,《小离骚》大概讲的是这么一个有关“存在”与“虚无”、“色”与“空”的“故事”。从文字上看,看得出作者对佛典《十二门》和T.S.Eliot《荒原》的“互文性”安排。或者说,《小离骚》要阐释的正是那些亘古未变的命题。前面几节“象”与“意”、“喻”铺展得更开阔一些,而“骚”之七八九似乎理念化程度更强一些。以我对“形而下之器”的惯性,我更喜欢后面七八九部分,也许更简练。

从“骚之一”到“骚之九”,从“十二门”到“十二因缘”,这中间要经历多少道“门”?也许这“门”是个巨大的隐喻,意味着人生、世界中许许多多必经的关口。从“心脏”到“坟墓”,最终都是一粒“尘埃”。这一过程,从始到终,化为“尘埃”,成为“空”的世界中我们最为确定的“存在”。《小离骚》之“空”的境界,还是以一粒“尘埃”确定了生命的经过和“存在”。虽然作者最后说“既然有这么多这么多不可说,这么多不可说不可说/我就不说了”,对于“存在”与“虚无”、“色”与“空”,无论如何,我们的言说是有限的,也是无力能言说的。也许,这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而要知道沉默,也许必须经过那些关口才能领悟吧。

说了这些,其实我还是没能进入这首诗的“门”,一直都徘徊在这个文本之外。在被“形而下之器”塞满的世事里,这首诗似乎提醒了我该好好思考一下那些“变”与“不变”的生命之“道”了。

【作者简介】李祖德,1972年2月出生,四川大竹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居重庆,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短诗《穿睡衣的高原》:变性意象与拟物修辞胡亮

“我是在同你们每一个人说话。说到底,人群是一个幻觉。它并不存在。我是在与你个别交谈。”迟暮之年的博尔赫斯对他的倾听者威利斯·巴恩斯通说道,“哦,我们是孤单的,你和我。你意味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那并不存在。”诗人的交代语重心长,让我——另一个倾听者——开始兴奋起来。因为近几年来,我在与一个又一个具体诗人或者一件又一件具体作品的“幽会”之余,已逐渐失去了对整个当代诗歌或其某一个群落作统摄式发言的兴趣,甚至,这种兴趣也许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以前我认为这是我的重大缺陷;现在我可以告慰自己了。近日,我收到了温冰然女士的“新诗话小说”《凤兮凰兮》,当我在这部书中再次邂逅诗人谯达摩先生,那首二十二行诗《穿睡衣的高原》立即就浮上了心头。我知道,与一个诗人“孤单相聚”的甜蜜时刻又来临了。

“高原”这一词语是有方向的,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一词语沿着某一个方向滑行就形成了一条既成言路;如果我们要再次使用这一词语,会明显感觉到有一种文化惯性企图操纵我们。比如,从宋玉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秋”的文化惯性就开始左右这一词语后来的访问者,比如,距宋玉一千年之后,写作《秋声赋》的欧阳修刚一磨墨铺纸,就表现出某种不由自主性:“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秋”是柔软的、低回的、阴性的;与之相反,“高原”则是强硬的、豪迈的、阳性的。我愿意提到杨炼的中型诗《诺日朗》作为佐证。十年以前,《诺日朗》以其炫耀式的复杂建构中止了我的青春期写作,让我更愿意旁观而不是亲历诗歌的生成。《诺日朗》开篇就写到高原,“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哦,只有光,落日浑圆地向你们泛滥,大地悬挂在空中”。这几行诗统治了我十年,让我一直深信不疑:高原与岩石有关,与苍鹰有关,与凄厉的信仰有关,高原是男神的土地。当我再次翻开经典的《五人诗选》(作家,1986)找到开卷之作《诺日朗》,我们会发现诗人的一条自注:“诺日朗:藏语,男神”,——一切都毫厘不爽。杨炼的写作是雄辩的,让我轻易地就与他达成了共识,从未念及回避或阻止他的滔滔不绝,所以我成不了一个真正的诗人;所有的既成言路通往一个真正的诗人时,都会发生奇妙的断裂而不是顺理成章的对接。一个真正的诗人,他不可能理会太多。我相信谯达摩一定读过《诺日朗》,然而他不理会,当他写下“此刻睡衣醒着,而高原沉睡。/惟有漫山遍野的羔羊/从云的乳房汲取奶水”,杨炼们就开始从他身上脱落和逃逸。紧接着,诗人写到了“溶洞”、“泉水”、“细雨”、“花瓣”、“风”、“青草”和“红罂粟”。我们有理由相信,诗人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阴性的高原。他的这种处理模式具有非汉文化的某些特征。金克木先生在研究印度上古诗歌总集《梨俱吠陀》时,曾提到其中第五卷第八十四首《大地》一诗,该诗第二节有“向你前去,宽广无限的女人啊”和“你发出丰满的云,洁白的女人啊”之句,以“女人”喻“大地”。谯达摩精研以佛经为代表的印度典籍,对印度文化中“大地”一词的词源属性必有会意。所以他写道,“此刻睡衣再次回来,她抚摩着她的土地。/她的幽谷中,大片的红罂粟遍地生辉”。汉文化中的“高原”、汉诗中的“高原”,由是变性。如果说杨炼的写作具有那一代诗人普遍具有的泛现代主义特征的话,那么谯达摩通过明修意象变性的栈道,已经成功地暗渡陈仓;我的意思是说,采用这种地道的解构法,谯达摩重构新境,使这一首浪漫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诗歌获具了一种后现代主义意味。

然而,我仍然心存狐疑,总觉得在什么地方出了偏差。比如下面这几行,“溶洞再次潮湿。露出她的雀巢。/透过枝叶婆娑的林荫小径,从花瓣守卫的/花盘,她羞涩地吐蕊”,其修辞格到底是拟人还是拟物,换言之,此诗的中心意象到底是一个女人般的高原还是一个高原般的女人?青年诗歌评论家谭五昌先生在《盈人灵气铸华章——读谯达摩的<穿睡衣的高原>》中写道,“《穿睡衣的高原》是以黄昏或黎明时分的高原为关照对象,描述其朦胧、神秘且美丽燎人的高原景物的。……该诗将整个高原作了人格化处理,其设喻既形象、生动而又大胆、独到,充分展示了高原景物的种种迷人风姿”。很显然,五昌兄是认可前一种看法的。经过对全诗的反复诵读和玩味,我认为这种看法大有可商榷之处。谯达摩有一批自陈题赠冰然女史的诗歌,种种观感与情感均托诸自然物象,例如《梅花鹿之歌》,有“梅花鹿,哺乳动物,她的黎明在门口/如果她起床,如果梅花开放/我会看见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味酸”之句;《睡莲之八》有“湖上美人,她的蕊支配着她的花盘/而花盘总是环绕着她的宫殿/多么羞怯的宫殿,羞怯中隐藏着皇后的威严//湖上美人,她的名字叫睡莲/雾霭笼罩着水中皇后/至于谁是皇帝,我想,我应该随时准备登基”之句;《睡莲之九》,有“现在睡莲敞开她全部的甜蜜/漂浮着,荡漾着,吮吸着/红花瓣是她的唇,白花瓣是身体。此刻我需要随波逐流”之句。高原、梅花鹿和睡莲,就像聂鲁达写下的山丘、蝴蝶、海螺、苔藓、玫瑰和葡萄,这些物象,绝无任何相似之处,为什么一俟通过诗人的抒情甬道,全都变得面目酷肖起来呢?唯一令人信服的答案是,诗人之本意不在拟人而在拟物,换言之,不在状物而在状人。高原、梅花鹿和睡莲之所以面目酷肖,缘于三者中均有同一女人之灵魂存焉,所谓喻体各异而本体同源是也。所以,以《穿睡衣的高原》为代表的这一批作品,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博喻。谯达摩就用这种独树一帜的拟物取喻之法,围绕一个女人,打开了一扇画满了山水花鸟的环形屏风;大多数受者徒见山水花鸟,但是局内人知道,这屏风上画的全是同一个美丽女人。也正因为如此,谯达摩最终难以消除这一批作品之间明显存在的混同性,难以让每一个文本彻底摆脱家族式的谱系背景独立成篇。不过,有一个事实需要指出,大诗人聂鲁达所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誉满世界,被称为《圣经》般的写作,但是这二十一件作品,也仍然不能有效规避这种宿命的混同性。

同类推荐
  •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一)

    本书内容包括崇尚公平,履职为公,办事出于公心,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气在身,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为人正派,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为政以廉,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以权谋私,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弘扬传统美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 清廉之光

    清廉之光

    本书深入挖掘江西特色的廉政教育资源,从中精选出廉洁从政的名言警句100条,引导读者与历代先贤、革命先辈进行思想交流。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为江西古代先贤箴言,下编为红色江西廉政名言警语。
  •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本书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并通过此种变迁来审视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与文明发生巨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外患和政治变革等显著的“历史事件”外,尚有隐现在这些“事件”的历史深处,引发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变革的媒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生三世,心有灵兮

    三生三世,心有灵兮

    灵兮这辈子最“怕”两个人,一个是灵矶,一个是安言。“我要去做话本子里那种拆散有情人的恶毒女配了。”“嗯?”“而且狗血的是男主是我喜欢的人,男二还是我最不想有牵扯的人,天!”“啊?”“月老让我下界去拆散煜华跟他心上人,然后强行撮合安言跟三公主在一起。”“哦。”灵兮叉腰:“你就不想说些什么?”“……注意安全,然后给我带些好吃的回来,嘻嘻。”
  • 南柯一梦之与子偕老

    南柯一梦之与子偕老

    沐璃:“我们...是不是很久之前见过。”看着他的一颦一笑,仿若彼此曾经最为熟悉。是梦中吗,脑海中总有他朦胧的身影。无数破碎,无法连在一起的记忆挥之不去。两朝穿越!四方涌动,探究上古秘闻,我是谁?何为缘心?何为萧引?沉睡的真相,浮出水面。允执:“终于这一世,我等到了你。”“我真的...好想你...”
  • 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

    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

    从小因性格孤僻又是女儿身的顾茜茜遭到家里的轻视,从未想过被重视的她内心世界安静而冷漠,直到......遇到撼人心魂的舞蹈,并且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 遇鉴

    遇鉴

    在蓉城,遇鉴生活!
  • 马甲要捂好

    马甲要捂好

    因家庭,因任务。一个莫名其妙的系统将两个毫无联系的两个女孩联系到一个身体里。各有各的擅长点,各有各的弱点。主与次,皆是大佬。双重人格的马甲,因为他,一个接一个暴露。
  • 妖都守门人

    妖都守门人

    自人妖决战以来,天道崩塌,灵气匮乏,妖都酆城成了妖族最后的净土。最后一个妖都守门人,一直默默守护着这个地方,避免大妖现世,祸乱人间。
  • 压寨夫人

    压寨夫人

    《压寨夫人》是一部民国年间家族女人的故事,抗战史、爱恨史。故事纠结而且情节曲折,在抗战期间,女人们的战斗力,保家卫国的能力使得压寨夫人的形象深入人心。本书是与榕树下网站合作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在网站连载,点击量及回帖量很多。很多网友评价很好。寨主高根生,迎娶江南富豪女儿许贞香做了压寨夫人,高根生抗争日军侵占山林而被抓,妹妹飞絮为救哥哥被迫委身汉奸。脱身后的高根生二次抗争失败,飞絮搂抱汉奸丈夫堕崖,高根生加入共产党从此失踪,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许贞香,带着一群山林女子厉兵秣马固守家园。
  • 冰冷的血(推理罪工场)

    冰冷的血(推理罪工场)

    血液是最有力量的存在,它为人带来生存的氧气和营养,它是温热的!跳动的!富有生命力的!但是当有一天,它离开了人的身体,变得无比冰冷,也依旧能够带着人的怨气为它的主人沉冤昭雪!就算是《冰冷的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灼热的。灵感来源于静海一中《七仙女》案件,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也永远不要小看作恶的后果,也许恶人此时便在报应之中,只不过她不配知道真相而已。《虚伪两则》女人的虚伪不分年龄甚至连年龄本身都是虚伪的。《千树之约》谨以此文,献给我消失的故乡。
  • 时光漫漫初阳暖

    时光漫漫初阳暖

    【超甜宠文、双洁、轻松。】某一天,他说:我们结婚吧。她瞪大了眼睛:啊?(这么突然的吗。)他温柔地揉了揉她的头发:已经到法定结婚年龄了。她:……(她今天刚满20周岁。)他危险地眯了眯眼:还是说,你不想对我负责?她:……结就结。于是她回家把户口本偷了出来。不过,若是让她的家人知道了,那还不得打死他啊。